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燕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汉语当中的词语“反复体”即词语的“重叠式”。近年来关于汉语词语重叠反复的研究文献非常丰富,但是,中国儿童语言以及歌谣既然作为现代汉语的一种文本语言,且大部分出现在中国的文学作品当中,词语重叠已然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现象,理应对其做出一系列相关研究,但笔者发现,学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尚处于空白,本文作者以儿歌歌词当中的反复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儿歌歌词当中出现的字、词
、段落等的反复来探究其中存在的构成规律、语用意义、重复后的效果分析等,来弥补理论研究上面的不足。
关键词:儿歌歌词反复结构语义条件语用意义
1.引言
反复的修饰手法在汉语里面经常用到,一般为解释为-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在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中这样解释到:用同一的语句,一再表现强烈的情思的,名叫反复,人们对于事物有热烈深切的感触时,往往不免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申说;而所有一而再,再而三的呈现的形式,往往能够给予观者一种简纯的快感,修辞上的反复就是基于人的这种心理作用而成的。
儿歌作为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它使用的修辞手法和技巧相当丰富,其中尤以反复手法在中应为儿歌中应用最为广泛,并成为儿歌创作中最为重要的一种修辞手法。近些年来,有关于研究汉语当中存在的词语的反复现象的文献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梳理现代汉语反复现象,综述其研究发展的,如钱乃荣《现代汉语的反复体》、吴吟《汉语重叠研究综述》等;二、分类研究动词词语反复现象的各种情况的,如李宇明《动词重叠的若干句法问题》、朱景松《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等;三、分类研究名词词语反复现象的,如李思军《汉语名词重叠研究综述》、李宇明《论名词词语重叠的意义》等;四、
分类研究形容词词语反复现象的,如吴继峰《形容词AABB 重叠式的习得研究》、杨俊芳《汉语方言形容词重叠的特点》、张积家《形容词、动词重叠对语义认知的影响》等。不过儿歌歌词中出现的词语的反复现象同现代汉语当中存在的以上的反复现象相比,从表现形式上来看显得更加的灵活;从动作和情感的描述和展现来看,显得更加的丰富,因此我们不能笼统的用现代汉语当中的反复现象来解释儿歌当中存在的反复现象,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而目前对同样作为现代汉语的中国儿歌当中存在的词语的反复现象的研究少之又少,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理论不足之处。那么反复的修辞在儿歌中的运用主要起到怎样的作用,有怎样的构词规律,以及包含着哪些特殊的语义条件等,本文对这一系列问题做具体详细的分析。
2.反复在儿歌中的结构分析
通过分析大量国内经典儿歌谣以及国外经典儿童歌曲,得出儿歌里面的反复现象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类:
字与字,词与词的反复
这种情况是同一个字词在一首儿歌中反复的出现,就是
字与字的反复,也是儿歌中使用最多的一种反复形式。
字词间的连续型反复
(1)《虫儿飞》中:“黑黑的天空低垂,亮亮的繁星相随,虫儿飞,虫儿飞,你在思念谁;天上的星星流泪,地上的玫瑰枯萎,冷风吹,冷风吹,只要有你陪”。“虫儿飞、冷风吹”就是字词之间的反复重叠,通过反复吟唱“虫儿飞”、“冷风吹”,表现了儿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唱起来更加亲切,迎合了儿童的心理,易于接受。在汉语研究角度来看,“虫儿飞,虫儿飞”、“冷风吹,冷风吹”属于字词间的连续型反复。
字词间的间隔反复
(2)《红星闪闪》当中的:“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
当中的“红星闪闪”一词是在“放光彩”之后,反复一次重复出现的,通过这种间隔反复的吟唱,强调了少年的爱国情怀。
字词间的混合型反复
这种反复是指同时存在连续型和间隔型的反复。
(3)《春雨》中:滴答,滴答,下雨啦!小草说:“下吧,下吧,我要发芽。”
在这首耳熟能详的儿歌歌词当中,“下吧,下吧”既是字词之间的连续性反复,又是字词之间的间隔性反复,连续性和间隔性的二者结合,使儿歌的首尾呼应,结构整齐,实现了儿歌韵律美,节奏感强的效果。
2.2句子与句子的反复
所谓句子与句子的反复,指的是同一句歌词在一个段落中反复出现过好几次,强调某一句话可以增强语气和语势,用以表达强烈的情感语句的反复,能起反复吟哦,层层递进或加强语气、突出重点的作用。(4)中文儿歌《我的好妈妈》中:“我的好妈妈呀,下班回到家,劳动了一天多么辛苦呀,妈妈快坐下,妈妈快坐下,请喝一杯茶。例(4)中的“妈妈快坐下”属于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反复的例子。
2.3段落之间的反复在儿歌歌曲创作当中,用到的段落反复是指两段或两段以上的音乐完全相同,通常反复吟唱的一般是整个段落当中的重点和核心所在。段落上面的反复的编排的手法可以使孩子更能熟练的领会其中包含的内涵,让孩子轻松的感受到儿歌歌曲间的美妙情感以及轻快的语言和节奏感,同时,合辙押韵,节奏明快易唱,语言轻快简单的特点也符合了儿童时期的孩子的普遍心理。
(5)中文儿歌《幸福拍手歌》中:“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幸福就快快拍拍手呀,看哪大家一齐拍拍手…”
32.119
后面二三四节与第一小节的结构完全一致,只是把动词“拍拍手”换成了“拍拍腿、跺跺脚、伸伸腰、挤挤眼、拍拍肩”,其它的无一变化,完全是段落之间的反复。
(6)西方童谣《Head,shoulder,knee s and toes》中:“Head and shoulders,knees and toe s,knees and to es,knees and toes…”
整首儿歌当中,前后几节的结构同样完全一致,只是名词head、shoulder、knees、toes的反复转换,其它的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属于段落间的反复。
