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巨大的汽车服务市场造成汽车技术服务人才的迫切需求。而目前技工学校汽车维修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现代汽车产业发展的需要。我校以国家示范性技工学校的建设为契机,积极开展课程改革,创建汽车维修专业与市场营销学科相结合的汽车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一、现代汽车服务行业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需求
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使汽车的保有量大大增加,汽车销售和各种汽车后后续服务的需求量也随之迅速增长,主要包括汽车销售、汽车信贷、汽车保险、汽车美容装饰等各种服务。而现有的汽车服务,无论是在服务项目,还是在服务质量上,都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所以汽车服务行业需要一大批既有扎实的汽车维修技能,又能提供熟练的汽车销售、汽车信贷、汽车保险、汽车美容装饰等各种服务的复合型人才,从人才市场反馈的信息显示这类人才严重缺乏。
二、我校原汽车维修专业课程设置特点及人才培养方式的不足
传统的技工学校汽车维修专业课程设置以汽车维修技能为重点,而对于汽车技术服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培养、汽车营销的专业内容严重缺乏。
这几年,报读我校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专业规模也越来越大,但学校的培养方向主要还是停留
在培养单一的汽车维修工人上。以我校三年制汽车专业为例,在课程的开设上只是公式化地参考专业目录,其主要课程包括《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汽车电器设备》、《汽车空调》、《汽车电路》、《汽车自动变速器》和《汽车电控技术》等,并结合一定周期的校内实习,最后一学期则作为校外实习。其中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在培养学生的汽车维修技能上,而对于学生的汽车营销能力及汽车后市场相关服务能力的培养上则不予重视。
这种只注重汽车维修专业知识的单一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毕业后汽车营销知识缺乏,与汽车行业人员的岗位需求及职业素质需求远远脱节,就业路子窄,学校就业推荐压力大等诸多问题。虽然近年来,学校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也对该专业课程进行了调整,例如增设了市场营销类课程,但在营销课程的选择,教学内容如何系统化,如何与汽车专业课程对接,以及营销课程占总学时的比例等问题上未能妥善解决,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三、结合汽车服务行业需求构建系统的汽车技术服务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以上分析,学校让汽车维修专业结合营销学科,根据学校的实际和行业需求构建出汽车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模式的方向是:一学期基本职业素质培养,四学期的专业汽修技能和汽车营销能力培养,最后一学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具体课程设置及培养目标规划如下:
(一)第一学期:学生基本职业素质培养
1.融合公共基础课。将数学、语文、外语等向专业渗透,开设应用数学、实用语文和职业英语。例如:《语文》课程,改变原来以鉴赏为主的教学方式,如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汽车文化活动后,指导学生撰写调研活动总结,公共基础课以为专业服务为宗旨。
2.开设专业方向的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敬业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等。
3.组织学生参观车展、企业专家讲座等。让学生提前解除企业文化,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二)第二、三、四、五4个学期:开设汽车专业知识和汽车营销知识课程
学生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相关学科活动,了解汽车构造知识,掌握汽车销售的基本原理和销售技巧,具备汽车售后服务知识和技能。
1.第二学期:完成专业基础课程学习。主要包含了汽车机电基础和市场营销基础知识课程
如开设《汽车发动机》、《汽车机械基础》、《汽车底盘》等课程,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汽车构造原理;市场营销基础开设《汽车营销》、《市场调研》等课程,使学生接触市场,了解市场规律,感受市场行为。
技工学校有哪些专业
2.第三学期:完成营销类、汽车类专业课程和保险类课程学习
如开设《汽车市场分析》、《推销技巧》、《汽车故障诊断》、《汽车电工取证》、《汽车保养与维护》、《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培养学生专业核心技能。
另外,积极开展企业座谈会、汽车用户情况社会调查等活动。通过对汽车用户情况调查,让学生了解汽车服务市场。
3.第四第五学期:完成专业实训任务。分别从汽车类、计算机类、营销类和保险服务类四方面进行
其中第四学期为实施汽车类课程实训。包含: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汽车故障诊断实训、考取机动车驾驶证等。同时配合“职业素质提高教育”。如组织学生参加各项技能大赛、职业知识辩论会、汽车营销策划竞赛,并考取汽车维修工证书等,通过竞赛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汽车营销专业知识及综合技能。
