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节目评析“央视‘一带一路’特别报道《数说命运共同体》”
作者:***
来源:《卷宗》2016年第03期
        摘 要: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印度尼西亚提出了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与之前9月在哈萨克斯坦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一并称为“一带一路”倡议。两年来,这一倡议引发热烈反响,随着倡议逐步落地,沿线众多国家和几十亿百姓的命运,更紧密地交织在了一起。 为此,2015年10月3日开始央视推出“一带一路”特别报道《数说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媒介经营管理;新闻学;传播学
        1 《数说命运共同体》电视新闻节目的成功与借鉴
        1.海量数据带出权威性
        《数说命运共同体》运用海量数据,来描述事物的规模,例如第五集:食物背后的故事中
对于种植园的描述:“印度尼西亚格拉哈热带种植园面积20万亩,比北京的东城区和西城区加起来的面积都要大,这片土地生长着200万棵油棕树”,不仅将种植园的大小以数字的方式表达,并且形象地描绘出它占地面积巨大,这既让观众知道了它的占地面积,更了解了它的巨大。这样的例子在节目中不胜枚举,这些数据背后表现出制作团体的真诚与专业。
        2.三维模型 一针见血
        拥有海量数据是不足以支撑一档优秀新闻节目的,因为数据没有可见性,《数说命运共同体》为海量数据进行量体裁衣,将1亿GB的数据转化为地理坐标,在卫星地图上一一呈现,例如将亚洲人的口味在地图上按照颜进行划分等等,这都形象的让观众记忆了新闻想要传达的信息,增加了新闻的观赏性和可记性。
        3.接地气的“穿越”解说 新闻节目不乏数据频多者,也不乏进行模型讲解的,可往往越多的数据和模型会越让观众反感,因为数据和模型不具有亲和力,要想实现亲和性,就要依靠解说员。一般新闻节目解说员或播报员也只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事件进行解说,没有带入感,不能让观众身临其镜,但《数说命运共同体》却突破了这一局限,让解说员欧阳夏丹时而走进泰国工厂讲解乳胶枕头的制作过程,时而坐进泰式餐馆品尝冬阴功汤的酸辣,在《通
向世界的路》一集中,欧阳夏丹更是在中亚多国多景点进行穿越式讲解,非常有美国大片的即视感,吸引观众眼球,增强新闻的娱乐性。
        同时,就近年来的一些专题报道来看,这期节目是有很大的成功之处可以借鉴的。
        第一,节目紧扣主题“一带一路”,通过7个小主题,从不同方向反应“一带一路”的主旨和内容,让观众更感性的认识了“一带一路”的方针,运用了电视媒体的特,使人身临其境,比文字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第二,节目中经常可见到大数据的声音,并运用富有科技感的动画效果再现了数据的产生过程,将数据变得可视化,并且生动有趣,容易理解。让沉默的数据说话,呈现出一副观众从没看到过的联系图景;比如在“中国制造,你选啥”中,就列举了在七亿多网民的心里,排名前三位的最深刻的符号是中国制造、美食、文化。再比如用动态效果体现了全国每年生产的7.6亿部手机在中国地图上的分布,以及其中的77%都卖到了国外。每期节目中处处都可以见到类似的数据说明;
        第三,每期的节目都会紧扣当期主题,有着严谨的叙事逻辑,由浅入深的向观众介绍“
暴走大事件怎么没更新一带一路”的发展,比如在“中国制造,你选啥”中,就先介绍了中国最受欢迎的产品是手机,然后会说到中国制造的各类家电,中国制造的卫星、地铁、火车、核电技术等等。通过语音的叙述和图像的展示为观众打开了一副中国制造在世界的宏伟画面;第四,节目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特点,交叉进行出镜记者现场报道、解说旁白、典型人物报道等形式,既不显得混乱,又可以从多角度、多层次的突出主题。因此,好的立意点,新颖的制作手法,巧妙的大数据的运用,严谨的叙事结构,合理有序的素材表现,多样的表现形式,这些都是我们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
        2 《数说命运共同体》的不足之处——缺乏娱乐性和主见主张
        不管《数说命运共同体》的画面多么壮观清晰高科技,也不管解说员的“穿越”多么应景和潮流,《数说命运共同体》仿佛是一本华丽的教材,按部就班的述说传达它想传达的信息,生冷生硬,没有灵魂,没有像《老梁说天下》和《暴走大事件》等新闻脱口秀的娱乐性、潜在价值观和个人主张,没有这些元素就很难让观众产生共鸣,不能真正抓住观众的心理和眼球。《数说命运共同体》本身受政治因素和新闻属性限制,必须将此节目做得中规中矩,娱乐性受限,此节目偏于科普,个人主张观念更不可能。但从解说员开始顺应潮流,接
地气地进行“穿越”的节目设计中,我们可以看见主流媒体冲破桎梏,回归众,略施娱乐的信念与倾向,相信不久就会有越来越优秀的新闻节目出现。
        然而优秀的节目也有可改进的空间,尽管此节目有着以上说的种种优点,但其不足之处也有三点。
        第一,为了紧扣”一带一路“主题,表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40多亿百姓的生活和经济往来的立意非常好,但是从节目中看到的,更多是宏观上的关于经济的联系,或是以中国为视角的报道,是否可以再更多一些关于当地居民的生活内容或是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中国的产品和发展,打开视野,学习他国的长处,才能合作共同繁荣;
        第二,节目主要在《新闻联播》《新闻30分》《新闻直播间》等节目播出,这些节目的主要收视人都是非常固定的,但其实节目的内容适合各个年龄层各种职业的人进行观看,因此,是否可以考虑放在不同类型的节目上进行播出,并且可以依据不同节目的特性调整表现形式,这样形成”一带一路“全台的专题报道,将更有利于观众更好的认识了解;
        第三,节目的制作和传播未能借助新媒体的优势,节目本身具有很好的原创内容和深远
的影响,应借助新媒体的优势扩大宣传,形成社会化的传播,打造全民话题,可以入住”爱奇艺“”腾讯视频“等,做成专栏;可以注册成立《数说命运共同体》专题网页,将节目视频以及其中的亮点放在网页上进行展示,并设置讨论区,让网民积极参与进来;可以注册节目、,设置热门话题,也方便移动端的用户进行观看,推送更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人文、社会风情等,通过粉丝效应宣传节目的主旨;可以将节目制成FALSH形式的简短小动画,配合更幽默更符合年轻人用语的解说,通过朋友圈,新浪微博等各类社会化媒体及视频网站进行传播等等,新媒体的方式有很多,起到的作用也各不相同,如能不丢失节目的内容精髓,不改变节目主旨,灵活运用新媒体的平台及营销手段,相信必能使节目的影响力再放大数万倍以上。
        作者简介
        李刚(1992-),四川攀枝花人 中国传媒大学 新闻学 学士,四川师范大学 法学学士,国家注册演出经纪人,国家高级摄影师,国家高级社会工作者,少儿电视节目制片人,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新闻学、文化产业、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