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以及隋朝的灭亡,四个子目的内容。四部分内容以隋朝的兴衰为主要线索,中间插入隋朝所做的两件大事:大运河的开通与科举制度的开创。两者实际上讲的是隋朝的治理。
学习这四部分内容,首先要了解隋朝建立前后中国分裂与统一的历史状况以及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变化。隋的统一具有划时代意义,成为随后持续300多年统一局面的起点,为中国封建社会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坚实基础。管理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朝通过察举制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隋朝建立以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创立科举制,这一制度为后世历朝沿用,影响深远,成为国家兴盛的基石。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正处于知识储备和价值观的初步形成时期,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并不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培养正确的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
学生在上学期已经掌握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统一时期的秦汉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概况。这些知识对于本单元的学习起了铺路搭桥的作用,使学生具备了学习隋唐历史知识的条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隋朝的建立、统一的时间及意义;了解隋朝强盛的原因及表现;掌握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和作用;了解科举制的创建过程及作用;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2)思考与探究“科举制产生哪些影响”“如何评价大运河的开通”等问题,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以及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诗句、音乐、材料及阅读教材等手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
(2)通过比较法,认识大运河在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地位及当今的文化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统一、社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的统一、的社会环境。 
(2)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他的开通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见证,至今仍值得我们为之骄傲。 
(3)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符合当时的社会发展需要,是促成隋朝繁荣原因之一,它体现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仍然是现代社会所追求的精神内核。 
【教学重点】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及作用;科举制的创建过程及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史料分析,探究科举制的影响。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导入
设计1:出示大运河遗址视频——这是大运河遗址发掘的一段视频。
设计2:出示表格——老师课前还搜到了一个表格,从表格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因此,有人说大运河与长城一样伟大,是古今中外的奇迹之一!大运河什么时候开通?隋朝皇帝列表
隋朝是一个怎样的朝代?为什么能够开通这样一条大运河?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让我们一起走进隋朝,开启我们的揭秘之旅。
观看视频
观察表格
归纳结论
与教师互动
在疑问中走进隋朝的学习。
观看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用悬疑的方式引入新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教学
过程
(出示揭秘一:隋为什么能开通大运河 ?)首先进入第一个板块的学习。
一、揭秘一:隋为什么能开通大运河
1、.大运河开通的政治条件
出示表格,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问:隋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以及统一南北时间分别是什么?统一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而国家的统一,也为大运河的开通,提供了最重要的政治条件。要开通这样一条大运河,仅仅有的政治条件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隋朝具备这些条件了吗?下面让我们到史料中寻求答案。
2、大运河开通的及经济条件
史料一:(隋文帝)“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人物殷阜,朝野欢娱。” ——《隋书》
思考:隋朝的经济状况如何?
史料二: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思考:隋朝经济繁荣到什么程度?
隋朝经济繁荣,也就为开凿大运河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另外,大运河是中华大地上唯一南北走向的长河。在开凿的过程中,一道又一道难题需要攻克,这就需要无数能工巧匠进行科学设计。而这些能工巧匠是如何得来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揭秘大运河开通的人才条件。
3、大运河开通的人才条件
(出示诗句)有一种喜悦叫“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有一种对比叫“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有一种失望是“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思考:(1)这是中国古代的什么制度给人带来的情绪变化?
(2)科举制是怎样创立的?
(1)科举制创立背景
出示材料——创立背景
思考:魏晋时期采用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这种选种官制度的依据是什么?
思考:家世门第渐渐成为唯一的选官标准,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什么意思呢?老师简单解释,就是寒门学子难以凭才学做官。
(2)科举制创立过程
出示创立过程,为了改变这种情况,隋朝逐步创立了科举制。
思考:隋文帝、隋炀帝分别怎样选官?
解释进士科的含义,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进士科的设置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
(3)科举制影响
出示材料
材料一:科举制度……考生几乎没有身份、阶层、职业等限制……                  ——杨齐福
材料二::“诗至唐而盛,至晚唐而工。盖当时以此设科取士,士皆争竭其心思而为之。”
——宋代诗人杨万里
材料三:“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唐太宗
材料四: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演说集·五权宪法》
合作探究:科举制的创立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通过刚才的史料分析,我们得出科举制的影响有以下几方面:(1)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2)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3)推动了教育的发展;(4)开当今世界文官考试制度的先河;
出示科举制内涵表格
科举制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我们进一步思考,科举制在人才选拔方面体现出怎样的精神内涵。
思考:(1)魏晋时谁做官,隋朝以后谁做官?
(2)选官标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体现了什么精神?
出示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科举制体现出的平等公正的精神,也是当今社会所倡导的核心价值。
它为天下人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机会,这也就鼓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这在今天仍然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因此,它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最进步、最重要的选拔官员的制度,还是是中国不应忽视的一份文化遗产。
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发现科举制的创立,为大运河的开通提供了什么条件?
总结过渡:隋具备了开通大运河的各项条件。这说明隋有能力开通大运河。而隋为什么要开通这条运河呢?主观目的是什么?
第二板块:隋为什么要开通大运河?
1、开通目的
出示诗句并诗朗诵:一株琼花,深院绽放,演绎一个淫逸暴君的穷奢传奇……
民间传说,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是为了方便自己从水路去扬州看琼花,游玩享乐。那你认为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仅仅是为了看琼花吗?
