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由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新的英语教学模式越来越多地依托网络和计算机,强调教学的“交互式”(Interaction)和学习的“自主性”(Inde-pendency),这需要教学评估手段随之改革,跟上教学的需要。教育部办公厅在2007年发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根据教学要求,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是高校英语教学的两种评估方式,前者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愈来愈凸显。形成性评估(The formative assessment)是观察、评估和监督大学英语教学过程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愈来愈多的教师认识到形成性评估的理念及其意义,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形成性评估在实践操作中大多用于回收反馈信息,很少用于指导具体教学环节中的学习行为。
为此,我们需要探讨:非英语专业听说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估应包含哪些评价主体、评价内容;教师如何通过形成性评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外到内调控、评估和激励教学;教师如何通过形成性评估在听说课中进行教学实践,了解学生学习进展,反思教学。
2.形成性评估概念及其理论依据
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存在的问题以及所反映出的态度、策略等方面,对其进行综合评价。以此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调控学习过程。在这样的评价模式下,学生能增强信心,获
得成就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形成性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多元智能理论是其理论依据。
多元智能理论自美国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以来,迄今已有近20年的历史,已经逐渐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90年代以来许多西方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加德纳认为智能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因此,我们的教育教学评价应该在学生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切实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们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能,这八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组合,使得每一个人的智能各具特点。在加德纳看来,承认智能是由同样重要的多种能力而不是由一两种核心能力构成,承认各种智能是多维度地、相对独立地表现出来而不是以整合的方式表现出来,应该是多元智能理论的本质之所在。我们有理由认为:每个学生在智力方面都有自己的优势领域,都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我们在学生评价方法上应采取多元化评价,多渠道、多形式进行。
3.听说教学实践与研究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更要发挥学生的个性,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公正
、公平、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在大学英语评估体系中,过程性评价应不弱于终结性评价,其比例需要加强。有鉴于此,我们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注重激励发展,弱化分等筛选,尝试性地设计和实施了三学期的听说教学实验。
3.1课程背景介绍
大学英语听说课是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必修公共课,是大学英语基础阶段学习的一部分。但学时少,每周1课时,无法满足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需求。本次听说教学实践不限于大学英语听说课堂,还充分利用了网络语言实验室,并延伸到了大学英语综合课堂和第二课堂。我校2009级21个专业共986名学生参加了实验,依托教材为全新版的《新编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和《大学英语视听阅读教程》及网络版《新编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试验周期为3学期。
3.2课程设计
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我们做了问卷调查,着重调查本校学生大学英语学习中的学习状况、学习兴趣和动机、学习中潜在困难。2010年4月至2011年6月,运用形成性评估工具进行教学实践,监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此过程持续3个学期。课程的评估方式突出过程性,采用形成性评估(参见表1)。对学生的考察主要依据:1)课堂表现;2)随堂测验;3)学生个人学习档案袋;4)学期项目(课外活动)。形成性评估用于各教学环节中,检测、反思、调整教学实践过程,评价过程和教学过程融为一体,
培养学生的反思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
表1大学英语听说课评价体系
从表1可以看出:大学英语听说课的评估由四部分组成:课堂表现、随堂测验、学生个人学习档案袋和学期项目。在我们听说教学实践中,评价手段、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过程发展化、动态化,学生学习风格与兴趣个体化。
3.3数据收集
根据课程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收集了数据,并做了定量和定性分析。主要数据包括:问卷调查;学生学习档案袋;教师观察记录;学生自评、他评和教师评估;在线自主学习记录及自我评估。
