【导语】学习,是每个学⽣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学⽣们从学习中获得⼤量的知识,但是,如果问起他们为什么要学习?为谁⽽学习?估计⼤多数学⽣都不知怎么回答,当你问⼀个⾼材⽣为什么让读书时,他也许会说为了不让别⼈看不起;当你问起⼀个学习成绩⼀般的学⽣,他也许会说为了不被⽗母责骂,也有可能会说为了不让⽗母失望;当你问起⼀个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他有可能会说考得好可以得到⽗母的奖励…… 祝你学习进步!以下是为您整理的《初⼆期末考试物理知识点》,供⼤家学习参考。
1.初⼆期末考试物理知识点
  ⼀、⼒
  1、定义:⼒是物体对物体的作⽤。单位:⽜顿,简称:⽜,符号是N。
  2、三要素:⼒的⼤⼩、⽅向、作⽤点叫做⼒的三要素。
  3、作⽤效果:
  ①⼒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②⼒可以使物体发⽣形变。
  ⼆、弹⼒
  1、定义:物体由于发⽣弹性形变⽽产⽣的⼒。
  2、⽅向:跟形变的⽅向相反。
  3、弹簧测⼒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到的拉⼒成正⽐。
  三、重⼒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使物体受到的⼒叫做重⼒。
  2、⼤⼩:G=mg,g=9.8N/kg。
  3、⽅向:竖直向下。
  4、作⽤点:在物体的重⼼。
  四、⽜顿第⼀定律和惯性
  1、⽜顿第⼀定律:⼀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作⽤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状态。
  2、惯性:⼀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关。
  3、⼒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初⼆期末考试物理知识点
  ⼀、⼆⼒平衡
  1、定义:⼀个物体在两个⼒作⽤下,如果能保持静⽌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叫⼆⼒平衡。
  2、⼆⼒平衡的条件:作⽤在同⼀物体上的两个⼒,⼤⼩相等,⽅向相反,并且在同⼀直线上。
  ⼆、摩擦⼒
  1、定义: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发⽣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产⽣⼀种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叫摩擦⼒。⽅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向相反。
  2、产⽣的条件:①两物接触并挤压;②接触⾯粗糙;③将要发⽣或已经发⽣相对运动。
  3、决定摩擦⼒⼤⼩的因素:物体间的压⼒⼤⼩和接触⾯的粗糙程度。摩擦有静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4、增⼤摩擦的⽅法:①增⼤压⼒;②增⼤接触⾯的粗糙程度;③变滚动为滑动。
  5、减⼩摩擦的⽅法:①减少压⼒;②减⼩接触⾯的粗糙程度;③变滑动为滚动;④加润滑油。
  三、压强
  1、定义:物体所受压⼒的⼤⼩与受⼒⾯积之⽐叫压强。
  2、压强是表⽰压⼒作⽤效果,它的⼤⼩与压⼒⼤⼩和受⼒⾯积有关。
  3、压强的公式:单位:Pa。1Pa=lN/m2。
  4、(1)增⼤压强的⽅法:①增⼤压⼒:②减⼩受⼒⾯积。
  (2)减⼩压强的⽅法:①减⼩压⼒:②增⼤受⼒⾯积。
  5、液体压强由液体重⼒产⽣,⼤⼩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液体压强公式:p=ρgh。连通器⾥的液体在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度总是相同的。
  6、⼤⽓压是由空⽓重⼒产⽣,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压强存在,⼤⽓压的测量—托⾥拆利实
验,P0=1.013Xl05Pa=760mmHg。
  7、在⽓体和液体中,流速越⼤的位置压强越⼩。
  四、浮⼒
  1、定义:⼀切浸⼊液体(⽓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向:竖直向上的。
  2、产⽣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差,F浮=F下-F上。
  3、阿基⽶德原理:浸在液体(⽓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浮⼒⼤⼩等于它排开的液体(⽓体)的重⼒。公式:
  4、计算浮⼒⽅法有三种:
  (1)秤量法:F浮=G空重-F液⽰
  (2)平衡法:F浮=G物,即ρ液V排g=ρ物V物g(适合漂浮、悬浮)
  (3)阿基⽶德原理:
  (压⼒差法:F浮=F向上的压⼒—F向下的压⼒)。
  5、物体的浮沉条件:浮⼒与物体重⼒⽐较:
  F浮G,上浮③F浮=G,悬浮或漂浮
3.初⼆期末考试物理知识点
  光的传播
  光学中的“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光速、光的反射、平⾯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散、红外线、紫外线、物体的颜⾊”。
  ⼀、光源:
  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
  1、冷光源(⽔母、节能灯),热光源(⽕把、太阳)。
  2、天然光源(⽔母、太阳),⼈造光源(灯泡、⽕把)。
  3、⽣物光源(⽔母、斧头鱼),⾮⽣物光源(太阳、灯泡)。
  ⼆、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
  (1)⼩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关,像是倒⽴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叶障⽬。
  (4)影的形成:影⼦;⽇⾷、⽉⾷(要求知道⽇⾷时⽉球在中间;⽉⾷时地球在中间)。
  3、光线:常⽤⼀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光的径迹和⽅向。
  三、光速: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2、在计算中,真空或空⽓中光速c=3×108m/s。
  3、光在⽔中的速度约为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c。
  4、光年:是光在⼀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9.46×1015m。
  注:声⾳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者刚好相反)。光速远远⼤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100m赛跑时声⾳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四、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时,有⼀部分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个平⾯内;反射光线、⼊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等于⼊射⾓。
