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之死》教学设计(黄石二中 吴洁)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欣赏形象”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文言知识的积累是古代散文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同时诵读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
【学情分析】学生在古代散文的学习上,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功底,文言知识的掌握也已能够达到相当水平,再加上课文本身还有情节性,所以疏通文意,掌握字词句式,问题不大,注意归纳即可。刻画人物的方法(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已是初中阶段掌握内容,但是从中感受古人精神,学习司马迁写人“精神气血,无所不具”的特点,进而了解“写人求真”的重要性,则还要进行引导,深入探究。
【设计思路】鉴于以上两点,我试图通过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还原人物形象,通过品味鉴赏,从形象中提炼一个“真”字——真性情、真本领、真气概,从而较全面且深刻地把握人物形象,再由此延伸到原因探究,总结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并在此基础上联系学生写作中概念化、平面化处理人物的不足,引导学生树立“写人求真”观念。
【教学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本文生动细致的描写来分析人物思想性格,把握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通过简练生动的文字来表现情境和人物性格、心理。
3、感受《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引导学生树立“写人求真”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参照注释疏通文意,落实重点字词、特殊句式;回顾已学习的《鸿门宴》中相关情节以及文中展现的项羽形象;搜集资料,了解项羽生平事迹。
曾舜曦2、引导讲授:引导学生欣赏散文以生动细致的描写来刻画形象的特,并在描写中分析人物形象,最终引导学生感受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
3、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研读并讨论交流,分析人物形象并对此做出自己的理解与评价。
形容读书的成语(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品读课文,品读作家笔下的历史人物,把握形象,领略精神。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欣赏本文以生动细致的描写来刻画形象的特,并在分析描写中把握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和导学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和分组合作讨论法。
【课前预习】1、掌握重要生字词,疏通文章大意;2、熟悉情节,出最能真实展现人物形象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关昕资料历史上有一位人物,从横空出世到自刎而亡,不过短短八年;从称王天下到结束人生,更仅仅只有五年。五年,八年,这在历史长河中是多么暂短的一瞬,可是,他这象流星一样
滑过的一瞬却让后世的人们永远记住他的名字——西楚霸王项羽。为什么三千年的中华历史能情有独钟地镌刻上这个不平凡的名字呢?为什么一个历史生命如此短暂并且结局还是失败的人物能让后人念念不忘呢?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项羽之死》,看看司马迁究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鲜活生动、真实可亲的项羽形象,从中去探寻问题的答案。
二. 检查预习,落实文言知识
(一)重点字词
1. 重要生字
(1)垓下(gāi ) (2)骏马名骓 (zhuī) (3)歌数阕 (què ) (4)麾下壮士(huī)
(5)田父绐曰 (dài) 6)刈旗 (yì)(7 )汉军皆披靡(mǐ)(8)舣船待(yǐ )
2.词类活用
(1)项王军壁垓下( 名词作动词,驻扎) (2)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名词作动词,唱起楚歌 )
(3) 直夜溃围南出( 名词作状语,向南 ) (4) 左,乃陷大泽中( 名词作动词,往左跑)
(5) 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名词作动词,称王) (6)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使动用法,使…为王)
(二)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此天之亡我也,非战之罪也。(2)定语后置句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3)省略句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4)被动句 然今卒困于此
三孟晚舟的老公. 紧扣文本 魔兽挖矿分析形象
(一)情节梳理:根据事件发生的地点用四字词语概括本文描写的三个场面。
教师明确: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
思考:如果史学家的任务只是客观记录历史,项羽的这段历史只要十数字即可记录:“垓下之战,项王兵败,乌江自刎”即可,可司马迁却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三个场面,包含了的独运匠心,请思考,这三个场面各侧重表现出项羽形象的哪个突出方面。
(二)文言文要反复阅读,体会真味,下面老师范读文章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体会其中的情味。
(作用:富有感情的朗诵,能更好的表现文中描写的历史场景,营造悲剧氛围,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并思考“垓下之围” 是怎样的危急形势?这段文字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是什么?展现了项羽形象的哪个突出方面?
(三)教师示范分析:垓下之围中的项羽形象
1、这段文字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是项羽的慷慨悲歌,它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发生的?展现了项羽什么样的形象?
明确:“兵少食尽” 困于内忧,“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插翅难飞,“四面楚歌”军心涣散,内忧外患,身心疲惫,形势万分危急。
再看歌词:“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分析:“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自叙身世,我们仿佛听到项羽“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言,看到项羽拔山扛鼎的雄姿,破釜沉舟、叱咤风云的盖世勇猛,可如今“时不利兮骓不逝”,一代战神竟陷于重重包围当中,悲叹自己时运不济。“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恋恋不舍地和心爱的虞姬诀别,伤感无奈的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项羽是何等勇猛豪爽、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可在预料到失败命运的时刻,也唱出柔肠百转的“垓下歌”,为项羽这个形象增添了万千柔情,让人也掬一把同情的泪水。
2、此时最能表现项羽复杂心境的、烘托当时悲凉气氛的动词是哪一个?
