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舆论蝴蝶效应”的⽣命周期
2019-01-16
摘要:
⽹络舆论“蝴蝶效应”是对⽹络舆论产⽣巨⼤社会影响的描述。本⽂通过⽣命周期理论,将“⼥⼦酒店遇袭”事件划分为潜伏期、爆发期和消散期,对“蝴蝶效应”的形成进⾏分析。
关键词:
⽹络舆论“;蝴蝶效应”;⽣命周期
2016年4⽉5⽇凌晨,微博名为“@弯弯_2016”的⽹友爆料称,4⽉3⽇她在北京望京⼀酒店⼊住时在⾛廊遭到⼀陌⽣男⼦袭击,期间⼥⽣⼤声呼救,围观店员却没有出⾯阻⽌,最终被⼀名⼥房客相救脱险。事件引发了众多⽹友追踪关注。随后媒体介⼊报道,事件相关⽅也纷纷回应。截⾄4⽉15⽇,微话题“和颐酒店⼥⽣遇袭”标签的阅读量达到27.4亿次。⼀件个⼈维权事件在⽹络舆论⼒量下倒逼着媒体探访、相关部门⽴案,引发社会强烈关注。⽹络舆论“蝴蝶效应”成为迫切需要深⼊关注的现象。
拍一拍怎么设置
⼀、⽹络舆论的“蝴蝶效应”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象学家洛仑兹在使⽤天⽓模型时意外发现省略某⼀参数的⼩数点后三位会导致结果的巨⼤差异。模型描述了⼀个⾮线性系统,其初始条件最微⼩的差异会反复迭代导致系统出现⽆法预测的巨⼤改变。洛伦兹将这⼀混沌现象通俗地解释为“蝴蝶效应”:⼀只蝴蝶轻拍翅膀,可导致⼀个⽉后的⼀场龙卷风——形容个体具有产⽣微妙影响的⼒量,即“⽆⼒者的⼒量”。[1]在web2.0时代,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及“把关⼈”均有所弱化,⽹络舆论传播效果变得难以预测与把控。⽹络舆论蝴蝶效应,是指在⽹络⾮线性系统内,信息的随机传播达到分岔点,引发⽹民、媒体与相关⽅的正反馈⼒量,产⽣爆炸性的社会影响。⾮线性系统是“蝴蝶效应”产⽣的⼤环境。⽹络参与者的多元性和流向的多向性使“5W”线性过程模式被解构,进⼊⾮线性模式。“蝴蝶效应”的关键是反馈,反馈有两种:⼀是负反馈,将活动抑制在⼀定范围内,保持系统的平衡;⼆是正反馈,能将效果放⼤。当正反馈能量急剧增长时,舆论规模和强度便发⽣指数级增长。
⼆、“蝴蝶效应”的⽣命周期——“⼥⼦酒店遇袭”事件分析
⽣命周期具有阶段性特征。笔者将4⽉5⽇到15⽇间“⼥⼦酒店遇袭”事件的⽹络提及总量(数据来⾃⾄微事件博物馆)进⾏梳理,划分出事件⽹络舆论演变发展的三阶段:酝酿期、爆发期、消散期。其⽣命周期如图1所⽰。4⽉5⽇事件爆出后,提及量迅速在4⽉6⽇达到最⾼点,之后逐渐回落。
(⼀)酝酿期:混沌中的⾃组织2016年4⽉5⽇00:06分,“@弯弯_2016”通过个⼈微博分享了⼀则“201
60403北京望京798和颐酒店⼥⽣遇袭”视频。当⽇⽩天,⽤户先后10条微博对事件最新进展进⾏了碎⽚化⽂字表达,引起部分⽹友关注。“蝴蝶效应”始于混沌,这些随机传播形成⾃组织开端。然⽽,“从混沌中⾃组织起来的系统,只有在物质和能量的不断流动中才能保持。”[1]要形成“蝴蝶效应”,信息须达到⼀个分岔点放⼤影响。当⽇20:10分,⽤户发出“被劫持的经过和事态发展到现在的结果”长微博图⽚。21:36分,粉丝数556万的博主“@所长别开是我”转发了该微博,事件开始发酵。据《法制晚报》统计,第⼀波转发该微博的40⼈中,粉丝数超过10万以上的博主有15⼈,占⽐为38%。[2]这些知名博主作为微博上的意见领袖,使事件传播进⼊了指数级上升阶段,是事件发展为全⽹关注的关键⼒量。此外,该微博遵循了⽹民重直观、重故事的媒体消费习惯。⼀是附加视频和长微博,消解了微博的碎⽚化语境,全⾯地呈现出事件发⽣过程;⼆是添加“和颐酒店⼥⽣遇袭”等标签,利⽤微博标签推荐,引发弱关系⼒量,促成信息流动。
(⼆)爆发期:舆论场风暴形成据⼈民⽹舆论监测室统计,6⽇16:00~20:10分单条微博转发接近90万次,评论达到24万条。事件俨然掀起了⽹络舆论风暴。根据匡⽂波教授提出的⽹络舆论蝴蝶效应公式:⽹络舆论蝴蝶效应=⽹络参与度×传统媒体参与度/相关⽅正反馈,[3]笔者对⽹络参与者、传统媒体、相关⽅三者进⾏探讨。1.⽹络总体意见⽓候的形成:“沉默的螺旋”。德国学者诺依曼提出“沉默的螺旋”假说,认为⼤众传媒营造出⼀种意见⽓候,⼈们因趋同⼼理⽽造成“⼀⽅越来越⼤声疾呼,⽽另⼀⽅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式过程”。[4]与传统媒体不同,⽹络中“沉默的螺旋”更依赖于⾃下⽽上的意见
