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意之间,“内”“外”融合
——以统编教材四下现代诗《绿》为例
现代诗语言精美,感情真挚,像散文一样有深远的意境,又似童谣一样朗朗上口。小学阶段的孩子喜欢和诗歌亲近,不管是童谣,还是儿童诗,学来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统编教材保护儿童天生的“诗性”,从二年级下册就开始编排现代诗,在四年级下册,现代诗更是以整个单元编排的形式出现,语文要素也一以贯之地体现了整体性和渐进性。
关于诗歌的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第二、三学段提出这样的学段目标与内容:“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所以,现代诗的教学也应从这些角度出发。四年级的学生学习现代诗并不是零起点,教学要把握学情,首先就要思考学生以前学过什么?是怎么学习的?学到了什么程度?因此纵观小学阶段的现代诗教学,我们可以用以下的表格来罗列:
仔细读以上学习要求可以发现,教材对于现代诗教学的着力点突出在朗读、想象两个方面。
四年级下册“现代诗”单元(第三单元),在“篇章页”这样展开描述:人文主题: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语文要素: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关于草原的古诗
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
通过以上对比,再研读四下册教材的各类助学系统,我们可以发现,四年级下册现代诗教学注重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与品悟情感,兼顾朗读与想象。因此,四年级下册现代诗的教学应该从“内、外”两个方面出发,进行自然地融合。第十课《绿》是现当代文学家、诗人艾青的现代诗,他用文学的形式描绘了春天到处是绿,他写出了绿的摇曳、绿的美幻、绿的闻风而动,乃至绿的生命,表现的不仅是大自然的景象,更将自己对于绿的感觉融入其中。
仔细读课文的课后习题:
就会关注这么几个词语:朗读、想象、感受。那就从这几个角度去读一读这首现
代诗。
一、向外——“想象画面,徜徉诗意”
(一)朗读,感受“语言美”
于漪老师说:“要反复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那么结合艾青的《绿》,我们可以怎么指导朗读,让学生感受其画面、音韵、意味的美呢?
一读画面:学生在第一次读这首诗时,随着诗歌的内容,结合平时生活的所见所闻,感受着诗中的画面: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分别是一种怎么样的绿呢?哪些景物有这样的绿呢?绿的风、绿的雨、绿的水、绿的阳光,这样的描写是多么有趣啊!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这抽象的画面随着学生第一次朗读有了最基础的感受,感受到诗中描绘的画面。
二读音韵:“好像绿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省略号留白,可指导学生读出联想,读出绿的满盈。“到哪儿去这么多绿”读出疑惑。“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读出绿的丰富。“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读出景物的奇妙。
三读意味: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以通过语速来把握语境的意味。比如第一小节能让人产生联想,可以放慢速度读;第二小节,各种颜的展现可以读得稍快一些,来展现绿的丰富。诗歌朗读时还可以注意改变读音的轻重和长短,有轻有重,有长有短地读才能将诗歌表达的情感表现出来。
这些朗读并不是放在一起指导完成,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学习环节落实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朗读。
(二)想象,感受“内涵美”
小学生思维有着比较鲜明的具象性和直观性,对于现代诗也有着感知力,能够借助具体的、可以感知的景物或者语言不断领会诗的内涵。因此,在《绿》这首诗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去体验,对诗中语言描绘的内容进行想象,促进对诗歌优美内涵的洞察。在课后题中就有这么一句提醒: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那么在这首诗歌中我们可以围绕哪些点促进学生生发想象呢?我想有两处“省略号”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
●好像绿的墨水瓶倒翻了,
到处是绿的……
“结合诗中描写,想象:除了诗中所写的景物,诗人这样的描写还让你联想到了哪些绿?你可以结合自己平时的生活经历、学到的古诗来展开想象。”学生可能会想到曾经去杭州西湖看到的绿,想到田野的绿,
想到公园的绿;或者想到和绿有关的课文和诗句。展开想象,就把诗中一句“到处是绿的……”感受得更加丰富了,也更有画面感了。
●突然一阵风,
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
所有的绿就整齐地
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所有的绿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让你想到了怎么样的画面呢?诗人没有写出来,你能结合平时所见所想来分享一下吗?”学生可能会联系河边的垂柳,想象柳枝在风儿的吹拂下飘动的画面,可能会想到倒映着绿植物的河面在风儿的吹拂下一顺儿起了微波,还可能会想到草原上深深浅浅的草在风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