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
3、根据对购进固定资产价款的不同处理方式,增值税分为三种类型:____ 、 、和 ;其计税方法有 、 和 三种。我国现行增值税的类型是 __ __;采用 计税。
4、企业所得税的课税对象是指_ 。
5、世界杯各国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分为 和 。
二、单项选择题
1、消费型增值税的特点是 ( )
A、将当期购入的固定资产价款一次全部扣除B、不允许扣除任何外购固定资产的价款
C、只允许扣除当期应计入产品价值的折旧费部分 D、以上都不是
2、从理论上讲,增值税中的增值额是指 ( )
A、V部分 B、M部分 C、C+V+M部分 D、V+M部分
E、C+M部分;
3、我国增值税的计征方法是 ( )
A、加法 B、实耗扣税法 C、购进扣税法 D、累计法 E、减法
4、在下列税种中属于对行为课税的税种是 ( )
A、增值税 B、消费税 C、证券交易税 D、所得税 E、财产税
5、简化税制的实质是 ( )
A、简化合并税种 B、简化征收环节 C、优化税制结构 D、提高税收效率
A、法国 B、英国 C、美国 D、德国 E、日本
7、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的课税对象是( )
A、利息所得 B、生产所得 C、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 D、纳税人的全部收益
8、在增值税税法中,允许企业扣除外购货物、劳务已纳的增值税及外购固定资产当期折旧部分所含增值税的,则其增值税属于( )。
A、生产型 B、收入型 C、固定型 D、消费型 E、增长型
9、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实行( )
A、分类所得税制 B、综合所得税制
C、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所得税制 D、个人自行纳税制度
E、源泉扣缴制度
三、多项选择题
1、增值税最大的特点是 ( )
A、不以商品流转金额为征税对象 B、不重复征税
C、按流转过程中的增值额征税地税税种及税率 D、将国民收入作为征税对象
2、我国消费税分别采用______________的计征方法。( )
A、从价定率 B、从量定额 C、从价定额 D、从量定率
3、下列货物中征收消费税的有 ( )
A、金银首饰 B、汽车轮胎
C、啤酒 D、护肤护发用品 E、香烟
4、我国个人所得税对下列所得实行累进税率 ( )
A.工资薪金所得 B.劳务报酬所得 C.稿酬所得
D.承包、承租经营所得 E.个体工商生产经营所得
四、判断题
1、所得税按纳税人负担能力的大小来确定税收负担。 ( )
2、商品和劳务的最后售价不同,其所承担的增值税额也就不相同。( )
3、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3%。 ( )
4、税收法律体系的主体是国家。 ( )
5、直接税是指纳税人不易将税收负担转嫁给他人的税收。 ( )
6、发展中国家一般采取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 )
7、应纳消费税的纳税人同时也交纳增值税,计算增值税税基为消费税的销售价格,消费税的税基同时也是增值税的税基。( )
8、我国的消费税实行价外税。 ( )
9、个人所得税按有无住所和居住时间来划分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 )
10、增值税实行多环节征税,因而不可能消除重叠征税。( )
11、当今世界各国都普遍实行单一税制体系。( )
五、简释题
税收制度 税制类型 主体税种 增值税 消费税 营业税 个人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 社会保障税 国际税收 国际税收协定 税收饶让
六、简答题
1、试比较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的异同。
2、为什么增值税会在世界上得到广泛应用?
3、税收抵免与税收饶让的区别。
4、试区分税收权力划分的属地原则与属人原则。
5、影响税制结构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七、论述题
1、论述我国现行税制的主要内容及存在的问题。
2、试述国际税收协定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单一税制、复合税制。
2、法国、1954。
3、 _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加法、扣额法、扣税法、值税的类型__ _生产型增值税、购进扣税法。
4、税法规定范围内的企业净所得。
5、综合所得税制、分类所得税制、混合所得税制。
二、单项选择题
1A 2D 3C 4C 5C 6B 7C 8B 9A
三、多项选择题
1BD 2AB 3ABCDE 4、ABDE
四、判断题
1错 2错 3错 4对 5对 6错 7错 8错 9错 10错 11错
五、简释题(略)
六、简答题
1、 试比较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的异同。
当课税对象达到适用高一级税率时,全额累进税率对课税对象的全额均按高一级的税率计税;超额累进税率则仅对课税对象的超额部分按高一级税率征税。
二者的区别:累进幅度不同。
速算扣除数=全额累进税额-超额累进税额
举数字的例子说明。
2、 为什么增值税会在世界上得到广泛应用?
