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作为性开放受伤害受委屈最多的人,她们的心理调节能力究竟怎样?
据专家估计,在当今大学校园中,恋爱者占50%,恋爱的成功率为20%,有两性经验学生的比例约为10%,前两项统计比较准确,后一项的数据比较保守。“大学校园的性困惑”已成为热门话题,这话题令家长们担忧。究竟有多少女学生真正被性问题干扰了?女学生作为大学校园内性开放受伤害受委屈最多的人,她们的心理调谀芰κ乔炕故侨?作者从十多年咨询档案中调出不同类型的例子进行分析展示,认为:没被卷入性爱困扰圈的人居大多数,社会大可不必过于担心。
尴尬的性学调查
大约半年前,某大学心理学教授曾送给我一份有关大学生的性学调查表。据说这是为一项全国性的科研课题而设计的,共100多个问题,包罗万象,从性的启蒙知识到性的实践经验应有尽有,很显然带有翻译照搬的彩。这样详尽的调查内容本无可非议,但我要不客气地说,在当代大学生中,有几人能把全部的问题无一遗漏地答出来?
事隔三月,当我问到这位教授的调查情况时,他摇摇头说:“很不理想,真正答出60个题的不过1/5,另
外那4/5简直是胡编乱造,甚至有人提出强烈批评,说调查者拿他们开心:‘这种调查还不如制订人自己来答,让我们看看前辈们是如何对待性问题的。’‘性本来就是一代传一代这么传下来的东西,有什么好调查的!’‘本来是很自然的东西,非要搞成机械化、程序化不可。’‘填表之前应当给我们来几场性学报告,否则我们根本不懂得什么叫自慰,什么叫做爱!’‘是教唆,还是开放;是保守还是强抑?’‘别把我们都当3岁孩子,你们过来人所需要的,同样是我们所需要的,只不过我们是学生,一切不像你们那样方便罢了。’‘别拿我们开心了,问问你们自己的兄弟妹或是子女,不是更直接吗?’……”
当然也有不少很善意的意见和建议,比如“在大学里应开办性教育课,应当对我们讲授一些性知识和避孕知识。”“应当告诉我们怎么面对爱情,更应指导在爱的过程中,怎样穿插性活动。”“我们是天之骄子,但这是指的才智,至于在性问题上,我们是白痴。应当从正面帮助我们摆脱种种性困惑,我们需要真正的性指导。”“与其让我们从各种影视书刊中去学习摸索,体会,莫如让我们有机会实践一下,身临其境,要比说千遍万遍强。”“在大学里发生性关系已经不是怪事了,我们并不
比老师们知道的少,在大学里没必要回避性问题。”“真正不懂得什么是手淫,什么是性交的大学生有几个?电台夜晚的‘悄悄话’,实际说是为大学生讲的。”一位大学三年级的女生亲口跟我说:“性没有什么神秘的,是人为神秘化了,不过正是因为有一层神秘才显得有意思,有憧憬。”这类问题不同于选举,仅民意测验,准确度不会太高,还是深入摸索的好。
开放与压抑,是校园性爱的两极化倾向
男人恋爱时结局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性心理卫生和性心理咨询的医生,我一直把大学生做为观察和研究的重点,始终没间断过。回顾过去20年的情况,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从80年代初到1987年,是从性禁锢走向性观念转变的过程。西方的哲学、心理学、性科学最先冲击的是大学生。结果使相当部分的大学生得到性开放的启发,他们不再把性视为必须回避的课题,大学校园恋爱风兴起,并迅速从隐蔽走向公开化。
第二个阶段是90年代前后,乘校园恋爱风而出现的两性问题突显出来。未婚先孕导致人工流产的数目增加,为怀孕而束手无策、焦虑恐慌,为情感危机而提出心理救援,为失身而要求做处女膜修补术的女生均不乏其人。
