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表对国人更重要吗?
——基于中外演员身高的比较实证研究
张博深
(浙江工商大学  统计与数学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摘 要:以貌取人现象中外皆不罕见,但它是等量齐观的吗?为考查外表重要性及外表歧视、美貌溢价现象的国别差异,以身高为核心指标,针对中、英、美三国的518位明星电影演员进行了比较实证研究。发现无论男演员还是女演员,我国演员比我国普通人个子平均高出的程度要显著大于英美两国,从而证明身高及外表对我国公民个体具有更重要的审美意义,也间接表明外表歧视或美貌溢价现象在我国可能更为突出,而且这种现象对我国女性而言程度要高于男性,英美两国则无性别差异,为我国有关外表法律关系的调整和劳动力公平就业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劳动者;外表;身高;演员;平等权;就业歧视;溢价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37X(2021)10.0089-05
外表先天得自父母,健康即可,唯有差异本无好坏,但遇到审美之时似乎就有了高下、美丑之分。从唐人的以肥为美,到当下的以瘦、以小V脸,以白、以小麦肌肤等等特征为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谓亘古不变的传统,自然地,妆扮之术不断演进,乃至现代的整容手术。因为外貌的意义总是超乎其外,在追求外表美的影子之下我们总在有意无意地索取更多附加品,对外表赋予更多内涵,于是就有了白富美、高富帅之说,有了颜值、实力之辩,简言之,美貌是溢价的,连孔夫子都能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遑论芸芸众生了。纵观世界,以貌取人现象屡见不鲜。美国公平就业机会委员会指出,在过去的十年中,“外观歧视”的概念在就业中一直存在,2010年以来,针对雇主 “外观歧视”的相关案件数量创下了新纪录。1999年,苏格兰一名工人帕特里克因“太胖”被解雇,法院审理后判定公司败诉,并给予14420英镑的赔偿。1998年,三名少女被英国南希尔兹的一家夜总会开除,理由是她们“太丑”,而这家夜总会需要的不过是散发传单的零工而已。国内方面,这种现象也很普遍,很多组织直接在招聘广告中标明对于身高、体重甚至颜值的要求,求职者在简历上注明身高成为惯例,而空面试往往就是选美大赛,所以毫不奇怪,中国医美市场近年来增长迅猛,2019年规模接近180亿元,起步较晚的中国医美俨然赢得了后发优势,已占据世界第三的位次。
对于人的外表审美,中外研究者们做了诸多探究。Hamermesh & Biddle(1994)发现,在广义劳动力市场,好看的外表对员工的收入有积极影响,而身材因素也可以解释员工的工资差异[1],外表出众的人收入增长更快(Register and Will iams(1990),Loh(1993),Roszelletal(1989))[2][3][4]。在更微观层面上,
研究者发现,西方国家金发的女性募捐人员倾向于筹到更多的捐款(Price,2008)[5],Ravina(2012)发现网贷申请者“颜值”的高低与其借贷成功率直接相关[6]。国内郭继强、费舒澜、林平用“人际技能信号”来解释外表之于收入的影响机制,指出了总体上漂亮会带来更高的收入[7];沈艺峰、王夫乐等人(2017)聚焦企业高管,证明了高管长相在IPO市场中存在美貌溢价,高管长相较好的公司IPO 折价率低[8]。
所以,从现象到研究,个体外表在国内外都是重要的社会议题。事情的关键在于,迄今为止外表及其关系在我国法律上依然是灰地带,缺乏抵制外表歧视或确保有关规定被正确执行的措施,因而极少见到法律介入,直至2007年,“大头女孩儿”秋子因受到就业歧视诉诸法律,引发“中国相貌歧视第一案”,这一现象才引起了法律界的一些关注,所以,大家更多的是对此习以为常,是适应和顺应。因此,外表对于中国公民而言,是否有更重要的意义?外表是否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美貌溢价抑或外貌歧视是否在我国表现得更为突出?法律关系是否需要做出调整?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借助比较研究,因为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揭示国人重视外表的程度和特征,单就一国而言之,显然有失偏颇。目前研究大多局限于一国之内,只能就人性爱美、唯美本身及道德层面而论歧视或溢价,无法客观评价外表审美问题的国别差异和程度,从而无法说明背后的深层因素和机制,本文尝试在我国和英、美三个国家的个人外表审美之间展开比较,以求管中窥豹。
一、研究设想
现代社会,分工日益细化,行业、职业、岗位名目数不胜数,对从业者的要求也是大相径庭,很难全面比较各国、各种
从业者的外貌歧视或溢价现象,只能择一代表性人作为研究对象,从某一可度量方面进行对比。
(一)研究变量
