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拼音版《送沈子归江东》原文翻译赏析
《送沈子归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江南江北送君归。
【送沈子归江东拼音版】
yáng liǔ dù tóu háng kè xī ,gǔ shī dàng jiǎng xiàng lín qí 。
wéi yǒu xiàng sī sì chūn sè ,jiāng nán jiāng běi sòng jun1 guī 。
【送沈子归江东翻译】
杨柳成荫的渡口,客人已经稀少了。船夫荡开那双桨,驶向友人去的临圻。只有一种相思之情,像春天的景温馨,洒满在江南江北,伴随着朋友归去。
【送沈子归江东赏析】
王维的送别诗,几乎首首都有新意。这个首艺术构思新巧缜密,想象大胆丰富,比喻自然贴切,感情深切浓郁。
第二句点出送别的时间、地点。杨柳渡头是实写春景、既为下面的别后相思伏笔,又渲染送行的环境气氛。在杨柳依依的渡口,在春光烂漫的时候,与朋友分手,心情尤为抑郁。这是以美景反衬离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杨柳"的意象又暗示离别。"行客稀",表现别后渡头岑寂之景。行客越来越稀少了,只有诗人仍立在渡口,依依不舍地目送着友人远去。这又是采用了反衬手法。"罟师荡桨"句再添一笔:连渔人也都摇着船桨,向着近水的曲岸边荡去准备归家了。诗人却忘了归家,他的身心都被离去的友人带走了。
后两句,描写友人已乘船远去,诗人眺望大江两岸,桃红柳绿,碧草如毡,春光怡人,此时,他突发奇想,感到心中无限依恋惜别之情,就如同眼前无处不在、无边无际的春,从
江南江北,一齐追随友人归去。这两句诗,巧妙地同时使用比喻、象征、拟人、幻想等多种手法,将春写得有情有意。而春的浓郁、无所不在,使人真切地感受到诗人惜别之情的深厚浩茫、缠绵悱恻、超越时空。相思之情是抽象无形的,诗人以春来比喻,它也就变得生动具体,使人可见可触可感了。江南江北一片春伴送友人归去的意象,新鲜独创,创造出一个深邃阔远的意境。
此诗第一句点出送客是在渡口,它在一片婆娑的杨柳掩映之中。所以说"杨柳渡头".句尾的"行客稀"三字则写渡口的冷落.这其中隐隐透出诗人此时的心情.全句从静与动两个侧面清晰地描绘出江边送客时的情景.第二句写客船已发,送行者即本诗的抒情主人公站在岸头目,送友人,心逐江波.情思悠远.这时,惜别变为对朋友一路行程的关心.这两句,既是环境的安排,也有气氛的烘托,为以下的感情抒发作了准备.
七绝的第三句多是全篇的关键.这个承转句的作用在于开拓诗境.格调的高下,笔法的工拙,要看这个句.本诗的第三句以春比友情,能够说是翻空出奇.朋友的惜别相思之情,同季候上的春有什么共同之处呢?但诗人用这个比喻,却使人觉得诗格外生.不但是因为这个比喻新奇.而且它能化无形为有形,能将主观情感转变为客观事象.于是"相思"成了目能够视,耳能够闻的东
西.似乎它的浓淡,深浅,也都能够体察入微.一句话,"春"即为"相思"的表征.人们对春的所有美好感觉、印象,乃至古往今来骚人墨客对春的歌咏,此时也都成了"相思"一语的丰富内涵.
两个事物,不管它们之间存有多大的差异,只要有某一点相近,即可构成比喻.这个比喻之所以好.首先因为它是合于情理的.仔细一想,人们的友爱,朋友的情谊,不正象那使万物滋荣,随着东风细雨染遍山川原野的春么?春不也如同友谊那样情意绵绵么?人们生活在友爱之中,心里会泛起无限春意.朋友间的感情交流.也恰如温馨和煦的春风.从诗的上下文说,这个比喻是承接第一句的"杨柳"而来.由"杨柳".能够想象一派蓬勃烂漫的春景.从第二句的"罟师荡桨"四字.也能够想见那一江浓绿如酒的春水.这是就眼前景物取譬,现成而无生硬之感.
取以作譬的事物"春"充溢天地之间,无处不在.从行人一方着眼,便是朋友的深情厚爱无时无刻不在他身边,于是他感到自己的好友始终跟自己。
扩展阅读:王维个人影响
王维的山水诗大都写于后期,与前人比较,他扩大了这类诗的内容,增添了它的艺术风采,使山水诗的成就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他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突出贡献。其中,写乡
村景物和农家生活的田园诗充满着牧歌情调,表现他闲逸萧散的情趣和恬淡自适的心境。如《渭川田家》,《春中田园作》。更多的作品着重写农村美丽如画的风光,《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山居秋暝》写暮雨方霁,山村表现的美景。王诗中那些描绘大自然幽静恬美的山水诗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如《青溪》:言入黄花川,第每逐清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静深松里。漾漾没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淡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友谊的拼音 通篇以心照水,用水衬心,物我融成一片,反映一种内在的对美的追求。但有些山水田园诗着力渲染空寂意境与落寞情怀。如《竹里馆》、《辛夷坞》情走淡薄,旨归静趣。这无疑会对后世山水诗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王维具有多种才艺,不同艺术相互渗透对其诗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以画入诗,使其山水诗形成了富有诗情画意的基本特征。
王诗语言含蓄,清新明快,句式、节奏富于变化,音韵响亮、和谐,具有音乐美。总之,王维的山水诗无论从诗的题材内容,还是诗歌的艺术丰采上都对后世诗歌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扩展阅读:王维(唐朝诗人、画家)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