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LTURAL  GEOGRAPHY
26
明清两代
Hidden in the Imperial Palace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封存在紫禁城的那些往事
Historic Events
明朝和清朝,是中国两千余年封建王朝史上的最后两个朝代,前后共持续了572年,历16代明帝王、12代清帝王。自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正式迁都北京起,紫禁城作为明清两朝最高统治核心的代名词,共持续了490余年。其间,这里发生了诸多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诞生了许多顺应时运的政治制度,亦不乏德才兼备的文臣武将、千古留名的皇皇巨著……
摄/刘顺儿妞
环球人文地理27
CULTURAL  GEOGRAPHY
28
朱元璋画像
随着《绣春刀》《锦衣卫》《龙门飞甲》等电影大热,明朝的厂卫制度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刨除影视作品的雕琢和粉饰,真实的“厂卫”又是怎样的呢?真如电影所演那样,不是在杀人放火,就是在去杀人放火的路上吗?
诚如一些文艺作品所展现的那样,明代有一套极端发达的监察、特务系统。“厂卫”便是这些特务组织的总称:“厂”指东厂、西厂、内行厂;“卫”指锦衣卫。从明太祖朱元璋设立锦衣卫侦伺臣开始,
厂卫制度之下,“缇骑四出,天下骚然”,上至朝堂
臣、下至普罗大众,人人自危、提心吊胆。在这场权力的游戏里,站得越高摔得越惨,历届锦衣卫指挥使和厂公们也少有善终……
厂卫制度秘事
文  克格勃    图
Linfer2016  毛新宇  红圈头  岷画
Monitoring System in Ming Dynasty
锦衣卫腰悬绣春刀
Embroidered-Uniform Guards
厂卫制度已经有了雏形。后又有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设立东厂,用以缉捕“叛逆”的特务机关、侦察官民及锦衣卫;到了成化年间,明宪宗朱见深增设西厂,命太监汪直为提督,其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及至明武宗朱厚照继位,大太监刘瑾掌权,自建内行厂,其侦缉权力凌驾东、西两厂之上,侦察对象不仅包括各地官民,甚至包括两厂和锦衣卫。
厂卫制度之下,四大特务组织都直接对皇帝负责,可以不经过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三个司法机关批准,随意缉拿臣民,这一特权无疑使“厂卫”横行霸道、肆无忌惮。尤其是锦衣卫指挥使和厂公们,更是气焰嚣张,在历史上留下赫赫大名:毛骧、
蒋瓛(huan)、魏忠贤……
“鹰犬”为何而生
朱元璋的“控制欲”和“疑心病”
锦衣卫的前身,是明初时用于管领校尉的拱卫
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
仪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太祖朱元
璋裁撤亲军都尉府与其下设的仪鸾司,改称“锦衣
卫”,下设南、北镇抚司,专理皇帝钦定案件。
因承袭亲军都尉府的职能,锦衣卫首先是作为
皇帝的侍卫亲军和仪仗队而存在,由将军、校尉和
力士组成。其人员选拔并非像电影《锦衣卫》中演
绎的那样,经过“炼蛊”似的残酷厮杀来择出,而
是要先进行“政审”,拣选没有前科、身世清白、身
体健康的男子充任校尉、力士,再选取“有勇力者”
充任将军。作为皇家仪仗队,锦衣卫不仅本人形貌
端正,服饰也华美异常:明代古籍《长安客话》中
称校尉的穿着为“鹅帽锦衣”,也就是用鹅毛作饰的
明朝东厂西厂帽子和彩亮丽的衣服。明官修书《大明会典》中
也写道:“锦衣卫官登大堂者,拜命日,即赐绣春刀、
鸾带大红蟒衣飞鱼服,以便护大驾行大祀诸礼。”飞
鱼服是仅次于蟒袍的隆重礼服,官员到了一定品级
才能穿着;绣春刀轻巧短小,除非御赐,否则不能
擅自佩戴。景泰年间,锦衣卫指挥使和当值侍卫又
获准穿着麒麟服,这是公、侯、伯、驸马才有资格
穿的礼服,由此可见当时的锦衣卫在朝中地位之高、
权力之大。
除护卫和管理皇帝出入仪仗外,锦衣卫还兼管
刑狱,由皇帝直接控制,从事重大案件的侦察缉捕
和审讯判刑,可以逮捕包括皇亲国戚在内的任何人,
并进行秘密审讯。朱元璋设立锦衣卫,发端于丞相
胡惟庸营党谋逆之案。此案后,又有借口凉国公蓝
玉欲图谋反,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名将的“蓝玉案”。
《明史·刑法志》有载:“胡惟庸、蓝玉两案,株连
且四万。”朱元璋为何要利用锦衣卫如此大开杀戒?
