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的朋友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
一、课前游戏---看图猜古诗
《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
二、了解诗人--王昌龄
师:同学们,我们接着玩个游戏,请根据老师的提示猜一位诗人。
(课件出示提示语)
他,唐代著名诗人,在盛唐诗人中,年辈较长;
他,以七言绝句独步天下,被称为“七绝圣手”;
他,被清朝大学问家王世桢称赞为“与太白争胜毫厘”;
他,被唐人《琉璃堂图》称为“诗天子”、“诗家天子”。
生:他是王昌龄
师:是的,他就是唐朝著名的诗人---王昌龄。
师:同学们,岑参曾在诗中这样描述王昌龄(课件出示)解榻皆五侯,结交尽英。”
芙蓉楼送
师:这一句用来形容王昌龄的一生朋友遍天下,而且朋友中尽是英才。(课件出示相关王昌龄与朋友之间交往的诗句)
师:同学们,看到这些王昌龄与朋友往来的诗歌,无论是潇洒傲娇的李白,或是豁达爽朗的岑参,还是质朴率直的孟浩然,都把他当成铁哥们。这么说吧,王昌龄的朋友圈,囊括了当时诗坛一大半名人。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王昌龄能够和众多个性鲜明的诗人成为好朋友?是因为他......
生:性格好、对待朋友真诚.....
师:是的,要不是因为他豁达豪放、要不是他对待朋友以诚相待,不然李白也不会在王昌龄
被贬龙标时,写下“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师:所以有人就说,在盛唐诗人男子天团中,王昌龄虽不是名气最大的,却是最会交朋友的。
我们再来看这组资料:(课件出示)
据载,王昌龄留传下来的诗篇总共不过180多首,其中送别诗就占了50来首,而且每首都是不落窠臼,不同凡响。
三、读解意,感知内容
(一)初读全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昌龄的一首著名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一起板书),跟着老师板书课题,“芙蓉”的“芙”下半部笔画少,要写舒展;“蓉”笔画多,要写紧凑。我们一起读诗题。
生:芙蓉楼送辛渐
师:请大家再把目光聚焦到诗题上《芙蓉楼送辛渐,从诗题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生:我知道了送别的地点在镇江的芙蓉楼
生:我还知道送别的朋友是辛渐
师:谁用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生:诗人在芙蓉楼送别好朋友辛渐
师:辛渐在历史上记载不多,但是我们可以判断的是,他肯定是王昌龄的好朋友。我们从这幅地图上可以到答案,(课件出示地图)当时的王昌龄在江宁(现在南京)任县丞(副县长),这次送辛渐,由润州北上洛阳。从江宁送到镇江,按照现在的高速公路计算,也得160多里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诗人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流传千古的名篇《芙蓉楼送辛渐》。来,我们一起自由这首诗。(课件出示)
生(自由读):
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师:下面谁愿意来尝试一下?注意读准字音
生:朗读古诗
师:字正腔圆,读准了字音,注意“明”的后鼻音。
师:谁再来试着读出节奏
生:朗读古诗
师:很棒,富有节奏、韵味
师:读准了字音,读准了节奏,但是还不够。谁能试着读出感情,读出诗的韵味。
师:你们认为这首诗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读?是低缓还是高亢呢?说说理由?
生:我认为是低缓,因为分别时,诗人很伤感。
师:你的感受很对,接下来,带着这样的感受,男女生分角来读,男生读一句,女生读一句,声音可以低缓些。 --生分角朗读
师:老师跟你们合作,一起来读古诗。老师读前半句,大家接后三字。
(师生合作读)
师:平长仄短、入情入境,我们读诗就应该这样。
师:下面,我们一起再来齐读一遍。
(二)想象画面,体会心情
师:读着读着,我们好似来到了芙蓉楼上,此情此景就像就浮现在我们眼前一样?同学们,
看到前两句诗,请结合注释和插图,说说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 完成任务单一:
(课件出示)
1、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吴:镇江在古代属于吴地。
2、平明:天亮的时候。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楚山:楚地的山,泛指长江中下游北岸的山。孤:独自,孤单一人。
(课件出示)
预设1:我仿佛看到了---寒冷的雨笼罩着吴地,天地间一片迷蒙。
预设2:我仿佛看到了---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和江面连在一起,分不清哪里是雨,哪里是江,诗人在天刚亮时,送别好友。
预设3:站在江边,极目远眺,我仿佛看到了----天地一片迷蒙,雨滴落在江面上,远处的山在雨中若影若现。
师:同学们,你们的想象丰富、生动,老师都在你们的描述中走进诗里去了。带上你美妙的想象,再来读读这两句吧。(齐读)
三、悟诗情,融情于景
师:我们常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绝不仅仅是写景,还是在写?