90年代末期,随着社会对性问题的认识和接受,避孕手段的广为传播及工具的提供方便,上述阶段的问题便明显缓和下来,但绝不像有些人所预料的那样,性问题在大学校园已经不是问题,而是呈现出两极化倾向:即进一步开放型和持续性压抑型的对立。
有专家估计,在大学校园中,恋爱者占50%,恋爱的成功率为20%,有两性经验的学生比例为10%,前两项百分比应当说是比较准确的,但后一项的比例数则是出自于保守的估计。道理很简单,如今的大学之恋,没有亲昵行为者被视为“性盲”。至于亲昵行为也很少止于某种边缘限度内,越过边缘进入性行为者,岂止10%?作为女方,只要不受孕便无后顾之忧。但不可否认确有一些为贞操而守身的女生,也
许正是出于此,使两性关系的发生率相对小于恋爱率。
在开放型中,忠于爱情者占多数,但主张情欲两分的人数却有逐年增多之势。
从大学生人的身心发育来看,这一年龄段应是性的施展年代,性的发挥和运用得当就足以使本能的压抑得到抒发和释放,因为情与爱的紧密性,大于性与爱的紧密性。对青年人宜说爱情,而不宜说爱性。一旦性欲占了上风,情就会降格为一种陪衬。在大学生中确有一部分是为欲而“恋”的。当然这些人基本上都有早年性生活史。对他们来说似乎性与恋爱的结局无关,而只是一种享乐,或赶一种异化的时尚。
女生对情欲两分论的态度颇不一致,同意者占少数,反对者占多数,中间派则认为可以理解,但自己不会去冒险尝试。这部分人在小心翼翼地谈恋爱,或者根本不去谈恋爱。诚如有位女生坦白的那样,谈恋爱就会发生性关系,周围的女同学基本如此,凡是表现异常轻快或表现异常痛苦者,无不与性接触的背景因素有关。我本人同意这位女生的简明质朴的分析。
保守与压抑,从性学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是表里一体的东西,尤其是在性观念趋向开放的今天,压抑就更为吃力和痛苦难耐。这是对比所形成的张力。在封闭的年代里,性压抑无论在哪个人身上都显得苍白无力,内心的需要每每为本份、规范的“名誉”所遮掩,所以显示不出痛苦,更无难耐。但在开放的年代,保守学生面对终日活跃在情场上的室友,怎能无动于衷?于是她表现为孤独离,或对那些投入爱
河的人不屑一顾。善于心理调节者,可以升华,以合理化的心理防卫机制——在学期间主要的任务是读书,恋爱只会分散精力;而不善于调节心理者,就会出现社交恐怖,或是精神上的焦虑不安,乃至忧郁和疑病(用躯体的不适来表达性的压抑)。
所谓保守,基本上是性观念的传统固着。这类女孩坚信女性贞操是不可攻破的。爱情至上,但贞操比爱情更至上。有时她们也无意识地把情和欲分开,重情而轻欲,所以常处在无冲动的爱情中,去得到精神上的享受——精神恋。
在大学校园内,倡导精神恋爱者,仍有一席之地,可以说她们是爱和欲的折衷派。精神恋爱不失为校园性爱的一种值得赞赏的形式,趋向于保守方的女生,尤其是年龄较小的低年级学生,这种精神需求更为强烈。但与此相对的是,在精神恋方面,男生的兴趣似乎很淡。
有关女大学生的性爱事例,作者在15年间积累的原始资料很多,较为完整而有特殊代表性的个案不下五六十起,限于篇幅,仅随机抽检不同类型的几个实例,以示一斑。
她说,我们需要性爱
姚红(化名),大学生物系四年级学生。还在大一时,由于长得标致,颇得高年级学生的青睐,很快就成为雄追逐的对象。对此姚红曾请教过高中时的女友。女友对她说:“大学是学府,也是爱之府,有
爱为什么不去体验一下呢?我们这个年龄,没有比爱更美的事了。”困惑之余,姚红终于投入男友的怀抱。不久她第一次怀孕,男友对她发誓保证,她想只要有爱情做后盾,什么也不顾,怀孕流产通过实践也并非那样可怕。就这样,当她的男友毕业(早她二年级)赴深圳创业时,她为他已做了三次流产。终于在大四
