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辽兹的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 上
柏辽兹的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
上
故事的起源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通常人们都只知道莎士比亚的戏剧,而其实此故事最早见于1476年在那不勒斯出版的马萨丘?萨勒尼塔诺(Masuccio Salernitano)所著的短篇小说集的第三十三个故事,只是在这一篇故事中尚无两个家族宿仇的内容,主人公的名字是马里奥托(Mariotto)与齐亚诺扎(Ciannozza)。
当年,很多人采用马萨丘的故事撰写了大量的作品,其中路易齐?达?波尔托(Luigi da Porto)在1530年写的一篇小说中,首次将一对情人采用了罗密欧(Romeo)与朱丽叶(Giulietta)的名字,并以13世纪维罗纳的蒙泰古(Montecchi)与克雷莫纳的凯普莱特(Cappelletti)两个家族的仇恨为背景。
以此为基础,1554年马泰奥?班代洛(Matteo Bandello)创作的短篇小说又增加了重要的阳台场景,并增加了朱丽叶的奶妈和弗拉?安塞尔莫(Fra Anselmo),其中后者是约翰修道士的前身。皮埃尔?博伊斯蒂乌(Pierre Boisteau)据此在1559年译为法文本,但这个译本并非忠实班代洛的小说,卖药人成为一个角,并且将结尾改为罗密欧死于朱丽叶醒来之前,之后朱丽叶用短刀自杀。
1562年,亚瑟?布洛克(Arthur Brooke)将博伊斯蒂乌的译本改写成一篇英文长诗《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故事》,在标题中还特意注明“班代洛的意大利语创作在先,亚瑟?布洛克以英语再创作”。这首长诗非常重要,被看作是莎士比亚戏剧的直接的唯一来源。而且博伊斯蒂乌的法文版在1567年被直译成了英文散文,据推测,莎士比亚可能读过。
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布洛克的长诗中长达九个月的故事,被压缩在了五天时间里,这样一来,剧情就更加紧凑了。而且人物也更有性格,例如修道士的充满同情心,奶妈的庸俗不堪,都远胜过之前的小说和诗歌。这样,从来没有去过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乡的莎士比亚,便完成了自己的成名之作《罗密欧与朱丽叶》。
以上是根据梁实秋的《莎士比亚全集》译本,对这个旷世的爱情故事的起源所作的简单说明。
在莎士比亚的剧中,罗密欧是一个痴情的年轻人,也一个理想的追求者,与其说他爱的是一个女人,不如说他爱的是爱情本身;而只有十四岁的朱丽叶,则天真冲动,同时也是一个理想女性的化身。
这个浪漫的故事,会让人不由得想到柏辽兹的爱情经历。我们可以类比一下,与其说柏辽兹爱上哈丽特?史密森,不如说爱上了她所扮演朱丽叶,而朱丽叶其实就是爱情的象征,所以可以说,柏辽兹爱上的也是爱情本身。如此一来,柏辽兹对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恋情应该是深有体会的,因而这个故事由他来谱写成音乐作品,肯定会非常有趣。
音乐中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关于理想爱情与理想女性的音乐,在浪漫主义时期并不鲜见,在这些作品中,理想女性更多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其核心则是对理想爱情的追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贝多芬歌剧《费德里奥》中拯救丈夫的莱奥诺拉。后来,马勒《千人交响曲》中的“永恒之女性”,也让人看到类似的影子,柏辽兹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同样是如此。
历史上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谱写的音乐有不少,津加雷利为斯卡拉歌剧院创作于1796年的歌剧,是目前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作品之一,只是对于现代人来说,听到这部歌剧的机会不太多。
首演于1830年的贝利尼的歌剧《凯普莱特与蒙泰古》,比柏辽兹的戏剧交响曲创作时间早大约九年,它的脚本采用的不是莎士比亚的剧作,而是意大利的早期版本,但又经过了自由改编,对于熟悉莎氏戏剧的人来说,或许会有些陌生的感觉。不过,虽然它是贝利尼稍早的歌剧,却在风格上已经很成熟。
1867年上演的古诺谱写的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则完全取材自莎氏的剧作,甚至使用了
相同的台词。之后,柴可夫斯基在1869年创作了人们所熟知的为乐队的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三年后,他还用这首幻想序曲的一些素材谱写了以乐队伴奏的为女高音与男高音的二重唱。
