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师范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
《高等教育学》考试试卷(A卷)
考试范围:《高等教育学》;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院/系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题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总分 |
得分 | |||||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 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 ||||||
1.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真正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
A.教学监控的敏感性增强
B.教学监控的迁移性增强
C.教学监控由他控到自控
D.教学监控达到自动化
2.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明确提出的学习方式是( )。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掌握学习
D.机械学习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按阶段安排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
A.新生阶段
B.二、三年级
C.中等阶段
D.高年级阶段
4.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 )的学习。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动作技能
D.态度
5.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
6.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7.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 )。
A.顺向正迁移
B.逆向正迁移
C.顺向负迁移
D.逆向负迁移
8.下面哪种不是估计信度系数的方法?( )
A.再测法
B.复本法
C.分半法
D.异质法
9.在非结构参与式观察研究中,最适宜采用的记录方法是( )。
A.事件取样记录法
B.日记描述记录法
C.时间取样记录法
D.行为检核记录法
10.与问卷调查相比,访谈调查的优点是( )。
A.更具客观性
B.更有利于做大样本研究
C.更有利于研究深层次的复杂问题
D.更易对数据进行编码处理
第II卷(非选择题)
| 二、填空题(共8题,每题2分,共16分) | ||||||
1.从分科型或综合型的观点来看,可以分为学科并列课程和( )。
2.编制教学大纲的原则或者具体要求主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思想性、( )、( )。
3.按科学研究的性质分,可以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 )。
4.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大学生是( ),在选择活动的方式、组织活动和采取应急措施等方面都可以自行决定。
5.高等学校为了使大学生掌握基本的军事知识、军事技能而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其接受相应的学习与操练的实践活动是( )。
6.在编定活动实践计划中,活动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活动目标、( )、过程安排、( )。
7.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 )和( )的联系。
8.( )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测验,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程度,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缺陷,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提高教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 三、简答题(共5题,每题8分,共40分) | ||||||
1.简要说明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2.简述教育目的的性质。
3.如何理解高等教育平等的含义?
4.简述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5.浅析大学教学方法的特点。
| 四、论述题(共2题,每题12分,共24分) | ||||||
1.按照国家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改革精神,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其中岗位工资是工资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工资标准划分为13个等级。按照国家规定的专业技术人员通用岗位等级,高等学校教师职务仍分为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其中教授对应专业技术一至四级岗位、副教授对应专业技术五至七级岗位、讲师对应专业技术八至十级岗位、助教对应专业技术十一至十三级岗位,共十三个岗位等级。即使职称一样也将根据不同级别享受不同待遇,资历、头衔和工龄在此次评级中占了非常大的比重。正在高校中陆续实施的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将使高校教师原有的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职务细分为13个岗位等级。
请依据高校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谈谈您是否赞成教师岗位分级制度?
2.试述教师应如何促进学生心智技能的形成。
淮北师范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
《高等教育学》考试试卷(A卷)
【参考答案】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B
2.B
3.C
4.D
5.A
6.D
7.B
8.D
9.B
10.C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共8题,每题2分,共16分)
1.核心课程
2.前沿性;启迪性;教学适用性
3.开发研究
4.活动的主体
5.军事训练
6.参加人员;预算活动经费
7.非人为;实质性
8.形成性测验
三、简答题(共5题,每题8分,共40分)
1.人类文化与教育有着内在的联系,文化的要素构成了教育的内容,教育是传递文化的途径,正是借助于教育,文化才得以延续和发展。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是广泛的、复杂的和多方面的,具体而言,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文化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内容
高等教育内容中的基本要素往往是文化中那些基本的、相对稳定的、符合高等学校教育要求的部分。因此,现实中文化的特定内涵及其发展状况势必影响着高校教育内容选择与取舍的范围。
(2)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施
广播、电视及电脑网络等现代化大众传播媒介,既属于文化系统,同时其中很多部分又是教育系统的组成部分,如现代社会中的广播电视教育和网络教学等。而图书馆、博物馆和文化馆等文化设施则是作为学校教育设施的补充部分,间接地影响着学校教育。
(3)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的形成
文化传统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影响极其广泛而深远,它是影响各国高等教育特形成的重要因素。各大学之间可以有很大差别,学校开设各种学术性、实用性、职业性等课程,以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的需要,学生可根据有关规定即时入学,获得学分及毕业。不同国家不同的高等教育特点,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国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另外,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作为社会的亚文化,更受到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
2.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教育目的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教育目的的性质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具有主观性
教育目的具有主观性,它是存在于人头脑中的一种观念形态,属于相对抽象的范畴。教育目的作为教育者在观念上预先建立起来的关于未来新人的主观形象,往往反映的是一种理想的新人形象,同时也包含着对教育作用的理解。从不同的哲学观点出发就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如实用主义教育目的、要素主义教育目的、永恒主义教育目的、存在主义教育目的等。不过,教育目的与现实总存在或多或少的距离,也正因为如此,教育目的才可以为现实教育活动树立一个追求的目标,并能在宏观到微观各个方面有形无形地对教育实践活动起定向和引航作用。
(2)教育目的具有客观性
教育目的是一种理想,但其主观性质绝不意味着教育目的是意志自由的产物,是随心所欲的结果,它是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在本质上,教育目的是受社会发展制约的,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教育目的都要受到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因素的影响。
可见,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是教育性质的集中体现。
3.高等教育平等是教育平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解高等教育平等的含义,应准确把握以下两点:
(1)高等教育平等是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复合体
高等教育平等作为一种理想,是指人们把接受高等教育看作是一种应有的权利,从而要求任何人都能不受限制地享受这种权利。高等教育与个人的经济收入、生活质量、社会地位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本着人人平等的原则,每个社会成员都应当充分享受这种权利,任何人为的障碍都是不合理的。人们甚至还试图借助高等教育平等达到消除社会差异的目的。高等教育平等作为一种理想,至少应包括进入高等学校的机会均等;受高等教育的过程平等;受高等教育的结果平等三个方面。
因此,高等教育平等作为一种理想所追求的是绝对平等。而现实中的高等教育平等只是相对的。高等教育平等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每个家庭、每个人都关心着它,每个国家和社会都在积极探求有效的对策。高等教育平等作为人类共同面临的现实问题将长期存在。
(2)高等教育平等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高等教育平等问题是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高等教育平等的内涵是不同的,它伴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增长、教育发展而不断发展,经历了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平等”到“学业成功机会平等”,再到“教育后就业及接受再教育机会平等”的过程,而且随着历史的发展,高等教育平等的概念还将进一步扩展。同时,高
等教育平等的衡量指标也在不断变化,由“进入高校就读的机会是否平等”到“受教育年限、学校类型、课程内容是否表现机会平等”,再到“受教育过程是否有利于个人成为社会栋梁之才”。这些都表明高等教育平等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可见,不同历史时期高等教育平等实现的程度是不断变化的。而特定的历史时期,既要求实现特定程度的高等教育平等,又为它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4.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和课后总结三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1)备课
备课就是对所讲授内容加以深刻理解,并对讲授内容的结构进行安排和设计课堂教学的方案。备课的基本要求是:
①要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和具体章节的具体要求,了解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结构、重点章节以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
②教师要注意广泛阅读和积累有关材料,了解本学科、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
③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进行备课并反映到教案中去。
(2)上课
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遵循教学的原则,根据教学目的,选择有效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多方面的能力。教师在课堂的结构安排上一般以备课时设计的方案为准,要善于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要避免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还要善于调动和控制课堂气氛。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