出示大运河开通目的:沟通南北,巩固统治。
大运河是怎样的一条运河?
2、大运河概况
下面用数字归纳法了解大运河的概况。三点:三个城市;四段:分为四段;五河:贯穿五大水系。
这三点四段五河分别指什么?
指着图说,大家来看这就是江都,炀帝看琼花的地方。无可否认,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确有其南游寻欢的动机;但是开通大运河的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开通大运河是否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3、作用探究
出示史料
材料一: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材料二: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李敬方《汴河直进》表格:隋开通大运河役使民力数据统计。
大运河的开通既产生了积极影响,也曾产生消极影响。但是总的来说,大运河自凿通以来,一直是我国南北水上交通运输的重要通渠。它为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经济繁荣与水上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发挥了不可估量的历史作用。但是历史上也曾有人激烈的批判大运河。
  出示诗句胡曾说“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胡曾
思考:胡曾对大运河的开凿有什么样的看法,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过渡:既然大家不同意大运河亡了隋朝,拿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隋朝的灭亡,下面我们进入第三板块的学习。
第三板块:隋亡于大运河?
1、隋朝灭亡的原因
思考:(1)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2)暴政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使人民忍无可忍,终于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隋朝统治面临瓦解,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总结:所以,大运河并不是隋速亡的罪魁祸首,只是催化剂!
2、拓展提升
出示拓展提升: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哪个王朝与隋朝相似?有哪些相似之处?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总结:纵观历史长河,我们不难发现这个道理;得民心者得天下!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施仁政爱民的,必繁荣昌盛,国富民强!
中考链接
出示五道中考历史题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围绕大运河了解了隋朝的兴亡。我们学习了隋朝的统一,学习了科举制,还有隋朝的灭亡如今,隋朝大运河的经济功能微乎其微。但是已经沉淀了千年的运河文化,越来越发挥出文化价值作用。来看今日运河,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2处世界文化遗产和第46处世界遗产。
思考:大运河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怎么做?
结束语;(配乐诗朗诵)
  一条古运河,千年流淌,
见证一个繁盛帝国的短暂兴亡……
大运河,是隋朝历史最好的见证者。
尽管隋朝就像流星一样,
瞬间璀璨,瞬间毁灭,
但他却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国家长期分裂的局面,
完成了大一统,开创了科举制,开通了大运河,
隋朝,不到四十年的时间,
为一个繁荣与开放时代的到来,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读第一板块的标题
学生认真自学课本,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史料回答问题。
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大运河人才条件的学习
学生仔细听、看诗句,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到材料中关键词归纳答案
学生思考并作答
学生安静地看书,并在课本中做好标记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科举制的影响。
学生上台讲解史料归纳影响
学生齐读
学生仔细观察表格思考并作答
平等公正
学生安静地听讲感受科举制的精神内涵
独立思考
学生回答问题
自学课本第三页寻答案并作答
师友互助掌握河概况相关知识
上台指图讲大运河三点、四段、五河
同桌之间交流探讨,然后展示交流。
思考回答不同意。
阐述评价大运河应一分为二的评价
学生作答
学生读课本上的暴政表现。
师生共同总结
先交流秦隋相似之处,后谈启示
做练习
师生互动总结所学
保护它
有感情齐声朗诵
学会学习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核心素养的提升。
补充史料,让学生了解隋朝经济发展情况,感受隋的兴盛。
诗句给人以美感,用诗句引入新知识的学习,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研读材料并从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真正的课堂应该是动静皆宜的状态。给学生以安静自学、独立思考的权利。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并且在展示中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史学素养
德育渗透:培养学生崇尚平等、公正的精神;树立平等公正的和价值观。
设置疑问,引发学生思考:隋为什么要开通这条运河呢?主观目的是什么?
培养学生速读跳读的能力
鼓励学生在众人面前大声流利表达,培养自信,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的核心思维,本节课中指导学生阅读了大量的史料,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科素养
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列举炀帝的暴政表现,让学生理解隋亡的主要原因是暴政而非其他。
在对比中,加深知识的理解。
通过谈启示,感悟历史,让历史照亮前行的道路。
学以致用,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德育渗透:培养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
配乐诗朗诵的形式结束本课的学习,无形之中把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又回顾了一遍。
教学反思
1、本节课将教材重新整合挖掘,分为“隋为什么能开通大运河”、“隋为什么要开通大运河”、“隋亡于大运河”三个版块,以大运河为一条主线,穿连隋朝的兴衰,过渡衔接自然顺畅。
2、本课始终围绕“大运河”展开教学活动,线索清晰,中心突出。
3、史料教学是本课一大亮点。本节课,我精心选取史料,通过生动形象的史料解读,充实历史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探究的热情。而在分析科举制影响这个问题时,我采取了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通过研读史料分析得出答案,这既培养了学生论丛史出、史论结合的学科素养,也提升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导入新颖,瞬间吸引学生,是本节课另一大亮点。本节课,我精心选取了一段大运河遗址发掘视频,通过视频观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5、配乐诗朗诵是本节课的第三个亮点。我设计了以诗朗诵的形式结束本课的学习。这一方面,无形之中把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又回顾了一遍,另一方面由于形式新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6、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好习惯终生受益,好方法事半功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7、德育渗透及时到位恰到好处。本节课充分显示了坚定文化自信:比如科举制体现出了平等公正的精神内涵,再比如大运河申遗成功给我们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