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体顶端
2024年百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抽样监测
九年级 语文
(全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学校、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 ,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试卷自行保存。
一、积累(共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历时 4 年多的升级改造,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重新开馆,吸引全国各地的参观者走进博物馆,了解悠远瑰丽的壮乡史诗。
(一) 历史中流淌的文明
大约80万年前,广西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史前先民开创的手斧文化、贝丘文化、大石铲文化等犹如一颗颗耀眼的明珠,在广西历史发轫的人文坐标上熠熠生辉。春秋战国时期,广西为百越之地,西瓯、骆越等族在此劳作,他们以“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 zī ( )态开启了与周边和中原地区的族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秦汉时期,灵渠连通南北,合浦港起海上丝绸之路的风帆,多元文化在此交相辉映、共放光彩。隋唐两宋时期,广西海陆交-位优势显示,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广西”之名确立。
(二) 文物中承载的愿景
广西素有铜鼓之乡的美誉。广西出土的铜鼓不论是精美程度,但是数量、种类,都在全国首屈一指。翔鹭纹铜鼓是广西博物馆的国宝级文物,1976 年出土于贵县(今贵港市)罗泊湾汉墓。它纹饰清晰,图案精美,器身保存完好,是同类型铜鼓断代的标准器。鼓面中心为太阳
纹,鼓面和鼓身的主要纹饰为翔鹭纹、划船纹和羽人舞蹈纹。画面中龙舟竞渡、热闹非凡,装扮成鹭鸟的人翩翩起舞,颇具民族风情。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2分)
(1) zī ( )态 (2) 交融( )
2.材料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三个。 (3分)
3.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加横线的词语。 (2分)
(1) 瑰丽 (2) 共放光彩
4.从下列句子中选出符合材料末段主题的一幅对联,并按上下联顺序,将其序号填写在横线上。(2 分)
①万里路程如同经纬 ②汉瓦秦砖世之所宝 ③宝笈穷搜遥近馆
④汤盘孔鼎识者宜珍 ⑤真言遍问古今贤 ⑥九州脉络格外分明
上联: 下联:
5.下列从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史前先民开创的手斧文化、贝丘文化、大石铲文化等犹如一颗颗耀眼的明珠,在广西历史发轫的人文坐标上熠熠生辉。
B.秦汉时期,灵渠连通南北,合浦港扬起海上丝绸之路的风帆。
C.广西出土的铜鼓不论是精美程度,但是数量、种类,都在全国首屈一指。
D.鼓面中心为太阳纹,鼓面和鼓身的主要纹饰为翔鹭纹、划船纹和羽人舞蹈纹。
6.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填写内容。 (10分)
作 者 题 目 批 注 诗 文
欧阳修 《醉翁亭记》 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 《无题》 运用想象,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痛苦,感叹时光易逝,相会无
期。 ③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 白 《行路难》(其一) 运用比喻,表达了诗人人生道路仕途受阻。 ④_______, _______。
刘长卿 ⑤《_______》 描绘出一幅荒村日暮图, 象征了当时国家的衰败局势,表现诗人对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 寂寂江山摇落处,⑥_____!
苏 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词人以理遣情,希望从共赏明月中互致慰藉,表达宽慰之语,抒发词人对亲人及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和乐观旷达情怀。 ⑦_______, 。
二、阅读(共39分)
(一) 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3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天文梦,在仰望星空时会产生无尽的遐想,这是刻在我们好奇心。不
管在哪个国家,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的孩子的好奇心会逐渐降低,因为他们云.越专注于某个领域,也会对常见的东西不再提出问题,但有一部分人例外,他们从孩童时候起,能在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中看到问题,提出来并想办法去解决,所以说,科学家就是长大的孩子。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郑永和指出: “创新最怕的就是形成路径依赖。用科学知识到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可以称作科学创新,如果下次再遇到相同问题时,我们会按照上次的路径去解决,慢慢就形成了路径依赖。刷题讲究机械化、熟练,甚至是条件反射,只要拿到题,马上就能搜索到 ‘印’在脑海里的解题套路。”刷题和创新显然不能同向而行。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材料二】
图表:中小学生知道科学家事迹后对科学研究产生兴趣的占比
【材料三】
孩子天然就对宇宙空间具有好奇心,但仅有好奇心是不够的。我国在航天事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会进一步激发孩子们探索浩瀚宇宙的好奇心,播下科学的种子。我们以往认为,科普
就像一个大水壶往杯子里倒水,也就是科学家把科学知识教给学生。但通常情况下,科普工作是另一个场景,科学家需要将知识变成一滴滴水播洒给学生,学生就会像小树苗一样慢慢吸收水分。
(摘编自《南方日报》》)
7. 下列说法与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意思不相符的是( ) (2分)
A.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的孩子的好奇心逐渐降低,是因为他们专注于某个领域或对常见的东西不再提出问题。
B.在知道一些科学家的事迹后,17.2%的中学生和 10.7%的小学生都表示没有兴趣,说明中小学生已经对科学研究失去了好奇心。
C.孩子天然就对宇宙空间具有好奇心,科学家需要将知识变成一滴滴水播洒给学生,学生就会像小树苗一样慢慢吸收水分。
D.孩子仅有好奇心是不够的,还应学会创新,不要依赖解题套路,要用科学知识寻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8. 下列对“科学家就是长大的孩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科学家从孩童时期起,一直对科学研究有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
B.孩子面对某种现象时,往往产生路径依赖,按照上次的路径去解决,这就是科学创新。
C.科学家在工作中常常保持一种“顽童”的心态,乐于尝试新的实验和方法。
D.科学家必须从小耐得住寂寞,扛得住挫折,坚持不懈地追求梦想。
9. 根据以上材料,谈谈应如何用科学点亮好奇心。 (3分)
(二) 现代文阅读Ⅱ (本题共4小题, 13分)每个月14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母亲和我的书
梁晓声
①我忘不了我的小说第一次被印成铅字那份儿喜悦,我日夜祈祷的就是这回事儿。避开人,我躲在一个地方哭了,那一时刻我最想的是我母亲。
②一九六三年, 我上小学五年级,已经有三十多本小人书了。 “妈, 剩的钱给你。 ” “多少 ” “五。” “你留着吧。”买粮、煤、柴回来, 我总能得到几毛钱,渐渐积攒起来就很可观,积攒到一元多,就去买小人书。母亲从不反对我买小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