人类外表特征构成非常广泛,如面部比例、面部形状、肤、表情、身高、体重、身体比例,甚至气质、姿态等,大多难以量化,并因审美标准和偏好各有不同而很难评价、比较,不同国家和历史传统下更是相去甚远。若要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个体外表进行全面的审美量化比较根本不可能,唯有选取某一代表性、通用性构成元素方可进行研究,相对而言,只有人的身高满足这种要求,因为身高不仅是外表的重要组成,也是相对稳定、易于测量的,更重要的是,相对其它外表特征,身高具有明显的纵向差异性:不同地方的人们对身高拥有基本一致的偏好,即追求高度而不是低度,因而具备可比较性。
许多研究可以支持我们对身高的设想,比如,Tovée Benson (2003)研究了BMI指数(体重与身高平方之比)与自我吸引力评定的关系,结果表明BMI低于平均值的女性认为自己具有较高的吸引力,而且BMI与身高成反比,身高越高,BMI 值越低[9]。Thornhill(2001)的研究发现,相对于WHR(腰臀比),女性的BMI和吸引力的相关系数更高[10]。在男性方面,很多研究也揭示了类似规律,比如在个人广告中,个子较高的男性得到更多的反馈(Pawlowski,2003)[11],女性更多地和比她们高的男性约
会,因为她们认为较高的男性倾向于拥有更认真的关系(Nettle,2002)[12] ,女性与较高的男性约会频率更高(Shepard,2002)[13]。Macintyre(1991)的研究涵盖了苏格兰地区1000名15岁的青少年,在男女两性中都发现了身高和吸引力之间的正相关关系[14]。国内江求川、张克中(2013)从可计数的身高、体重入手对我国劳动力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就业市场存在身高溢价或歧视的问题,且女性更为严重,其身高每增加1厘米,月工资收入会提高1.1%[15]。因此,尽管身高只是外表的一种构成,但身高和外表及其吸引力之间具有相对稳定的正向关系,运用人的身高数据指代其外表特征理论上并无不妥。
现实中,关于身高的歧视或溢价现象可能比外表的其他方面更为常见,也更容易观察到。宁波诺丁汉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司马辉认为各种工作都可能受身高的影响[16],甚至在建筑工地,所有头戴红安全帽者,如监理和工程师,平均个头明显高于头戴蓝安全帽的人,即工人。有研究指出,美国财富500强公司的CEO平均比普通男性高3英寸左右,而二十世纪的美国,除了布什等三位总统,其他几乎清一的高个子。
综上,我们将以身高为核心变量和指标,度量并比较我国以及英美国家个人外表的重要性。
(二)研究对象
如前述文献,现有关于身高的研究大多聚焦于溢价或歧视本身及其影响,并不关注程度,数据往往局限
于本国某一地域或狭小具体领域,以至于国外研究者难以同时广泛获取多方数据,缺乏横向可比性,很难进行国家间比较。因此,需选择一个既对所属国民众审美有很强代表性,而又易于获取其身高数据的人为研究目标。
电影演员正是我们理想的研究对象。首先,作为劳动力市场的一部分,演员体在多数国家都颇具规模,电影市场在中、美、英三国更是非常发达,以我国为例,2019年,中国电影市场获得了94.02亿美元的票房,位居世界第二,使得比较研究具备了基础和代表性。其次,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演员的身高数据是公开的,这在绝大多数其它职业都不可能做到,身高属于个人隐私而根本无法获取,运动员的身高数据虽然也是公开的,但运动成绩和外貌之间关系并不密切,而且运动员的身高严重依赖于从事的运动类型,使得比较研究失去意义。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电影及演员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甚至一个时代的审美缩影。因为电影是一种综合艺术,它融合了文学、绘画、音乐、舞蹈、摄影、戏剧等多门艺术,它是技术主义的,用各种技术、技巧营造出梦幻的、虚拟的场景和氛围,它又是写实主义的,力求逼真再现生活,在象征和隐喻、梦幻和现实之间,电影表达并引导着我们的审美,而深深吸引我们久久难以忘怀的是电影中的人物和角,是那些演员尤其是明星演员,演员通过外表和身体来表演,他的外表和身体就是他的作品,演员的演绎风格、穿衣打扮、行为举止往往在观众中引领一种风尚,成为一种符号和象征,人们为其争相模仿,大家乐道、甚至争论于演员的身高、容貌、气质,因为在演员身上观众投射了自己对美的向往,所以一个国家演员的外表特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这个国家公民个体的审美特质。
本文基本研究设想为,调查中、英、美三国电影演员的身高数据,再将其与各自国家成年国民平均身高相比较,演员比普通人个子高出越多的国家,我们就认为身高在该国更为重要,所谓外貌溢价或外表歧视程度也就越高。
二、数据搜集和描述统计
电影产业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明星效应,由于电影作品生命周期极短,很多片子十天内票房便达到总体九成,而且电影是典型的体验品,不经观看无法知晓其品质,所以对制作方和观众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明星演员的存在同时降低了双方的风险,制作方围绕明星进行前期推广宣传,观众奔着明星一睹为快,双方皆大欢喜,有时甚至一些观众观看电影纯粹为了欣赏明星风采,反而忽略了电影本身,可见明星效应之强大,所以市场化程度高的电影市场中,明星演员的片酬往往占去制作成本的相当比重。