3.3.1问卷调查
学期初和期末发放《英语学习调查问卷》。学期初,发放问卷,调查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学习困难,引导学生运用学习策略自主学习。学期末的问卷内容包括教学评估模式对学生学习兴趣、动机、自主能力的影响以及教师在教学评估模式中的作用等。
3.3.2学生学习档案袋
袋又被称为“学生成长记录袋”,它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师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的重要依据。档案袋是以个人的方式经过长期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己学习过程和成果的信息、资料累积起来的集聚物。
在我们这次教学实践中,学生收入学习档案中的材料包括:学生的个人听、说技能发展评估表,学期开始时建立,期末学生检查和评估完成情况;反映学生发展进步的每天英语一句话(后期一段话)录音记录;反映学生学习状况的听力口语随堂测验记录;学生自己、同学、教师各时期的评估意见。
3.3.3教师观察记录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与学生面谈,查看班级主页留言,观察学生在短剧表演、主题英语演讲、情景对话、小组辩论、讨论等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形成观察记录。其中,教师每周与学生面谈是观察记录中重要的一部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记录听说学习评估结果,为学生的下一步听说学习提出建议。
3.3.4学生自评、他评
在听说教学实践中,引入了“课堂表现随堂评”与“口语活动互评”机制,学生更好地了解大学英语的课程要求、目标和自己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目标。课题组
形成性评估在听说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
淮北师范大学大学外语教育学院桑薇
[摘要]本文从多元智能理论角度,研究形成性评估的运用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听说自主能力的影响。笔者尝试性地在普通二本院校设计和实施了三学期的听说教学实验,共986名非英语专业学生参加。此项实验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估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有效监控和督促听说教学每个环节的实施,培养大学生的听说自主能力,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本研究为普通二本院校定位形成性评估、设计大学英语评估体系提供借鉴。
淮北师范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关键词]形成性评估听说教学应用能力
评价项目
课堂表现
(20分)
随堂测验
(30分)
个人学习档案袋
(20分)
学期项目(30分)
具体内容
1.课堂发言
2.课堂活动参与
3.课堂出勤
4.自主学习情况
1.随机测验
2.单元测验
3.期中测验
4.口语测试(教师可以选择
形式,亦可利用网络学习系
统或笔试)
1.作业(录音)
2.笔记
3.学习心得或日志
4.能够体现个人英语学习进
步的材料
1.PPT主题演示
2.英语短剧表演
3.参加英语角、比赛(每学期
完成一项,项目形式不重复)
评价侧重点
评价学习态度、学习方
法等。
评价学习策略、语言知
识与技能等。
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
评价学习策略、态度情
感、综合语言技能等。
评价语言应用能力、文
化意识、综合技能、协
作与创新精神等。
基金项目:本文系淮北师范大学2009年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y09220;2005-2006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项目编号:AHSK05-06D73。
作者简介:桑薇(1978-),女,汉族,山东济宁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实践、英语教育。
(下转第39页)
教师根据听说教学特点设计了《英语听说自主学习反馈表》,学生定期填写。《反馈表》包括学生自我评估、同学评估和教师评估等信息。
3.3.5在线自主学习记录及自我评估课题组教师依托网络版《新编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和语言实验室,记录学生在自主学习期间的上网练习听力的情况(包括时长、次数和内容)、学习进度,随时跟踪学生学习过程。同时,学生还可在线上对自我学习进行评估。
3.4课程评价
我们实施教学实践以来,通过调查问卷、教师与学生的面谈、教学主页的留言、QQ 和Email 等形式,
收集了大量的、可靠的数据,在听说教学实施过程中积累了学生听说能力发展信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反思能力和学习潜力。形成性评估的运用对听说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4.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学生问卷加后续抽样访谈显示有83%的受访学生表示对听力口语很感兴趣。
3.4.2学生有更多机会练习听说能力。课堂上“即学即用即评”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体会到自己的进步,增强了信心。延伸到大学英语综合课堂和第二课堂中的听说实践增长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很多学生都能用英语做到描述性说明和总结性评价。
3.4.3形成性评估在非英语专业听说教学实践中,注重评价主体、评价手段的多元化和评价的发展性价值;及时反馈信息,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有效监控和督促听说教学的每个环节的实施;培养了大学生的听说自主能力,提高了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这批实验班学生(986名)在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的两次四级全国统考中,共有751名学生通过四级考试,占样本总数的77.57%,其中三个班四级过级率超90%。这在一个普通二本院校是非常不错的成绩。另外,两次四级听力成绩平均分达到177分(听力在710分的总成绩中占248.5分)。
