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官德(上)
刘余莉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博导
一、为什么要重视官德建设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中国古代官德》,我们都知道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五千年的文化,五千年的方法,五千年的经验,五千年的智慧。在官德建设上也是有很丰富的经验,特别重视对官员道德的建设。那么为什么这么重视对官员道德的建设呢?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一)官德对社会国家的影响
第一个方面就是官员道德对于整个社会国家的影响。在《书治要•崔寔政论》上面有一段话,这一段话给我们讲的是一个国家由兴盛转为衰落的原因,这一段话说得很精彩,我给大家念一下:“凡天下之所以不知者,常由人主承平日久,俗渐弊而不寤,政浸衰而不改,习乱安
危,逸不自睹。或荒耽嗜欲,不恤万机;或耳蔽箴诲,厌伪忽真;或犹豫歧路,莫适所从;或见信之佐,括囊守禄;或疏远之臣,言之贱废。是以王刚纵奔弛于上,智士郁伊于下,悲夫!”
这句话我们把它翻译成汉语就是说大凡国家得不到治理的原因,多是由于君主承继太平之时已久,风气日渐便坏也不觉察,政治日渐腐败也不变革,习惯于混乱安于现状,逸乐而看不到危机,有的荒淫奢侈不考虑国家大事,有的不听忠言劝告,不知虚伪,忽视真诚;有的在歧路徘徊,不知何去何从;有的是被信任的大臣为了保住禄位而不敢直言进谏;有的是被疏远的臣子因地位低微建言被弃不用,于是国法松驰于上,有识之士忧忡于下,真是可悲啊!
这一段话实际上就是为我们总结了一个国家之所以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这个原因就是官吏的道德风气颓废,所以在唐朝有一个诗人叫做李商隐,他在总结历史经验的时候在他咏史的诗篇里头就说了这样一句话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他考察了这个国这个家族之所以兴盛发达的原因无一例外的都是勤俭持家,后来为什么就衰落了呢?究其原因无一例外的是因为过上了过分奢侈、浪费的生活所导致的。
那我们用这一个规律来看一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那么艰苦卓绝的情况下用小米加步
打败了装备精良的日本人、国民党,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那一批共产党人、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了艰苦奋斗的作风,所以他们深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获得了大众的支持,所以取得了天下。所以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律。
(二)官德对社会风气的影响
那么我们再看一看官吏道德对于整个社会风气又有甚么影响呢?同样是在《书治要•礼记》这本书中也有这样一句话,他说“下之事上也,不从其所令,而从其所行。上好是物,下必有甚矣。故上之所好恶,不可不慎也,是民之表也。”这句话比较容易理解,就是说下级侍奉上级不光要看这个上级领导怎么说,而要看他怎么做,如果上级领导喜欢某一个东西,那么他的下级一定有人比他更加的喜好,所以上级喜好的所厌恶的东西不能够不谨慎。为什么呢?因为他是人民的表率。那么这也就是告诉我们上行则下效,那么在说文解字上把这个教,下了一个定义,什么样是有效的教育呢?上所施,下所效。这个上在国家就是指官员领导,在家里就是指家长,在学校就是指老师,也就是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是跟着怎么效仿,这就是良好的有效的道德教育了。
所以孔老夫人特别强调了领导者对整个社会风气的巨大影响。在《论语》上孔子就说过这样
一句话“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个君子就是指在位的领导者他的德行就像风一样,而一般百姓的德行就像草一样,这个风向哪边吹,这个草必然会向哪边倒。
实践也证明,“上行则下效:大臣不廉,小臣必污;小臣不廉,风俗必败。”那么从这里也告诉我们官员的道德对于整个社会道德风气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三)官德对官员本身的意义
那么官员修身有良好的德行对于官员本身又有甚么意义呢?在《大学》上有一句这样的教诲,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财富不重要,德行很重要。如果是这样的话,很多人都不敢去学习传统文化了。
这句话实际上是告诉我们如何保持长久的富贵,这个德行是财富、身份、地位、民生的根本,而这个财富、身份、民生是德行的枝叶、花果、外在的表现而已。那我们学习植物的人都知道,这个植物的枝叶花果能够延伸到哪里,它下边的根必须能延伸到哪里。所以中国人有一句话叫厚德载物,也就是说你外在的身份地位、民生是靠你身后的德行来承载的,如果你没有身后的德行,虽然获得了好的身份,好的地位,好的财富,但是不能够维持良久,那也不过是昙花一现。
我们看现实生活中是不是有这样的例子呢,比如说有的领导做科长的时候能够做得很好,做到了处长也能够做得不错,甚至做到了局长也能够做到还可以,但是一旦把他提到了部长、省长的时候,他就犯了错误,出了问题,甚至锒铛入狱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你的位置越高,你的财富越多,越需有深厚的德行来承载,结果你的位置提升了,但是德行没有相应的提升,结果怎么样呢?承载不了外在的身份地位和民生了。
那么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会知道个人的修身对于自己保持长久的富贵至关重要。在《中庸》上面孔老夫子在称赞舜王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他说“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这句话是孔子称赞舜的时候所说的。我们都知道舜是被列为二十四孝之首,因为他的父亲还有一个弟弟是三番五次的要置他于死地,但是舜并没有怀恨在心,想着去打击报复,反而总是去反省自己做得不好,即使他得到了天子之位,还是以不能得父母的欢心为忧,经常到田野上去嚎泣。那么后来,他的德行感化了尧帝把王位让给他,感化了天下的百姓,最终也感化了他的父母。
