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卷第4期2011年7月
China Winder Sports
Vol.33No.4
Jul.2011论黑龙江省冰雪运动的发展
谭虹
(哈尔滨商业大学体育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8)
摘要:中国经历了30年的努力,首次跻身于冬奥会八强,为我国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名义申办的第24届(2022年)或第25届(2026年)冬奥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面对这一新的形势,对黑龙江冰雪项目的发展进行分析,提出提高冰雪运动的专业技术水平,建立健全冰雪后备人才的培养机制,提高运动员、教练员的综合素质等有效提高黑龙江省冰雪运动整体水平的措施,为中国哈尔滨申办冬奥会献计献策,促进黑龙江省冰雪运动水平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黑龙江;冰雪运动;发展;举措
中图分类号:G80-0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㊄3488(2011)04㊄0057㊄04
Discussion on the Ice-Snow Sports Development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TAN Hong
(Physical Education School of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Harbin150028,China)
Abstract:Striving after30years,China has ranked in the top8countries of winter Olympics for the first time.This brings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for Chinese bidding for the24th(2022)or25th(2026)Winter Olympics in the name of Harbin cit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Facing the new situation,the paper has a dis-cussion on the ice-snow sports development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For effectively advancing the whole level of Heilongjiang ice-snow sports,It suggests improving the technical quality of ice-snow sports spe-cialty,perfecting the training mechanism of ice-snow sports successors,heightening the athletes and coa-ches'general quality.The purpose is to come up with some idea and stratagem for Harbin city bidding for winter Olympics and advancing the faster development of Heilongjiang ice-snow sports.
Key words:Heilongjiang;ice-snow sports;develop
1引言
中国首次参加冬奥会是在1980年第13届美国普莱西德湖冬奥会;中国首次获得奖牌是在1992年第16届法国阿尔贝维尔冬奥会上3银;中国首次获得金牌是在2002年第19届美国盐湖城冬奥会上2金[1];。中国首次进入冬奥会奖牌榜前8位[2]。2010年的第21届加拿大温哥华冬奥会。本届共有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的约5500名运动员参加了本届冬奥会7个大项、15个分项和86个小项的比赛[3]。中国
收稿日期:2011㊄05㊄22;修回日期:2011㊄06㊄17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研究项目(G200916)。
作者简介:谭虹(1971㊄),女,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冬奥会代表团在本届冬奥会上获得5枚金牌、2枚银牌和4枚铜牌,在金牌榜上名列第7位,奖牌榜上名列第8位,标志着中国冰雪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实现了重大历史性突破[4]。黑龙江省占据了开展冰雪文化运动的地域优势,要保证冰雪的强省地位,需要调动多方的积极因素,挖掘潜力,创造更加优异的成绩。
2黑龙江省冰雪运动水平的现状
黑龙江省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冰雪体育运动人才。2008年,黑龙江省竞技体育获得北京奥运会冠军1个,
亚军1个,一人次打破世界纪录,1人次打破奥运会纪录;获得世界冠军11个,短道速滑运动员王濛一人打破8项次世界纪录,冬奥会3枚金牌获得者;参加11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共获得金牌49枚。为此,黑龙江省体育局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2008年对我国体育
58冰雪运动第33卷
事业做出突出贡献单位,在全国10个受表彰的省份中,位列第2名。在第21届冬季奥运会上,黑龙江省体育健儿取得了优异成绩,创造了黑龙江省体育事业的辉煌,为祖国争取了荣誉。中国代表团90名参赛运动员中,来自黑龙江有69名;进入前8名的59名运动员中50名出自黑龙江;获得的5枚金牌、2枚银牌和4枚铜牌中,黑龙江运动员取得了4枚金牌、2枚银牌和4枚铜牌,为我国在冬奥会上实现历史性突破做出了巨大贡献。《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表彰在第21届冬奥会上做出突出贡献的运动员教练员等有功人员和单位的决定》授予运动员申雪、赵宏博、孙琳琳、张会和教练员姚滨、徐英男、张洪波等7名同志“黑龙江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给予黑龙江省体育局、七台河市体育局、哈尔滨市体育局、省冬季运动项目管理中心、省冰上训练中心5个单位记一等功,并号召全省各条战线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争创一流的积极进取精神,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英雄主义精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夯实众体育基础,提升竞技体育水平,进一步加强体育队伍建设,努力使黑龙江省从冰雪体育强省向体育大省迈进,实现黑龙江省体育事业的新跨越。
