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 孟郊
迎母溧上作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为什么要故意把自己描绘成一副“自相矛盾、庸俗不堪”的形象?
孟郊为“游子吟”自注“迎母溧上作”,就明示出了自己是“溧阳县尉”的身份。古代把“宦游”的人称作“游子”,因此,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就赋予了“游子吟”两个概念:其一、一个母亲的儿子吟唱母爱;其二、一个“溧阳县尉”吟唱母爱。
奶水是母亲的脂膏变的。母亲用奶水养育了儿子,儿子为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把母亲迎来任所孝养。作为母亲的儿子,孟郊“已经报得三春晖”。作为一个溧阳县尉,孟郊是要赚取俸禄的,俗语有云:“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也就是说,黎民百姓用“民脂民膏”养着溧阳县尉。所以,黎民百姓就是溧阳县尉的“衣食父母”,溧阳县尉就是黎民百姓的“赤子”。如此,“溧阳县尉”就是在以“一颗赤子之心”吟唱母爱。
既然孟郊已经表示了“溧阳县尉的一颗赤子之心”,游子吟就应该描写“溧阳县尉是如何去关爱黎民百姓”。然而,游子吟却只表示了“一个母亲的儿子”报得“母亲的三春晖”。并没有表示“一个赤子”是如何报得“黎民百姓的三春晖”、没有说明一个溧阳县尉是如何去关心黎民百姓的疾苦。孟郊为什么会如此自相矛盾?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很多人都会尽心地孝敬父母。如果把孝敬父母挂在嘴头上,就显得有点庸俗不堪。古人言必称不孝,特别是士大夫阶层,更是没有人敢于公然标榜自己是孝子的。属于士大夫阶层的孟郊,为自己迎母孝养而作游子吟、把孝敬母亲挂在嘴头上、公然标榜自己是孝子。孟郊的形象,就显得十足的庸俗不堪了。
孟郊如此表现自己的形象,难道是无意的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孟郊当不会无知、下流到这样的状态。如此,我们就可以提出来一个问题:孟郊为什么要故意把自己描绘成一副“自相矛盾、庸俗不堪”的形象?
苏轼为解读了“游子吟”的寓意作《读孟郊诗二首》
孟郊以“一颗赤子之心”写了游子吟。用来讥刺皇帝和官僚们只顾自己享乐、不去关心黎民百姓的疾苦,游子吟把“浪费民脂民膏的皇帝和官僚们”比喻作“不懂得报答母爱草籽”。苏轼解读了游子吟的寓意,因而作读孟郊诗二首。第一首,苏轼描写了自己品读游子吟的思绪过程。第二首,描写了游子吟的寓意。
《读孟郊诗二首》苏轼
一、
夜读孟郊诗,细字如牛毛。
寒灯照昏花,佳处时一遭。
孤芳擢荒秽,苦语余诗骚。
水清石凿凿,湍激不受篙。
初如食小鱼,所得不偿劳。
又似煮彭越,竟日嚼空螯。
要当斗僧清,未足当韩豪。
人生如朝露,日夜火消膏。
何苦将两耳,听此寒虫号。
不如且置之,饮我玉卮醪。
二、
我憎孟郊诗,复作孟郊语。
饥肠自鸣唤,空壁转饥鼠。
诗従肺腑出,出辄愁肺腑。
有如黄河鱼,出膏以自煮。
尚爱铜斗歌,鄙俚颇近古。
桃弓射鸭罢,独速短蓑舞。
不忧踏船翻,踏浪不踏土。
吴姬霜雪白,赤脚浣白纻。
嫁与踏浪儿,不识离别苦。
歌君江湖曲,感我长羁旅。
第一首,苏轼描写了自己品读游子吟的思绪过程
夜读孟郊诗,细字如牛毛。
寒灯照昏花,佳处时一遭
夜读:为下句寒灯的“寒”字做铺垫。并不一定真的是夜读孟郊诗(竟日嚼空螯)。孟郊诗:指游子吟。细字:诗意隐密。寒灯:隐喻孟郊诗风寒苦。昏花:苏轼指自己的思路不清析。
