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4:
辅导教师简介
刘诗兵
刘诗兵,男,1938年9月生,湖北宜昌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导师,教授。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副会长。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从事文艺工作,1957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学习,1961年毕业留校任教,1980年初,学院任命刘诗兵为副系主任。1988年8月,学院任命刘诗兵为系主任。1991年表演系首次开始招收研究生,导师:刘诗兵,研究方向:表演创作和教学。现主持电影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影视表演专业教学工作。
已出版电影研究著作有《影视表演艺术讲课笔记》、《电影表演艺术概论》、(合著)、《中国电影表演百年史话》,执行主编了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丛书《新世纪电影表演论坛》(上、下)、《电影表演创新集》、《银幕形象塑造》等。撰写论文主要有《论电影表演及其教学》、《谢晋电影表演美学对中国电影的贡献》、《论新中国电影英雄形象的表演塑造》、《新时期电影表演美学的发展与变迁》、《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表演体系的初探》等数十篇。
霍璇
霍璇,男,1948年2月19日生。汉族。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电影表演学会会员。69年毕业于山西艺术学校。7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师资班。80年留校任教,任表演教员、主任教员。95年担任导演系研究生班表演课主任教员,并指导舞台剧《罗生门》的排练和演出。95年被评为表演系优秀工作者。
学术研究:撰写并讲授表演理论《演员的想象》、《性格化教学》、《生活真实与电影表演特点》、《学生专业意识剖析》、《对表演基础教学的再思考》、《论表演元素的独立性》、《观察生活及小品练习》。
艺术创作及获奖情况:曾参加电影《忘忧草》、《他们并不陌生》、《特区个体户》、《花季雨季》的拍摄,担任主要角。曾参加《抉择》、《蒋新松》等电视剧的拍摄,担任主要角。
曾为山西电视台、陕西电视台、天津电视台、安徽电视台、江西电视台、二炮电视中心、中央电视台导演连续剧、单本剧15部,共约50集。电视连续剧《张天师》(江西台)获93年全国省级电视台评奖十佳。单本剧《热闹谷》获全军第六届电视剧评奖十佳。小品《一双皮鞋》(编导)获第六届本院艺术节一等奖。
科研课题:1.表演基础教学思考与改进。2.电影表演艺术的本性
孟中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剧作专业讲师,北京电影学院电影艺术创作理论方向博士。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协会会员,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03剧作升本班主任、08剧作本科班主任,主要承担讲授本科《电影剧作基础》、《电影剧作理论与技巧》、《影视剧作风格与流派》、《视听语言》、《经典影片剧作分析》、《儿童电影剧作》、《欧美电视剧剧作》、《短片创作》等课程;长期承担全院研究生公共课程《电影剧作理论》、《电影剧本写作》等课程讲授。
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儿童电影理论与技巧》(国家社科青年基金);市级科研项目《梦想与现实-儿童电影剧作类型》(北京市教委);院级科研项目《电影剧作心理研究》、《电影剧作的故事与类型》、《中国当代电影剧作家体研究》;主要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有:《电影剧作观念》、《北京都市空间和影像呈现:都市新生大型社区(天通苑)的空间、景观、人际关系和文化研究》;市级科研项目《北京电影学院特资源库(电影剧本范本库)》等;
唐东平
笔名:景行子、程立雪、广言。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副教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会员;中国感光技术研究学会会员;中国影视音像交流协会会员。1982年9月—1986年7月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获文学学士学位。1991年9月—1994年7月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攻读图片摄影专
业硕士研究生。1994年8月—1995年12月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工作
1996年1月至今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工作。1996年6月被学院聘为讲师。2001年6月被评定为副教授。2003年1月―5月作为访问学者应邀赴美国新英格兰大学学习访问。2003年11月21日至12月2日作为大陆首次派出的国际裁判赴印度参加第六届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展能会摄影项目组裁判。
曹晓卉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及卡通艺委会常务委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 1970年毕业于苏州纺织工学院美术设计专业,长期从事美术设计、连环画、儿童文学插图等创作。
汤旭丽