  4、法线:过光的⼊射点所作的与反射⾯垂直的直线。
  5、⼊射⾓:⼊射光线与法线的夹⾓;反射⾓:法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射光线与镜⾯成θ⾓,⼊射⾓为90°-θ,反射⾓为90°-θ)。
  6、⼊射⾓与反射⾓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反射⾓总是随⼊射⾓的变化⽽变化⽽变化,因⽽只能说反射⾓等于⼊射⾓,不能说成⼊射⾓等于反射⾓(镜⾯旋转θ,反射光旋转2θ)。
  7、垂直⼊射时,⼊射⾓、反射⾓等于多少?答:垂直⼊射时,⼊射⾓为0度,反射⾓亦等于0度。
  8、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互看双眼)。
4.初⼆期末考试物理知识点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
  1、⾃然界中的物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态,三种状态的存在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
  2、温度的测量
  使⽤酒精灯的注意事项:
  (1)x09酒精灯的外焰温度,应⽤外焰加热。
  (2)x09禁⽌⽤⼀个酒精灯去引燃另⼀酒精灯,以免洒出酒精引起⽕灾。
  (3)x09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灯帽盖灭,不能吹灭,以免引燃灯内酒精。
  (4)x09万⼀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湿抹布扑盖。
  3、温度计及使⽤
  原理:利⽤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银、酒精、煤油)
  温度计正确使⽤⽅法:
  (1)x09观察量程和分度值。
  (2)x09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能与容器壁接触)
  (3)x09⽰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温度计需与被测物体接触
  (4)x09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上表⾯相平
  对于不准确的温度计测到的温度与它的实际温度之间的关系是,实际温度为:
  ⼆、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态的.现象。
  汽化的⽅式:
  (1)x09蒸发
  特点:在任何温度下都发⽣,只在液体表⾯进⾏的缓慢汽化现象,吸热致冷。
  影响因素:温度、表⾯积、空⽓流速。
  (2)x09沸腾
  特点:⼀定温度下发⽣,在液体表⾯和内部同时进⾏的剧烈汽化。
  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规律:不断吸热,温度持续不变。
  2、液化:物质由⽓态变为液态现象。
  ⽅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液化现象是⽓体遇冷放出热量或压强增⼤由⽓体直接变为液体的现象。
  3、⽔蒸⽓是⽆⾊⽆味,看不见、闻不到的。因此,我们平时看到的“⽩⽓”不是⽔蒸⽓,⽽是液化形成的⼩⽔珠。
  在观察⽔的沸腾实验中,沸腾前,底部开始有⽓泡,⽓泡上升变⼩,当沸腾时,底部有⼤量的⽓泡产⽣,上升变⼤,到⽔⾯破裂,⽔蒸⽓散到空⽓中。
  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体转变为液体的现象。
  (1)晶体熔化
  特点:溶化时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溶化前后温度不断上升。
  条件: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规律: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过程状态:固态——固液混合态——液态
  (2)x09⾮晶体熔化
  不断吸热,不断熔化,不断升温,没有熔点。
  过程状态:固态——软——稀——液态
  2、凝固:物质由液体转变为固态的现象。
  (1)晶体凝固
  条件: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规律: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2)x09⾮晶体凝固:不断放热,不断凝固,不断降温,没有凝固点。
  3、熔化和溶化不要混淆,前者表⽰物质从固体变成液态的过程,⽽后者表⽰⼀些溶质溶化在溶剂中的过程,如盐溶于⽔变成盐⽔。
  4、同种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
  5、常见的晶体⾮晶体:
  玻璃、⽯蜡、松⾹是⾮晶体,冰、海波、萘是晶体。
  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有固态直接变为⽓态的现象。升华吸热,有致冷的作⽤,例如⼲冰。
  2、凝华:物质有⽓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凝华放热。
  3、⾃然现象:露、雾和云都是⽔蒸⽓液化现象。雪和霜都是⽔蒸⽓凝华现象
5.初⼆期末考试物理知识点
  长度
  ⼀、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的⼯具是刻度尺。
  ⼆、长度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常⽤单位有千⽶(km),分⽶(dm),厘⽶(cm),毫⽶(mm),微⽶(µm),纳⽶(nm)。
  三、主单位与常⽤单位的换算关系:
  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3µm1m=106µm1m=109nm1µm=103nm
  单位换算的过程⼝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四、刻度尺的使⽤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磨损的零刻线(⽤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练习:有两位同学测同⼀只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12.82cm,⼄测得结果为12.8cm。如果这两位同学测量时都没有错误,那么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两次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的刻度尺分度值都是mm,则⼄同学的结果错误,原因是:没有估读值。
  五、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原因:测量⼯具、测量环境、⼈为因素。
  3、减⼩误差的⽅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减⼩⽽不能避免,⽽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规则和主观粗⼼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一光年等于多少年  声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