因此,在庞大的演员体中,我们选择那些知名度高、具备符号价值的明星演员或知名演员作为具体调查对象,即“高人气电影演员”为我们的抽样标准。演员的成名是市场选择的结果,由于其表演技能与其外表互相依赖、密不可分,观众不太可能在喜欢一个知名演员表演的同时讨厌他的外表,市场肯定一个演员精彩演技的同时也就等于接受了他的外表,甚至
还有反向的光环作用——因为观众喜欢明星演员的外表从而也就认可了他的表演,总之,理论上明星演员的容貌和身高更符合社会对于“美”的定义,更能够集中体现社会和大众的审美取向。
对于国内明星演员,我们从三个来源获取名单。第一,从电影本身入手,2010到2019年十年间每年国产电影年度票房top10的主要演员,这些电影从每年海量的国产影片中脱颖而出,最能反应国内观众的观影需求与审美偏好;第二,福布斯杂志2020年中国名人榜中的电影演员;第三,新浪微博人气榜top50中的电影演员。由于三份名单中存在交叉现象,剔除重复数据后,得到中国男女演员各129人,共计258人。
英美演员方面,以好莱坞演艺圈为主要抽样范围。笔者以影响较大的专业排名网站Ranker 的top100、专业电影评分网站IMDB 的“现今活跃在好莱坞的男女电影明星”top100两个榜单为主要名单,选取其中的美、英籍演员(这两个榜单本身主要由美、英演员构成,占九成左右),对于名单中其它国家例如德国、澳大利亚籍的个别演员,如果是在美国发展多年,或者是在美国出道、进入演艺界,已经高度“美国化”的也将其认定为美国演员。由于上述两份榜单中英国演员数量相对较少,我们又以IMDB 的“现今活跃在好莱坞的英国演员”榜单
作为补充,这样,最终得到英国男女演员各42人,美国男演员86人、女演员90人。
上述所有名单采集时,为强调“高人气电影演员”的样本标准、也即外表重要性原则,对于双栖、多栖类艺人,例如既演电影又唱歌的,如果他们出演的电影数量过少或多数出演电影的名气不足、票房较低的,不予取样,此外,对于多方查证无法确认身高数据的演员也予以舍弃。
样本身高的计量上,国内演员统一采纳了百度百科的数据,英美演员则一律以数据为准。对于各国国民平均身高,由于各国的统计标准和方法存在差异,为统一口径,笔者采用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的NCD-RisC 网络提供的国家成年人平均身高数据,该网络由世界各地科学家组建,为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有关非传染性疾病的实时数据,具有较高权威性,结果如下:中、英、美三国男性平均身高数据分别为171.8、177.5、177.1(cm),女性为159.7、164.4、163.5(cm)。把每个演员的身高数值依其国别、性别减去相应国民平均身高后的差值,称为“相对身高”,比如演员郭晓冬身高为178cm,则其相对身高为178-171.8=6.2(cm)。基本数据描述于表1。
表1:中、英、美三国知名电影演员身高统计
人数
身高
均值身高中位数相对身高均值相对身高中位数身高标准差身高离散系数相对身高离散系数相应国民平均身高中国男演员129178.20178.00  6.40  6.20  4.500.0250.70171.80中国女演员129166.97167.007.277.30  3.790.0230.52159.70英国男演员42180.43179.00  2.93  1.50  6.350.035  2.17177.50英国女演员42165.88167.00  1.48  2.60  6.750.041  4.56164.40美国男演员86180.17180.00  3.07  2.907.960.044  2.59177.10美国女演员
90
167.62
168.00
4.12
4.50
6.60
0.039
1.60
163.50
155
160165170175180185中国英国美国
女性国民平均身高
图1:中英美三国演员和普通成年国民平均身高比较表1可知,尽管国民平均身高存在人种差异,但令人吃惊的是,我国男女演员身高的平均数和中位数比起英美演员来毫无逊,甚至中国女演员的平均身高超过了英国女演员。这样,由于我国国民平均身高要低于英美两国,必然的,在计算上文所称“相对身高”后发现,无论平均数还是中位数,我国
男女演员的相对身高均高于英、美两国演员,于是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我国演员身高相较普通人高的程度要大于英、美两个国家,如图1所示。表1还可看出,仅就相对身高数值而言,三个国家的女演员几乎一致地高于男演员(除了英国男演员相对身高平均数高于英国女演员),这提示我们,身高与外表的溢价或歧视程度对女性可能更高,存在性别差异。此外,在离散性角度,我国男女演员身高标准差小于英美两国(身高标准差和相对身高标准差相等,所以仅列示1种),离散性更小些,这从两种离散系数中可以更清楚地体现出来。
三、数据分析
由于现有文献并没有关于身高及外表重要性程度的国别比较研究,因此,我们根据描述性统计的初步结果提出假设:
H1:我国演员的相对身高高于英、美两国演员
换言之,演员身高比普通人身高高出的情况在我们国家更明显。
H2:女演员的相对身高要高于男演员
