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学院  英师4 区玲玲
                                     
耒旁字与耒文化
摘要:本文从蕴含了耒文化意义内涵的耒旁字出发,根据字型构造、意义阐释方面统计考察,从侧面应证了耒在古代农业生产占据重要地位,继而结合古代社会生活,通过探索耒作为农器方面的功能,梳理耒文化的发展脉络,揭开耒文化的发展面纱。
关键词:耒旁字、耒文化、传统农业、农具
    耒为木制的双齿掘土工具,起源可追溯到先秦。它从树枝制作而成的一种二分叉形的翻土工具发展为木耒,再逐步演变为石耒,铜耒与铁耒。耒的演变发展过程应证了耒在古代农业生产占据重要地位。“耒”是汉字部首之一,从“耒”的字,与原始农具或耕作有关。耒耜的发明开创了汉族农耕文化——独特的耒文化,而耒旁字则记录并传递着耒文化。随着时代的更迭,时间的推移,农具革新日新月异,耒这一农具与现代日常生活的联系减弱,但农具与农业依然占据现代大规模生产的部分资源。因此,研究耒旁字与耒文化,对于了解汉民族的文化源流,理解
耒旁字所蕴含的耒文化,感受其中的精神价值与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以往的研究
    近年来,学者对于传统农具的关注度逐年上升,文献数量逐年增加。研究成果主要分为:论文类研究成果和工具书类研究成果。但对于“耒旁字与耒文化”甚至“耒部字与耒文化”这命题,文章甚少,仅在少部分文献中略有提及,不过作为书的一小部分,内容较为笼统,并不细致,没有形成系统。且大部分文献侧重中国传统农具的种类及其中对农业贡献极大的铁制农具的研究,鲜有耒文化的研究。
  (一)工具书类研究成果
早在汉代,许慎历经21年著成《说文解字》,归纳出了汉字五百四十个部首,按部首将汉字归类,《说文解字》成为后代字典辞书编撰者的范本。许慎将“耒”列为一个部首,并解释了耒的本义:“耒,手耕曲木也。”此后的《康熙字典》《辞海》《辞源》《汉语大字典》《新华字典》均立“耒”部。后编的字典不断扩充着耒字的义项和词条,使“耒”字的内涵逐渐丰富。
  (二)专著类研究成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事任何生产都离不开工具。农具在农业生产发展中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学术界和农史界,研究农具及其发展史的人却凤毛麟角,一直以来从未见到一部大型的研究中国农具史的专著。可喜的是,2005 1 月由周昕编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农具发展史》作为研究农具史的成果填补了这一空白。
传统农具是我国先民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发明创造的,书中记述了众多的农具发明家及能工巧匠,如鲁班 、赵过、马钧、杜预等等。他们所创造研制的农具在历代农业生产中不断改进与提高 。到宋元时达到高峰,各种农具成龙配套,如翻车,即水车,又名龙骨车,原为东汉毕岚发明的提水工具,但尚未用在农业上,及至三国时马钧加以改造,用来灌溉农田,后来又有发展,除利用人力外,又发展为用畜力、风力、水力来驱动,用这些灌溉工具“昼夜不息,百亩无忧”。
然而,《中国农具发展史》对于耒的介绍与研究却是极少,相对于书中上自远古,下至近现代到1949年建国前及一笔带过的新中国成立后农业史为止,十分之一的内容都不到。所幸,书中所代表和反射出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是九不离十。
  (三)论文类研究成果
论文类研究成果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历史、考古及科技等多学科交叉探索,多层次、多角度阐释了耒文化,将耒文化研究引入纵深,揭示了中华伟大农业文明发展的原动力和辉煌历程。
古文化遗址遗迹是研究农具文化的重要依据,其中包括出土的农具。其实提到耒耜的文献资料很多,出土实物却少得出奇。仅仅在朔北工陵出上了一件耒套刃;新疆哈密五堡的史前墓地,考古学家曾发掘出一件木耜、两件木耒;不见其他任何石质或金属工具。据测定数据,当在距今30004000年左右。硬质木杆,与人高比例相称,微显弯曲,便于直立劳动,尖部光滑锐利,扶手也因长期使用,仍很光洁。
事实上,大部分文献对于耒文化的研究都认为耒耜的发明开创了汉族农耕文化。夏东宇的《浅谈“耒耜”》从构造,文献记录等方面去论述耒、耜和耒耜的区别。徐中舒在《耒耜考》中图文并茂地阐释了文字上的耒与耜及其形制,介绍了耒耜的通行领域和耕作情况,而且,在终章论述了农耕的兴起和耒耜的遗存。王文涛在《两汉的耒耜类农具》中,介绍了先秦时期耒耜的起源和演变,两汉的耒耜及其使用状况,并在其中详细介绍耒、锸和铲等农具,论述了耒耜长期存在的原因。陈明远与金岷彬在《从甲骨文看史前的种植与耕作》一文
中论证了“农业革命”的主体是以木质为基本部件的“木石复合农具”,而并非单纯的“磨制新石器”和阐述了农业革命四阶段论。宋兆麟的《从棍棒到耒耜》论述了原始工具从棍棒到耒耜的演变历程。赵晓明,田丽和王玉庆三人则在《耒耜源考()》中论述了耒耜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下图为书中所讲述的“耒耜的起源与早期演化”:
因此,笔者认为“耒及耜的发明开创了汉族农耕文化”这个观点也是不为过的。随着时代的更迭,时间的推移,农具革新日新月异,耒这一农具与现代日常生活的联系减弱,但农具与农业依然占据现代大规模生产的部分资源。
2、耒旁字
本论文以东汉许慎撰写的《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出版发行)、清代张玉书等撰写的《
康熙字典》(中华书局,1958出版发行)作为研究底本,逐字阅读全文,并穷尽性地提取字典中与“耒”偏旁相关的字,以探求“耒”旁字中蕴含的耒文化,梳理耒文化的发展脉络。
  (一)《说文解字》中的耒旁字
《说文解字》中的耒旁字共七个,下表是具体字目和释义:
文字
卷属·部首
释义
卷四·耒部
手耕曲木也。从木推丯。古者垂作耒㭒以振民也。凡耒之属皆从耒。卢对切
卷四·耒部
犂也。从耒井声。一曰古者井田。
卷四·耒部
耒广五寸爲伐,二伐爲耦。从耒禺声。
卷四·耒部
帝耤千亩也。古者使民如借,故谓之耤。从耒昔声。
卷四·耒部
册又(段注作卌㕚),可以划麦,河内用之。从耒圭声。
卷四·耒部
除苗闲秽也。从耒员声。或从芸
卷四·耒部
商人七十而耡。耡,耤税也。从耒助声。《周礼》曰:“以兴耡利萌。”
  (二)《康熙字典》中的耒旁字
《康熙字典》中的耒旁字共三十二个,下表是具体字目和释义:
文字
集属·部首
释义
未集·耒字部
【广韵】【集韵】【韵会】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6:38: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标签:农具   耒耜   文化   集韵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