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大家井然有序地进入了电影院放映厅。
B.听到他取得了朗诵比赛第一名的消息,同学们感到惊恐万状。
C.他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不论遇到什么事都镇定自若。
D.战士们个个笔直地站着,纹丝不动。
2.哈尔威船长说:“……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而作者又写道:“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哈尔威船长真把自己忘记了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哈尔威船长当时心里有点儿慌,一时忘了船上的准确人数。
B.这是有意地没有把自己计算在内,哈尔威船长做好了与船共存亡的准备。
C.天黑,船上一片混乱,哈尔威船长无法统计,六十人只是他的估计。
D.由于船上一片混乱,情急之中他真的把自己忘了。
3.下列对《芙蓉楼送辛渐》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写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
B.第二句写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想到行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中,孤寂之感油然而生。
C.第三、四句是诗人以冰心、玉壶赠勉,寄望于友人日后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
D.本诗即景生情、情蕴景中,塑造了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诗人形象。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社会实践,让我们开阔了视野。B.我看到五颜六的彩旗和欢呼声。
C.他对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绩充满信心。D.阅读是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选出下面的加点的字词在诗中的意思。
A.逃走,逃避。B.隐藏;消失。
6.墨梅()
A.梅花的一个品种。B.用墨笔勾勒出来的梅花。
7.一片冰心()
A.著名作家。B.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
二、填空题
8.看拼音,写词语。
shí jiàn kū long sī yǎ hùn hé
( ) ( ) ( ) ( )
dà yàn chá húxīn fùzǎi shā
( ) ( ) ( ) ( )
9.生字扩词。
芙:( )( )蓉:( )( )
洛:( )( )壶:( )( )
三、语言表达
10.按要求写句子。
1.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哪里有可卑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用加点词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死亡,他又践行了一次英雄的壮举。(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要人夸好颜,只留清气满乾坤。(翻译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口语交际吧。
如果有人给哈尔威船长颁发奖状,颁奖词应该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棵树一座楼
①去香港旅游,有一座大楼不可不看,那是太古大厦;有一棵大树不可不看,那是一棵百年老榕树。楼和树相依相伴,好像长在了一起。
②为了盖一座大厦,砍伐或者移走几棵树,这是最寻常不过的事情。可在香港,在香港的繁华热闹之地,香港人所做的却不是使树让楼,而是让树和楼尽可能地和平共处。
③为了繁荣,楼是要建的;为了保护一棵树,花再多的钱也是值得的。为了确保老榕树在施工中安然无
恙,建设者拿出了一个又一个方案,然后双方再商议出最佳的施工方案。在修建大厦之前,光为护树一项就花了近2390万元港币!
④太古大厦在大榕树下慢慢加高,一朵绿云般的树冠仿佛是一台巨大的空调器,源源不断地给出力流汗的大厦建设者送来凉气。大厦竣工后,成为多余的大树保护设施才清除。人们从楼底乘电梯或滚动扶梯到大厦顶顶层,走出后门,一棵枝繁叶茂的百年老榕树便突然间映入眼帘,让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12.题目中的“树”指的是,“楼”指的是。第①②段有两个最能表现它们之间关系的四字词语是、。
13.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本段前面哪句相照应?用“”画下来。
14.用“﹏﹏”画出第④段中的比喻句。这句话把树冠比作和,因为它能为建设者送来凉气。
1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芙蓉楼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最后的姿势
5月12日天空阴沉沉的。下午两点多,谭老师在教室上课。这堂课上,他给学生们讲“人生的价值”。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往操场跑去。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土腾空而起。但是,那短暂的几秒钟,哪里容得了所有的学生都能跑出去?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还有四位同学冲不出去了!
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
13日22点12分,当人们从废墟中搬走压在老师身上的最后一块水泥板时,在场的人都被震撼了。“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地说。“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身上。”获救的学生这样回忆。
一位老师说:“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件,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但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16.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什么样子的?请用“”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语句。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连用3个感叹号,强调了当时____________________。
19.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谭老师是怎么做的?(用上连续性动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倘若请你把题目中的“最后”换成文中另外的词语,你会换成什么?
最后的姿势→__________的姿势
21.“英雄不死,精神千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2.习作。
假如你要参加夏令营,带队老师想让同学们之间尽快熟悉起来,请以“快来认识我”为题,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注意抓住自己的外貌和性格特点,把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说一说,注意结合具体事例来说明。完成不低于400字的习作。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及运用。根据词语的意思,结合语境判断运用是否正确。
A 井然有序:意思是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用在本句符合语境。
B 惊恐万状:形容害怕到了极点。用在本句不符合语境。
C 镇定自若:意思是指在情况紧急时不慌不乱,当作没什么事情似的。用在本句符合语境。
D 纹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形容没有丝毫改变。用在本句符合语境。
2.B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课文句子的理解。
根据“哈尔威船长说:‘……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可知,这个句子运用了语言描写,表明了他要救出六十名船员的决心。根据下文“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可知,当灾难发生的时候,哈尔威船长想到的只有乘客和其他船员的生命安全,没有考虑自己,说明他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因此,哈尔威船长不是把自己忘了,而是有意地没有把自己计算在内,做好了与船共存亡的准备。
3.C
【详解】
本题考查古诗和诗词名句理解。
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A项:第一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寒雨”指的是秋雨,连江,满江。夜入吴,是指作者和辛渐夜晚到达润州,润州古代属于吴国,所以说是入吴。当时王昌龄作将江宁(今南京市)丞,他从江宁启程,送他的朋友辛渐来到润州,在此分手,辛渐独自去往洛阳。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秋雨满江的夜晚,我们来到润州。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