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圈”是粉丝对自己所属追星体的统称,又名“粉圈”,即“粉丝圈”的简称[1]。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和文艺大繁荣,以偶像为中心,涵盖饭圈思维、饭圈心理、饭圈理念、饭圈行为、饭圈机制、饭圈用语以及饭圈商业模式总和的“饭圈文化”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1  “饭圈”乱象与文化成因
一种文化的形成其核心是达成体“共识”,而作为一种追星文化,“饭圈”文化即“饭圈”成员在意识上形成普遍认同的理念,按照组织规则开展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追星行为。目前,社会上出现很多“饭圈”乱象,严重阻碍了“饭圈”文化的健康发展。
1.1  “饭圈”文化乱象
1.1.1  流量至上
流量作为互联网时代的盈利指标,其经济价值不言而喻,在此基础上打造出的流量明星及“饭圈”盲目崇拜流量,导致产生刷榜、数据等乱象。“唯流量论”将影响文化产业投资者、生产者、传播者的价值取向,造成社会文化产品同质化、低俗化、娱乐化,同时导致偶像在发展过程中重名誉、轻实力;重排行、轻努力;重流量、轻质量的评价导向,严重影响整个社会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阻碍了“饭圈”文化的健康成长。1.1.2  不良应援
“应援”本是粉丝为表达对偶像的喜爱,为偶像加油打气的一种表现。但是,当应援变成“饭圈”之间的攀比和利益争夺,就会给粉丝带来精神上或者物质上的压力,造成无节制应援、应援行贿等“不良应援”的乱象。例如偶像索要、接收粉丝昂贵的应援礼物;粉丝无节制的为偶像应援打榜、大额消费;学生粉甚至用全部生活费为偶像应援,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与生活,也为“饭圈”文化的发展提供错误方向。
1.1.3  职黑水军
职黑,即职业黑粉,是指被有偿雇佣的专业黑粉;水军,即网络水军,是指被有偿雇佣的发表和传播特定信息的网络手。职黑水军往往活跃在网络平台中,是有组织、有预谋的舆论营造工具团队,并已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职黑水军散布虚假信息、损害他人名誉、危害社会秩序,与“饭圈”进行网络对峙或相互攻击,严重扰乱“饭圈”文化健康发展,污染社会文化环境。
此外,在“饭圈”的影响和造势下,出现数额庞大的公开集资、组合中的“唯粉”对峙、为偶像“撕番”、榜单PK、控评屠版、集体人肉、网络暴力等乱象,2020年发生的“227大团结”事件以及主持人收受礼物言论,话题讨论都已不单单是在“饭圈”内部,而成为全社会热点,严重抹黑“饭圈”组织的形象,
新时代“饭圈”文化的发展与思考
王钰亮,易珍珍
摘  要  针对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流量至上﹑不良应援﹑职黑水军等“饭圈”文化乱象,在把握“饭圈”成员年龄﹑意识﹑行为﹑成长特点和“饭圈”组织独立性与排他性﹑纪律性与规范性﹑组织性与网络化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发挥国家文化机关﹑社会媒体﹑社会大众的监督作用,加强粉丝自身引导教育,促进“饭圈”文化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饭圈”文化;新媒体;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02-0104-03
作者简介:王钰亮,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易珍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助教,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学生管理研究。
DOI:10.16604/jki.issn2096-0360.2021.02.030
104nmrmagz@126
对“饭圈”文化造成直接伤害。
1.2  “饭圈”文化乱象成因
1.2.1  媒体宣传误导
新媒体以现代技术和互联网为手段,通过舆论宣传在无形中影响受众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媒体的作用强大而广泛,对“饭圈”文化的影响更是意义非凡。为博眼球出位的无良媒体往往通过夸大其词的宣传误导投资者和粉丝,助长了“唯流量”“重排位”“讲排场”等文化产业乱象,导致“饭圈”组织粉丝“刷数据”“爱攀比”甚至更多无下限的行为出现,破坏了“饭圈”活动秩序,恶化了“饭圈”文化环境。
1.2.2  社会舆论误读
就社会大众而言,“饭圈”仍然是少数人体,社会舆论在媒体宣传的渲染造势下,容易对追星行为产生误读和曲解。在社会大众不明所以的情况下,更容易被利用成为制造和传播谣言的工具,故意或者无意间为网络人肉﹑骂战﹑抹黑等“饭圈”文化乱象推波助澜。此时,在充满偏见和鄙夷的环境下,“饭圈”想要为自己正名,塑造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就更具难度。