的寒假期间,她发现他在深圳另有所爱……她没有像其他被抛弃的女生那样哭闹,凭借美丽,她很快便倒向一直关心她的同班男生,按她自己的说法,当一个女孩有了性体验后,根本不可能刹住欲火。如果说与第一个男友还曾经恋爱的初级阶段,那么,一旦移情于第二个男友时,她所需要的只能是性爱,感情的培养对她形同虚设。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和低级需求的支配,在毕业前夕她第四次怀孕流产。这时她感到了厌倦,对两性的关系骤然冷漠下来……毕业时和第二个男友平静地分了手,尽管那男孩百般哀求留在她身边……
李娜(化名)在初中时就偷看了手抄本《》,那时全班女生为这本书引起一场不小的骚动,以致早恋之风势不可挡。不过李娜却抵住了,因为她觉得通过幻想和白日梦再加上自慰行为,完全可以解决“手抄本”所带给她的冲动,她觉得这比和那些半大小子们拉拉扯扯要舒服得多……
就这样她带着幻想迈进了大学。但毕竟她已不是少女,从梦的偶像转为面对那些朝夕共处的俊男靓仔实体,她开始有意无意地搜寻真实的男人。在整个大学期间她交了不下十几个男友,其中至少有5个人
与之发生了肉体关系。她说,他们全是有性经验的,从来没有一个说将来要娶她,自然她也没有认真地爱上哪一个。她以为她与他们这些人在一起的目的就是性满足,不需要遮羞布。终于有一天她对一个纯情的男生动了情,但当她主动向他表示亲昵时,那男孩吓跑了再也没敢见她。她茫然了。
她认为性爱在某一时刻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需要,但不是永恒的需要。永恒的东西是情,没有情的爱仅是性的相互交换,它不会也不可能固定在一个对象身上。爱的专一必定以情为本,性是低级的行为。
在谈到男大学生对“贞操”的态度时,她豪放地说:“如今有些男孩或称男人,在这方面还是相当自私的,自私的程度不亚于‘你的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只准男人大白天去遍地放火,而不准女生夜晚点灯。那些经过不止一个女人的男人,还希望再一次经历处女的体验。”“不过,对此我并不犯愁,故而也没必要向对方隐瞒什么,一切顺其自然。那些视处女如至宝的男人,至少是不懂得性爱的男人,我说情和欲是两回事,但情欲合一也是一种信念和一种意境的追求。”
她说:“大学生可以谈恋爱,但大学生不该有性爱,这是理想主义者的论点。其实大学生也是人,是有血有肉的活人,我不是为我个人的行为辩护,只不过是说点真心话,谁知别的女孩是怎么想的。这个时代不必强求统一,不妨按各自的态度去
做,好坏结果无所谓,关键是要勇于为自己负责。路是由自己选的,别去怨谁,要怨只能怨自己。大学毕竟还是称得上干净的地方,几个泥鳅掀不起大浪,没什么大惊小怪的,社会发展本身就是淘汰制。”
我不反对性爱,但我忠于性爱
那个李娜同学对性爱的态度具有代表性吗?来自西北的大四姑娘小宋不以为然地撇嘴笑了笑:“这算什么?如今是讲价值观的时代,爱情是有价值的,虽然被某些人贬值了,但在大多数人眼里它的含金量仍然是99.99%。爱是一种奉献。它包括性,奉献并非玩弄,而是施与舍的平衡。”
“我和他青梅竹马。在两小无猜的时候,我们玩过性游戏,到初三,我们亲过吻过。我上大学,他参军,临别时,我们又对天发过誓,并完成了第一次性交。此后的寒暑假是我们七七相会的日子。我们有情也有欲,我们都很满足,都企盼那一天的到来,让我们天天有性爱。说真的,我常想那种事,但只想他一个人,从来没有第二个男孩介入,因为对别人我封闭了。”同学们都说小宋是爱情至上者。但我从她写的小小说《玉碎》里发现了一丝端倪。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是个大学三年级学生,在一次淋浴时,不慎扯断了脖颈上挂着的用红线穿着的一块玉环。