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案例报告之九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案例报告
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案例报告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整体情况
(一)管理理念先进
1.坚守“能做事是本领 会做人是根本”的人才培养理念
职业院校既要体现培养职业技能的教会学生做事的优势和特,更要体现培养职业素养的教会学生做人的责任和使命。能做事是本领,会做人是根本。使学生能做事会做人的职业教育才是完整的职业教育,才能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的内涵和价值。我校始终奉行能做事是本领,会做人是根本的人才培养理念,重视学生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2.彰显职业教育跨界特性
基于职业和教育不同领域的规律,结合企业和学校不同组织的的性质,根据工作和学习不同生活的逻辑,总结职业教育跨界特性,凝练了我校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质量特为核心、以开放融合为途径、以社会评价为标准的办学理念
(二)管理规划到位
网络工程师发展前景能做事、会做人育人理念指导下,依据职教跨界特性,在教学管理上,我校一手抓制度规范,一手抓改革创新。紧紧围绕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强化运行和督导两线管理,将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科学管理与规范管理,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三方结合,建设教学管理研究、教学管理实施、教学督导评估、教学服务支撑四支队伍,推动教学管理理念、组织、体系、机制、方法、制度、模式创新,实现教学计划、组织、运行、质量、团队等五维管理的扁平化、信息化、精准化、个性化,为建设北京特、国内一流、世界知名高职院校提供组织制度保证。
 
(三)有效组织实施
以学校章程和发展规划为依据,通过组织创新,明确职责,组建团队,优化流程,强化“运行
”和“督导”两条主线,及时反馈完善,实现持续改进。
学校的教学管理职能部门以教务处及教学质量监控中心为主,包括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教师工作部、产学合作办、继续教育学院、科研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等,各部门责权明晰,科学管理,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成长。组建专业的教学研究改革团队、教学管理实施团队、教学质量监控团队和教学服务支撑团队,分工协作,保障教学计划、执行、监控、考核、整改等环节的科学实施。通过专职教师、专兼职督导员、学生教学信息员和学校领导调研听课制度,开展实时、有效、全方位的教学监控体系。
(四)全面保障达成
在科学组织有效实施的基础上,通过思想、领导、队伍、制度、经费的全面保障,面向北京市产业转型升级和首都功能定位,实现学校服务面向调整和教学整体转型。由建校之初的服务煤炭行业,到服务北京市的工业发展,随着北京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明确了服务首都城市建设、管理的主线。力争建成具有鲜明的北京特,高品质的首都质量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职院校,探索出具有中国特、世界水平的职教发展新模式。
在思想保障上,学校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根本,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不断推进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在领导保障方面,我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教学副校长为二级教授、教育学博士,具有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在队伍保障上,我校组建了专兼结合的教学管理队伍配置。成立了专业的教学研究改革团队、完善的教学管理实施团队、权威的教学质量监控团队、高效的教学服务支撑团队。在制度保障方面,我校党政联席会议议题优先教学,重大的教学议题共同讨论决定。在经费保证上,学校设置了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提高工程等专项经费。
2000年我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2003年在全国首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八所优秀院校之一。2007年入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并于2010年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财政部组织的项目验收。2012年被评为“全国就业五十强高校”。2015年成为首批试点北京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的三所高职院校之一。2016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中国有金属行业职业教育“走出去”首批试点项目学校。2017年获批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同时入选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2018年入选北京市特高水平职业院校、被评为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教学资源50强。
二、管理特创新
(一)以特学院为载体,实现职教跨界融合
创建特学院,将“专业对接产业”作为突破职业教育“跨界”特性的着力点!作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抓手和载体!通过标准融通,打造双元合作育人平台。将行业企业要求转化为专业标准,将工作岗位职责融入课程标准,根据人才市场需求构建多元评价标准,把握国际发展脉搏,实现国际先进职教模式本土化,打造中国特、世界水平的职业院校。
建立及筹备建立华为网络技术工程师学院、京东智能设备工程师学院、大疆无人机工程师学院、广联达BIM工程师学院、燕通工程机学院、SAP工程师学院等9个工程师学院。
(二)以师生大赛为突破,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优势特点,设立三级竞赛体系,通过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向上氛围,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成长。打造一支既会教书又会育人,既能上讲台又能下车间,既有专家教授又有能工巧匠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
通过师生大赛,有效检验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契合度;有效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了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方式转变;有效实现了师生竞赛与课堂教学的协调统一;有效促进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转化。
(三)以资源建设为抓手,打造全时空教学生态
以信息化为突破口,通过平台建设、数据支撑、网络互联,打造移动泛在、面向人人、满足个性化学习的全时空教学生态。
1.“四化一体的课程与资源建设
1)数字化
强化课程共享,重点打造一批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0门,市级精品课程14门,院级精品课程69门,线上线下课程170门,满足了线上线下互动教学的需求。
2)系列化
建成职业基本素养在线课程,这是高教社智慧职教平台上线的全国第一门在线开放公共基础课。率先创立了“职业基本素养养成教育体系”并在全国推广,此成果获得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3)立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