或者说相对身高存在性别差异。
H3:我国演员身高的离散性要小于英、美演员
离散性越小,平均数的代表性就越好,审美偏好的相对一致性就越高。
对于H1和H2,我们主要用方差分析的方法予以验证。方差分析方法虽然简单,但对于身高这样的连续型的、近似正态分布的变量却十分合适,况且本文整体研究思路相对简单,无须构建更复杂的分析模型。方差分析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由于相对身高淡化了种族差异,我们将三个国家的数据合并,以演员相对身高为被解释变量,以其国家和性别为解释变量进行双因素方法分析,并进行事后比较,结果见表2;第二,将男女演员数据分开,以“国家”为解释变量做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分别见表3和表4。
表2可知,“国家”变量对演员相对身高存在显著影响,多重比较清楚表明,我国演员相对身高显著高于英、美两国。从而证实了H1。性别变量没有通过检验,H2未被证实。
表3:各国男演员相对身高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表3和表4分别列示了男女演员相对身高的国别差异,可以看出,无论是比较男演员还是女演员,我国演员的平均相对身高皆显著高于英国和美国演员。由于性别分开的数据可比性更强,因而对H1的证实提供了稳健的支持。
在双因素方差分析中,性别变量在合并国家数据进行的检验中没有通过,考虑到合并数据可能对数据变差带来的影响,为提高研究稳健性,同时进一步检验性别变量,我们将数据按国家分割,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在各国范围内比较男女演员的相对身高,结果如表5。
表5可知,5%显著性水平下,所有三个国家内,男女演员相对身高无明显差异,即男演员和女演员个子高出普通人的程度很接近,这和双因素方差分析的结论基本一致。当把显著性水平放宽到10%时,我国女演员相对身高要高于男演员,从而对H2提供了较弱的支持。
对于各国演员身高的离散性,我们利用经典的F检验来进行国别比较,见表6。
表6:中、英、美三国演员身高方差比较的F检验美国男演员大全图姓名
中英演员
中美
演员
中英
男演员
中英
女演员
中美
男演员
中美
女演员身高方
差比
17.4/42.917.4/53.220.3/40.314.4/45.620.3/63.314.4/43.5自由度257/83257/175128/41128/41128/85128/89 F0.410.330.500.320.320.33
P(F≤f)
单尾
0.0000.0000.0020.0000.0000.000 F单尾
临界
0.750.800.670.670.730.73
很显然,无论区分演员性别与否,我国演员身高的方差均显著小于英美两国演员,因此,我国演员身高数据相对集中,离散程度更低,H3得到证实。
四、结论
(一)价值和启示
本文以身高为度量,以电影演员为对象,证明了我国电影演员比我国普通国民个子高的程度要大于英、美两国,从而间接证明身高以及身高表征着的外表在我国可能处于更重要的地位,换言之,外表歧视或美貌溢价现象在我国表现得更为突出。典型如美国演员彼特·丁拉基,身患侏儒症的他身高只有135cm,然而却在《心灵驿站》、《权力的游戏》等一系列影视
作品中担纲重要角,并获得艾美奖和金球奖最佳男配角,这在我国电影产业中无法想象,虽然我国也有侏儒症演员,但大都只能扮演配角、丑角或路人甲之类角,很难成为影片的核心人物。这种现象值得深思,说明“不拘一格降人才”在现实中表现得并不尽人意,外表可能不经意间蒙蔽我们的双眼,干扰激励机制并有损平等权。作为管理者应在制度层面破除外表歧视和以貌取人的有偏心理机制,设计更具操作性的措施保证在选人、用人、育人方面遵循德才兼备的原则,不能让外表偏见成为人才兴国和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绊脚石。作为公民个体也应该有意识淡化自我对外表的认知偏见,在工作、生活中提高自己的辨识能力,对自我和他人的外表持仁爱与宽和态度,更注重外表之下的德性与才能,拒绝成为“”、“无脑黑”。更重要的,在我国法律建设当中,虽然劳动法对于就业歧视有相当的法律性约束,但在外表或外貌这一更加微观层面仍然几乎空缺,所以应考虑增补、加强、细化有关外表公平的条款,以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使公平性真正有法可依。
(二)局限性与研究展望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电影产业中导演处于中心地位,话语权极大,这和好莱坞电影产业中制片人为主导的体系有一定区别,以常识理解,前者可能更多从艺术、表演或自我审美偏好等角度去选择演员,后者可能以更贴近市场的眼光看待演员,所以,这是否会导致演员身高及外表在不同国家的选择差异,从而影响本研究的可靠性?目前为止,尚无文献涉及这个领域,未来研究可予关注。同样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电影题材的丰富性、多样性和英美相比仍有不足,这也可能导致演员外表和身高的选择性偏差,我国演员身高较低的离散性或许可以证明这点,未来可考虑控制演员或影片的类型,进行详细刻画。
