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9
转移的影响*
王德文张展新程杰侯慧丽
内容提要:全球金融危机对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了就业冲击。尽管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目前基本都已外出,但面临着就业不稳定和工资收入下降等问题。由于务工收入是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就业不稳定和工资收入下降将增加贫困地区农户的返贫风险和脱贫难度。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对熟练劳动力的需求上升以及就业不稳定性增加等新变化对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政策思路来看,解决好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不仅可以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就业冲击,而且可以为贫困地区减少贫困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全球金融危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贫困地区
2008年底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和劳动力就业产生了巨大冲击,就业形势由过去的宽松状态转为紧张状态,减少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机会,造成了沿海开放城市和地区大批农民工提前返乡。在不利的外部环境和就业冲击下,贫困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面临着新问题和新挑战。
在沿海地区劳动力需求疲软的情况下,做好劳动力转移工作,是摆在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面前的一项重任。本文着重考察全球金融危机对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及其对策思路。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就业冲击的总体状况,并对贫困地区和非贫困地区农村外出劳动力的就业和收入状况进行对比;第二部分利用调研资料,分析金融危机对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收入的影响;第三部分讨论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第四部分提出政策思路。
一、金融危机的就业冲击
(一)全国总体状况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08年10月统计,返乡农民工数量约为485万,占外出务工人员的5.4%①。随着时间推移,返乡农民工数量不断增加。2009年1月,农业部对15个省、150个村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②,春节前返乡的农民工比例为38.5%,其中有39.6%属于失去工作或者未到工作的返乡劳动力。也就是讲,相当于外出总量15.3%的农民工提前返乡,大约有2000多万农民工因金
*本文获得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村庄调研课题的资助,特此致谢!
①数据来源:《全国1.3亿外出农民工中已有780万人提前返乡》,中国人口信息网(),2008年12月18日。
②数据来源:陈锡文:《中国约2000万农民工失业》,路透中文网(cn.reuters),2009年2月2日。
- 21 -
金融危机对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融危机冲击或经济不景气而失去工作岗位。
国家统计局2009年1月统计显示,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542万人。其中,外出就业数量为14041万人,占62.3%;本地就业数量为8501万人,占37.7%。春节前返乡农民工约占外出农民工数量的50%。在返乡的7000万农民工中,大约80%以上的农民工选择再次进城务工,近20%的农民工就地就业或创业或寻工作。在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中,有4500万人已到工作,有1100万人处于寻工作的状态①。
全球金融危机对农民工的就业冲击有四个特点②:①农民工提前返乡,时间主要集中在2008年第四季度,这一时期返乡人数占全年返乡人数的70.7%;②提前返乡农民工主要来自东部沿海地区,东部地区返乡农民工占全部返乡农民工的比例为62.4%,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只有16.1%和21.5%;③制造业和建筑业遭受的冲击最为严重,这两个行业的农民工返乡人数占返乡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36.1%、28.2
%,占这两个行业农民工就业人数的比例分别为46.2%和73.3%;④返乡农民工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为主,占返乡农民工数量的82.9%。
(二)贫困县与非贫困县的对比
2009年上半年,农业部对31个省(区、市)近2万个农村固定观察点的农户进行了专题调查。在固定观察点所在的县中,58个县属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下简称“贫困县”),占全国贫困县的9.8%。利用这套资料,本文比较了全球金融危机对贫困县和非贫困县农户外出劳动力就业、收入等方面的影响。
从总量上看,2009年1~5月,全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数量为1.38亿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13万人,增长了1.6%,但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了4.2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外出数量保持增长,原因在于:一方面,在国家出台的经济刺激措施作用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趋稳并有所恢复,带来了劳动力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农民工以青年为主,属于新一代体,他们不熟悉农业生产,向往城市生活,并期望今后在城市扎根,继续外出就成为他们的首选。
如表1所示,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累积天数有所减少。2009年1~5月,外出累积就业天数为126.1天,比上年同期减少了6.5天。其中,女性比男性多减少了1.5天,低年龄组减少的天数多于高年龄组,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减少天数较多。分地区看,贫困县劳动力外出累积就业天数在两年中都少于非贫