因为增值税具有以下特点:
一、征税范围广泛,税源充裕
二、实行多环节课税,但不重复征税
三、具有税收“中性”效应
四、相关经济主体在纳税上具有相互制约性
五、便于出口退税
3、 税收抵免与税收饶让的区别。
抵免法免指一国政府允许本国纳税人用在国外缴纳的税款,冲抵应汇总缴纳的本国税收的方法。其指导思想是承认地域税收管辖权的优先地位,但不放弃公民或居民税收管辖权。这是一种减除国际重复课税最为通行的方法。
在实际运用上,抵免法又分为直接抵免和间接抵免两种。直接抵免是对本国纳税人在国外缴
纳的税款直接给予的抵免,适用于同一经济实体的跨国总分机构之间。间接抵免是对非统一核算的母子公司,将国外子公司在所在国缴纳的税款,从居住国母公司应纳税款中给予的抵免,这种抵免通常按母公司从国外子公司取得的股息或红利,计算该股息或红利应分担的税款进行间接抵扣。
在运用抵免法的过程中,有时还会出现税收饶让的内容。所谓税收饶让,是指一国政府对本国纳税人在国外获得的税收减免优待,视同实际已纳税款而准予抵免的一项措施,多见于签订有税收协定的国家之间。实行税收饶让,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外国投资。
4、试区分税收权力划分的属地原则与属人原则。
税收管辖权是国际税收的基本范畴。如何选择和确定税收管辖权,是处理国际税收关系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税收管辖权实际上是一种征税权,即国家在征税方面拥有的主权。从国际关系看,税收管辖权是国家主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主权在税收领域里的具体体现。
由于国家主权所依托的政治权力的行使范围是有限制的,税收管辖权的运用也有其边界。
国家政治权力涉及范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本国疆域,二是本国公民或居民,据此,形成税收管辖权的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地域税收管辖权,又称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其基本含义是国家有权对来源于本国的收入征税,无论这种收入归谁所有。这被称为税收权力划分的属地原则。
另一种是公民或居民税收管辖权,其基本含义是国家有权对本国公民或居民征税,无论其收入从何处取得,这是税收权力划分的属人原则。
各国对税收管辖权的选择和行使,是以有利于维护本国权益和经济利益为原则的。从实践上看,大多数国家都同时行使以上两种税收管辖权,但不同国家在税收管辖权的具体运用上会有所侧重。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由于对外投资少,引进外资多,其收入往往是在本国疆域内创造的,所以较为强调地域税收管辖权;而发达国家对外投资多,引进外资相对较少,来自国外的收入比重较高,因而较为强调公民或居民税收管辖权。
5、影响税制结构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要点:
(一) 经济发展水平
(二) 税收征管能力
(三) 税收政策目标
七、论述题
1、 论述我国现行税制的主要内容及存在的问题。
(一) 流转税制度
1、增值税。
2、消费税。
3、营业税。
(二) 所得税制
所得税制包括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三) 其他税种改革
(四) 问题
1、 税法刚性未能强化。这表现在几个方面:其一,中国尚无处于总纲地位的税收基本法。其二,改革后的税收实体法的法律地位并未提高。目前,大多数是由全国人大授权国务院以“暂行条例”形成颁布实施。同时,持续不断公布的“微调措施”也在一定程序上加大了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其三,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规范的地方税体系。目前的地方税体系,无论从税收收入额度、税收调节力度、执法严肃性等方面都是不够的。其四,财政体制制约着执法水平的提高,政策服从任务现象普遍存在,远没有实现依法治税的要求。特别是各种形式的减免税基本取消后,税源充裕的地区,欠税额有所上升,导致税收政策执行的随意性和征管力度上的差异。
2、税收的职能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就组织收入而言,虽然连续几年全国大幅度地增收,
但这种增收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的调整发展和财政体制的改革;就调节经济而言,新税制并未在东西部差距的缩小,国家基础产业的发展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就监督管理而言,由于国、地税分别对企业征税,不能对企业的纳税情况进行统一的监督和管理。
3、税收工作的难度增加。地方的财政收入绝大多数依靠国税部门来组织征收,但由于财政体制的制约,地方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依靠地税部门超收。国税部门要想超收很难。同时,由于地税部门属地方管理,要做到税收政策统一,势必要增加总局与各省、市、自治区政府之间的协调工作;就整个国税系统而言,由于“以票管税”措施成为最有力的手段,相应增加了工作难度和工作量;就部分纳税人而言,过去只需要到一个税务部门办理纳税手续,现在要到两个税务部门办理,相应地增加了纳税人的办税成本。
4、税制和征管方法还不够完善。增值税的征收范围还比较窄,绝大多数非商品劳务、服务行业仍然征收营业税,由此引发了两个问题,一是纳税人交纳的营业税在计算销售环节的增值税时,不能作为进项税金抵扣,仍存在一定的重复征税因素。对比较突出的通信、运输行业交纳的营业税允许抵扣10%后,随之又产生了管理上的漏洞。二是由于有的纳税人既销售货物又提供劳务,这种混合经营形成国税增值税和地税营业税在征收上的交叉,在混合销
售行为适用税种的归属问题上发生扯皮现象。个人所得税也不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未能达到改革的预期目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