3提高黑龙江省冰雪运动项目水平的措施
3.1发展冰雪运动竞技水平,培养人才是关键我国的众性冰雪运动基础和冰雪运动队伍还很薄弱,例如花样滑冰项目,在美国注册的运动员将近30万人,有较高水准的爱好者就有200多万人之多。我国花样滑冰运动员不超过100人;这与许多国家相比有天壤之别。当前,我国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这也给发展体育素质教育带来了良好机遇,如能因势利导,打好众冰雪运动基础,再层层选拔出好苗子,不断充实各级训练队伍,才能不断提高竞技水平。我国冰雪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尚未脱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培养模式,即长期以来形成的业余少年体校、体校———省市体工队———国家队“一条龙”式的培养体制;另一方面作为这种培养体制形成的以体校为基础的三级训练网的源头,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冲击,许多地市体校招收冰雪运动项目学生困难,其生源的质量和数量都受到影响[5]。由于国家对整个冬季竞技体育的投入很有限,必定要体现出一定的政策导向和项目战略及其布局,我国冰雪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长期以来一直没有解决好人才匮乏的问题[6],后备人才培养从宏观上看“重训轻教”的现象十分严重。如黑龙江省冬季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只设有冰上训练中心和雪上训练中心,没有设专门负责后备人才培养的青少年冰雪运动管理中心或青少部[7],也没有设青少年冰雪运动发展专项基金。然而在现阶段更突出地表现了后备人才减少,结构不合理,整个后备人才体系,配置处于失衡状态。
3.2重视“体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
黑龙江省冰雪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应当重视充分开发运动员的智能,全面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改善训练
方法和创新改造体育器材,重视竞技体育的科技投入,从而促进我国冰雪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尽快从传统的培养体能型向培养综合智体型冰雪运动员转变,树立正确的竞技体育观和人生观。在冰雪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不但要关注运动员的成绩,而且还要进一步重视运动员的文化水平和智力资源的开发,促进我国冰雪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全面发展[8]。我国冰雪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将来的发展趋势,会逐渐地由国家包办、单一的专业培养向专业和业余结合、体教结合的方向发展,并慢慢融入一些市场化因素。“体教结合”是我国冰雪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一种必然选择。体教结合倡导的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观,坚持的是竞技体育后备队伍训练的业余性,这也是国外竞技体育强国后备人才培养的成功体验[9]。2009年哈尔滨大冬会冰雪项目运动员的培养为走"体教结合"道路搭建了平台[10]。“体教结合”是体育体系与教育体系相结合的简称,是以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为目标,既遵循了运动训练规律,又遵循教育的规律,充分发挥体育和教育两个部门的优势制度、方法及运行机制[11]。“体教结合”是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大冬会的召开使黑龙江省更多的高校取得试办冰雪项目高水平运动队的资格,这样就为更多的从事冰雪训练的青少年提供了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随着大学生冰雪运动员数量的增加和运动水平的提高,专业队的高水平教练员会被引进高校。这样大学生运动员在文化教育与运动训练上就得到了双重保障,真正实现了“体教结合”。夏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清华模式”使体教结合的一种启迪,是成功的一个范例,发挥了大学、附中、附小一条龙教育资源整合的优势,保证了学生运动员的文化素质教育。
如果青少年冰雪运动员接受高等教育问题能够
第4期谭虹:论黑龙江省冰雪运动的发展59
得到解决,将来其就业问题就会得到相应的改善,如此良性循环,必将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加入到冰雪运动训练中来。大学招生是中学办学的风向标,大学招收冰雪运动特长生必将激发中学开展冰雪训练的热情,从而使黑龙江省冰雪运动人才的培养,逐步形成由小学、中学运动队、业余少年体校—高中运动队、体育学校—高校优秀运动队、俱乐部—省队、国家队“一条龙”的有利于人才全面发展的“体教结合”的培养机制。
3.3强化科学训练,提高冰雪运动员的文化素质我国冰雪运动员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也影响到了竞技能力的提高,一部分运动员在训练中不善于思考,在训练和比赛中机械地执行教练员的计划和部署,没有自己的见解,缺乏对突发事件应变能力的处理,意志品质薄弱,缺乏拼搏精神,在训练和比赛中很难充分发挥潜能,取得佳绩。我们要从加强对运动员文化素质的培养入手,以适应现代运动训练的需要。文化素质的提高对分析技战术,更好的配合教练员指导自我训练,以及运动后的放松恢复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无论是从长远、还是从现实出发,我国冰雪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必须要强化科学训练、提高训练效率,压缩训练时间,把参加训练挤占文化教育时间这一负面影响降至最低。面对运动员“学训矛盾”的难题,必须向训练要效益,强化科学训练,以较少的训练时间获得最大的训练效益。
3.4加强体系建设,吸引后备人才
当前后备人才的社会保障相对薄弱,必须加以重视,在培养冰雪体育后备人才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和解决青少年运动员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重点解决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保障,还要解决其伤残、医疗、意外伤害保险等保险基金的筹集问题,提供良好的就业指导与培训,对为冰雪竞技体育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少年运动员提供优惠的社会保障政策,如保送升学、选择职业等,解除青少年运动员训练、比赛、退役安置等后顾之忧,充分调动其训练、比赛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具有运动天赋的人才投入到运动训练中来。