其次,我们的研究把眼光放在了当下、或近十几年来,而如果回望得更久远些,我们的传统审美体系中是本身就存在某种强调外表的独特性呢?还是因为技术、经济的日渐发达变得如此了呢,这些都有待于未来考证。
最后,出于国别间比较研究的需要,本文以身高来指征外表,但身高毕竟只是外表众多构成元素中的一种,难免以偏概全,因此未来研究可设计更全面的指标或算法来衡量外表,采用类似Anaface的评价软件或是机器学习等方式进行,使得研究对象扩展到各种人,以取得更高的研究效度。
参考文献:
[1] H amermesh D S,Biddle J E.Beauty and the Labor Marke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4,84:1174-1194.
[2] R egister C,Williams D.Wage Effects of Obesity among Young Workers[J].Social Science Quarterly,1990,71(1),130-141.
[3] L oh E.The Economic Effects of Physical Appearance[J].Social Science Quarterly,1993,74,420-38.
[4] R oszell P,Kennedy D.Grabb E.Physical attractiveness and income attainment among Canadians[J].Journal of
Psychology,1989,123:547-59.
[5] P rice M K.Fund-Raising Success and a Solicitor’s Beauty Capital:Do Blondes Raise More Funds?[J].Economics
Letters,2008,100(3):351-354.
[6] R avina E.Love & Loans:The Effect of Beauty and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in Credit Markets.Available at SSRN:ssrn/
abstract=1101647 or /10.2139/ssrn.1101647.
[7] 郭继强,费舒澜,林平.越漂亮,收入越高吗?——兼论相貌与收入的“高跟鞋曲线”[J].经济学(季刊),2017,16(01):147-172.
[8] 沈艺峰,王夫乐,黄娟娟,纪荣嵘.高管之“人”的先天特征在IPO市场中起作用吗?[J].管理世界,2017(09):141-154+188.
[9] T ovée M J,Benson PJ,Emery JL,Mason SM,Cohen-Tovée EM.Measurement of body size and shape perception in eating-disordered
and control observers using body-shape software[J].Br J Psychol.2003,94:501-16.
[10] F ink B,Grammer K,Thornhill R.Human (Homo sapiens) facial attractiveness in relation to skin texture and color[J].Journal of
Comparative Psychology,2001,115:92-99.
[11] P awlowski B.Variable Preferences for Sexual Dimorphism in Height as a Strategy for Increasing the Pool of Potential Partners
in Humans[J].Biological Sciences,2003,270:709-12.
[12] N ettle D.Height and reproductive success in a cohort of British men[J].Human Nature,2002,13:473-491.
[13] B etz M,O’Connell L.Shepard J M.Gender differences in proclivity for unethical behavior[J].Journal of Bus Ethics,2002,8,321-324.
[14] M acintyre S,Watt G,West P,Ecob R.Correlates of blood pressure in 15 year olds in the west of Scotland[J].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1991,45(2):143-147.
[15]江求川,张克中.中国劳动力市场中的“美貌经济学”:身材重要吗?[J].经济学(季刊),2013,12(03):983-1006.
[16]拉丽莎·塞巴格,蒙特菲奥里.身高歧视外貌歧视,还有哪些歧视在中国成灾?[N].环球时报,2015-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