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与品牌研究
新闻文化论坛17
NEWS CULTURE CONSTRUCTION 新闻文化建设
互联网时代下的新闻娱乐化现象浅析:
《娱乐至死》新解读
左翊廷 洪弘毅
摘要:尼尔·波兹曼在其著作《娱乐至死》中写道,“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大众传媒进入了网络时代。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受众不再被动地接收信息,自主权增大。同时,我国新闻媒体市场化改革以来,为了争夺受众市场,新闻产业泛娱乐化现象日益突出。有鉴于此,本文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一书中所提理论进行简要分析,重新审视互联网时代下新闻娱乐化的原因,并针对目前新闻产业的困境,从一般大众、媒体机构和政府监管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新闻娱乐化;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媒介环境学
一、《娱乐至死》中的主要观点
(一)“媒介即认识论”
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曾提出“媒介即讯息”的理论,即在信息传播中最为本质的东西不是传播内容,而是传播媒介。他认为所谓“媒介即讯息”的意思是:任何媒介——即人的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借由新的尺度而产生,又受新的尺度影响与制约。人类的任何一种延伸、任何一种新技术都将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带来新的价值,并创造新的事物。在此基础上,尼尔·波兹曼又进一步提出了“媒介即认识论”的观点。他认为媒介对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具有巨大的影响。而技术的提升只会导致人类总体认识、分析、辨证观察等不可替代的能力进一步弱化,最终引向一个不可知的未来。“电视创造出来的认识论不仅劣于以铅字为基础的认识论,而且是危险和荒诞的”。尼尔·波兹曼认为:以电视为中心的认识论严重“污染”了大众信息交流,许多信息都不得不以模拟电视图像的形式进行传播,而不能再用纸质或口语等方式。[1]总之,电视成了认识论的全新的指挥中心,是新时代的“元媒介”,所有的媒介都变成了电视的摹本,只能模仿,不能超越。一个没有电视的时代是可悲的,一个只有电视的时代则更可悲。尼尔·波兹曼悲观地认为当下社会文化适应了电视带来的认识论,人类已经完全接受了电视对于真理、知识和现实的定义,这将进一步削弱人类的能力和发展性。
(二)娱乐业时代
尼尔·波兹曼指出,媒介社会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内容娱乐化。当人们在反对越战时打出“要做爱不
要作战”这种标语,当切·格瓦拉变成衣服上的Logo 时,一切都变成了娱乐内容。娱乐以一种无法想象的状态成为了一种意识形态,凌驾于过去纠结不止的阶级斗争学说和修正主义理论,新闻、政治,甚至是宗教活动都在娱乐观众,无论是不是出于真心。方济各一世抗议不要用自拍杆拍弥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本来就不该和这种东西有关联。娱乐就是当代的国王新装,即使人百般不愿意面对现实,但空虚终究不能代替真实,当严肃事件化身为娱乐的弄臣时,人类就是那个沾沾自喜而后强颜欢笑的暴君。那么人类必将成为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除了娱乐,再无所求。这无疑为当今的媒介发展敲响了警钟。(三)赫胥黎式的文化精神枯萎
在《娱乐至死》的最后一章,尼尔·波兹曼提出了一个破天荒的论断:赫胥黎式的威胁比奥威尔式的威胁更容易降临,即:人类在娱乐中死去,比在毫无娱乐中死去的概率会更大。娱乐是社会的传播霸主,是新时代的混世魔王,千方百计都只为博人一笑,但没有任何人能阻止它。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伦理道德,都是可以弃置一旁的东西。人类应该自己反思:殚精竭虑所追捧的娱乐,到底会不会成为自己的掘墓人?适度的娱乐不应反对,但当娱乐日渐成为操控话语、乃至操纵一切的霸权时,它的负面作
作者简介:左翊廷,男,汉族,河南洛阳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在读,新闻传播;
洪弘毅,男,汉族,福建泉州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在读,新闻传播。
广告与品牌研究
新闻文化建设 2020.12下新闻文化论坛18
韩国娱乐新闻网新闻文化建设 2020.
