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介绍
所谓的大土木。是指一切和水、土、文化有关的基础建设的计划、建造和维修。现时一般的土木工作项目包括:道路、水务、渠务、防洪工程及交通等。过去曾经将一切非军事用途的民用工程项目,归类入本类,但随着工程科学日益广阔,不少原来属于土木工程范围的内容都已经独立成科。 目前,从狭义定义上来说,土木工程就等于civil engineering,即建筑工程(或称结构工程)这个小范围。
土木工程专业介绍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各类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含矿井建筑)、道路、隧道、桥梁建筑、水电站、港口及近海结构与设施、给水排水和地基处理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力学、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和水利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受到工程制图、工程测量、计算机应用、专业实验、结构设计及施工实践等方面的基本训练,以及具备从事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港口工程、海岸工程和给水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及相关研究工作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语言综合能力;
2.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工程地质学和工程制图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3.掌握建筑材料、结构计算、构件设计、地基处理、给水排水工程和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原理、方法与技能,初步具有从事土建结构工程的设计与研究工作的能力;
4.掌握建筑机械、电工学、工程测量、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工程监测、工程概预算以及工程招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初步具有从事工程施工、管理和研究工作的能力;
5.熟悉各类土木工程的建设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土木工程各主干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7.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力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士力学、地基与基础、工程地质学、工程水文学、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工程结构、给水排水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工程制图、认识实习、测量实习、工程地质实习、专业实习或生产实习、结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40周左右。
主要专业实验:材料力学实验、建筑材料实验、结构试验、土质试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相近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建筑学 城市规划 土木工程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给排水工程 土木工程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开设学校:土木工程一般在设有理工科类的专科学校或高等学校中都有开设,如:
同济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后,同济大学成为国内土木建筑领域最大、专业最全的工科大学。 )
清华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浙江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东南大学
河海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湖南大学
天津大学
中南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原北方交通大学)
重庆大学
郑州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原重庆交通学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测绘工程就业前景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
福州大学
广州大学
东北大学
广西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原河北建筑科技学院)
贵州大学
另外一说
全国共有188所大学开设土木工程专业,92所大学招收土木工程研究生,70所大学有结构工程硕士以上学位授予权,51所大学有岩土工程硕士以上学位授予权,30所大学有防灾减灾与防
护工程硕士以上学位授予权,23所大学有桥梁与隧道工程硕士以上学位授予权。
清华大学 有结构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材料学博士点,并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结构工程(联合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是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教授23人,副教授24人,讲师8人,目前在校本科生300多名,研究生200多名。
同济大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博士生导师55人、硕士生导师105人、正高级职称98人、副高级职称135人。设有10个硕士点、7个博士点,设有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桥梁工程学科为上海市“重中之重”重点学科, 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学科为上海市重点学科;桥梁与隧道工程、结构工程、岩土工程三个二级学科为全国重点学科。
浙江大学 岩土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结构工程学科为浙江省重点学科;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涵盖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等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哈尔滨工业大学 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硕士点学科,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和岩土工程博士点学科;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结构工程学科设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
重庆大学 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及所覆盖的结构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土木水利施工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现有博士导师12人。并设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结构工程和岩土工程为建设部及重庆市重点学科,防灾减灾工程为重庆市重点学科。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教授28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43人,土木工程学院所属的实验室有结构与抗震实验室和岩土工程实验室,其中结构与抗震实验室为陕西省和原冶金部重点实验室,结构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天津大学 结构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东南大学 结构工程国家重点学科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为江苏省重点学科、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29名,博士生导师17名
太原理工大学 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博士点,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硕士点。结构工程、岩土工程为省重点学科
上海交通大学 结构工程博士点,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硕士点
北京工业大学 中科院院士1人,工程院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28人,硕士生导师9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北京市特聘教授2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者1人。结构工程是国家重点学科,交通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是北京市重点学科,市政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交通运输规划等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土木工程学科建有博士后流动站。工程抗震与结构诊治重点实验室、交通工程实验室和水质科学与水环境恢复工程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交通大学 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地下工程、环境岩土工程、城市轨道交通等13个专业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可接受国内外的博士进站工作。其中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为铁道部重点学科,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北京科技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兼职)1名,博士生导师6名,教授11名,副教授9名,高级
工程师4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7人,有“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3个研究生专业可授予硕士学位,“岩土工程”博士学科点
华南理工大学 有结构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中南大学 结构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博士点,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2个国家重点学科
华中科技大学 结构工程博士授予权
武汉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个部级重点学科:结构工程、岩土工程
上海大学 结构工程、岩土工程硕士点
西南交通大学 桥梁与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结构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沈阳建筑大学 2003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结构工程学科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学科,目前已与大连理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结构工程硕士点
湖南大学 结构工程国家重点学科
河海大学 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南京工业大学 岩土工程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国家建设部重点学科
郑州大学 结构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二个博士点和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福州大学 结构工程、桥梁与隧道二个博士点和结构工程、水工结构工程、桥隧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工程力学六个硕士点。
重庆交通大学 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桥梁隧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两个博士点,“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等4个重庆市重点学科 ,“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
点,交通部“桥梁结构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结构工程”、“山区道路建设与维护技术”2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及“山区桥梁结构与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广西大学 结构工程国家重点学科
四川大学 结构工程硕士点
西安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博士点
西北工业大学 结构工程硕士点
哈尔滨工程大学 结构工程硕士点
大连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一级博士学科点、博士后流动站。结构工程省级重点学科
东北大学 结构工程博士学科点、结构工程省级重点学科
成都理工大学 岩土工程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岩土工程和防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贵州工业大学 结构工程、岩土工程硕士授予点
广东工业大学 岩土工程硕士点
深圳大学 结构工程硕士学位授予点
山东科技大学 岩土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硕士学位授权点(结构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山东建筑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设有“钢筋混凝土、钢结构、结构力学、地基与基础、道路与桥梁、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施工、测绘工程及GIS”八个教研室;设有“结构工程、土木工程材料、土力学、道路、工程测量、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与信息中心”七个实验室;设有“工程结构研究所、工程鉴定加固研究所、钢结构技术研究所、预应力技术开发中心、岩土工程研究所、道路工程研究所、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研究所、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中心”八个科研机构和开发实体,拥有“山东省土木结构诊断改造与抗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山东省绿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