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公顷和平方千米
01、单元教材分析
《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单元内容主要包括公顷和平方千米。本单元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公顷和平方千米”是在学生掌握面积概念并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的基础上学习的,学好本课知识也为接下来学习平面图形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等知识奠定基础。
本单元内容主要在于完善面积单位体系,帮助学生建立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两个测量土地面积的常用单位,并且这两个面积单位比较大,学生又不容易建立表象,所以课标将“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设置到了第二学段。因此,教材采取了多种措施,帮助学生建立起相应面积单位的表象,为学生解决生活中关于土地面积的实际问题提供支持。
02、学情分析
通过长度单位和常用面积单位的学习,学生对“面积单位的含义和面积单位进率的规律”已经累
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学生而言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面积单位很特殊。不仅“大”而且离学生“远”,这也正是学生学习的困难所在。这两个单位在生活中不常用,学生缺乏与其相关的生活经验;它们都是大单位,无法用感官直观的触摸感知,超出目视范围,学生难以建立表象。在教学中,根据他们年龄特征,让学生以小组进行探索、交流,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03、突出本单元核心素养
本单元的核心素养有:数感、量感、运算能力、空间观念、推理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本单元属于图形与几何中测量部分的内容,在课程实施中,需要依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挖掘生活中实际问题作为学习素材,开展适当、有效地操作活动,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推理、表达等活动中,积累丰富的直观经验和生活经验,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落实核心素养。在认识公顷的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亲自去操场上测量一平方米有多大,一公顷有多大,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的量感、空间观念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认识平方千米的教学中,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让学生理解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然后进行单位换算,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量感、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教
学环节中通过让学生体验在1平方米能站几个人,然后估一估1公顷、1平方千米能站多少人,从而使学生的数感、量感、空间观念、推理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提升。
04、单元大概念架构
1.单元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分为两个层次:
土地面积的常用单位    公顷
平方千米
2.单元目标
(1)了解测量土地时常用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知道以“边长为100米、1千米的正方形”来表征面积单位“1公顷和1平方千米”,感受面积单位研究方式的延续性。
(2)知道并理解公顷、平方千米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经历估--量--比的过程,能借助熟悉的实例为单位标准来刻画1公顷和1平方千米,初步建立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表象,丰富直观经验。
(4)能以熟悉的较大土地面积来度量更大的土地,养成用小单位度量大单位的意识,形成良好的量感。
(5)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会利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解决日常生活的简单实际问题。
3.单元重难点
(1)了解测量土地时常用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知道并理解公顷、平方千米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经历从实例到表象建立的过程,丰富直观经验,初步形成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表象。
4.架构单元知识结构体系
《公顷和平方千米》属于图形与几何中测量部分的内容,它不仅与常用的面积单位有联系,还与面积单位的换算密切相关。围绕本单元的大概念,我们梳理了本单元的相关知识点,打
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了如下的知识结构体系图。
一亩多少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及相关知识的发展
已学过的相关知识
本单元主要内容
今后要学习的相关知识
《长度单位》(二上):认识厘米、米。
《测量》(三上):
认识毫米、分米、千米及它们的关系。
《面积》(三下): 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公顷和平方千米》 (四上): 
①初步建立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表象;
②知道公顷和平方千米与平方米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长方体和正方体》(五下):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及其表面积和体积。
 
《圆柱和圆锥》(六下):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表面积和体积。
通过单元结构教学设计及其评价,目的是让教师从单课时教学思想转变为大单元教学思想,
从整体上思考、把握教学内容,能够科学准确地制定单元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科学分配单元课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