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
News Dissemination
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下
浅析“吃播”的受众心理
柴小雨
(湖北师范大学黄石435002)
【摘要】"吃播”是当下盛行的一种网络直播,也可称为"直播吃饭”,本研究拟从使用与满足的理论视角下分析影响观看"吃播”的受众心理因素,进而分析由此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提出解决建议。
【关键词】“吃播”;使用与满足;受众心理
一、什么是吃播
早期,在韩国的网络上流行一种叫"美食真人秀”的节目,也就是观众坐在屏幕前观看主播直播自己吃饭的视频,主播通过观众的“打赏”来获得酬劳。从韩国吃播Jaeyeol,到日本著名吃播木下佑香,再到国内的"
大胃王"密子君、朵一、桐桐……国内网络上刮起了一股"吃播热”。因为这种直播方式技术门槛低、内容新颖且切合人们"想吃但因为地域因素吃不到"、“想吃却因减肥不能吃”等现状,所以一经我国的视频网站搬运后,“吃播热"就立刻席卷各大视频网站,一直持续到今天仍然人气颇高。不论是细嚼慢咽型的吃播、还是狼吞虎咽型,内容都离不开各地特美食、高热量的油炸视频、混合自制类食物、蛋糕等,食品种类丰富多样,数量居多。受众完全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吃播进行视频观看。
二、从受众心理看“吃播热”现象
(-)寻求陪伴心理:消除孤独感,得到精神满足
马里兰大学教授肖特(John R.Short),威廉姆斯(Ed-erynWilliams)和克里斯蒂(Bruce Christie)等三位学者在1976年提出了"社会临场感”理论,即指用户在使用媒介产品的过程中,可以感知到作为一个独立真实的个体,与他人联系、互动的程度。而"吃播”正是作为这样一种存在,使得热衷于观看此类视频的受众借助网络媒体对他人的感知,在虚拟的环境中增强了归属感、亲密感,从而有效排解孤独情绪。
"吃播"本起源于韩国,盛行于日本,但近年来却在我国一直是大流行趋势,这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家庭观念”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餐桌文化是维系各个家庭情感的纽带,然而,随着大城市社会工作的节奏越来越快,以及工作的需要,一部分人会远离家乡在外打拼,忙碌的工作和地域关系使得回家和家人一起吃饭成为"逢年过节"才会有的奢望,而"吃播”的兴起,正满足了这类人心中的精神
需求的空缺。
(二)代替满足心理:心理代偿机制下对食物的虚拟享受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曾提出了"代替性满足”的概念,他指出当人们最初的欲望因为受到现实阻碍而无法满足时,就会寻一个最接近原始对象的替代品来使自己的欲望得到满足,从而消除自己的失落和焦虑情绪。有研究显示,"吃播”的受众中20—40岁的女性有相当一部分占比,而当今社会正是一个"以瘦为美”的社会,"锁骨养鱼”、"A4腰”、"竹签腿”、"尖下巴”等都成为了整个社会给美女贴上的标签,"减肥"则成了一众女生的长期规划。而"吃播”正是给这类人提供了一个"满足窗□”,他们通过观看视频获得对食物的视角、听觉享受,达到"望梅止渴”的效果,通过这种"新型的食物虚拟享受”来安抚自己"想吃却不能吃”的遗憾。
(三)身份认同心理:“吃播”门槛低,平民化特征明显
【作者简介】柴小雨,湖北师范大学广播电视学专业本科大三在读学生。
【基金项目】本论文受到湖北师范大学"荆楚卓越新闻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经费支持。指导老师:赵亿。
相对于"唱歌”、"跳舞"、“美妆”等类的直播,"吃播”的确是低门槛、低要求、低成本。如果说接近性是新
闻的价值要素之一,那么其同样也可以用来研究受众的心理。身份认同就是指人们在所处的社会中,对个人身份的认知和所处体的认知,如果所传递的内容与个人所处地位、身份相接近,那么此内容也会更加受到受众的关注。而吃播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人,平民化特征明显,也更容易吸引广大受众,特别是当受众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发现“吃播”与其有相似之处,如喜欢同种食物,或不爱吃同种食物等,由"吃”作为纽带,而进一步发现了其他的“接近性",就会使得受众与吃播的心理距离进一步缩小,也会使得受众的"黏性”更强,从而达到连续吸引、持续观看的效果。
(四)受众猎奇心理:只吃不胖的"大胃王"与"黑暗料理”