【解读】:我在品读孟郊诗游子吟,这首诗诗意隐密,细如牛毛。孟郊寒苦的诗风,使得灯光都带有了寒意,寒灯对照着我的昏花不清的思路,我一时间好象体会到这首诗的妙处,一时间又感觉到模糊不清。
孤芳擢荒秽,苦语余诗骚。
水清石凿凿,湍激不受篙。
孤芳:孤芳自赏。荒秽:不堪入目的诗意。擢荒秽:写出腌臜不堪的诗。余诗:多余的、没有意义的诗。骚:骚客,代指诗人、诗人的风骚。湍急不受篙:水流湍急,没有舟楫可以渡河,用以表示读不懂游子吟。
【解读】:看孟郊的这首诗,孟郊是在孤芳自赏、是在自我标榜是孝子。你孟郊怎么能写出这样荒秽不堪的诗呢。我看你是枯肠无物而写出了这首多余的、毫无意义诗,你却自以为这就是诗人的风骚。但是,我一会儿感觉这首诗好象清水中的小石子一样,看得清清楚楚,再仔细品味,这首诗又象一条湍急的大河,又无舟楫可渡。我真还体会不到孟郊写这首诗用意是什么。
初如食小鱼,所得不偿劳,
又似煮彭越,竟日嚼空螯。
彭越:一种小螃蟹。(传说是汉初淮南王彭越死后变的,“彭越”后来成为螃蟹的代称)。
煮彭越:如煮一锅乱蟹,苏轼表示理不清自己的思路。竟日:时间较长。嚼:品味、理解。空螯:空壳诗,没有一点内容。
【解读】:初看这首诗,这首诗就像小鱼小虾一样,都不值得张口去吃它。再仔细品味,我的思绪就象煮着一锅乱蟹,理不清头绪。我用了很长的时间来仔细品味这首诗,也觉得这首诗就像螃蟹的空螯一样,是一首空壳诗。
要当斗僧清,未足当韩豪。
斗僧:自背干粮的行脚僧。斗僧清:清苦的行脚僧,用来比喻孟郊诗风清苦、为诗刻苦。韩豪:应该指韩愈。豪:豪放、直率。苏轼用这句话暗示已经解读了游子吟。
【解读】:我终于明白了这首诗的用意,原来你把这首诗写的如此隐秘,你作诗真象一个行脚僧一样清苦。你的诗没有韩诗豪放、直率。
人生如朝露,日夜火消膏。
何苦将两耳,听此寒虫号。
不如且置之,饮我玉卮醪。
膏:人生的时间、精力。寒虫号:指错误解释游子吟的一些人。玉卮:玉杯。醪:美酒。“玉卮醪”可以有两解。1、苏轼把游子吟比作玉杯,把游子吟的寓意比作美酒。2、苏轼用来形容自己解读游子吟之后的喜悦心情。
【解读】:人的一生,如朝露一样暂短,日夜都在消耗着宝贵的时光。我被一些对于游子吟的错误解说所误导,白白得浪费了我的很多时间。这些不懂得游子吟的人,就像寒虫号一样胡乱叫喊,把他们扔到一边去,还是去回味我解读了游子吟的喜悦心情吧。
第二首,苏轼描写了游子吟的寓意
我憎孟郊诗,复作孟郊语。
饥肠自鸣唤,空壁转饥鼠。
诗従肺腑出,出辄愁肺腑。
有如黄河鱼,出膏以自煮。
尚爱铜斗歌,鄙俚颇近古。
桃弓射鸭罢,独速短蓑舞。
不忧踏船翻,踏浪不踏土。
吴姬霜雪白,赤脚浣白纻。
嫁与踏浪儿,不识离别苦。
歌君江湖曲,感我长羁旅。
(一)、苏轼用“离别苦”和“长羁旅”两次表示《读孟郊诗二首》与《游子吟》的关系。
1、离别苦:指孟郊与母亲分别后的离别之苦。(不识离别苦:用来表示没有儿女。这句话反用了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之意,或者可以说是暗示了孟郊自注“迎母溧上”的目的。)
2、长羁旅:不自由的游子。苏轼把自己的宦游生涯、或者是被贬之后的宦游生涯称作“不自由的游子”。“不自由的游子”中含有“游子”二字,苏时再次表示了《读孟郊诗二首》与《游子吟》的关系。
(二)、苏轼描写了一对穷困到“饥肠自鸣唤,空壁转饥鼠”的老年夫妻。
1、吴姬霜雪白,赤脚浣白纻:这是一个穷得没有鞋子穿的老年女人。
2、嫁与踏浪儿:吴姬与踏浪儿是一对老年夫妻。
3、踏浪儿:一个在吴越一带斗龙舟之戏中,扮演渔翁的穷人家的孩子。
4、《聊斋•晚霞》描写了什么是“踏浪儿”:五月五日,吴越一带有斗龙舟之戏,刳木
为龙,绘鳞甲,饰以金碧;上为雕甍朱槛,帆旌皆以锦绣。舟末为龙尾高丈余,以布索引木板下垂。有童坐板上,颠倒滚跌,作诸巧剧。下临江水,险危欲堕。故其购是童也,先以金啖其父母,预调驯之,堕水而死勿悔也。吴门则载美姬,较不同耳。
5、谁是踏浪儿?