第五学期则实施计算机类课程实训、营销类课程实训和保险类课程实训。计算机类课程实训包含:计算机操作能力实训;营销类课程实训包含:汽车服务礼仪实训、推销技能实训等;保险类课程实训包含:汽车保险与理赔实训等。
(三)第六学期为企业顶岗实习
学生在企业真实情景中成长,校企共同施教,综合培养学生汽车维修及营销技能,使学生更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
实施汽车技术服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汽车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力图创设汽车4S店模拟教学、构建汽车营销、维修服务、保险理赔汽车一条龙课程体系,改变汽车专业原来单一的汽车维修技能人才培养
浅谈技工学校汽车技术服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戴志玲 陈海波 广东省茂名市第二高级技工学校
摘要: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巨大的汽车服务市场造成汽车技术服务人才的迫切需求。而目前技工
学校汽车维修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现代汽车产业发展的需要。本文就本校结合目前汽车服务行业新需求,对汽车维修专业进行改革,创建汽车维修与市场营销学科相结合的汽车技术服务人才培养模式展开论述。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汽车技术服务人才;汽车营销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406-01
(下转第410页)
又如平均分很接近的3号、11号、26号三位同学,平均分排名均为第9、第7、第8名,综合分排名分别为第8、第5、第3名,从表4看出26号同学在第一和第二主成分上得分比3号和11同学号要高,表明26号同学在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方面有优势, 26号同学在三个主成分上得分均为正,因此综合得分高出3号和11号;虽然3号在第三主成分上得分均高于11号和26号同学,但是第三主成分的贡献率仅为11.476%,无法取代11号、26号同学在第一主成分上的优势,因此他的综合分排名仍在11号、26号同学之后。
四、结论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了大学生的综合成绩,克服了传统方法中只能笼统反映学生考试成绩的缺点,分析的结果可以客观地反映学生各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的优、劣势,帮助教学人员因材施教,做到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发挥优势,弥补劣势,为教学研究、学生管理及就业指导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向定峰.高职学生成绩的因子分析[J].重庆教育学院报,2007(03):24-27.
[2]李曦.多元统计在学生成绩分析的运用[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33):58-62.
[3]管宇.实用多元统计分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4]扬宇音,赵雅明,曲立敏.因子分析法在大学生综合排名中的应用[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5,34(01):9-12.
方向,把汽车专业与营销学科紧密结合,在汽车专业原来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增设营销类技能培养课程,使汽车专业学生更好地符合社会需求,同时也缓解了因培养方向单一,学生就业面窄,学校推荐就业压力大等问题。
四、初现成效
我校对汽车专业技术人才实施“1-4-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增强了汽车专业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市场适应性。
1.我校学生相对于本地区同类学校该专业学生更具专业优势。比如,我校学生连续几年在本地区汽车技能竞赛中获得较好名次,地区影响力较大。
2.由于学生普遍较能吃苦耐劳,勤学肯干,顶岗实习时更受汽车生产企业和4S店的青睐。
3.动手能力较强,上手较快,专业知识比较全面、扎实,深受用人单位的喜爱。这几年,我校汽车专业
学生主要就业方向有广州本田、丰田、东风日产、比亚迪等大型汽车制造企业。学生就业率高,在企业发展前景乐观,早期部分毕业生已经成为了企业骨干,为企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总之,构建系统的汽车技术服务人才培养模式,把汽车专业与营销学科融汇结合,既符合社会对汽车技术服务人才需求的培养方向,又符合了现代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按照这种模式,一定可以培养出符合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的汽车技术服务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涵.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对教师的新要求[J].教育与职业,2007(05).
[2]姜大源.关于德国职业学校课程重大改革的思考[J].外国教育研究,2003(01).
[3]劳耐尔.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上接第406页)
更正声明
刊发在我刊2013年第十三期(七月上半月刊):文章题目:
《高层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施工出现的问题及对策》,作者姓名:
付辉,正确的作者单位为:云南惠丰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特此更正。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