1.2.3  粉丝个人误解
青少年粉丝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更容易被外界所影响,如果粉丝个人对偶像的言语和行为﹑网络评论产生误解,在他人怂恿或者从众心理影响下就极易产生失去理智的道德失范行为,极度偏执的甚至会出现违法违纪行为。此外,青少年的法律知识不足也可能使其甘为水军,做出网络恐吓、网络羞辱等网络暴力行为,导致“饭圈”文化向职黑﹑祖安文化等负方向发展。
2  “饭圈”特点与文化溯源
2.1 “饭圈”成员特点
根据“饭圈”形成过程及目前的发展现状,分别从年龄特点、意识特点、行为特点、成长特点四个方面总结“饭圈”组织成员特点。
2.1.1  年龄特点
“饭圈”成员多是年轻的粉丝族,不论男女,绝大多数人正处于15至22岁的青少年时期,其年龄特点表现为积极向上并充满活力。青少年在生理上快速成长且日趋稳定、在心理上走向独立并逐渐成熟、在生活中经济不完全独立、在人际交往中更务实且讲究回报、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和权益意识,同时也更容易被影响或误导。此外,“饭圈”文化基于成员年龄特点具有一定的内外部差异,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时代更迭。因此,“饭圈”成员
年轻化的年龄特点为组织带来活力,为“饭圈”文化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时代背景。
2.1.2  意识特点
“饭圈”是基于偶像崇拜达成普遍共识的团体组织,因此“饭圈”成员在意识特点上首先表现为对于崇拜偶像
(或团体)的高度认可,即成员具有“忠诚度”是“饭圈”组织主体结构稳定、成员开展活动的前提。此外,“饭圈”成员具有较强的身份认同感和参与满足感。青少年粉丝以能够获得“粉籍”为荣,对“饭圈”表现出极大的归属感,并在参与组织活动中满足自身心理需求。因此,“饭圈”成员对偶像和组织的认同感是“饭圈”存在的基础,并为“饭圈”文化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动力。
2.1.3  行为特点
新媒体时代,“饭圈”成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与偶像的高频接触与互动。“饭圈”成员以偶像为核心,在社交媒体平台的助力下开展各类线上和线下活动,“饭圈”成员行为的目标一致,即声援、维护偶像利益。同时,“饭圈”成员在活动中使用自成体系的“饭圈”语言,其行为往往具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并受到组织规则的制约。此外,“饭圈”成员对偶像的支持已经成为一种生活行为习惯,并容易受环境和社会舆论影响。因此,“饭圈”成员行为是“饭圈”文化最直观的体现,统一规范的粉丝行为可以推动“饭圈”文化的健康长远发展。
2.1.4  成长特点
在目前的“饭圈”文化背景下,“饭圈”成员可以实现个人与偶像、个人与组织共同成长。“饭圈”成员普遍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愿意投入成本了解偶像的成长经历和活动轨迹,并将对偶像的忠诚度转变为实际支持的行动力,特别是“养成式偶像”的诞生让粉丝对明星的个人成长与发展拥有了更多主动参与性,在一
定程度上促进偶像发展,带动组织成长。同时,“饭圈”组织成员容易产生较强的对比心态,特别是对具有同类型、竞争关系的其他偶像“饭圈”,成员愿意最大限度的发挥各自的特长助力偶像成长。因此,“饭圈”成员个人成长与“饭圈”文化的健康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2.2  “饭圈”组织特点
2.2.1  独立性和排他性
散粉想要进入官方“饭圈”(入坑)拥有一定区隔和较高门槛[2],需要通过身份验证、信息测试以及长时间的活跃度考验,充分证明自己对于偶像足够忠诚,入坑后要尽快到角定位,方便为组织和偶像贡献力量。此外,“饭圈”会明确组织成员的责任和义务,且往往与其他“饭圈”存在非此即彼的互斥性,“饭圈”组织尊重成员的自由选择,
105
nmrmagz@126
但要求成员花费成本维护自己的成员身份。因此“饭圈”组织拥有准入机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排他性。
2.2.2  纪律性和规范性
“饭圈”作为体分类的划分依据,通过整合组织资源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权威,致力于表现对于偶像的支持。“饭圈”拥有自身的名称,如“小飞侠”(肖战粉丝)“小汤圆”(王源粉丝)“雅马哈”(王一博粉丝),使用专门的“饭圈”语言,拥有专属的应援颜,构建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和运作模式,以此规范组织成员行为。因此,“饭圈”是一个完整的组织结构,具有组织纪律性和规范性。