用就不该被忽视。王尔德有过一个阴森的童话:雕塑师把“永恒悲哀”融解,雕塑出了“片刻欢愉”。人活于世,不单纯为面包和马戏,更是为了某些能超越人类自身的事业。当今社会里,娱乐是真正的“”。
二、互联网时代下的新闻娱乐化现象
(一) 新闻信息产品低质,假新闻泛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人们获取信息越来越容易,一般受众每天都处于“信息泛滥”的洪水之中,被各种信息所包围。在这种信息环境下,新闻信息生产机构为了吸引眼球,采取娱乐化、刺激化的方式传播新闻信息。无可否认,这是在新媒体语境下传统媒体转型继而与自媒体争夺受众市场的一种方式,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媒体机构往往忽视了新闻稿件的质量,只看重“量”而非“质”。“标题党”新闻盛行,犯罪新闻、花边新闻成为各大新闻媒体报道重点,假新闻泛滥,从而大大降低了新闻信息产品生产的总体质量,影响了受众对新闻生产发布机构的信任。(二)受众思考判断能力降低,对客观事件认知肤浅在新闻信息产品低质、假新闻泛滥的“议程设置”下,受众沉迷于满足自己感官兴趣的新闻信息中,在如今强大的人工智能算法所构成的“信息茧房”中被大量短视频、泛娱乐化信息所包围,思考能力降低,对新闻报道中的客观事件认知较为肤浅。长期以往,不利于形成受众批判思维的形成和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
三、互联网时代下的新闻泛娱乐化原因浅析
(一)市场化、商业化的媒介体制改革下传统新闻原则的丢失新闻事业又称大众媒体,它是职业传播者或组织进行搜集信息和选择传递信息的场所。中国的新闻事业又有所不同,尽管建立和深化了“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新闻管理体制,但它依然具有政府喉舌、党政机关信息宣传者的作用。虽然如今我国的新闻体制改革适应了商业化、市场化的必然要求,但部分新闻机构却出现了一些“怪相”:搞娱乐拉不下架子,效果尴尬;搞传统新闻反而不够严肃,效果也不好。这是因为在信息泛滥的时代,人们逐渐习惯于“碎片化阅读”,为了满足受众的需要,把原有的一些新闻原则丢失了,所产出的新闻产品变得逐渐娱乐化了。
(二)媒介机构单纯追逐受众眼球,忽视社会利益
新闻媒体社会责任的思想最早出现于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美国报纸主编协会制订《报业法规》,提出了报纸的责任问题。[2]社会责任理论强调自由是与责任和义务相伴的,在我国,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内涵更加丰富,而且更强调对人民承担责任。但有
些媒体在如今互联网时代下“一切向钱看”,除了接广告就是发表暴论,以此来吸引读者。例如一些媒体机构经常发表激进言论,煽动激进情绪,饱受诟病。还有的刊物主打感情、家庭纠纷等营养价值不大的虚构故事。在娱乐化时代,所有事件都是娱乐,这些新闻记者都只有一个职业:演员。
四、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泛娱乐化治理的合理化建议
(一)培养全民新闻素养
新媒体语境下信息泛滥,公众本身既是新闻的编辑也是新闻的受众,应该学会擦亮眼睛,分别出哪些是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这就需要较高的新闻素养。戈公振指出:“若使现在每一个国民,都能知道报纸从什么需要而来,报纸有何种力量,报纸受何种影响。那么,他才可以对报纸有理解和正确的态度……所以我敢说,新闻学是无条件一切国民的必修课。”由此可见,培养全民新闻素养在如今互联网时代可谓十分重要。公众要能够根据对于新闻价值的判断,合理选择能够对自身产生积极作用的新闻内容,对具有麻痹性、泛娱乐化的新闻信息要进行批判。(二)坚守传统新闻的基本原则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客观事实的报道。信息生产和发布机构要忠于新闻本身的客观性原则,坚持传统报刊新闻的基本原则。纵使如今媒介发展迅速、融合媒体和全媒体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也要重视传统新闻基本原则的坚守,例如调查性报道、解释性报道、批判性评论等,引导受众多关注国家社会和未来发展,少一些娱乐麻痹大众神经、分散大众注意力的内容,兼顾好市场和受众,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在当今高度市场化的媒介生态环境下,也要切实担负起新闻机构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三)加强舆论监督治理
在新闻泛娱乐化的背景下,要对当下新闻生态和两个舆论场进行有效的治理,有关部门应该要注重制度
能力的建设,对新闻生产和发布建立反应协调运行机制,实现对不同类别、不同范围的新闻进行分层治理,对重大新闻和一般新闻事件的分类治理、协调运行。[3]除此之外,随着媒介环境的不断变化,应该及时修订新闻工作者准则,加强网络舆情监控系统的完善,正确引导新闻机构端正态度,改变作风,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公众。
参考文献:[1]
陈后亮.泛娱乐业时代——兼读波兹曼《娱乐至死》[J].大众文艺(理论),2009(01):46-47.[2] 刘诗阳. 媒体视角下的中日关系[D].上海师范大学,2016.[3]
曹文扬.新闻娱乐化逻辑成因及治理路径研究[J].今传媒,2019,27(08):52-54.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