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明朝科举制改革虽然加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但过于死板,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性和创造性;认识明朝君权的强化,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又是中国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明太祖强化皇权的措施和“八股取士”
2. 教学难点:
“八股取士”
三、教学过程:
导入:
朱元璋两张美丑反差强烈的画像
(一)明朝的建立
师:简要概括明朝建立的背景: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加上旱灾、黄河决堤等天灾,社会民不聊生,各地起义不断,朱元璋在各支起义队伍中最终获胜,建立明
朝。
师:明朝建立时间:1368年。建立者:朱元璋。都城:应天府。
PPT:明朝疆域图。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师: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所致,对中央和地方官制进行改革,以巩固统治。
生:阅读课本,出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划线标出。
生:地方上: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封诸子为王。
PPT:出具史料: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元史·百官志》
师:引导学生复习分封制的知识。
PPT:出示史料:明太祖认为:“自秦以来,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黄佐《南雍志》
生: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设五军都督府。
师:引导学生分析废除丞相制度的利弊得失。
PPT:出示史料:1382年明太祖设置锦衣卫,掌管皇帝出行仪仗,后兼管刑狱、侦查、缉捕盗贼奸党、监视文武百官,镇压各地人民……1420年明成祖增设东厂,1477年明宪宗设西厂,明武帝又增设内行厂,统称厂卫特务机构,开创了中国特务制度的先河。——苏林《明朝四大特务机构》
生:明太祖设置锦衣卫,明成祖设置东厂,两者合称“厂卫机构”,以监视官民,从而使皇权空前强化。
师:官制改革的结果: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师:朱元璋为强化皇权,在对中央和地方官制进行改革的同时,还通过科举考试的变化,加强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控制。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PPT:出示史料: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破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
PPT:出示史料:从世界范围看,明清科技从总体上逐渐从先进转为落后,而且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八股取士制度严重束缚了人的思想和心灵,读书是为了做官,很少有人去攀登科学的殿堂,没能产生如同期西欧的天文、数学等近代科技。同时,因受封建制度束缚,人才培养不能和社会生产相结合,推动社会发展。 ——牛翠萍《从明清教育解析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
生:小组讨论,完成导学案的课堂探究部分,以及结合上述两则史料,评价八股文。
明朝东厂西厂师:根据学生讨论回答,补充总结:
明朝科举考试的范围局限在“四书”“五经”内,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来源于朱熹的《四书集注》,考卷答案的文体必须是八股文,解释八股文的概念。
八股取士的弊端:内容空疏,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抑制人的创造性思维,使中国科技日渐落后于西方,阻碍社会进步。 优点:考试形式标准化,利于规范考试。
师:明朝建立后,明太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皇权,使社会环境相对稳定,经济在前朝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四)经济的发展
师:农业上:从南美洲引进农作物,如玉米、马铃薯、花生、红薯、向日葵等。
师:引导学生知道引进农作物的意义。
师:手工业上:棉纺织业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PPT:图片故宫藏明嘉靖青花龙穿缠枝莲纹大盘。
师:商业上: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PPT:《皇都积胜图》《南都繁会图》
四、小结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课知识量大,在重难点处理上,强化皇权这一部分所耗时间较多,导致后期略赶。在授课语言上,可再简练化,注意过渡语言的润。史料的使用上,可再缩减篇幅,减少文字,不用文言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