困县,这意味着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挣得的收入相对较低。从累积就业天数的减少情况看,贫困县减少天数大于非贫困县,而且分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比较结果也是如此。伴随着累积就业天数减少,如果工资收入也出现下降,那么,贫困地区农户收入增长受到的冲击则更大。
表1 2008年与2009年农村劳动力外出累积就业天数对比单位:天
2008年1~5月 2009年1~5月
非贫困县贫困县合计非贫困县贫困县合计
所有劳动力133.2 130.6 132.6 126.9 122.6 126.1 男性132.5 129.3 131.8 126.7 121.9 125.7 女性134.4 133.2 134.2 127.2 123.8 126.6
①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08年末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542万人》,国家统计局网站(v),2009年3月25日。
②参见国家统计局:《2008年末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542万人》,国家统计局网站(v),2009年3月25日。
- 22 -
金融危机对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续表1)
按年龄分
16~24岁133.1 131.0 132.6 125.6 122.2 124.8
25~34岁134.7 131.0 134.0 128.3 123.4 127.4
35~44岁132.0 131.7 131.9 126.6 122.9 125.8
45岁及以上130.8 126.1 130.1 125.9 120.8 125.0
按受教育程度分
小学及以下131.2 128.6 130.4 125.8 120.9 124.5
初中132.9 130.7 132.5 126.1 123.0 125.5
高中中专135.4 133.7 135.1 128.7 122.9 127.9
大专及以上137.7 138.9 137.8 132.8 123.9 131.5
资料来源: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农村固定观察点。
从表2来看,与2008年同期相比,2009年1~5月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现金收入下降了2.8%。
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出口企业在订单减少或消失的情况下,通过停产或减产等方式加以
应对,就业岗位、工作时间和工资水平也相应调整,以降低劳动力成本,渡过困难时期。这是企业
对外部冲击的正常反应,也是劳动力市场机制起作用的表现,但如果贫困地区外出劳动力的工资收
入下降,那么,这极有可能加大农户的返贫风险。不过,从表2来看,贫困县外出劳动力的现金收
入并未出现下降,而外出劳动力总体的现金收入下降主要来自非贫困地区。
表2 2008年与2009年农民工人均现金收入对比单位:元
2008年1~5月 2009年1~5月
非贫困县贫困县合计非贫困县贫困县合计
所有劳动力6087 4687 5795 5826 4836 5632 男性6698 5107 6358 6372 5154 6126 女性4991 3848 4764 4927 4255 4802 按年龄分
16~24岁5074 4196 4882 4878 4102 4699 25~34岁6406 4718 6058 6029 4877 5832 35~44岁6666 5185 6322 6593 5571 6374 45岁及以上6449 4915 6206 5897 5275 5791 按受教育程度分
小学及以下5675 4325 5287 5135 4116 4867 初中5896 4685 5655 5658 4800 5490 高中中专6764 5059 6462 6230 5580 6133 大专及以上8261 7643 8203 8069 6828 7894 资料来源: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农村固定观察点。
二、贫困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收入:两个案例分析
为了更深入细致地分析金融危机对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笔者选择了两个劳务输出
大省,即安徽省和重庆市,在这两个省(市)中分别选取了1个贫困县进行调研。其中,在安徽省
- 23 -
金融危机对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选择了枞阳县,在重庆市选择了开县。
这两个贫困县都属于人口大县和农业大县。其中,枞阳县人口97万,农村劳动力资源为44万人;开县人口158万,农村劳动力资源为79万人。两县均呈现人多地少的特征。开县人均耕地面积为0.76亩,枞阳县人均耕地面积为0.99亩。两县的农业产值比重高于两省(市)和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国贫困县平均的就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具有相似性。
2007年,枞阳县和开县的人均GDP分别为7127元和7923元,低于对应的省(市)以及全国平均水平,但略高于全国贫困县的平均水平。两县第一产业产值的比重分别为26.5%和25.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由于人多地少,再加上第二、第三产业不发达,两县大量农村劳动力需要通过转移就业来增加收入和摆脱贫困。
相比而言,开县的贫困程度高于枞阳县。2006年,枞阳县贫困发生率为3.3%,低于当年全国贫困发生率3个百分点。2007年,开县贫困发生率为8.2%,高于当年全国贫困发生率3.2个百分点。2007年,枞阳县和开县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948元和3210元,高出全国贫困县平均水平30%~40%。这在较大程度上得益于工资性收入,枞阳县和开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分别高达42.1%和49.7%,均高于全国贫困县平均水平(34.4%),同时也高于全国总体水平(38.6%),劳动力转移对这两个贫困县的农民收入具有重要影响。
(一)劳动力转移与就业
枞阳县和开县都是劳务输出大县。其中,枞阳县的转移劳动力数量达24万人,占全县劳动力总量的54.8%;被称为“打工第一县”的开县,转移劳动力数量高达47万人,占全县劳动力总量的59.4%。两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比例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2%)。据当地反映,目前两县可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已不多。2006年,开县已经成功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92%,未转移的仅有3万人。2008年,枞阳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仅有0.3万人左右。枞阳县的农村劳动力主要输往“长三角”地区,约占70%;开县的农村劳动力主要输往“珠三角”地区,约占60%。建筑、电子、服装制造和餐饮服务等是这两县转移劳动力主要从事的行业。
