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荡的世界》的读后感
  动荡世界》是一本由[]艾伦格林斯潘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5.00元,页数330,特精心从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动荡的世界》读后感():我们究竟错在了哪里?
  经历过无数次大灾大难,凭着对经济执著热爱敬业精神,本着深刻反思、从错误学习态度,以自己丰富经济理论社会实践基础,拿出了面对曾经预测错误的勇气87岁的经济学家预言家艾伦﹒格林斯潘写了这本书。
  他在书的前言中说:“我希望弄清楚我们为何错得那么离谱,以及从我们做过的这些事情中能够学到些什么。”他还说:“这是一本关于预测人性书籍,我们对于预知未来有多少了解,我们认为应该在这方面做些什么。”
  作为一名经济预言家,他对预测有着深刻的洞见,“经济预测始终是一门关于概率学问”,因此预测的失误总是不可避免,但“预测的不断失败并不能阻止我们对无法实现先知先觉追求,这是人类全球金融危机时间本性使然。”“新的较为现实的关于人们日常经济活动的行为观所描述的经济增
长,会比纯理论的经济行为人模型的结果低一些。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差异只会引起学者们的兴趣,因为我们的全部统计观察和预测本来就是基于人们实际做出的决策,而非基于更加理性的逻辑可能做出的决策。假如人类行为的理性程度真的和我从小接触的标准经济学课本中的设想一样高,社会的生活福利水平的确有可能会明显提升。可惜事实并非如此。因此从预测者的视觉来看,问题并不在于行为是否符合理性,而在于行为规律是否具有足够的重复性和系统性,从而可以在数量上进行度量和预测。
  显然,格林斯潘是一位相当专业的经济预测师,但面对自己08年对经济危机的后知后觉,他也在努力的反思和修正自己的预测系统,这本书应该就是经过他的不断反思而最终总结成果,或者说是他从失败中总结的经验教训
  那么,我们究竟错在了哪里?抛开那么多的经济术语、各种图表数据,错误的原因应该就是两点:
  一是忽视了人性中动物精神”存在和对经济行为影响简单的说,就是忽视了人性中“在自由选择的世界中发生的”的“心理倾向”的影响力作者大致归纳了13个这样的“心理倾向”:“恐惧狂热”、“风险厌恶”、“时间偏好”、“从众行为”、“依赖倾向”、“互动倾向”、“家族
倾向”、“竞争倾向”、“价值观”、“乐观主义倾向”、“珍视亲人的心理倾向”、“自利倾向”、“自尊倾向”,这些心理倾向会对经济活动兼具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而这些影响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不容被忽视的。一旦被忽视,预测的结果必然会偏离正确方向
  二是忽视了这些影响经济行为的人的“动物精神”的可预测性。作为一个经济预测家,格林斯潘掌握着一整套严密的预测系统通过收集各种数据,寻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这些相关关系的建立,为预测提供依据当“动物精神”被忽视的时候,对它的预测的研究自然也是空白。而当这种“动物精神”被重新重视的时候,它的不确定性突出性、偶然性使得对它的预测变得艰难。
  但是,即便如此,像爱因斯坦坚信“上帝不掷骰子”那样,格林斯潘也愿意追寻世界的确定性。最终,他还是发现,这些所谓的人性中的“动物精神”与经济行为的互动也并非是无规律可循的,因此,这种规律又被及时的补充到了原有的经济预测模型当中。当然,在书的最后一章,他也提出一个“什么样的预测模型才是完美的?”问题,试图告诉我们,只有更完美,没有最完美,任何预测模型都必须伴随着新情况形势出现而被不断的修正,而且,有时候,可能付出预测失误的代价。正如格林斯潘在最后致谢中所说:“我所习惯的概率思考提醒自己,错误总是不能完全规避。”
  值得我们敬佩的是,当格林斯潘的预测失灵时,他没有简单的把这种失灵归结为预测中无可避免的概率失误,他在想方设法寻失误的根源,查以前预测系统出现的漏洞,及时的完善和补充现有经济预测的模型,为以后经济预测的准确性提供保障。如果曾经的预测失误让我们损失惨重的话,那么,在错误中反思,总结教训或许会令我们避免下次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吧?