⽓候的形成。其往往产⽣于局部性优势意见的扩散,最终形成⽹络总体意见⽓候。[5]该事件中,局部性优势意见基本形成了两派,⼀是⽀持派,⼆是质疑派。在第⼀波舆论中,微博知名博主们⼤呼“保护⼥性”,舆论被引导到讨论道德规范的⽅向。随后⼀些质疑纷纷出现,不少发表了质疑⽂章,其中“花⼉街参考”《⼥⼦酒店遇袭:如家退市前夜的涉黄猜想和资本阴谋论》在两天时间内突破8万阅读量。⼀些⽹友开始分析事件是否有舆情反转的可能性。虽两派⼒量不均,但仍是并存的。4⽉8⽇涉案男⼦被抓获,质疑派的证据愈发⽆⼒,⽀持派占据了绝对优势。截⾄4⽉15⽇,在凤凰⽹“怎么看待⼥⼦在和颐酒店遭劫持”投票中,“酒店没有做到安保责任”有8354票,占总票数的92.7%;认为“事件有⼈在后做推⼿,或为炒作”的仅有411票,占总票数4.56%。这表明在⽹络舆论中,⽹友不再仅仅被趋同⼼理控制,⽽更愿意⽤证据说话。因此,各⽅优势意见可能势均⼒敌,甚⾄出现反“沉默的螺旋”情况。2.积极跟进的传统媒体:⼆次舆论的重要⾓⾊。如今,⽹络媒体打破了“媒介接近权”的原有格局,成为舆论场的重要信息来源。但信息来源仅为⼀颗种⼦,要其落地开花,改变实体世界,仍离不开具有成熟的媒介运⾏机制的传统媒体。4⽉6⽇凌晨,新京报记者,到达酒店进⾏实地探访。同⽇,新京报头版、北京青年报等均报道了该事件。次⽇,⼈民⽇报发表了《⼥⼦防险不能光靠⾃救》,扭转了聚焦于“⼥⼦该如何⾃救”的舆论偏离导向。当⽇晚,央视新闻频道《法治在线》栏⽬记者对酒店遇袭事件当事⼈弯弯进⾏独家视频采访。传统媒体对事件的持续追踪,推动着事态不断发展,在⼆次舆论场发挥着协调社会关系的作⽤。3.相关⽅反馈:能否平息舆论的关键。基于当下媒体环境,⼈民⽹舆情监测室提出
了“黄⾦4⼩时”原则,指官⽅在事发4⼩时内权威消息主导舆论是平息事件的关键。然⽽,在该事件中,相关⽅酒店不仅错
过“黄⾦4⼩时”,还推迟会时间,其声明套话过多,缺乏诚意。因此,不但没有减缓舆论,反⽽引发更深的不信任危机,激起舆论态势的扩⼤。
三、消散期:负反馈能量增⼤
当参与者的需求得到实现,或事件得到有效控制时,负反馈能量递增,“蝴蝶效应”渐渐消解,回归到系统的动态平衡中。4⽉8⽇,北京警⽅在河南将嫌犯抓获,当事⼈在微博表⽰愿意接受如家道歉整改。次⽇,嫌犯相关团伙成员五名男⼦被拘,舆论渐渐进⼊了消散期。4⽉10⽇,因新闻爆出“酒店⽅经理指弯弯炒作”再次引发⽹友热议。这表明,在消散期间,如果新的信息增加了正反馈能量,舆论可能会⼜⼀次进⼊混沌中。消散期后,事件若未能完整解决,则会等待下次相似情况刺激下的复燃。据中国互联⽹络信息中⼼数据显⽰,截⾄2015年12⽉,中国⽹民规模达6.88亿。⽹络社会正在形成,⽹络舆论对社会影响愈加深刻。在“去中⼼化——再中⼼化”[6]的⽹络重构过程中,媒体要充分利⽤微博、等⽹络平台,融合PGC和UGC成为意见领袖,在酝酿期作为舆论组织者,在爆发期内迅速把握舆论导向主动权,在消散期挖掘事件的根源问题。所以,分析“蝴蝶效应”的⽣命周期,可推动对⽹络舆论引导的思考。
参考⽂献:
[1]约翰•布⾥格斯,戴维•⽪特.混沌七鉴:来⾃易学的永恒智慧[M].陈忠,⾦纬,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35-38.
[2]⼤数据揭秘“:弯弯”是如何引爆舆论场的?[EB/OL].法制晚报。
[3]匡⽂波.新媒体舆论:模型、实证、热点与展望[M].北京:中国⼈民⼤学出版社,2014:50-53.
[4]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民⼤学出版社,2011:199-201.
[5]彭兰.⽹络传播概论(第三版)[M].北京:中国⼈民⼤学出版社,2012:301-304.
[6]李良荣,郑雯.论新传播⾰命——“新传播⾰命”研究之⼆[J].现代传播,2012(4):36-37.
作者:黄⼩婉单位:西南财经⼤学
注:本⽂为⽹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场⽆关。
好⽂章需要你的⿎励
你需要服务吗?
提供⼀对⼀服务,获得独家原创范⽂
了解详情
期刊发表服务,轻松见刊
提供论⽂发表指导服务,1~3⽉即可见刊
了解详情
被举报⽂档标题:⽹络舆论“蝴蝶效应”的⽣命周期
被举报⽂档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