所以孔子说真正有德行的人应该是福禄寿名都是齐全的,所以我们明白了这一点的话,我们
就知道要想保持长久的富贵使家道不衰能够延续三代以上必须首先有德行。
那么没有德行的结果是什么呢?在《书治要•尚书》上有这样一句话,“内作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弗亡。”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在内兴起了迷恋女之风,在外沉迷于打猎,纵情于饮酒享乐而没有节制,沉迷于歌舞也是不知道节制,建筑很高达的房屋,而且这个墙上都雕刻着彩的图案,如果以上所说的这些有一项,那就没有不灭亡的。这个就是告诉我们成由勤俭败由奢,不仅仅适合一个国家,适合一个家族,对于一个人而言也同样适用。所以官员道德修养不仅对国家、社会的风气有影响,对于自己能够维持一个良好的家道家风也是有重要的影响。
二、古人的官德修养之道
(一)修身
所以我们还要上升第二个层次,就是忘忍,也就说这个人,他的心胸很宽容很开阔,对别人、对自己的不好转头即忘,不把它放在心上,也就是我们古人所说的宰相肚子能撑船,不和他一般见识。
那么第三个层次呢,就是反忍,也就说别人对我们不好,可是他对别人都很好,那一定是我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所以不仅不去责怪别人,而是马上理智地反省自己,做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就任何事没有成功,没有达到理想的目的,不要去责怪别人,马上反省自己。
第四呢就是观忍,古人有一句话说观察世间的现象,一切有违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说一切的现象、人、事、物发生的事情,都像什么呢?就像你做了一个梦一样,就像那个肥皂泡一样,它不能够延续,都是暂时的,就像那个露水一样,就像那个雷电一样,一闪就过去了。那我们想一想我们以前所经历的事情,不就是梦幻泡影已经过去了吗?你何必把它总是记在心上,一翻起来就很不高兴,把自己惩罚了一顿呢?
你把自己弄得很不高兴,结果别人还不知道,这确实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所以有人把我们的心比作一个垃圾桶,什么意思呢?其实这个垃圾桶刚从商店买回来的时候,也是很干净的,那为什么变得污秽不堪了呢?就是因为我们经常把脏东西、把垃圾往里边扔,最后就变成污秽不堪的垃圾桶了。那我们的心也同样如此,每一个人的心都是纯净纯善的,但是我们经常把别人的过失、别人对我们的不好和怨恨承载在其中,就把我们的心变成了承载别人过失的垃圾桶,受伤最深的是我们自己。所以我们要学会观忍。
第五就是喜忍,什么叫喜忍呢?就是当别人对我们不好的时候,我们不去打击报复他,不生气,反而很高兴,为什么很高兴呢?因为又来锻炼我的修养了,考察我忍辱的机会了,所以要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定慧。
很多人觉得我自己修养很好,你看我对谁都是一团和气、笑脸迎人,那是什么原因呢?那是因为我们周围的人都是我们的下属,我们的朋友,都是赞叹我们、肯定我们,尽给我们说好话。结果突然有一天,一个人不认识你,不知道你是领导,结果对你说话很不客气,甚至对你无理取闹,你还能对他保持耐心、保持微笑,这才体现了一个人真正的修养。所以要欢喜别人对自己的侮辱、诽谤等等。
第六叫慈忍,这个境界就更高了,就是说看到别人做错事或者他对我做不好的事,我不仅不去报复他,反而生起怜悯的心去帮助他。中国人有一句话叫“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为什么呢?就是你看他这个行为很可恨,但是你去调查原因,一定有导致他可恨的行为的原因。
比如说我们看到有一些孩子,十七八岁还没有走上社会,结果就做了很多悖逆社会的行为。比如说他看到车子停在大路边,他虽然不认识这个车子的主人,但是他拿着刀子上去给它划了两个道,还有的人就给它泼了一桶油,一把火就把它烧着了。如果我们是这个车子的主人,
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生气,觉得怎么会有这样损人不利己的人呢?但是当我们去调查原因的时候才发现,这个孩子为什么这么做呢?原来他早年父母离异,他的父亲娶了一个妻子了一个家,母亲了一个丈夫成了另一个家,他就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儿,从小没有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他对人没有信任,也生不起爱,所以就充满了冷漠、充满了敌视、充满了对立,他才会做出这样损人不利己的事。
那我们想一想我们是怎么对自己的孩子呢?我们对自己的孩子是呵护倍加,知道有一个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提升成绩,可能是不惜重金也要送孩子去学习。听说学习《弟子规》能够让孩子的德行有改变,可能是不远万里也要送孩子去参加一个《弟子规》的学习营。
那我们想一想,这些孩子相对于我们的孩子,是不是很可怜呢?所以中国人有一句话说,“论人之非,当究其心”,当你看到他过失的行为的时候,一定出导致他行为的原因,这个时候你就不怨恨他了,反而想着去帮助他、提升他,这个就叫慈忍。
所以在论语上,孔老夫子有一句话叫“不教而杀为之虐”,也就是说你没有去教导他,他做了错事、做了坏事就给他以惩罚的处罚,这个就叫什么呢?这个就叫虐政。就像西方社会把人的欲望都给提起来了,让人们去追求欲望、追求物质利益没有止境,结果欲打开了,中国古
人说“欲不可纵”,人的欲望一打开了,自己也很难控制,结果你引导人们去追求欲望、追求利益,结果自己欲望打开了,自己都控制不了自己,做出了贪污受贿、违法乱纪的事,结果呢就给他以惩罚的处罚,这个叫什么呢?这个叫虐政。所以中国古人他强调,先要教导他,实在教导不好的,才给以刑法的处分。这就是我们讲的克制怒气的几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