生:情
师:诗人当时的心情怎样?哪个字词能体现他当时的心情的?圈画出来,并在字词边简单批注。(生圈画字词,批注)
师:谁来分享一下,你圈画的是哪些词语,并说说从词语中得到的感受。
生:我圈的是寒雨  楚山孤 这两个词语。
生:体会到了伤感、忧愁....
生:我从“孤”字发现诗人情绪很低落,可能是因为好友辛渐即将离去。
生:我从“寒雨”中感受到,那一天下着冷冷的雨,诗人的心情肯定也很凄凉。
师:是的。(板书:寒雨  孤山)这两个词语都写了送别时的景(板书“景”)。
师:我们先看到“寒雨”,从寒雨这一意象,你体会到作者内心怎样的心情
生:孤独、忧伤、凄凉的心境
师:是的,这既是雨寒,还是作者---
生:内心之寒。
 师:是啊!这雨可不一般。在中国古典诗词中,“雨”它是使用比较多的一种自然意象,当诗词中雨所表达的情感是喜悦时,我们称之为“喜雨”,例如我们熟悉的杜甫的《春夜喜雨》,当诗词中的雨要表达伤感之意时,我们称之为“愁雨”。请大家读读下面的这些诗句,看看他们都表达了什么情感?(课件出示)
生自读: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宋】秦观《浣溪沙》
春来愁雨复愁寒,此夕怜君各尽欢。——【明】俞允文《送吴处士》
师:读完这些诗句,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情?
生:忧伤、惆怅......
师:是啊!诗中的雨,不论是寒雨、冷雨、愁雨、苦雨,它饱含着一份惆怅,形成了一种凄凉的氛围,这就是“雨”这一意象在表达情感时候的作用
师:所以“寒雨连江夜入吴”,可以感受到这个晚上的吴楚大地挺冷的。气候如此寒冷,再加上诗人心里本来就非常的寒冷,更是雪上加霜。
师:诗人是由环境的寒冷写到内心的寒冷?他把自己的情感融于到景物描写中去了。来,谁来把这种感觉带到诗里去读。
生1:寒雨连江夜入吴。
师:冷彻心扉,掌声送给他。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诗。
生齐读:寒雨连江夜入吴。
师:同学们,我们接着看到第二句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一句。
师:声音放轻一点,再来试试看。把“山”和“孤”字拖长,楚山孤。
生1再读
师:读得很好,掌声送给他,你把“楚山”读成了一幅画。
生2:楚山孤。
师:我感受到了寂寞的楚山。
生3:楚山孤。
师:你把孤字一拖长,这兀立的楚山仿佛远在天边,却近在眼前,掌声送给他。
师:我们都知道其实江苏一带是挺多山的,而且是一座连着一座,可以用连绵起伏来形容,不可能是孤山,可为什么作者会觉得是孤山呢?
生:因为诗人内心孤独
师:是的,楚山本是连绵不绝的,作者却写“楚山孤”,“孤”的不是山,而是......
生:诗人的内心。
师:谁能把这种心境带进这句诗中读一读。
生1:平明送客楚山孤。
师:很棒,我听出了满满的孤独。谁再来读一读?
生2:平明送客楚山孤。
师:淡淡的忧伤和舍不得的情感,来,我们一起把情感带进去来读。
生2:平明送客楚山孤。
师:非常好,在你们的诵读当中感受到了一丝孤寂,凄凉和忧伤。
师:同学们,我们看------全诗以一个“寒”字开头,寒雨扑面而来,寒了江、寒了夜、也寒了诗人的心。紧接着第二句,以一个“孤”字结尾,孤山耸立在诗人的心中,却是那样的孤楚、哀伤和凄婉。
师:我们也经历过刮风下雨,也看到过耸立的山峰,但是我们却不会觉得冷,觉得孤独,为什么王昌龄眼中的雨和山是这样的?猜一猜?
生:仕途不顺,遭遇贬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