4.讨论和反思
4.1课堂管理的有效性和局限在大学英语听说课堂上,教师讲授、听说内容学习、分组讨论和随
机检查时间分配比例大致各占1/4。利用多媒体,教师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接触大量的教学信息。学生自愿组合(3-4人/组),教师准备3到4个话题,学生分组讨论并记录。由于课内时间有限,学生人数多,老师和学生交流较少,更多的是学生自己组织和管理。教师和每个班学生面谈时间累加起来也是不小的工作量。
4.2学生和教师的角和任务的转换
教师角从知识传授者和课堂组织者转换为课程设计者和课堂观察者。学生则从知识的接受者转换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表演者,甚至评判员和讲解员,学生成了自己学习的主人。学生主动参加听说练习、积极表达自己。在听说教学中,教师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来实施教学。教师的作用不但没有削弱,反而更加凸显出来。
5.结语
学期结束,教师将本学期学生的所有评估记录整理,按照一定的标准转换,记入学生的总评成绩中。目前的形成性评估在学生成绩中所占比重偏少(30%)。根据研究,形成性评估占总成绩的合理比例应为40%或50%。这两个问题,都需要学校职能部门自上而下的制度配合,否则无法充分发挥形成性评估在大学英语这门语言课中的促进作用。参考文献
[1]Wood Robert.Assessment and Testing:A Survey of Research [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2]Davies Alan: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sting [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3][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 ].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2):175.211
[4]龚亚夫.英语教学——行为表现和学生学习档案[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5]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276
[6]罗少茜.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上接第37页)注:“+”表示通电,“-”表断电,“()”表示动作循序。接着电磁铁1YA 通电使换向阀2换至左位,气源经换向阀2、单向节流阀3向主轴插刀锥孔吹气。延时后,电磁铁1YA 断电、2YA 通电停止吹气。同时8YA 断电、7YA 通电,换向阀9切换至左位,插拔气缸C 的下腔进气、上腔排气,活塞退回,完成主轴插刀。
接着6YA 断电、5YA 通电,松夹气缸B 的下腔进气、上腔排气,活塞退回并完成夹紧刀具。
然后4YA 断电、3YA 通电,定位气缸A 在弹簧力作用下复位退回,完成更换刀具的动作。
加工中心气动换刀系统电磁铁和气缸活塞杆的动作顺序见表1。3.S7-300PLC 设计方案3.1设计方法的选择
SIEMENS 公司的S7-300的外形尺寸只有90mm×8mm×62mm,质量为270g,功耗仅为4W 。体积小、质量轻,可装在控制柜内。该气动控制系统的输入信号为5个点,输出信号为8个点,因此本设计选用CPU315-2DP 、IM360、SM323、DI16/DO16x24V/0.5A 型S7-300PLC 。
本研究按照工艺流程,在编写程序时采用顺序控制的方法。3.2PLC 的I/O 分配
表2PLC 的I/O 分配符号SB1SB2FR SQ1KP 1YA 2YA
地址I0.0I0.1I0.2I0.3I0.4Q0.0Q0.1
备注启动按钮停止按钮过载热继电器行程开关压力继电器换向阀2线圈换向阀2线圈
符号3YA 4YA 5YA 6YA 7YA 8YA
地址Q0.2Q0.3Q0.4Q0.5Q0.6Q0.7
备注换向阀4线圈换向阀4线圈换向阀6线圈换向阀6线圈换向阀9线圈换向阀9线圈
3.3PLC 接线图
PLC 接线图表示PLC 与现场器件的实际连接。在输入元件中,按钮SB1、SB2,热继电器FR1、行程开关SQ1、压力继电KP 器这5个点接入的是常开点;输出元件中1YA~8YA 电磁换向阀的线圈的额定电压为直流24V ,因此输出电源选择为直流24V 。
3.4顺序功能图
顺序功能图表达了气动控制系统的工艺流程,每一步用方框表示。M10.0为初始步,转换用相应的行程开关、压力继电器、时间继电器来实现。
图3顺序功能图
4.结束语
自动换刀系统作为加工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S7-300PLC 有非常强大的逻辑处理功能,在工业控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系统的成功应用证明使用该设计方案,可以提高数控加工中心的灵活性,能够缩短换刀时间,优化数控加工中心设备的加工性能,提高数控加工中心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1]刘战术.加工中心结构、维护与调试[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邓昌奇,江冠练.基于PLC 的刀库自动选刀应用与开发[J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0(6):53-56.
[3]GU jian ,NIU Yun-yan.Research on the Structure andPLC Control of a New Automatic Tool Changer [C ].2011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sumer Electronic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United States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11:686-689.
[4]ZHANG Lian-zhong ,WANG Li.Machining Center Automatic ATC Analysis and Research [C ].
[5]Mitsubishi.CNC EZMotion-NC E60PLC programming Man-ual [Z ].Mitsubishi ,2009.[6]李寅.纯软件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及其在加工中心上的应用[D ].厦门:厦门大学物理与机电学院,200
9.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