那玉环掉在瓷砖上碎成三半。她心痛地想把碎片拾起,但怎么也不到那第三块碎片,她哭了。在泪水模糊中,她回忆起玉环的来源:那是她收到大学入学通知书的当天晚上,他亲自戴在她颈上的。他嘱咐她要保护好这玉环,它象征着他们爱情的命运。他高考落榜,只能在村里的希望小学谋到一个体育教师的职务,谁知她大学毕业会怎样,何况她还想读研呢。这位主人公,无可奈何地带着两块再也不完整的碎玉,默默地走出浴室……我断定,这小说预示着小宋心理上的演变,我把这个判断说给小宋听,她低下头。此时无声胜有声。
小宋是个贞操观很强的女孩,面对未来残酷的事实,她会放弃可望发展的前程而维护这传统的女德吗?她不反对性爱,但她更忠于性爱。小宋这种观念应当说很有代表性,尤其是在那些来自乡村的女大学生们中间。
众人评说:校园性爱的心理实质
是什么力量使孙燕(化名)非要住到男友的宿舍中去过周末,结果受到“留校察看”呢?她说:这是一种无法遏止的欲望,明知具有冒险性也要去尝试。“除非不爱,爱就爱个彻底,爱个死去活来,天翻地覆。”“性爱是不可避免的程序,只要达到那个深度,就会出现那种冲动。”受处分她并不后悔,这只不过提醒她性爱要讲究条件和规范而已。
一对来自边疆的
情侣,在上学一年之后,总是不断地闹矛盾起冲突,女孩的脾气变得十分暴躁和不稳定,常常哭泣,对男友毫不留情,甚至无理取闹,有意折磨男友,常常在女生面前使男友陷于尴尬难堪的地步,但最后还是和好如初,又是连日地形影不离。
为什么老是这样情绪反常?同学们议论纷纷:“这种恋爱到底是享受还是痛苦?”“这位女同学简直是歇斯底里,而那个男同学是个受虐狂!”“这就是恋爱的好处,只有恋到这个份上才刺激。”“他俩创造了校园
恋的奇迹,悲欢协奏曲。”“如果我是那男生早就把她蹬了!”(女生说的,可见连旁观者都对男方抱以同情)……
有6名女生和我一起探讨性爱问题,她们让我解释这位女同学表现的心理实质。我笑了笑:“这是个很简单的问题,首先她具有独特的歇斯底里性格,这种性格在热恋的晚期阶段,会以强烈的占有和排他、臣服和归属欲反映出来。毫无疑问,他俩已经有了相当时间的性关系。只有在这样的关系下,女方才能做出如此极端的情绪反应来。原始情绪的嫉妒和性的需求制约了她的理智和行为。不仅是这位女孩,在大学校园中,见到的‘打不散,合也乱’的状态,大多缘于有性关系,否则在情感交往上就谈不到男负女,女负男的问题。分手固然痛苦,但‘情分’和‘性分’有本质上的区别。”请问,有谁会当同学的面说“我与他有性关系了?”但这样的打闹分合恰好说明了他们的关系。如同抬花轿吹喇叭一样,在告诉人们:“我俩的关系已经非同一般了。”
一般地说,真正开放,对性关系不在乎的人是少数,敢于冲破禁规,但又很在乎的是多数。从校园的情况看,受伤害受委屈的是女生。但除个别人外,她们的心理调节调整能力还是很强的,也许这与文化背景和性观念开放程度有关。事实上,大学生在恋爱问题(包括性爱)上出现的危机率也确较社会一般文化层次的女孩低。分析起来,应和在校期间种种因素的制约(学业和前途)有密切关系。
一位曾与男友有性关系,后被男友抛弃的女大学生,在分手反目后,心情本已平静下来时,竟在公园
内与前男友“冤家路窄”地相逢,她如同一只被狐狸威慑住的猫,一言不发,顺从地跟着前男友走进树林深处,她心想:“我又完了!”的确如此,事后那男生头也不回地走了,并揶揄地喊了一声:“你不说是需要这个吗?”她终于猛醒说:“性欲如同恶魔,抑制它的最好办法就是超越自我,从另一个境界去理解欲——它不是人类生活的全部,因此也不能让它去主宰全部。”
“禁欲”和“独身”(实际上就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