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年间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
万历年间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
一、万历执政期间中国社会的特点
众所周知,万历皇帝最擅长的就是罢朝,最长一次竟长达28年,他不仅仅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罢朝时间最长的皇帝。万历皇帝的罢朝其实也是有他自己的苦衷的,关于这一点,黄仁宇先生在其著作《万历十五年》中进行详细的论证分析。同时由于万历皇帝的长时间罢朝,官员的选拔也逐渐出现了问题,明朝大部分官员的选拔都是由吏部向皇帝举荐,以书面的形式呈上,然后由皇帝亲自圈阅。万历皇帝不处理吏部的事务,官员的选拔问题长时间被搁置,由于官员的新城代谢,老官员生老病死、告老还乡,而新官员没有补充,所以造成了官员数量急剧减少的现象。按照以往制度,六部给事中的名额,应该是五十余人,而都察院的名额,应该是一百余人。可到了万历三十五年,六部给事中只有四个人,而且其中五个部没有都给事中,连个管事的都没有,都察院的十三道御史,竟然只剩下五个人。而当时的六部,部长副部长加起来,一共只有四个。礼部没有部长,户部只有一个副部长,工部连副部长都没有,只有几个郎中在勉强维持着。可以说当时的官僚系统处于部分瘫痪中。
万历执政年间的特点就是皇帝罢朝,不处理事务,而官员们苦命维持着政务系统的正常运行。明朝作为一个封建王朝,最大的特点就高度的中央集权,国家意识在社会中占领完全的主导地位,所以说皇帝的意愿
就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意愿。但是难免总会出现几个异端分子,宣扬某些人权,民主国家的思想,统治者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于是监狱、警察、军队等暴力机构就出现了,监督百姓
的一举一动。而在明朝,锦衣卫、东厂、西厂这种特务机构更是了得,其效率之高、范围之广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实属罕见。但是到了万历年间,正如前文所说,官僚系统处于部分瘫痪中,所以政府对民间的检查、监管力度大大降低;而万历皇帝长时间罢朝不参与政治,这样就没有了皇帝的意愿,国家意识也就大大减弱。而国家意识与人民意识是彼消此长的关系。所以这个时候,人民意识的力量空前提高,甚至可以说是中国五千年封建社会中的巅峰。
如果说明朝的经济在中国封建历史上能排第几位,我个人认为应该是第二位,第一位是北宋。明朝在张居正、申时行等人的大力改革下,经济快速增长,在万历年间更是达到了顶峰,出现了万历盛时的繁华景象。从世界的角度来看,明朝的经济处于当时世界经济主导地位,其经济力量强于英国。而当时的英国资产阶级已经出现,并且拥有了比较强大的力量,为不久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打下了基础。我们知道,当一种社会制度适合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时,就会促进社会发展,相反地,就会阻碍社会发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就是因为封建制度已经阻碍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而当时明朝的经济强于英国,所以对于中国来说,封建制度更加不适合当时的社会发展,之所以中国没有爆发革命,主要是由于以下两个原因:第一,资产阶级力量过于弱小;第二,国家暴力机器过于强大。所以说中国的资本主义一直是处在被抑制的状态中。而正是由于万历皇帝的罢朝导致了政府的监管力度减弱,使处于被抑制状
态的中国资本主义得到了发展的春天,正是这个时候,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二、万历年间的中国经济
在宋朝以前,中国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为什么到了北宋中期以后,中华民族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对于这个问题,我也有自己的看法。其实在北宋的中
期,中国的社会发展程度就已经具备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条件。但是正如我前面所说的两个原因:第一,资产阶级力量过于弱小;第二,国家暴力机器过于强大,所以人民没有能力使社会制度转型。而很不幸的,从北宋一直到清朝,中国的统治者们依旧对社会制度转型没有兴趣。而我前文说过,封建制度已经开始阻碍社会的发展了,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这种阻碍竟然长达八百多年。所以这八百年间,中华民族几乎是处于停滞不前甚至是倒退的状况。北宋之前,之所以中国民族能快速发展,是因为封建制度在当时是促进社会发展的。而英国人是幸运,资本主义一出现,
社会制度就能立即转型,社会一直向前发展。
众所周知,清朝的皇帝比明朝的皇帝勤政,而明朝的皇帝大部分都是整日花天酒地,不顾百姓死活,那么为什么清朝一直都比明朝落后呢?在中国百姓的眼中,只有勤政的皇帝才是好皇帝。但是正如马克思思想所说的,一切事物都具有时效性。正如前文所说,中国人从宋朝开始就一直在用封建制度来治理一明朝东厂西厂
个本该发展资本主义的社会。说白了,中国一直在用一种错误的方法发展着,我们一直在做错事。清朝的皇帝勤政,所以做的错事就越多;而明朝的皇帝待政,所以做的错事就少。而到了万历皇帝,正因为他无限期的待政,所以说他几乎就没有做过错事,因此中国社会经济就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三、万历年间的中国文化
万历年间不单单经济得到了发展,文化同样也得到了飞跃的发张。因为没有了政府的监管,所以百姓的言论自由也空前高涨,只要是人名大众喜欢的、有市场前景的就可以出版,根本就不需要有关部门的审核。各种文化思想如雨后春笋般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