汤旭丽,女,副教授。现任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形体教研组组长。九三学社成员。 1985年毕业于河北省艺术学校舞蹈专业。 1985年——1990年在河北省唐山市歌舞团任舞蹈演员。 1990年——1993年在河北省唐山市教育学院音乐系任形体教师。 1993年——1997年就读于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间舞教育专业。获学士学位. 1997年至今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任教。教学情况:自1997年至今在表演学院担任形体课,主要教授两门课程:《中国各族民间舞》、《基训》课,其次根据教学需要教授过《舞剧赏析》课、《舞蹈编舞》课、《社交舞》课。曾教过的班级有: 96本科班 97本科班 98本科班 99本科班 2000本科班 2001本科班 2002本科班 2003本科班 2004本科班 2005本科班。 96高职班 97高职班 98高职班
99高职班 2000高职班 2001高职班 2002高职班 2003高职班2004高职班 2005高职班。 96进修班 97进修班 98进修班 99进修班 2000进修班 2001进修班 2002进修班 2003进修班 2004进修班 2005进修班。全校选修课。曾发表过的学术论文: 1 《北京电影学院舞蹈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2 《形体训练对影视演员的训练价值》 3 《影视表演中的形体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4 《舞蹈电视与电视舞蹈》 5 《让艺术教育走进美容业培训》 6 《偶然性和必然性在戏剧芭蕾情节中的意义》艺术简历 1993年12月参加纪念“诞辰100
周年”大型文艺晚会。 1994年1月参加中央电视台“94春节晚会”节目创作排练。 1994年3月参加蓝岛大厦民族歌舞之夜演出。 1994年5月参加北京国际电视周闭幕式演出。 1994年7月北京国际舞蹈节开幕、参加演出。 1994年8月赴兰州参加第四届中国艺术节。 1994年9月参加“金星之夜”朝鲜舞蹈晚会。 1994年10月参加天安门建国45周年联欢晚会演出。 1995年4月赴河南参加洛阳牡丹节。 1995年5月赴天津参加第四十三届世乒赛开幕式。 1995年8月参加世界妇女大会开幕式。 1995年10月参加中国舞蹈家“金秋风韵舞蹈晚会”。 1995年11月参加大型歌剧“图兰多”舞蹈晚会演出。 1995年12月参加“京都伊人”舞蹈晚会演出。 1997年2月参加中央电视台文化部春节晚会。 2001年北京电视台戏曲晚会,担任舞蹈编导。 2002年 CCTV第三届黄金搭档杯电视模特及服装设计大赛担任舞蹈编导。
考北京电影学院王江
王江,男,副教授,1956年生于天津,1977年毕业与中央音乐学院。1977年到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任声乐教员至今。在教学中担任声乐课的班级有:本科班78、81、82、84、87、88、89、90 、92、93、94、95、96、97、98、99、2000级;76大专班、85干专班、94大专班、2000高职班;进修班有:90、94、95、96、97、98、99、2000级的学生。
撰写论文多篇,主要有《演员声乐教学的实用性》《论中国民族唱法的科学性》等。
参加的艺术实践主要有:电影《琴思》中饰演男主角,电视剧《幽谷寻踪》、《第二次调动》中饰演男主角,在广告片中《在暴风雨》中与《东方齐洛瓦》中任主演。
他参加了大量的配音实践,专题片配音代表作:《丛林日记》、《野生动物园》;译制片配音代表作:译制美国片《辩护律师》,电视连续剧《水浒》、动画片:《海尔兄弟》,他为中国企业商品电视广告配音几千条。
张华
张华,男,教授,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电影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会员,北京电影学院影视语言技巧教研室主任,电影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早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师从著名表演艺术教育家张仁里、封锡均、吴青、严正、何炳珠等先生;并得到吴雪、徐晓钟、严钢、赵键、赵之成
、张均英、常莉、关瀛、马惠田等艺术大师、先生的细心指教。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到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任教并考入表演师资进修班带职学习,师从著名电影表导演艺术家唐远之、邸力、马精武、刘诗兵、林洪桐、欧阳如秋、江韵辉、张客、赵明等先生。
从事影视话剧表导演、艺术语言技巧教学及理论研究与创作近三十年,撰写论文《有声语言——表演艺术的……》(收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1988——1989表演教学专题讨论会文集),《注重两大支柱,提高演员塑造人物的功力和魅力》(收入1989——1990影视表演教学专题讨论会文集),《关于“三位一体”台词技巧课教学》(刊登于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一九九三年第一期,后编入陈浥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年出版发行的《想像与创造的驰骋——现代电影表演创作论》);编写教材《影视语言技巧基础》、《语言技巧训练教材》、《传统相声选》、《语言技巧片断教材》(与陈浥合编)等(分别于1987年至1990年由北京电影学院教材科印行);编著《影视演艺语言技巧教程》(长春摄影出版社2002年出版,2004年被北京电影学院学术委员会评为“北京电影学院精品教材”)。
戴德刚
1993—1997年就读于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7—2000年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获电影学硕士学位。现为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师。
主要从事影视传播现象和理论的分析与研究。曾参与《中外影视大辞典》、《电影理论:新的诠释与话
语》、《中国“星”批判》等书的编著或撰稿;并曾在《当代电影》、《电影艺术》、《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电视、电影与文学》等杂志发表文章多。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