龙舟手工制作明确:“泣”,极其传神地表现项羽内心难言的情感。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此时的项羽确实是到了伤心处,这样一个铁血男儿、铮铮硬汉、西楚霸王竟数行泪下,是何等真实可感、苍凉悲壮的情景啊, 地厚天高.托身无所,写尽一个末路英雄的悲凉。
3、面对项羽的流泪,“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回想从前“钜鹿之战”后,项羽大破秦军召见诸侯,诸侯“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这“能”与“敢”一字之别,表现了怎样不同的情境?
明确:“莫敢仰视”表现了众位诸侯对项羽的畏惧,也写出了项羽获胜之后的声威和气势。“
莫能仰视”表现了左右的随从对项羽的怜悯,不忍心看项羽哭泣,写出了项羽处于绝境时的凄惨状况。
4.这首《垓下歌》我们应该怎么读,才能再现项羽当时的心境和处境呢?生读《垓下歌》,师点拨(应读出慷慨悲凉之感,语调低沉,语速缓慢,“可奈何”“奈若何”两处运用颤音)。生再读。
5.小结;项羽形象:多情伤感的真性情英雄
垓下之围中,司马迁将他的爱,怜融于笔端,用他的生花妙笔在“一歌一泣”的细节中突显了项羽“真性情”的一面,柔情、悲情,还有豪情真实地融于一身,此时的霸王项羽不再是神坛之上,高不可攀的冰冷人物,而仿佛真实存在于你我身边,他也会哭泣,也会流泪,也会心伤,这种真实感让我们读之顿觉可亲可近。
(同时我们从“围之数重”“莫能仰视”中体会到司马迁的智慧,他非常善于用简练生动的文字来表现情境和人物的性格与心理,妙哉妙哉。)
(二)学生合作探究(以中间为界左右分开成两组,分组讨论东城快战和乌江自刎两个场
景:请动笔画出该场景中哪些细致描写最能真实展现英雄形象,并分析这些描写表现了项羽形象的哪个突出方面?)英雄不只一面
①学生讨论分析东城快战中的项羽形象:勇猛豪爽的真本领英雄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引导总结项羽性格:骁勇善战,临危不惧,勇猛豪爽的霸王本。项羽这种所当者破、所击者服的雄盖天下的真本领,无疑是空前绝后的。对于我等凡人来说,难以望其项背。所以项羽评价自己“力拔山兮气盖世”,也只有他配这么说。这种有真本领的英雄让人心生敬仰,同时项羽身上的缺陷如过于自负,不知自责自省也让人感到可悲可叹
学生回答预设:
1、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明确:即使是面对失败的今天,他仍回顾辉煌的过去。自功矜伐由此可见。“此天之亡我,
非战之罪也”言外之意是什么?①可以亡我者唯有天。傲视雄,睥睨一切。② 亡我可以,但不是我的罪过。灭亡就在面前,他仍旧没有客观分析自己的过失,而一味归咎于天命,这表现了项羽的极端自负。这种自负是建立在辉煌战功基础上的,可见他的真本领。项羽固然自负,但比起曹操,被马超追得割袍断须,以及在华容道上狼狈逃窜,项羽显得从容镇定多了,这也可以看出他的拔山盖世的豪气的一面。
项羽又言“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明知必死,没有退缩,愿意痛快地打一场,这反映了他勇猛刚强的大丈夫气概和对自己打仗的绝对自信;“愿为诸君快战”表明了项羽最后的战斗并不是为了战争的结果,而是为了畅快地、尽情地展现他的勇猛无敌,保一世英名。就像一次落幕前的演出,要以完美作为结束。如果把“快战”改为“决战”,就带有了鱼死网破的味道,项羽的快意和满足感将荡然无存。在这位英雄心目中,死,从来都是不可怕的;英名受侮,屈服于人,那才可怕。要死也死个痛快,死在胜利之中。这种心态,可叹而又可悲。
2、在这场“快战”中,司马迁运用细节描绘,写项羽的拔山之力,不世之威
第一次:项羽——大呼、驰下、斩将 汉军——皆披靡 (提问)“大呼、驰下”动作表现了
项羽的虎虎生威之姿,。遂斩汉一将”中的“遂”字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表意作用? 明确:说明项羽“斩汉一将”轻而易举,从而表现出项羽的勇猛善战。
第二次:项羽——嗔目叱之 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孰为追兵,孰为逃将,难以辨别。通过对比,表现出项羽的勇猛。)这段描写成为后世写人文学的典范。《三国演义》就深受其影响。比较《三国演义》中的描写——长坂桥张飞大喝一声,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于马下。与司马迁的描写非常相似,后代写人物,凡是写勇武的,大都逃不出项羽这个样子)
第三次:项羽——弛,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亡两骑 (数十百人, 亡两骑,损失对比体现骁勇善战。)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