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现阶段,我国在进行 民族民间 舞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五大民族的民间舞蹈,即朝鲜族、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以及藏族,而在五大民族的民间舞蹈中,藏族舞蹈是最早被引入教学体系中的一门课程,对于 民族民间 舞专业的学生来说,藏族舞是需要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本次研究中,文章就针对民族民间舞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藏族舞蹈在学生身体训练方面的价值以及情感开发方面的价值进行了具体探讨,文章将对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具体阐述。
关键词:藏族舞蹈;民族民间舞;教学;训练价值
前言
现阶段,在进行民族民间舞教学的过程中,多数学校都是以五大民族民间舞蹈为主,其中,藏族舞蹈属于基础课程。现阶段,民族民间舞专业在实际针对藏族舞蹈的相关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包含堆谐、牧区舞、谐、卓、热巴等部分的内容。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由于藏族舞的难度系数相对较低,因此,低年级的学生需要重点学习藏族舞。教学中不仅
需要学生掌握藏族舞蹈的舞姿以及基础动作,与此同时,还需要学生能够具备较强的动作协调性,使学生的舞蹈能够带有感情。而上述教学内容也是学生其他类型民族民间舞蹈学习的基础条件,因此,教学中需要重点加以把握。学生只有在拥有扎实藏族舞功底的情况下,其他类型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活动才能顺利展开,这也是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藏族舞蹈教学的重要价值所在。
一、对学习者身体方面的训练价值
(一)膝关节动作的训练价值
下半身膝关节发力是藏族民间舞蹈的一个最主要的特征。在表演藏族舞蹈的过程中,膝盖的屈伸动作以及颤动动作几乎贯穿始终,在表演者膝盖的一张一弛、一屈一伸的瞬间,膝盖的力量能够带动身体其他部位的力量共同活动,这也是相比于其他民族的民间舞蹈来说藏族民间舞特有的一个特征。但是,要想真正展示出藏族民族民间舞蹈的律动,表演者的膝关节就需要有更高的灵活性[1]。例如,有民间艺人在进行堆谐表演的时候,往往能够达到“头上顶碗酒,跳而不洒出”的境界,其主要依靠的就是膝盖的稳定性。
而纵观其他四大民族民间舞蹈,其拥有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手舞足蹈,因此,对于民族民间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下肢的稳定性以及灵活性是基础条件。虽然不同民族的民间舞蹈在风格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其舞蹈体系中的典型动作却有着诸多相似之处,舞蹈过程中能够对人身体的不同部位进行锻炼。例如:东北秧歌中有后踢步以及前踢步的动作;蒙古族舞蹈中有碎抖肩以及胸背组合的动作;维吾尔族舞蹈中有扭脖子的动作;朝鲜族舞蹈中有呼吸的动作,上述舞蹈类型中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是和藏族舞蹈中屈伸膝盖以及颤动的动作相比,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由下肢的力量带动上肢进行活动,在此基础上,呼吸需要贯穿舞蹈的全过程。而在此过程中,医生在经过藏族舞的训练之后,膝关节的稳定性以及灵活性也会得到较大幅度地提升,后续再进行具有颤律动作的民间舞练习中膝关节就能最大限度地保持松弛。因此,藏族舞的训练也是学生后续练习其他类型民族民间舞蹈的基础条件,是为学生后续学习中的重要内驱力。
(二)身体协调性方面的训练价值
对于高原民间舞蹈来说,舞者多数非常重视展示“一顺边”的美,这种表现方式不仅来源于高原人民的民族服饰特点,与此同时,也与他们的劳动生活密切相关,舞蹈动作就是他们日常
生活图景的一种十分生动的展现[2]。对于藏族民间舞蹈来说,多数呈现为一顺边的波浪式动作,且在此过程中,舞者的手臂以及身体通常情况下会向一侧摆动,活动幅度整体较大,远看会给人一种波浪起伏的感觉。由于高原地区的劳动人民普遍具有十分虔诚的宗教信仰,需要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这也使藏族舞蹈在体态方面主要以坐胯为主,在保持上身放松的基础上,身体微微前倾,在此过程中,膝盖需要有规律地进行屈伸以及颤动。受这一规律的影响,通常情况下藏族人民在进行舞蹈表演的过程中都是下身带动上身来进行活动,欲动先屈,舞蹈表演具有波浪式的特点。例如:藏族舞中的弦子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表演者的头、手以及脚不需要放在同一侧的位置,在此过程中,小腿以及小臂通常情况下需要按照同方向进行运动,跨悠步以及跨腿的过程中,同一侧的肘关节以及膝关节需要同时屈伸。