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检察影响力的几个要素
在反思与谋划检察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检察影响力问题。何为影响力,360度百科词条指出:影响力是用一种为别人所乐于接受的方式,改变他人的思想和行动的能力,它又被解释为战略影响、印象管理、善于表现的能力、目标的说服力以及合作的影响力等。根据这一定义,联系检察实际,可以恰当地理解为,检察影响力就是运用司法理念影响、检察形象管理、践行司法公信的能力表现、融洽的合作姿态等等方式,争取检察工作所服务对象对检察工作的认同认可的能力,争取对检察工作有利的因素,包括强化对检察的支持者等,赢得检察工作主动。这对于自贸区建设背景下的检察监督以及传统工作格局下的检察监督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检察影响力现状的几个问题
1、改革变化的形势决定“存在感”问题的紧迫性。就XX检察而言,我们既面临着打消社会公众普遍持有的监委会改革后检察权弱化走势情况下,检察机关何为的疑虑,同时也面临自贸区建
设背景下检察监督如何有效介入、在保障服务大局中比齐其他执法司法机关不掉队的危机。存在感问题从未象今天一样考验着XX检察人对职能补位补强的智慧。根深才能叶茂,这根就是扎实地的检察职能,这叶就是检察影响力。
2、虚功实做决定抓影响力工作必须克服和防止急功近利倾向。虚功实做的要旨就在于把一项看似抽象的事,通过具体的方式和手段,成为一项看得见、摸得着、有效的工作,影响力建设工作贵在抓实抓具抓长。前几年,全市两级院系统性地推进检察基层网络建设项目,检察影响力在基层曾有过波峰,分析这项完全符合目前绿司法理念要求的工作先手棋何以降温,其中的一大原因在于我们在效果评估时看重了案件收益、看重了这项工作是否与检察绩效考评关联与否,是否值得的怀疑动摇了工作恒心。基层议此却有另一种声音,在走访基层社区等过程中,一些社区干部普遍反映对检察工作熟识有限,他们提及到的或举例说明问题的不乏是停留在检察官进社区工作阶段的做法,这足以说明曾经红火的这项工作的留痕。从影响力作为改变他人的思想和行动的能力这一层含义来论,需要我们从影响力的站位把相关问题看远识深,不能纠结于一时一地。
3、扩大影响力的要求决定检察传播工作不能拘泥于检察工作的谦抑性要求。谦抑司法是检
察机关所坚持的一项工作原则,并波及检察传播工作格局,对宣传工作的过于内敛导致检察传播被相对边缘化,长期以往已影响到检察人讲检察故事的能力与主动意识。抓传播与宣传工作可以有考核,但不能唯考核杠杆论,关键在于要有强的检察沟通传播宣传意识。怎么评判这方面的现状,可以直观地看一看我们是否配置了足够的内外宣力量,是否像抓检察信息一样来在抓检察宣传,是否只是把外宣作为内宣的一种附带,或者说只重视了管式宣传而喇叭式宣传不到位。
三、提升检察影响力的几个途径
1、做好亲检察的文章:主动打造检察工作“亲检团”。要积极在检察服务对象中争取一批支持检察、理解检察的核心体,要在目前有一批亲检人士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能与检察工作保持密切联系的服务对象体。需要注意的有,一是重视人民监督专项工作。监委会改革背景下的人民监督员制度顶层设计是否会有变数目前未知,但是原来对自侦办案的11种监督情形,改革后还是基本对应于检察机关,且从这些年全市创新人民监督员参与监督案件的范围与意义分析,坚持这项制度的必要性明显。对人民监督员制度不能因改革轻言放弃,反之可以考虑从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人士中扩大任选“特邀检察监督员”作为第三方参加诉讼公开等工作,
扩大形成一支有行业代表性、或定向领域的监督工作支持者,打造员额外的“亲检智库”。二是把联系代表委员工作责任化、项目化。实际中总存在一届五年人大代表当下来还反映对检察工作不了解的情况,这说明不能以简单的工作报告及集体座谈会代替全部的交流沟通形式,而更需要从代表委员认同的角度开展联系对接工作,对“说得着话”的问题需以细化落实。三是要在“亲检团”打造上赢得比较优势。或在重视议案办理上体现检察力度速度,或在建议落实上体现检察诚意,或在强化信息传递上抓好公开通畅,或在吸收参与专项监督活动上搞好互动体验,总之,要有一种润物无声的工作心态。
