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白鹿原 停播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致力于广播、电视、电影、网络、出版、报刊等传播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中国信息传播教育的最高学府。学校位于北京城东古运河畔,校园占地面积46.3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8.35万平方米。
学校创办历史
中国传媒大学(英文名: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缩写:CUC始建于19549月,前身是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19594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升格为北京广播学院(简称广院)。20048月,正值北京广播学院五十周年校庆之际,学校正式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简称中传),并立志将学校创办成为以传媒为特的综合性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是中央部署高校,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怎样查询中考成绩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全国72所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之一。“111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高校之一,20116月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之一。
中国传媒大学的校训为立德、敬业、博学、竞先。中国传媒大学经历几代人的努力,名誉传
遍中外。并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及媒体人才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现今,中国传媒大学凭借自身鲜明的特和独具的优势屹立于全国高校之林。
思想精神介绍
中传精神表述语之一:创新引领 追求卓越
中传精神表述语之二:求真理 传道义 向卓越 济天下
中传精神表述语之三:传媒为我扬帆,我为传媒领航
(中传精神其他表述:郑爽为什么被踢出娱乐圈求是创新,引领传媒真善美新求真、求实、求新、求卓
大学精神的表述,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应该让人看到这所大学的优良传统(历史足迹)、文化底蕴(积淀),最值得传承和发扬的优秀精神品质、最值得肯定的卓有成效的办学实践经验;同时,又要体现它的现实追求(时代特征)、未来愿景和理想;此外,还要遵循大学精神普遍的共性要求。国外大学精神着重倡导独立自由、真理和光明,我国的大学精神更多强调的是爱国奉献以及对“德”和真善美的追求。
中传精神是中国传媒大学的精神,是传媒大学人的精神。作为专门从事传媒教育和研究的高校,要引导我们的师生及校友,在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方面必须具有“传媒人”的精神,坚持“真实、客观、公正”的新闻信息传播原则,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积极传承、传播和创新民族优秀文化,“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主动引领传媒发展方向、引领社会风尚。这是传媒大学精神区别于其它大学精神的关键点,是中传精神的特质。
  当前,关于中传精神的凝练培育工作仍在进行。这是一个集思广益、凝聚智慧、逐步深入、达成共识的过程。我们既要抓紧活动的开展、力求快出成果,又要深思熟虑、慎重推出成果。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经过沉淀、筛选、精炼、内化等环节和过程,中传精神之花必将香溢校园,并结出累累硕果。
教育教学风采
在中国传媒大学发展的50年里,不仅仅是为广播电视系统和信息传播业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同时,也为国内外的传播事业发展培养了众多的优秀骨干。
中国传媒大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遵循“根植广电系统,依托传媒界,面向全社会开放办
学”的思路,逐步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与广播影视事业鱼水相依的行业特;多层次、多规格、多样化、开放式的办学特;多学科兼容,相互交叉渗透充分体现综合优势的学科特;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育人特。
中国传媒大学通过合作培养学士、硕士和博士,创办新专业、教授讲学、共同研究、国际学术会议、联合制作节目等形式,同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英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越南、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近50个国家和地区16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传媒机构等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学校为国际高校影视联合会会员。学校发展多种形式的留学生教育,每年接收不同国家和地区留学生1000余名。
师资硬件设施
中国传媒大学的科学研究在全国广播电视学术领域居于领先地位。校内设有广播电视研究中心、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广播电视技术研究所、国际广告研究所、调查统计研究所、IMI田海蓉电视剧市场信息研究所等26个研究所(中心),有1个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部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部级重点实验室,以及由国家广电总局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共建
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实验中心1个。
学校拥有先进的教学公共服务体系,包括实验教学与设备管理中心、计算中心、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校园网、有线电视数字传输网、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网,以及在国家广播电视光纤干线网基础上建立的现代远程教育网。拥有一批能满足教学科研需要、具有传媒特点的专业实验中心(室)。学校努力建设以信息传播为特的现代化数字图书馆,藏书103万册,音像资料欲拼音50余万盒,报刊3000多种,电子报刊8000多种。学校编辑出版《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市场观察袁莉照片媒介》、《市场观察广告主》、《当代电影》、《电视艺术》等学术刊物。编纂出版《中国广播电视年鉴》、《中国广告作品年鉴》、《消费行为与生活形态年鉴》。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的教授、学者。专任教师847名,其中教授、副教授占50%以上。聘请了100余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为特聘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学校实施“382人才工程”,造就一支由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学科梯队。
学院专业发展
学校现设新闻传播学院、电视学院、广告学院、国际传播学院、媒体管理学院、社科学院、影视艺术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录音艺术学院、动画学院、文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理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等14个二级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现代远程教育中心等3个成教机构。下设新闻学系、传播学系、电视系、编辑学系、广告学系、广告设计系、公共关系系、国际传播系、国际关系学系、英语语言文学系、外语系、经济管理系、公共管理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法律系、社科系、文艺系、导演表演系、广播电视文学系、摄影系、美术系、播音系、应用语言学系、录音艺术系、录音技术系、动画艺术系、动画技术系、中国文学系、语言文化系、通信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广播电视工程系、科学艺术系、自动化系、应用数学系、光电学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软件工程系等38个系。全校开设68个本科专业,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个博士点,29个硕士点,6个专业硕士点,68个学士专业。另创办一个独立学院南广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4,000人,其中本、专科生近11,50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近2,5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