有学者认为,一是出于他的“控制欲”和“疑心
病”,他要罢黜相权、巩固君权,还要驾驭“意欲谋
反”的不法臣子;二则开国勋臣个个都深谙带兵打
仗、兴师造反之道,在朱元璋看来,他们对软弱的
朱姓子孙来说实在是一种威胁。锦衣卫作为皇帝的
“鹰犬”,在这两大血案中侦缉“罪臣”、捏造“证据”,
可谓“功不可没”。
“厂卫”是许多文艺作品热衷的题材,电影《绣春刀》对锦衣卫的演绎,
十分生动地为观众们勾勒出明朝特务制度的轮廓,厂卫制度之下的黑
暗时局可见一斑。下图依次为电影《绣春刀》、锦衣卫象牙圆牌、锦
衣卫印。
环球人文地理29
CULTURAL  GEOGRAPHY
30
后来朱元璋又因锦衣卫在办案过程中有非法凌辱、虐待囚臣的行为,下诏焚毁刑具,废除了锦衣卫的侦缉职能以平臣之愤。直至明成祖朱棣登基之后,锦衣卫的权力才得以恢复。
“厂卫”相抗相依
“缇骑四出,天下骚然”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朱棣与其父亲朱元璋一样,在推翻了本存的政权后才稳坐江山。登基成为明成祖后,朝野对朱棣篡位夺权的异议纷起,许多大臣对新政权也并不支持。因此,朱棣除恢复锦衣卫权力外,还新设了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的“东缉事厂”,即东厂。此举,首先是因为宦官们在朱棣起兵攻打南京、推翻建文帝政权的过程中扮演了“通信告密”的重要角,深受皇帝信任;其次,在朱棣心中锦衣卫始终是外臣,居于宫外,沟通不便,难以放心,所以设立东厂除了铲除异己,也意在监视锦衣卫。
东厂自设立以来一直存在到明朝灭亡,在此期间,又有西厂、内行厂相继出现。据《明史》记载,西厂的设立源于颇具灵异彩的“妖狐夜出案”,即妖道李子龙深入内宫弑君未遂,此次事件使明宪宗朱见深大为紧张、疑神疑鬼。为了避免同类事件发生,他令宦官汪直从锦衣卫中选人乔装成平民,出宫伺察。汪直趁此机会,到处捕风捉影,搜罗了不少所谓的“秘密消息”。宪宗对他的表现甚为满意,更在成化十三年(1477年)组织了由汪直领导的新内廷机构——西厂。西厂官员主要从锦衣卫中选拔,这些人再自行选置部下,短短几个月内,人员快速扩充,盛极一时。这些负责侦察、缉捕的锦衣卫官校,被称为“缇
骑”,由于权力缺乏限制,他们为了邀功请赏而罗织罪名,不择手段地扩大牵连范围,制造的冤假错案不胜枚举。后来西厂虽因内阁大学士的谏阻而被迫撤销,但至宪宗的孙子明武宗朱厚照继位时,大宦官刘瑾掌权,西厂复设,又形成东西两厂对峙的局面,二者争权夺利,互相拆台。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刘瑾自建内行厂,亲自统领,其职能与两厂一样,但侦缉范围更大。一时间,厂权、卫权更迭变换,四大特务机构共存,“缇骑四出,天下骚然”,整个明朝社会都笼罩在“厂卫”的高压之下。
“厂卫”服众的“法宝”有二:一曰廷杖,二曰诏狱。廷杖,即在朝廷上行杖打人。锦衣卫校尉负责行刑,监刑的是司礼监太监,前者以后者的表情动作为下杖轻重的依据:若太监两脚成外八字张开,受刑之人尚能留下一条性命;若太监两脚尖靠拢,受刑之人就要毙命杖下,朝臣的生命全在这二者合
计之中。诏狱,就是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因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