劳务经济成为贫困县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枞阳县和开县的劳务经济总量分别达20亿元①和24亿元②,平均为两县农民人均创收2320元和1696元③。劳动力转移对于贫困地区农民的增收、脱贫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全球金融危机对这两县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务工收入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到2009年5月,两县未外出的农民工数量已不多。据枞阳县调研资料,截至2009年1月19日,全县共返乡农民工16.3万人,占外出务工总人数的67.1%。到2009年4月底,返乡农民工再次实现转移就业累计人数达15.5万人,滞留在家和二次返乡的农民工约7300人,仅占外出务工人数总量的3.0%。在滞留人员中,有2100人在家从事种植养殖,2700人实现就近转移就业,75人在家乡创业,410人参加培训,只有1940人没有实现转移就业,仅占农民工总量的0.8%(见表3)。
开县返乡农民工的滞留情况也有好转。开县未外出农民工数量约为2.8万人,占常年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5.8%。2008年12月~2009 年4月,1.5万名返乡农民工实现了本地就业,5000人实现了外出转移就业,500人自主创业,1000人成为个体工商户,即76.3%的返乡农民工实现了再就业④。
①数据来源:《枞阳县年创劳务收入20亿元》,枞阳县人民政府网(v),2008年8月22日。
②数据来源:开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开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8年计划草案的报告》,2008年2月。
③如果与两县住户调查中的人均工资性收入相比,该两个数字明显偏高,但它们可能包括了在外支出等部分。
④数据来源:《开县农民工返乡掀创业潮》,《重庆晨报》,2009年1月19日。
- 24 -
金融危机对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截至2009年5月,滞留本地未实现就业的农民工约为6600人,仅占农民工总数的1.4%(见表3)。
表3 金融危机对贫困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影响
枞阳县开县
未外出的农民工数量(人)7300 28000 占所有农民工比重(%) 3.0 5.8 其中,再就业人数(人)5300 21000 未就业人数(人)1940 6600 未就业人数占所有农民工比重(%)0.8 1.4 (二)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从调研情况看,大量返乡农民工已经外出。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稳定
性、工资收入等值得关注。如果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稳定性和工资收入下降,那么,贫困农户的
返贫风险极有可能加剧。
调查结果显示,进城农民工的就业状况面临一定困难,工作搜寻时间较长,仍有部分农民工目
前未到稳定的岗位,实际劳动时间较常年有所减少。就业不稳定将影响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和务工
收入。在枞阳县访谈的50个农户中,有18户反映家庭外出务工成员的月工资平均下降100~300
元,下降幅度为5%~20%。在江浙、广东等沿海地区从事劳动密集型行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务工人员,
工资下降更为明显。年龄较大的返乡农民工,其收入下降同样明显。根据笔者对开县的调查,在县
内实现非农就业的农民工收入水平较外出务工下降了30%,而返回县内从事农业的农民工其收入水
平较外出务工下降了80%。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和工资水平下降,直接影响农民增收和减贫工作。
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和工资水平下降导致农户收入波动加大,贫困地区农户可能再次陷入贫困状
况。贫困地区农民工的整体素质相对较低,缺乏技能,抵御金融危机影响的能力较弱,尤其是刚刚
脱贫的低收入农户更容易遭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全国贫困县的全部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
的比例达56%,远高于32%的全国总体水平。而且,部分贫困户面临疾病等因素,加上贫困地区自
然灾害发生率高,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贫困地区农户的返贫风险更大。对两县的调查发现,在返
乡农民工中,多数是难以承受外地较高生活成本的贫困农户或低收入农户的劳动力,而且因病返乡、
返贫的居多。
三、新形势下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的突出问题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加快,对熟练劳动力、有技能劳动力的需求
全球金融危机时间增加,对低技能或无一技之长的农民工的需求下降。根据笔者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调研,到2009
年4月底,多数农民工实现了就业,没有到岗位的不到10万人。在广东省打工的农民工中,具有
技能的占42.4%,比春节前高出近9个百分点,而无一技之长的农民工就业困难增加。广东省采取
了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的政策措施,但主要是面向本省农民工。在广东省2009年400万农民工培训
计划中,外来农民工只有100万,仅占广东省外来农民工总量的5%,而且具有初级以上技能的外
省农民工才有资格参加培训。
在经济以出口加工为主的东莞市,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形势从2009年3月起较快回升,4月底的
求人倍率已上升并超过1,这似乎表明农民工寻工作的困难时期已经过去。广东省的就业总量接
近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但据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反映,目前经济形势好转的基础还不十分稳固,虽然
近期加工出口产品产量回升,但这可能是企业追加库存造成的,并不代表国际市场的真正复苏。从
-
25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