这一动作特点与我们日常生活中因过度紧张而形成的“一顺边”有较大差异,相反,在表演“一顺边”的舞蹈动作时往往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肢体协调能力。与此同时,“一顺边”的舞蹈表现形式不仅在藏族舞中有所体现,在其他民族的民族舞中也十分常见。例如,朝鲜族人民在舞蹈的过程中也经常能够见到这一类型的步态,但是,舞蹈动作的难度会相对较高。因此,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藏族舞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协调性使舞蹈动作的表现更加自然,在此基础上,实现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提升。
二、对学习者情感开发方面的训练价值
(一)自娱情感方面的开发价值
相比于其他类型的舞蹈来说,民族民间舞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就是自娱性,民族民间舞蹈往往是劳动人民内心情感的真实反映。而相比于其他民族的民间舞蹈来说,藏族民间舞的表现内涵更加广博。从我国现行的藏族民间舞教材来看,其包含的表现形式更加广泛。但是无论是哪一种表现形式,都是人们情感的自然表达,在藏族人民的居居区,无论是在庭院还是在街头,都能看到起舞的人
[3]。可以说,藏族舞蹈中最重要的一种精神内核就是自娱自乐,虽然在课堂教学中很难全面展示这一场景,但却可以在引导学生舞蹈的过程中使他们感受到藏族人民的欢快,使其内心情感能够得到有效宣泄,体会到舞蹈过程中的愉悦。
而对于民族民间舞专业的学生来说,舞蹈基本功训练是一个十分枯燥的过程,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尝试进行藏族舞蹈的教学,使学生在舞蹈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藏族人民的精神内核,将积极的情感融入到舞蹈之中,缓解舞蹈学
习的枯燥感,在此基础上,为学生后续的舞蹈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4]。
(二)传统文化方面的开发价值
藏族人民对传统文化十分敬仰,传统文化对于藏族人民的影响在舞蹈中也有着十分鲜明的体现。藏族舞蹈中经常能够见到梗头、含胸方面的动作,舞蹈动作幅度整体较小,很少能够在藏族舞者表演的过程中见到立腰、挺胸、幅度较大的动作[5]。这是由于藏族舞蹈中的很多动作都来自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与此同时,藏族人民在舞蹈的过程中队形的变化也是其传统文化观念的重要体现。所以,在进行藏族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藏族舞蹈中学习传统文化,以此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一般来说,藏族人民在舞蹈中,将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以及一整套反映民族思想情感的内容进行了表现。同时,藏族人民也对文化和自然的发展规律进行顺应,在于藏族地区历史、政治,民族风情、地理环境等内容在舞蹈中进行运用,以此形成了具有较强藏族风格的独特舞蹈形式。因此,藏族舞蹈中涵盖较为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所以,在藏族舞蹈中,可以对传统文化的精髓内容进行开发,也就是说,两者具有相辅相成的重要作用,传统文化融入了藏族舞蹈中,而藏族舞蹈又可以对传统文化进行开发,因此,也使得藏族舞蹈在教学过程中更具价值。
舞蹈的类型 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民间舞专业的教学中,通过组织藏族舞蹈的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打好到基础,同时也能使学生对于少数民族舞蹈中的情感文化有更加深入地了解,进而为学生后续的舞蹈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亚琴.藏族舞蹈的基本特征及其创新发展探究[J].国际公关,2020(08):271-272.
[2]才让南杰.藏族民间舞蹈的体态与韵律[J].国际公关,2020(08):275-276.
[3]江永陈林.藏族舞蹈在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训练价值[J].艺术评鉴,2020(08):129-130.
[4]康婷.试论藏族舞蹈在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训练价值[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01):94-95.
[5]杜鹏.试论藏族舞蹈在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训练价值[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2(01):58-60+73.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