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专题训练-----萧统《文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答客难
东方朔
客难东方朔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身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辩智矣。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者尚有遗行邪?同胞之徒,无所容居,其故何也?
东方先生喟然长息,仰而应之曰:是故非子之所能备。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夫苏秦、张仪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擒以,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得士者强,失士者亡,故说得行焉。今不然。圣帝德流,天下震慑,诸侯宾服,连四海之外以为带,安于覆盂;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运之掌,贤与不肖何以异哉?遵天之道,
顺地之理,物无不得其所。故绥之则安,动之则苦;尊之则为将,卑之则为虏;抗之则在青云之上,抑之则在深渊之下;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使苏秦、张仪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
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苟能修身,何患不荣!太公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得信厥说,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此士所以日夜孽孽,修学敏行,而不敢怠也。传曰:‘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水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一人之义也。
今世之处士,时虽不用,块然无徒,廓然独居;上观许由,下察接舆,计同范蠡,忠合子胥,天下和平,与义相扶,寡偶少徒,固其宜也。子何疑于予哉?若夫燕之用乐毅,秦之任李斯,郦食其之下齐,说行如流曲从如环所欲必得功若丘山海内定国家安是遇甚时者也子又何怪之邪?语曰:‘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筵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犹是观之,譬由鼱鼩之袭狗,孤豚之咋虎,至则靡耳,何功有?今以下愚而非处士,虽欲勿困,固不得已。此适足以明其不知权变,而终惑于大道也。
(选自萧统《文选》,有删节)
【注】①掌故:官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贤与不肖何以异哉?不肖:不成材,没出息
B.者尚有遗行邪意:猜测
C.水清则无鱼至:达到
D.故之则安,动之则苦绥:安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今不然居忽忽若有所亡
B.相擒兵是区区不能废远
C.无求备一人之义其身也,则耻师焉
D.何功有不如乡人善者好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设客难己,实质上不仅主人东方朔之“答”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客”之问同样寄寓作者的想法,主客间的思想冲突艺术地展现了作者矛盾微妙的内心世界。
B.文章第二段以“彼一时也,此一时也”为立论的根基,剖析了汉朝和战国的时代差异,认为自己岁月蹉跎地位卑位是时代造成的,且相信修身足以带来鸿运。
C.文章引经据典,说古道今,既流露了才高位卑的愤懑,讽刺了最高统治者不分贤愚的行径,也反映了作者不甘埋没积极探索的心声。
D.文章语言诙谐幽默,思想深邃独到,文与质在对立中实现了统一,从而增强了作品的艺术张力。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说行如流曲从如环所欲必得功若丘山海内定国家安是遇其时者也子又何怪之邪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使苏秦、张仪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
(2)此适足以明其不知权变,而终惑于大道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赢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
五柳先生传翻译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节选自萧统《文选》,有删改)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B.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C.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D.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径,西汉末年王莽专权,兖州刺史蒋诩称病隐居,在院中开辟三条小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人因以“三径”代隐士住处。
B.解绶,古人为官时将系有绶带的印信佩戴在身,解下印绶,即辞免官职。类似表示辞官的词语还有“解官”“解印”。
C.高祖,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太祖”“高祖”“世祖”“太宗”以及文中的“曾祖”等。
D.元嘉,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为汉武帝首创,历代帝王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被当时人认为是他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又写了《归去来兮辞》。
B.陶潜仕途短暂。因家庭贫困,亲人年迈,曾做州祭酒,但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了;此后还担任过州主簿、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陶潜清高不。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馈赠的粮食和肉,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意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潜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酒酣之时就抚弄无弦琴以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了,就叫客人先回去。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颜延之)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
(2)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3)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
答案
1.C2.C3.B4.说行如流/曲从如环/所欲必得/功若丘山/海内定//国家安/是遇其时者也/子又何怪之邪5.(1)如果苏秦、张仪和我一起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就连掌故(这样的官)也做不了,哪里还敢希望做侍郎呢?
(2)这正好能够来证明他们不知灵活变通,从而最终在大道理上困惑不解啊。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C.“水至清则无鱼”是说“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至:最,极。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连词,表转折关系,却/连词,表顺承关系,就。
B.介词,用/介词,因为。
C.都是介词,对。
D.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认为自己岁月蹉跎地位卑位是时代造成的”错误,将人生的失意归结为时代太平所致,是作者使用的障眼法。“贤与不肖何以异哉”“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等句子乃作者真实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