  只有知道了我们究竟错在了哪里,我们才能更加清醒走向正确吧,而这或许就是格林斯潘写这本书的目的所在吧。
  《动荡的世界》读后感():动物精神
  素有世界金融舞台魔术师之称的格林斯潘又出书了!这位曾经连续18年掌舵美联储的风云人物,曾经数度带领美国经济走出危机(带领市场走出1987股市崩盘和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危机;2001年,美国遭遇互联网泡沫以及“911后,果断采取连续降息举措力挽狂澜)。除此之外,他还因为在克林顿时代创造了“零通胀”经济增长奇迹而为世人津津乐道。这样一位有着辉煌战绩的经济学家,他的观点对于当前以及未来全球经济走势自然有着风向标意义
  随着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格林斯潘深感经济预测模式陈旧。他深刻反思预测失效的原因,并试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全球化时代,经济运行是一个庞杂的联动体系,各个环节相互关联相互制约,除却市场竞争这只看不见的手,人性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变量。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家和其追随者都主张,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所有经济活动都可藉由“看不见的手”自动调节。经济活动受市场规律的制约。在行为经济学家看来,前者的观点是建立在人类完全进行理性思考的基础上的,而事实上人类的思考过程往往依赖于直觉,并非全然依靠逻辑。托马斯·赫胥黎说:“丑陋事实扼杀了漂亮的假说。”人性的反复无常会让建立在完美假设基础上的理论模式变得不再完美。因此,格林斯潘试图从人性的角度论证那些人类自身的“动物精神”如何影响经济运行,并进而影响了宏观经济决策及其结果。
  并非人类所有的非理性心理倾向都可以纳入经济分析范畴,格里斯潘从中提取出具有经济稳定性的心理倾向,这些心理倾向可以进行统计学测量,从而纳入经济预测模型。其中包括恐惧与狂热、风险厌恶、时间偏好等等。作者在第一章列举出符合条件的心理因素,并对其进行解释。在此后章节的展开与论述结合这些心理因素分析经济运行与监管,经济危机成因与影响,并对可能的解决方案加以探讨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几乎每一个观点都有大量
详尽的统计数据作为支撑,非常具有说服力
  尽管如此,格老还是反复强调他一直是自由资本主义坚定支持者。亚当·斯密关于自由市场的前提假设是:人们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所激发的竞争,最后将促进社会的整体进步。作者强调他在华尔街长大,目睹了太多动物精神的影响,难以接受那样理想化的观点。但他强调:“自由市场尽管有那么多缺陷,但仍在理论上和实证中取得了压倒性的广泛成功,支持其他经济制度说法则充满缺陷、缺乏说服力。”
  这本书视野非常开阔语言优美,全然没有说教意味,反而因为讲故事方式进行观点论证,让本来深奥的经济理论显得异常亲切同时,虽然本书的关键词是“动物精神”,但作者却异常理性地指出,尽管危机是由于人们在狂热和恐惧之间摇摆不定的结果,采取干预政策政府的必然选择(即通过财政货币、或者监管政策改变市场的运行结果,使其摆脱无节制的自由竞争的相互作用),但武断的干预会给市场带来威胁,甚至会导致发展停滞不前
  这是一本不会让人失望的书,你会在里面到所有的关切
  美国经济发展的自我矛盾
  由于选举政治的牵制,社会福利权益支出无可避免的被试图拉拢更多选民获得胜选和支持的政党推向不可逆转的高水平,毫不顾忌“财政的正义性”。而社会福利支出对储蓄资金的挤出效应几乎是1:1,也就意味着随着福利项目范围逐渐扩大,美国国内总储蓄率会逐渐下降,从而抑制资本投资生产率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格老不无遗憾感慨,他曾经为之效力的福特总统和里根总统都没能也不愿意约束这种“福利崇拜”的现象
  对此,格老提醒国人思考:“我们是要一个依赖于政府的社会,还是一个基于自立的个体公民的社会?考虑到人性的因素,哪个社会能最有效服务于社会总体?”
  欧元区的去留
  欧元区的理想化初衷是为了实现政治一体化,以避免重蹈前两次世界大战的覆辙。无疑欧元作为单一货币有个平稳的起步。但是欧洲各国原有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差异,都为欧元区的持续发展带来问题和挑战。比如希腊人爱花钱,德国人勤俭,等等。正是这种文化差异,造成了欧元区国家应对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时各执一词局面。除非欧元区能真正实现政治一体化,否则无法最终化解矛盾,走出这一尴尬境地。“没有独立预算权力,又要推行福利国家制度,是注定要失败的。” 在格老看来,这个问题没有解。由于文化的高度多元化,
要在欧元区推行统一的政治联盟几乎是不可行的。
  中国的问题
  很多人都认为中国不论经济总量还是人均GDP水平都即将赶超美国。但事实上,并没有这么简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主要是借鉴国外技术,并依赖相对低廉的人工成本靠出口拉动。但生产率的持续增高,无疑要依靠创新的推动。创新能力目前是中国的死穴。2011年路透社公布了全球100家最具创新力的企业,遗憾的是没有一家国企业上榜。美国企业却独占了40家。美国历史上有着促进创新的创业冒险文化,形成了”高生产率的资本财产”。中国尽管也在努力发展市场经济,但社会体制的局限“容易打击那些不循规蹈矩的思考”。
  所有的经济泡沫都是由于人们狂热的投资情绪引发的,随着投机热情高涨,必然导致产品供不应求,从而导致价格继续攀升到最高点,一旦买家得到满足,竞价消失,市场上就只剩卖家,价格随即狂跌,泡沫继而破灭。如果说所有的泡沫都有着相似轨迹,那么中国目前价格高企的房地产市场值得人们警惕
  在谈到工业发展的历程时,作者提到美国在二战后初期的几年,庞大联合钢铁生产企业“喷涌着烟尘烟囱”曾一度是工业进步的象征。那时发展工业是国家的首要任务,进步总伴随着污染。中国目前面临的污染问题,和当初的美国何其相似。但是任何规模巨大资源密集的生产形式都会达到上限。改变也就必然发生。环保运动的兴起将逐渐促使人们放弃更多的物质消费,尤其是那些可能造成自然环境退化的消费。
  结语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自由放任的市场竞争就是斯宾塞哲学观里的“适者生存”。人性的参与让一切都充满不确定性。一个社会的有序发展需要行之有效的制度设计,理想的制度应该不但能够弥补自然法则式选择的短视和残酷,同时也要对权力之手进行必要的约束。
  《动荡的世界》读后感():关于人性和经济
  对于一个对经济学了解不多的人来说,《动荡的世界》对我来说也像是一本可以让人耳目一新的经济学教材,其中展现的是经济与人性之间的关系,让经济学不再停留于抽象概念
公式。虽然其中充斥着许多专业的经济金融的行话,如杠杆率、交易对家、折现率、或然债务,以及一些回归分析之类的量化分析让非专业人士稍感困惑,但并不影响对本书所传达的思想观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