尚爱铜斗歌,鄙俚颇近古:
吴姬的丈夫踏浪儿,少年时曾在斗龙舟之戏中表演过歌舞,一生生活穷困,已经成为年近古稀的老年人。
尚:曾经。铜斗歌:斗龙舟之戏中祭奠江神的歌舞。(孟郊•送淡公十二首:铜斗饮江酒,手拍铜斗歌。侬是拍浪儿,饮则拜浪婆。)鄙俚:一生生活穷困。颇近:逐渐走近。古:古稀、年老。
6、桃弓射鸭罢,独速短蓑舞。
不忧踏船翻,踏浪不踏土。
吴姬的丈夫踏浪儿年老体衰,无力再从事体力劳作,只能以钓鱼为生,迫于生计,昼夜劳作,在穷困中挣扎着苟延残喘。
桃弓射鸭:代指体力劳动。桃弓射鸭罢:无力再从事体力劳作。短蓑舞:代指渔翁钓鱼。独速短蓑舞:表示昼夜不停得劳作。不忧:顾不得。踏船翻:掉到水里淹死。踏浪不踏土:顾不得危险,不敢上岸休息。
7、吴姬与丈夫是一对穷困至极的老年夫妻。
(三)、苏轼为什么要描写一对穷困至极的老年夫妻?
游子吟中,孟郊把“溧阳县尉”设计成“皇帝和官僚们”的“形象代表”。孟郊先由“迎母溧上”明示出自己是“溧阳县尉”的身份、再由“溧阳县尉吟唱母爱”来表示自己是黎民百姓的“赤子”。然后把“溧阳县尉”描绘成一副“只知道把自己的母亲迎来孝养、只知道自己享受天伦之乐,不懂得去关爱黎民百姓”的形象。用来表示自己这个“赤子”,只是在“白白浪费民脂民膏”。
如此,孟郊就把一个“赤子”描绘成一副“只顾自己享乐、不懂得去关心黎民百姓的疾苦、只是在白白浪费民脂民膏”的形象。
孟郊由此而暗示:溧阳县尉虽然也是黎民百姓的“赤子”、虽然也是在消耗民脂民膏,但是一个小小的县尉,只是一个“小小的赤子”,并没有多大的权力去关爱黎民百姓。而拥有很大权力的皇帝和大官僚们,他们也是黎民百姓的“赤子”、他们也是在消耗着民脂民膏。而这些“大赤子们”和溧阳县尉一样,都是只顾自己享乐、都不去关心黎民百姓的疾苦,都是在白白浪费民脂民膏。
苏轼根据孟郊的暗示,描写了一对穷困至极的老年夫妻,用来代表普天之下穷苦的黎民百姓。用“不识离别苦”表示这是一对没有儿女奉养的父母,借以表示这是没有“赤子”关爱的“黎民百姓”。苏轼由此揭示了游子吟的寓意:老百姓穷苦到“饥肠自鸣唤,空壁转饥鼠”的生活状态,都是因为老百姓的“大大小小的赤子们”只顾自己享乐、不去关心黎民百姓的疾苦所致。
(如果再把这一对穷困至极的老年夫妻,理解作是一个儿子的父母,能让父母困苦到“饥肠自鸣唤,空壁转饥鼠”的状态,必然是不孝之子不懂得孝敬父母所致。)
(四)、我憎孟郊诗,复作孟郊语。苏轼借用“憎”字表示“懂得”游子吟的寓意(因为“不懂”就不会“憎”),把孟郊在游子吟中的寓意解读、复述出来。
(五)、饥肠自鸣唤,空壁转饥鼠:苏轼描写的黎民百姓穷苦至极的生活状况。并由“复作孟郊语”说明,黎民百姓穷苦至极的生活状态,是孟郊要说的话。
(六)、诗従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赞誉游子吟是出自孟郊肺腑的一首诗。并表示自己和孟郊一样,懂得和同情黎民百姓的疾苦。
(七)、有如黄河鱼,出膏以自煮:这句话用来诠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黄河鱼:代指洄游鱼类。出膏:鱼类产卵。自煮:洄游鱼类在产卵之后会很快自然死去。苏轼这句话的用意,是表示鱼类也象母亲一样养育“鱼子”,而“鱼子”却“不懂得报答母爱”。(河流上游的水质,营养比较贫乏,不适于小鱼孵化后的发育生长。洄游鱼类在产卵之后很快自然死去,其尸体经过一系列的生物衍化后,为小鱼提供了食物,以利于小鱼孵化后的发育生长。)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一句自问又自答的一句话。孟郊问:天地之间所有的母爱都能得到报答吗?