2.2.3  组织性与网络性
“饭圈”是网络时代的产物,“饭圈”组织管理层级明确,成员拥有不同的角分工。“粉头”作为“饭圈”的直接运营者,一般由经验丰富且具有经济实力和组织影响力的资深粉丝担任,全权负责“饭圈”的日常管理。“粉头”需要十分了解“饭圈”成员特点,发挥所有成员优势,例如:吸引“路人粉”为偶像做宣传、维护“氪金粉”为偶像加持、鼓励“战斗粉”为偶像护卫,组织“普通粉”为偶像充流量等。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以现代技术和互联网为活动手段的“饭圈”组织具有组织性和网络性。
综上所述,“饭圈”成员特点和组织特点共同决定“饭圈”的规则及其运作形态,影响“饭圈”文化的健康发展。
3  “饭圈”成长与文化引导
3.1  文化机构监督引导
国家文化机构要加强对“饭圈”活动的内容审核和技术监督,严厉打击职黑水军,杜绝网络拉踩引战,在把握“饭圈”特点的基础上开展工作,促进“饭圈”文化健康发展。
首先,针对“饭圈”成员的年龄特点开展网络普法教育,教育机构通过社会文化现象解析,鼓励青少年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重“饭圈”成员的意识特点,加强集中引导,采用“饭圈”成员喜闻乐见的形式引领社会潮流,为“饭圈”文化发展提供正确方向;根据“饭圈”成员的行为特点,把握其集体行为逻辑,规范与约束粉丝集资﹑网络言论等个人行为;最终打造粉丝与组织﹑粉丝与偶像良性互动、共同成长的“饭圈”发展新模式。
其次,针对“饭圈”组织的独立性和排他性特点,文化机构可以成立专门的监管部门负责“饭圈”组织管理,采用定级分类制度进行文化资源分配,
避免“饭圈”之间的恶意竞争;根据“饭圈”组织的纪律性和规范性特点,文化机构可以指导粉丝组织成立行业协会,制定行业标准,协调社会与市场,资金投入与文化产出之间的关系,扭转流量至上的文化乱想;把握“饭圈”组织的组织性和网络化特点,相关文化部门要及时关注社会重大网络舆情,科学开展组织宣传工作,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遵循“饭圈”组织发展规律,推动“饭圈”文化健康发展。
3.2  社会媒体监督引导
“饭圈”文化的健康发展需要社会媒体的监督与引导,使社会媒体与“饭圈”形成监督与被监督的并行共生关系。
“饭圈”的形成和发展得益于互联网打破了粉丝进入媒介市场的壁垒,新媒体更为“饭圈”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助力平台。因此,社会媒体从业者影响“饭圈”文化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社会媒体从业者要善于利用“流量时代”所产生经济效益,通过正确引导和宣传偶像的公益行为,鼓励明星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发挥明星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为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做贡献。
第二,社会媒体从业者要及时发挥监督者、调停者、阐释者角,抵制“饭圈”乱象,不助长歪风邪气、不做虚假宣传、不夸大其词博眼球,帮助“饭圈”文化朝着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向发展。
第三,社会媒体从业者有义务引导社会大众正确认识“饭圈”,帮助社会大众理解“饭圈”基于年龄要素而产生的文化差异,审视追星行为与“饭圈”文化对社会的负面性,正视“饭圈”存在的合理性,消除社会大众对于“饭圈”文化现象的歧视和偏见,不将“饭圈”妖魔化。
3.3  社会大众监督引导
社会大众应该正确看待新时代网络特点带来的“饭圈”文化发展,认识到“饭圈”文化在很大程度上纠正了粉丝个体的非理性追星行为,为青少年排解压力,宣泄情感,寻求情感认同提供平台。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青少年参与社会交流提供新手段,例如通过朋友圈、微博等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青少年对网络社交的高度关注,喜欢通过网络“打卡”形式进行社会交流的自我表达,实现社会交流的自我满足,形成沉溺于“手机社交”的体性孤独[3]。因此,社会大众(圈外人)要在理解“饭圈”成因、作用、特点基础上,监督并鼓励明星承担偶像责任、“饭圈”承担社会责任,及时制止粉丝恶意举报、互踩、挂黑,并引导粉丝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支持偶像,杜绝不良应援等危害
(下转第111页)
106nmrmagz@126
注释
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广播《全景中国》栏目:本栏
目下设《今日北京》栏目,于201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策划年度特别报道之“中国和他的朋友们”系列报道,面向全球听众。《埃德温•马尔:归期未有期》就是“中国和他的朋友们”系列报道作品之一。