3.5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教练员素质
中国冬奥会金牌获得者作为运动训练的主体教练员,其素质、能力是影响科学化训练的重要因素,是决定人才培养效益的关键环节[12]。教练员执教能力和执教水平的良性竞争能更好地促进竞技体育的发展。培养一支有强烈事业心、思想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的教练员队伍是提高训练水平的根本保证。要建立一种培养教练员的长效机制、从基础的体育理论知识到实际的项目训练方法手段,一一包含其中,不断地更新知识。继续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教练员培养模式,定期派优秀教练员到国内、外跟队训练,学习冰雪项目发展的前沿训练方法、手段,及时掌握先进的训练理念,结合我国运动员的特征,形成具有创新精神的训练体系。
通过引进高水平、高学历、高职称教练员队伍,青少年运动训练的科学化程度速度得以提高。进而不断
提高教练员的理论素养、业务水平和科研知识,鼓励他们对训练进行研究,使之成为科学训练的行家里手。提高待遇,引入竞争机制,优胜劣汰,实行竞争上岗。只有首先提高教练员认知水平和执教水平,才能在训练方法上有所突破,才会有运动员成绩的提高。3.6加强科学化训练,用科学指导技术创新与选拔、训练相结合的力度
在当代冰雪竞技体育领域中,科学化训练已经渗透到每个运动项目及竞赛的各个环节,如运动训练、科学管理、训练过程的生物学监控、技术监控系统的应用、科学选材,以及利用高科技的手段研制出的用于运动员大负荷训练后恢复体能的药物等等,都充分体现出科学化训练水平对竞技体育所起到的重要作用[13],教练员应重视和加强科学化的管理和训练[14],进一步提高训练效率,最终达到运动成绩的提高。竞技比赛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技术创新,即使已获得冠军且竞技水平比较稳定的运动员或运动队,也不能不研究其技术更新的措施和方式。众所周知,荷兰队在长野冬奥会上,一举夺得5金、4银、2铜的好成绩,在金牌榜的位置由以前的十几名一下上升到了第6名,令人惊叹。这其中的奥秘与“冰刀革命”有关,荷兰人用了10年的时间,发明了名叫“克莱普”的新型冰刀有很大关系。
利用科技手段推进冰雪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可以借鉴澳大利亚全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拔方法[15],不仅选好材,而且用好材,进行适应项目发展趋势的系统规划。冰雪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是一个相当长的系统过程,应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运用合理有效的科学训练方法。单纯依靠经验是很难培养出高水平运动员的,应与科研单位挂钩,将运动训练前沿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后备人才的
培养实践,优化顶尖运动员的训练,增加冰雪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科技含量,挖掘青少年运动员的最大潜能。
60冰雪运动第33卷
4结语
充分发挥黑龙江省冰雪资源的优势,大力发挥黑龙江省特,全面开发冰雪竞技项目,集中全国科研优势力量合理规划,科学开发冰雪竞技项目。集中培养冰雪体育竞技类项目,改善冰雪运动技术水平。培养有文化、有知识的现代冰雪后备人才,引入竞争机制,更快提高教练员素质,为申办第24、25届冬奥会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张连涛,朱成.冬季体育项目发展的世界格局与启示[J].冰雪运动,2010,32(5):36-37.
[2]杨海.解读2010冬奥:中国5大突破[EB/OL].(2010-03-02)[2010-07-26].http://sports.sina.com.cn/o/2010-03-02/12014865708.shtml.
[3]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网络电视台冬.奥台[EB/OL].(2010-02-04)[2010-07-26].http://sports.cctv.com/ special/2010dongao/04/.
[4]李占伟,赵欣,范秀彬,等.第21届冬奥会我国速滑冰成绩的理性思考[J].冰雪运动,2010,32(5):38-39.
[5]刘丽朋,刘巍.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冰雪运功,2007,29(6):48-51.
[6]张汉,王大伟,曹士云.我国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匮乏的原因与对策[J].冰雪运动,1997(1):5-7.[7]蒋强,王平.举办大冬会对黑龙江省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影响[J].冰雪运动,2008,30(1):48-50.
[8]刘巍.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冰雪运动,2008,30(2):47-48.
[9]赖建敏,邱云娟.美国体育人才的培养模式对我国体育人才培养的启示[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8):231
-232.
[10]程丽丽.利用大冬会契机推进冬季运动项目“体教结合”
进程[J].冰雪运功,2005(6):75-76.
[11]孔庆鹏.“体教结合”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必由之路[J].少年体育训练,1997(2):3-6.
[12]黄莉莉,王曼丽.优秀速滑教练员的创新能力、结构和培养[J].冰雪运动,2008,30(5):1-5.
[13]王石安.冰雪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83-184.
[14]王福庆,王玲,纪冬.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赛作用和竞技能力的分析与思考[J].冰雪运动,2007,29(6):15
-18.
[15]侯海波,李桂华,宋守训,等.国外竞技体育强国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及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4):1
-5.
责任编辑:张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