通过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儿歌创作当中存在着的共性,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儿歌创作当中普遍存在着的共同特点。在儿歌创作过程中,既有字词之间的反复,又有句子之间的反复,同时还存在着段落之间的反复现象。这几种反复现象的存在不仅能够使整首儿歌的节奏感增强,而且其生动活泼的语言和节奏感更加深切的适应了还在学龄阶段的孩子们的心理,在反复吟唱的同时,增加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以及不断了解自然,观察生活的能力。那么,是一种怎样的内在条件能够促使这种反复现象的存在,为什么儿歌当中的这些反复能够存在,如果不反复又是怎样的结果,其内在隐含的语义条件是什么,通过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比较分析能够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通过研究和比较中外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儿歌的共性,发现没有一个明确的语言约束要求什么类型的词语,句子,或者段落可以反复,相反什么类型的不可以反复。不过从儿歌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条件来看,可以寻求到儿歌歌词当中存在着某些共性的东西,比如说文化背景、语义条件、语境因素、民族心理等等,从这些角度出发,就可以弄清楚什么样的字词可以反复,什么样的句子可以反复,什么样的段落可以反复,就可以以简驭繁,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同时,能够比较清楚的概括出反复后的语用意义。
一个词语能否运用在儿歌歌词创作当中,乃至是否可以反复的条件有很多,但归根到底取决于是否这个词语或者这个段落的意义,即语用意义。儿歌中的语用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儿歌中的反复用于表示祈使语气当中表示一种积极的敦促动作,相反则表示一种批判的批评甚至谴责的意味(7)《爱我你就抱抱我》当中:“爸爸妈妈,如果你们爱我,就多多的陪陪我,如果你们爱我,就多多的亲亲我。。。。。。”。
在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当中,通过反复吟唱,达到感情更加真挚,情感更加真切的效果。
儿歌中的反复表示动作、行为具有情景特征,也就是说进行这种动作、行为的必要性是具有具体的情境。
(8)《Mocking-bird》中:“I know sometime s things might not alw ays make sense to you right now,But hey,what daddy always tell you?Straighten up little soldier…”红星闪闪歌词
这是作者Eminem写给她的女儿Hailie的一首歌,该歌曲以对话的形式,反复吟唱“哭什么呢”,创造父女对话这一情境,字里行间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Eminem作为一个父亲对女儿那份深厚的爱。
儿歌中的反复反映一种文化倾向或民族心理,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反复来表达情感
(9)《娃哈哈》中: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的花朵真鲜艳,和暖的阳光照耀着我们,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
(10)《Baa Baa Black Sheep》中“Baa!Baa!Black sheep! Have you any w ool?Yes,Sir!Yes,Sir!three bags f ull.O ne for my master,and one for my dame,”
纵观中西方儿歌文化,不难发现,像例(9)这样的儿歌的创作以社会统一的大背景为前提,以宣传教育为主;而例(10)这样的儿歌创作大多是以叙述事件情景或与游戏活动相关,更加贴近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在不同的文化创作背景下衍生出来的儿歌自然就会存在多方面的不同,其中反复的意味所强调的重点以及反映的核心价值观有所不同。
3.总结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得知,儿歌里面的反复现象和汉语里面反复现象是不同的,汉语中的反复具有一定的语法规范,而儿歌中的反复并不遵循这一语法规范,它比汉语中的反复更灵活,而反复的缘由也主要是基于创作者的文化背景和创作条件。无论是中文当中的儿歌而是西方外文当中的儿歌都普遍存在着字词间、段落间的反复这些构成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即反复构成的语义条件大致可以概括为字词本身的含义(祈使、否定、表扬、批判或谴责等)、特殊情境下的反复用以强调突出某一种特殊的情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驱使等因素。这些反复现象的存在都有着一个共同的语用意义,即在增强音乐本身
节奏感,韵律美的同时,其生动活泼有趣的语言在传唱的同时,通过反复的手法更能被广大孩子们所理解和接受。不管是中国的儿歌还是西方的儿歌,在词语反复这一角度来讲,与现代汉语教学当中存在和研究的词语的反复现象有所不同。儿歌当中存在的词语的反复大多较单一,目的比价明确,并且在不反复的条件下反差比较明显,而在现代汉语教学当中存在的反复现象很难说在不反复的情况下就一定会失去其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宇明.动词重叠的若干句法问题中国语文[M]-1998.02.263
[2]楠丁.中西方儿童歌曲歌词内容比较分析-以白首中英文儿童歌曲为例音乐研究[A]2013.4
[3]陈琳.童年的船-浅论儿歌的文体特征安阳工学院学报[A]2007.05
[4]张杨.析中文儿歌中“反复”手法的运用语文学刊[A] 2009.08
[5]朱景松.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中国语文[A]-1998.05
[6]杨俊芳.汉语方言词语的重叠特点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A]2010.12
[7]孙和平.四川方言文化-民间符号与地方性知识四川出版集团2007.02
[8]吴吟.汉语重叠研究综述语文学习[A]2000.03
[9]周忠起.张慧对儿童文学尴尬现状的思考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A]2007.05
[10]周书云.民间儿歌特征研究[A]2003.05
140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