②8个国家的9家华语商业电台分别是:美国纽约中国广播
网、洛杉矶1300电台、加拿大中文台、澳大利亚2AC电台、新西兰华人之声、新加坡新传媒电台、韩国首尔交通广播(TBS)、欧洲华语广播(法国巴黎)以及印尼棉兰FM103.8电台。
③“第四权力”是西方社会的一种关于新闻传播媒体在社会
中地位的比喻。它所表达的一种社会力量:新闻传播媒体总体上构成了与立法、行政、司法并立的一种社会力量,对这三种政治权力起制衡作用。这实际是一种认识理念,以这种简单比喻的形式,19世纪以来普及于西方主要工业国家,但又经常受到人们的质疑。
④引自吴梅红报道作品《埃德温•马尔:归期未有期》。
⑤同④。
⑥报道题为《CCTV力求摆脱喉舌形象——雇佣澳大利亚播音
韩国娱乐新闻网员是国家电视台国际频道吸引西方观众的第一步》。
⑦同④。
⑧同④。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
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⑩引自2020年9月2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
参考文献
[1]冯迪芳.国际新闻翻译的文化差异分析[J].宁德师专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6.
[2]郑雨萌.新时代国际传播工作者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石
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2(3):55-58.
[3]骆训赋.中国广播电视“走出去”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思考[J].广播电视信息,2020,27(10):64-65. [4]冯梁.国际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的三重维度:以第30
届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类获奖作品为例[J].新闻世界,2020(12):20-22.
[5]潘亚楠.他者视角下的中国故事创新叙事:以中国新闻奖
国际传播奖作品为例[J].编辑之友,2020(8):75-79.
[6]李晓娟,韩信.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奖的十年变迁之路:
兼论中国媒体国际话语权创新思路[J].新闻传播,2020(15):4-8.
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乱象。此外,社会大众还可以有效推动“饭圈”文化与媒体、社会舆论的文化融合,建立一个市场主导、媒体辅助、社会监督的“饭圈”文化发展体系。
由此可见,文化机构、社会媒体和社会大众三者作为外部因素,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构成引导“饭圈”文化健康发展的外部环境。3.4  粉丝自身监督引导
“饭圈”的本质是粉丝,“饭圈”文化的健康发展依赖于互联网技术发展和新媒体引导。因此,粉丝营造良好的“饭圈”文化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作为“饭圈”文化的践行者,粉丝体要正确看待媒体宣传现象,对新媒体信息进行基本的是非判断与筛选,在尊重﹑平等﹑自由的前提下表达对偶像的支持;其次,粉丝体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作为新时代社会交流的手段,正确运用新媒体表达观点与维护权益,
规范个人的互联网行为,杜绝人肉﹑恶意举报﹑抹黑﹑拉踩﹑网络暴力等非法和道德失范行为;第三,粉丝体将新媒体视为促进偶像与“饭圈”成长与发展的手段,自觉接受新媒体监督,缓和社阶层矛盾,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将“饭圈”打造成符合社会主流文化的生活方式[4]。
综上所述,“饭圈”文化的健康发展有赖于政府监管与指导、社会媒体监督、社会大众引导和粉丝自查,在内外环境的共同影响下,实现服务经济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社会文化相互适应。
参考文献
[1]吕鹏,张原.青少年“饭圈文化”的社会学视角解读[J].
中国青年研究,2019(5):64-72.
[2]罗俊婕.场域理论视角下饭圈文化之探析[D].北京:中央
民族大学,2020.
[3]徐甜.我国饭圈亚文化现象的危害及其引导路径[J].新媒
体研究,2020,6(8):88-89.
[4]孟威.“饭圈”文化的成长与省思[J].人民论坛·学术前
沿,2020(19):52-59,97.
(上接第106页)
111
nmrmagz@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