人们对于新产生的事物或者极富兴趣但却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能亲自尝试的事物,总怀着猎奇心理。受众热衷于观看“吃播”并不仅仅是单纯的"隔空美食”享受。在"吃播”行业,人们很少会看到大腹便便的胖子,相反,这些每顿食量比一般人多两倍都不止的吃播大多都是体型纤瘦的青年人,人们难免会产生"为什么他们每吨吃那么多还不长胖?”的疑问,即时能猜到结果,但还是会忍不住的去观看。比如国内有名的吃播"大胃王”密子君,一个普通的九零后女生,就是典型的吃得多还不长胖的美女。《新华网〉曾这样评论到:"密子君是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从第一次上传吃播视频到登上国内知名综艺节目之一,通过3个月积累了超过220万微博粉丝,吃播视频全网播放量突破17亿。”由此可见吃播受众数量之多。
“黑暗料理”也是导致受众产生猎奇心理观看"吃播”的原因之一,除了正常的“直播吃饭"饭以外,还有一类"
吃播”专做"黑暗料理”类,如直播吃"奥利奥奶香饭”、"泡面里面放50个泡芙"、"生鸡蛋拌饭"、“水果蘸辣椒和酱油”等,不论是出于真心尝试,在认真做吃播,还是以此为噱头,只是为了吸引眼球,这种"黑暗料理”类的"吃播”都紧紧抓住了受众的猎奇心理。
(五)受众审丑心理:精神刺激与心理满足
现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不论是学习、工作抑或是人际交往,个人的精神压力也越来越大,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对于稀松平常的事并不会突然提起兴趣,甚至会由平淡变得麻木,此时"审丑”心理就越来愈凸显。"雷人雷语”、"夸张扮丑行为”能在视觉和听觉上对受众产生刺激,满足受众的娱乐和消遣,从而达到心理满足。这种行为在"吃播”行业具体表现为视频中直播的人,故意表现出奇丑无比的吃相,"扮丑献媚”,对于受众来说,一般外表光鲜亮丽、清新可人的主播看多了突然看到一个扮相“丑陋”、吃相粗鲁的,难免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不由自主的从心底产生的"优越感”也会达到精神满足的效果。
三、现今网络态势下“吃播”带来的负面影响
(-)传播者:垂直传播模式下的恶性竞争与利益的附庸
"在现代消费主义的语境里,文化的多样性已被机械化、标准化与同质化所取代",打开任意一个短视频A
PP,在有关"吃播”的内容中,爆浆蛋糕、火鸡面、油炸食品等食物占据了绝大多数的版面,由于"吃播”受众的单一性,"吃播”们为了迎合这一年轻的受众体,此领域的同质化问题日益严重。为了在一众"吃播”中脱颖而出多数人选择冠以"大胃王”的名头,以此为噱头赚取流量,"海吃”是假,浪费粮食为真。除此之外,还有“连吃10包爆辣火鸡面"、“一次吃30个炸鸡腿”、"挑战15分钟吃5个汉堡王”等"自残”式行为,置自身健康于不顾,在恶性竞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麦克卢汉指出,任何一种媒介都不外乎是人的感官和感觉的拓展。吃饭,原本是一种味觉和嗅觉的体验,当"吃播”出现后,其又增加了视觉,甚至听觉的感受。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提到"意见领袖们通常会采用断言、重复、传染三种手段影响体的头脑”,当“吃播"们对某一种事物展现出享受的神情和言语的反复夸赞后,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带动受众跟风购买和品尝,而这一现象无疑会向各大广告营销商透露出巨大的商机。从各种经销商以身试水自己当"吃播”为自家产品打广告到各种"吃播”中的广告植入,"吃播”已然不再是简单的直播吃饭,而是有目的的变相营销,其已沦为了利益的附庸。
(-)受众:过度娱乐化造成精神失衡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加剧,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加入各式各样的"网络直播嘉年华"之中,现今,越来越多的大众日常行为也由私人领域被搬到大众社交场域之中,放在网络虚拟世界中进行,"吃播热”所带来的狂欢其实就是传统的、严肃的价值体系在被大众的娱乐诉求悄无声息瓦解的体现。与此同时,“吃播热”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社会精神生态严重失衡。一
韩国娱乐新闻网方面,吃播中大量的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浪费行为以及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等会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另一方面这种娱乐型的“快餐式”传播方式,使得受众在接受这类事物时无需"咀嚼"
65
便可直接"吞咽”,人们无需思考便可以直接收获短暂的快乐,长此以往,就会产生厌倦思考的情绪,沉溺于诸如此类的短暂的、快速的刺激世界中,难以忍受漫长、枯燥的但是却可以带来长久快乐和充实的阅读学习。“交往异化"是马克思曾提出的一个关于传播的学术观点,即指人们创造的促进交往的东西最终限制了人们交往的进一步扩大。"吃播”的适度出现看似可以给人们带来"社会临场感”,但实际上却排解不了人们内心真正的孤独,反而加剧了人与家庭、人与公司、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距离,加剧情感和人际关系中的冷漠。
