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2021年中考[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蜷伏(quán)麾下(hūi)哄堂大笑(hōng)恹恹欲睡(yān) B.滑稽(jī)宽宥(yòu)畏罪潜逃(qián)毋(wù)庸置疑C.晌午(shǎng)褴褛(lán1ǚ)强聒不舍(guō)怏怏不乐(yàng) D.游弋(yì)竹篾(miè)人迹罕至(hǎn)矫揉造作(jiāo)
B.我国科学家描绘出大豆最全基因图谱,此成果可以更好地提升分子育种方向。
C.大数据的生成有其内在规律,只有深刻认识并掌握这些规律,才能提高科学运用大数据的能力。
D.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并逐步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转型。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绛是文学翻译家、作家,她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散文随笔《我们仨》、译作《堂吉诃德》。
B.现代汉语的许多成语出自古代典籍,如“温故知新”出自《论语》,“一鼓作气”出自《左传》,“刮目相看”出自《资治通鉴》。
C.《海底两万里》中阿龙纳斯生性沉稳、为人随和、忠心耿耿,当“林肯号”遭到猛烈撞击,阿龙纳斯救起康塞尔,还把收集箱省下的空气留给康塞尔。
D.《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优秀的讽刺小说,讽刺手法是这本书重要的特点,而且讽刺手法又表现出多样性,具有鲜明的独创性。
二、古诗词赏析
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对这首词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
B.上片望月,怀逸兴壮思,既表达对明月的赞美,对天上美好生活的向往,又表达词人想逃离人间,与明月一同归去的思想感情。
C.“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写月儿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门窗上,照在不能入眠的词人身上。
D.宋代胡仔《笤溪渔隐丛话》评价本词:“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三、古诗文填空
(1)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2)遥怜故园菊,_________。(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__________,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一抹晚烟荒戍垒,__________。(纳兰性德《浣溪沙》)
(5)_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6)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每个月14号
(7)杜甫体察人间冷暖,推己及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表达他的济世情怀;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将忧国忧民之情和毕生追求推至极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
(甲)
(1)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2)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于千里之外者,司城子罕之谓也。
10.甲文中构想的大同社会,人人得到社会关爱,人人安居乐业,在乙文中司城子罕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11.儒家“仁”的主张,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结合这两篇文章,请你谈谈施行仁心、仁政对百姓和国家的影响。
五、记叙文阅读
生活,没有想象的不堪
①年龄越大,就越认可父母的人生;越是见识到不同的人,就越意识到他们的难得;越是和概念、理论打交道,就越意识到父母落地的人生姿态,是多么的活生香而又充满生命力。
②我的父母是普通人,一辈子生活在湖南的一个村庄。母亲是一个家庭妇女,父亲是一名中学老师。
妈妈19岁嫁给爸爸。外婆生育了6个孩子,还领养了一个,但妈妈是唯一的女儿,在那个年代,虽然
说不上能享受到多少宠爱,但至少没有遭受过任何对女性的轻慢,妈妈甚至还念到初中毕业,字写得比我还好,能自由阅读文学作品。只是她一辈子太忙了,从来没有任何闲情逸致,从来没有轻松地坐下来好好品过一杯茶,浪漫过一次。我对妈妈骨子里有温情倾向的唯一感知,就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我们弟年龄很小的时候,她强烈地想摆脱几个孩子,自己骑单车去隔壁村看电影。
④妈妈26岁就已经生了4个孩子。她这辈子最亮眼的价值观,来自这句话:“我一生中最值得的事情,就是赶在计划生育之前,生了你们4个。”她如此地热爱孩子,无数次庆幸,这种发自内心地确认,让我从小就充满了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