孟郊自答:“草子”就不懂得报答母爱。游子吟的诗意
大自然孕育了万物,大自然是万物的母爱。百草在春天里百花盛开,把大自然母亲打扮得更加美丽。这就是“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寸草心”三字,可以把人们的思路引导至草木的自然天性上来。百草开花子,“寸草心”就是百草的“母爱”。百草象母亲一样历尽艰辛养育“草子”,而“草子”却不懂得报答母爱。(几乎所有的“以种子传代”的草本植物,都是在种子成熟之后很快自然死去的。以小麦为例,麦子成熟于雨季,如果母株不能很快自然死去、使得自己很快干枯,就不能给种子创造一个容易散发水分的环境。种子不能很快干透,就有可能在不应该发芽的时间发芽,这颗种子就失去了开花再结子的机会。百草在种子成熟之后很快自然死去、洄游鱼类在产卵之后很快自然死去,这是“母爱的自然天性”所致,这正是母爱之所以伟大之处)百草历尽艰辛养育“草子”,洄游鱼类历尽艰辛养育“鱼子”,母亲含辛茹苦养育儿女,老百姓用民脂民膏养着“赤子”。
孟郊说“草子”不懂得报答母爱,苏轼说“鱼子”不懂得报答母爱。人世有不知孝敬父母的不孝之子、天下有只会白白浪费民脂民膏、而不关心黎民百姓疾苦的“赤子”。
苏轼作《读孟郊诗二首》之际的感慨
由第二首的结尾句“感我长羁旅”和第二首的首句“我憎孟郊诗”看,苏轼作读孟郊诗二首之际,应该是颇有感慨的。
1、“妒嫉”。“我憎孟郊诗”。
如果一个人的文学造诣,达到一个极高的境界,反而会产生一点妒嫉的心态。比如李白妒嫉崔颢的黄鹤楼:“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此处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苏轼在此处使用了一个“憎”字,已能看到苏轼有妒嫉孟郊之意。
2、“钦佩”。“饮我玉卮醪”。
虽然这是苏轼描写自己解读了游子吟之后的喜悦心情,但也足以说明苏轼对于孟郊描写游子吟运用的手法是极其钦佩的。曾有人评论苏轼“不肯轻易许人”。由“饮我玉卮醪”和“感我长羁旅”两句看,苏轼应该是极其钦佩孟郊的。
3、“羡慕”。苏轼二十二岁时母亲在家病故,其时苏轼宦游在外,不能在母亲病榻前侍奉汤药。而孟郊五十岁时还能把母亲迎来任所奉养。苏轼属于士大夫阶层,这种情况是不能不让苏轼羡慕的。
4、“感慨”。“歌君江湖曲,感我长羁旅”。
游子吟把皇帝和大官僚们比喻作不懂得报答母爱的“草子”,如果在当时就被解读出来,孟郊就是一个大不敬的罪名,而孟郊却平安无事、没有遭受到打击,原因是游子吟把这个比喻隐藏的极其隐密,隐秘到竟然能让苏轼“竟日嚼空螯”。若非苏轼,游子吟也许会被一些“寒虫号们”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世难见天日。
苏轼反对变法,写一些诗词文章讥刺变法派,是情在理中的(比如,描写世道黑暗、人性冷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