2、做好近检察的文章:紧固检察服务“对接扣”。缩短社会经济发展的司法需求与检察工作的距离,更好地围绕产业聚集区、双创园区、基层单位、基层众等多元化主体前推检察服务,提高检察服务的响应性强,让服务对象感受到检察距离之“推近”,这是需不断努力的又一方向。目前重点,一是对转隶后乡镇检察室工作定位与转型要加强研究,在确保阵地不失的前提下,以更强的民事检察和行政执法检察职能意识拓展服务,打造基层检察室为功能区、产业集聚区服务的特品牌。二是加强自贸区驻派检察部门的布局与职能研究,借鉴吸收先行先试地区得失,实现良好起步。对产业集聚、新兴园区、三重项目等要主动融入,参与开展组团服务,或提供点对点的菜单式专项服务,让服务项目让服务对象看得到。三是检
察基层网络建设工作要再出发,面向全市各社区的巡回检察工作要切实成为司法便民、以案释法、感知司法需求、评估检察透明度的末端或基准点。
3、做好聚检察的文章:赢得检察工作更多“话语权”。以职能表现与合作影响力为前提,着重从职能、平台、规则、效果等方面强化检察“话语权”。一是推进职能补位补强。着眼于全市今后民商事案件多发,行政、经济、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带来的冲突治理问题,要结合检察内设机构改革与办案组组建,单列探索加强民商事检察、行政执法检察、海洋检察等职能,促进在知识产权保护、公益诉讼等方面专攻能力的加强。二是健全监督服务的平台与规则。在试点建立基层公安机关派驻检察站点探索中,建立可复制的侦监工作新规则;进驻全市各级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建立检察可调能调机制;推广提升“两助”平台机制,提升司法案件综合救助水平;延伸未检工作,打造进社区进校园进观护基地的志愿公益圈,提升检察公益项目知晓度;改进和加强市区两级的侦检、检法、行政执行与检察监督等条块的联席会议联动平台,在侦查监督、行政监督、类案监督、专项监督等方面避免监督冲突,树立证据标准,构建信息平台,强化监督作为。三是注重司法效果导向。不但要精细化地做好类案的预防、相关案件处理环节的免责宽容等,还要打造以案释法的“检察频道”“检察网红”,通过搭载其它有影响的新媒体推出检察专栏等方式扩大宣传。
四、加推检察影响力的几个保障
巡回检查组百度百科1、品质化创建管理。两级院下步会在专门工作室、服务窗口等方面下足功夫,对此,一方面要有案有量抓落地,另一方面要坚持从形象设计上动脑筋,比如要有易识易记的文化形象识别、易懂的服务承诺用语、乐见的公益广告等,倾力推介,跟进宣传,强化品质化工作舆论宣传效果,再次要软硬件配套跟上,加强便民信息点布置,打造“一扫一点一问一查”等微公开渠道。
2、打造人才高地。印象管理的突破点要集中在通过人才培养与使用外溢检察影响力,赢得口碑与服气。进一步重视检察机关专家型人才培养与引进工作,尤其支持检察人员参与相关专门法的研修,以及利用新区建设过程中引进紧缺人才的政策争取相应的事业编制。培养善调研的人才队伍,把社会经济发展相关领域法治问题的调研建议作为服务蹊径,使法务“白皮书”和专门问题的分析报告为决策服务。形成两级院协同的外派计划,基层院重在安排抓好地方性项目的交流锻炼,市院重在安排落实全市干警参与更高平台的社会经济管理等岗位交流锻炼。
3、在司法改革中优化资源配置。本轮司法改革致使检察人员回归检察业务成为大势,有利
也有弊,主要弊在司法行政力量的削弱对检察内外宣等工作可能造成一定困局,对此要有平衡思维,并从服务外包、司法雇员制以及对司法辅助人员岗位细化任务清单等入手统筹考虑解决问题,强化内外宣专职力量。加大对教育经费与宣传项目经费的保障,争取让高端人才的研修费用在目前卡死的情况下视情突破,新媒体宣传方面要寻求建立更好服务品质的外包关系,并对专门的检察频道、宣传项目与新媒体有奖吸粉等工作跟进保障。对内聚人气,把检察人首先应该关注检察作为一种自觉,更好地做到人人都是宣传员。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