(三)媒介:拟态环境下的畸形引领
美国的政论家李普曼,在其著作《公众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拟态环境”的概念,即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后,向人们提示重新加以结构化的环境,因而"拟态环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再现,而是一种经过加工的“象征性的环境”。由于这一直播平台的不规范化,在部分"吃播”视频中含有大量不正确的价值观,而如今各种网络平台,却又对"吃播”不加限制的大肆宣扬和报道,极易向人们传递畸形价值观。近期,央视点名批评吃播"假吃”浪费粮食的新闻冲上热搜,再次把吃播推上风□浪尖。勤俭
节约、克勤克俭的中华传统美德在一众主播的“吃后催吐”、"边吃边吐”的丑恶行为中荡然无存,"吃饭”这一行为既然被搬上公众场域便再不可用"又没吃你家的饭”这种借□掩盖浪费粮食的事实,对"大胃王”的大肆宣扬无疑会使浪费粮食的行为加剧。此外,人们观看不同类型的吃播,看似是根据个人爱好进行选择,实际上是被“吃播”大快朵颐的"表象”牵引,并且,他们在选择所吃的食物时,会考虑到受众爱看高端、高消费的食物,便会倾向于展现奢靡生活,这与社会宣扬的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把人们的消费观与审美引向异化。再者,吃播门槛低,接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媒体的大量宣传和造势之下,给人一种吃播“挣钱容易”和"来钱快”的误解,一如直播行业刚刚兴起之时,人们对这一行业的刻板印象,仿佛张张嘴、动动嘴皮子不用做任何脑力和体力劳动就可以日入斗金,实则不然,"吃播”这一行业,不仅前期需要投入食物成本,也需从无名小卒作起,经过超长时间的粉丝累积,最后能从一众吃播中脱颖而出,被大平台看中并签约的也只是凤毛麟角,且收入极其不稳定,在媒体创造的"拟态环境”下,部分人的择业观也在被悄然影响着,想“跟风”从事这一职业人也越来越多。
四、总结与反思
尼尔•波兹曼在其著作《娱乐至死》种曾经写到“一66切文化内容都无声无息甚至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物质的过度追求和精神世界的极度空虚交相影响,慢慢改变了人们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念,这段话也正是当下网络社会的真实写照,一切都在慢慢朝着娱乐化的方向发展,渐渐瓦解着传统的价值观念。
"吃播”行业现如今也进入到了"瓶颈”时期,面临着极大的问题,要想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得走上改革和创新发展的道路。中华传统美食遍布全国,各地都存在未被挖掘的美食,假若把"吃播”与弘扬传统文化与挖掘中华传统美食相结合,必定会得到更多人关注,也会让这一行业发挥更大的价值。以国内吃播届的"鼻祖”密子君为例,其最先以“大胃王”的称号在国内的"吃播”中打出一片天,但近两年不仅B站、微博等公共平台上去掉了"大胃王”的前缀还转型成为"探店”吃播,不仅录制青岛、重庆、四川、澳门、云南等国内各地的"美食探店”视频,甚至是向受众介绍日本、普吉岛等国外的美食,在"吃播”届率先成功转型,获得一众好评。
除了吃播自身在业务发展水平上的努力,还需要各大平台严格审核,加大规范管理的力度,以及有关部门的正确引导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强制要求及限制。更重要的是,做网络"吃播"的播主需秉承正确的价值观念,守住底线,不做娱乐至死的"帮凶”。受众也应在海量视频和信息中保持清醒头脑、理智思考,合理饮食,不盲目跟风。
总之,"吃播”的出现是媒介社会的持续发展和现代人们精神世界急需丰富双重作用下的产物,面对这一"外来物种”,我们需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我国的实际将其引导到正确的发展道路上来,这就需要吃播本身、传播平台、国家相关部门和受众的理智思考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马晓静.从用户心理分析吃播乱象[J].新媒体研究,2020,6(02):53-54.
[2]陈禹毅.从受众心理分析"吃播"盛行原因及冷思[J].电视指南,2017(19):3-4.
[3]冯丽卿.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吃播热”几戏剧之家,2017(01):259.
[4]范逸婕.重构与再生产:“吃播”受众的心理变迁与消费行为[D].山西大学,201&
[5]李梦霞.传播与文化视阈下的中国网络"吃播”研究
[D].湖南师范大学,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