进入20世纪,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依然魅力不减,关于它的音乐作品也出现了不少,最著名的是1938年上演的普罗科菲耶夫的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它在情节上完全按照莎氏的剧作,甚至一些细节都未加改动。除此,以这一题材创作的作品还有赞多纳伊的真实主义风格的歌剧,以及1939上演的苏特梅斯特的歌剧,现代作曲家布拉黑尔完成于1943的歌剧。
近些年,还出现了一部以此为题材创作的法国音乐剧,让这个古老的故事以流行风格登上舞台,其洋溢青春激情的演唱和表演,深得人们的喜爱。不过,时代的变迁只是改变了表达方式,而故事的实质却依然是古老的。
在所有关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音乐作品中,也许柏辽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最独特的一部,首先它在形式上既非戏剧,也非交响曲,它更接近于戏剧性的康塔塔,但结构上却又与之不尽相同;然后是内容上,截取了故事中最重要的一些点,并把人物描写集中在罗密欧与朱
丽叶身上,通过器乐与声乐的交错运用,将这些点精心地串连起来,构成一个奇特的整体。
再有就是,这一作品肯定与莎士比亚戏剧中的朱丽叶的扮演者哈丽特?史密森有着密切的关联,它可与之前的《幻想交响曲》、《浮士德的劫罚》和《哈洛尔德在意大利》构成一个系列,如果说,之前的作品更多表达的是他对所爱之人的倾情,那么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现实与戏剧则完全重叠在了一起。
现实中的柏辽兹与哈丽特
在一本传记里,作者幽默地说:柏辽兹与哈丽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最大的差别是,朱丽叶接受了罗密欧,而哈丽特拒绝了柏辽兹。
柏辽兹第一次见到哈丽特是在1827年9月,当时他正暗自热恋一个叫埃斯特尔的女孩,这有
点儿像罗密欧在见到朱丽叶之前,正在爱恋着一个叫罗莎琳的女孩。有一天,柏辽兹在巴黎观看了哈丽特饰演女主角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之后便对她疯狂不已,狂追不舍,原先的那个女孩从此在他头脑中消失无踪。 无名之辈结局
柏辽兹在《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将会娶那女子为妻,并以那部戏剧写下我最伟大的交响曲。”虽然经考证,这些文字是当年一位记者所写,但也确实是柏辽兹的心声。这位饰演朱丽叶和奥菲莉娅(《哈姆雷特》)的爱尔兰女演员光彩照人,她的优雅和美丽容貌立刻就俘获了柏辽兹年轻而狂野的浪漫之心。
然而,柏辽兹并不太懂得如何得到女人的心,他疯狂而莽撞,要求对方以同样的热情
回应自己。曾有一些未经证实记录,例如柏辽兹给送了太多的花,以至于哈丽特以为他疯了,为了躲避这位追求者,女演员只好让车夫改道而行。有一次,柏辽兹对她说:“我是你的奴隶~”她的回答则是:“奴隶制已经废除了~”还有一次,柏辽兹的朋友提醒他说:“英国人是很冷淡的民族”,得到的反驳是:“她是爱尔兰人~”
爱得昏天黑地的柏辽兹,将哈丽特与莎士比亚混为一谈。“我总算理解壮丽、美与戏剧的真理
的意涵。……伟大的戏剧音乐是一种宗教,我要将我的身体及灵魂献给它。”——而在此时此刻,哈丽特就是柏辽兹的戏剧,就是柏辽兹的宗教,他意欲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她,不论她是否愿意,他对哈丽特的渴望到了几乎要将自己的心“连根拔起”的程度。
当时,哈丽特在巴黎名气很大,而柏辽兹还是一个无名之辈,于是这位作曲家便决心让自己心爱的人知道自己是一位戏剧艺术家。他花了大量时间誊写他精心挑选的表明心迹的乐谱,尽管得不到回应,但还是不断地写信给她,以至于被追求得心烦意乱的女演员特意嘱咐女仆,拒收这个冲动而又执拗的年轻人的来信。
两年过去了,但柏辽兹始终矢志不移,他决定谱写一首最狂放的交响曲,认为只有这样哈丽特才能听到,并回应他所期待的爱,一如两位戏剧家之间的呼应一样。我们的作曲家肯定是将自己与莎士比亚的对话,当成了与哈丽特的对话,《幻想交响曲》就这样诞生了,还有就是《浮士德八景》,也是为哈丽特而作的,不过它被扩展成《浮士德的劫罚》,是十八年之后的事情了。
尽管这期间柏辽兹曾移情卡米尔?摩克,甚至因她的解除婚约另嫁他人而怒火中烧,然而当他结束了意大利之旅,回到巴黎之后,终于如愿以偿地与哈丽特举行了婚礼,那是1933年10
月的事情。第二年,《哈洛尔德在意大利》完成,而《罗密欧与朱丽叶》则要再过五年才面世。
人们通常只知道柏辽兹在婚后对哈丽特的热情骤减,却不知二人的爱情曾因双方家庭的反对而弥坚。当时,柏辽兹的父亲已经在家乡为他了一个女子,打算当他从意大利返回时撮合其婚事,而哈丽特因所在的剧团破产,正需要得到经济上的帮助。就这样,尽管哈丽特抱怨柏辽兹不再像原先那样爱自己,但二人终于成婚了,一个身无分文,一个负债累累,李斯特、海涅和希勒成为这次婚礼的见证人。
据记载,哈丽特婚后老得很快,不仅酗酒,而且脾气暴躁不可理喻,家庭的美梦破碎,不久,一位名叫玛丽?莱奇奥的歌手成为了柏辽兹的新欢。当1854年哈丽特去世时,柏辽兹与他们所生的儿子守在她的身旁,他深深地为她而悲伤。柏辽兹与哈丽特的故事到这里还没有完,十年后,埋葬哈丽特的小墓地将要废除,柏辽兹又亲手将她的遗骨放到新棺木里,移葬到了另一处墓园中,那里还葬着也已去世的玛丽?莱奇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