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摘要:中国,这个载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度,本是不间断的文化流淌融合成的自然体,却在记载疏忽和遗忘中变得模糊凌乱,随之而来的是众人对中国传统的加了主观因素的整合甚至是猜测。因此,此时将先前的闲时思悟拿来当作是对中国文化的肤浅解读,也是平日杂想的洗涤和归并。
关键词:中国风 ,中国文化,中国音乐建筑
建筑与音乐的关系不言而喻。两者都以那种种和谐的比例关系演奏出美妙的旋律,而之于观者抑或听者,艺术的情感就在理性与精确中流露着。
从礼乐春秋谈起:
汉宝德曾在《中国建筑文化讲座》提到:”中国是没有宗教的国度,而填补宗教的是礼教”。周朝,即中国文化的幼年时期,“礼乐”居首,是上层的文化精髓。而孔子认为,一个国家要和谐稳固,必“合乎礼、正乎乐”,又一次将“礼乐”推进到一个高度。这样说来,中国最初的文化中心可以定位为音乐,而当其发展到高峰后,逐步从一种敬畏的制度过渡为消遣娱乐之用。
1古典音乐
从《中国古典音乐年鉴》中,可以总结出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乐风,每个时期和朝代所固有的特质又让我联想关乎建筑的方方面面。
1)先秦 古乐遗响
一种文化越是纯粹,越是单纯,或许就越能接近于人类的本真。先秦时的音乐未被过分修饰,只是单纯的骨笛、埙、抑或编钟。但震动让空气碰撞的每一个音符都在诉说着灵性的话语,令人神迷。那时之声可与非洲音乐相比拟,简单却极具冲击力,因为在他们的生活中,音乐不仅是娱乐,更属于神圣。
正如大家对安腾忠雄的着迷。他用几经沉淀的纯粹手法回应自然、解读自然,建筑最原始的状态抽出,展现给大家处理加工的现代传统。在中国建筑身上,那种纯粹早已被深埋于各种娇柔的模仿和国际风格的进军,而丧失了对本源的持续解读与再造。
2)唐 霓裳羽衣
唐,可能最得到中国人的肯定。唐的文化,无不体现出一种大气脱俗。而在音乐上就更给人心跳加快却又阳光明丽的感觉。一个国家的自信,正是体现于我行我素,无所畏惧。
一提唐之大气,想必印象最深刻的不过佛光寺的飞檐,而同时出现的还有柯布西耶的朗乡教堂。也许只有大师,只有自信的国度才能成就如此之完美。中国的建筑和营造它的建筑师们缺少的何尝不是一种强烈却不坚定的自信呢,他们甚至失去了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自信。
3)宋 杏花天影
若说唐是中国最自信之时,那么宋朝就便属内敛自谦。文化的更迭是反复却在升华的,仅凭文化,宋当居首。宋朝的音乐彰显着一股柔美,一股精致,恰如宣和画院的工笔画。
说到精致,赖特建筑没有柯布的张扬,没有密斯的简洁,但当你触摸它们之时,必能感受到它的细微。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浮躁的今日,宋的精致和柔美若能在当代建筑身上有着一席之地,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便被传承了一半。
4)元 潼关怀古
元朝有着气吞山河的历史,在这短命的王朝中,蒙古人始终不肯包容中国的文化,但正是这短短的一百多年,中国的文人得以因寄所托,放浪形骸。音乐上自然呈现出一股新风气,更是推出了“元曲”的奇葩。
元朝文人的心境,让我不由联想到高迪。同样不理世事,同样专注于自己的作品,走自己的路,偏执着抒写自己的童话。当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像文人对待生活的社会一样被建筑师所偏执的坚守着,当没有什么低级官方的胡乱干涉,或许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在创造着奇葩。
(5)明 洞庭秋思
看《中国人史纲》和《明朝那些事》,对比柏杨和当年明月对明朝的态度,颇有玩味。明朝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爱的人捧得很高,恨的人贬得却又很低……不过总体来说明的文化偏于成功,而政治偏于黑暗。但不论怎样,六百年丝毫没洗去“昆曲”的彩,水磨调依旧使多少人的心迹纠结着……
同样具有两面性的,拿密斯来说。对于密斯的“流动空间”“少即是多”,没人有异议。但是他的建筑手法未免单调。相比于中国绘画的“留白”,密斯关注更多的或许是“白”,而中国画关注的却是留白周围的风景。
(6)清 平沙落雁
我们对清朝可谓爱恨交加,爱是因为“清朝是一个勤奋的王朝,三分之二的皇帝很勤政,三分之一的表现一般,没有昏庸的”。但因它使中国的古代文化走向末路,所以国人亦对之无甚好感。我们时常提起的是“明清文化”,因为清朝的文化似乎难以走出明朝的背影,不过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清朝曾将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带入过高峰。
贝聿铭可谓流着中国文化的血,但受到的却是纯正的西方建筑教育。他的思想也基于西方现代主义,但为何中国本土的新建筑总觉得少了点韵味,而贝的香山饭店、苏州博物馆却有着特殊的底蕴。或许只能归结为那句老得发土的话:“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要真正寻中国文化的根源,又要跳出中国文化的束缚。
2现代音乐
而对于现代中国音乐,在民国初年,有一个中国本土的音乐家将音乐推向了属于自己的高峰。一个落寞的人,孤独的甚至卑贱的人,他从未走出过自己出生的城市,未受过西方一点教育。但他却把握了中国音乐的主脉,一枝独秀。他就是阿炳。聂耳,冼星海等虽与其处同
一时代,但因接触西方音乐,并投入革命歌曲的创作,艺术上受了局限。阿炳则不理世事,独自抒写生活。年轻时的风流不羁,年老时的凄凉落魄……这不正是中国当时的最好写照?
曾感叹个人在几千年历史中的渺小,而今越来越相信这历史长河中的个人魅力。是那几个人吟唱着自己的绝唱:阮籍,王勃,嵇康,朱耷,齐白石,郑板桥,纳兰性德,阿炳,柳永……他们都是浪漫之人,奇人哉……也只有这些人在推进着历史的进程。
中国音乐继续着它的道路,走过了革命歌曲,走过了民族歌曲,走过了小虎队,走过了邓丽君……21世纪终于迎来了百花齐放的中国风流行音乐。音乐中国风即中国乐风,为三古三新结合的中国独特乐种。歌词具中国文化内涵,歌曲以怀旧的中国背景与现在节奏结合,产生含蓄、忧愁、幽雅、轻快等风格。中国风让歌曲创作的范围一下子拓展开来,音乐创作者,不只停留在现代人的情感基础上,而要从历史中学习中国文化,把国粹一一挖掘出来,可谓有意义的方向。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德国哲学家谢林在《艺术哲学》中这样说。中国音乐的内容与建筑并无直接联系,是其表现形式及特征与建筑艺术有着互通的相融性。更重要的是中国音乐的历史中出现的顶峰和转折点给了我们建筑行进中的思考。
参考文献:
[1]范增.中国国画之美中国风歌词.cctv-1:我们.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