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
建立隋朝,统一全国的皇帝是
A.汉武帝 B.隋文帝 C.隋炀帝 D.唐太宗
【答案】B
【解析】
选择题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句话
A.分析了隋朝开通运河的目的 B.肯定了隋朝大运河的历史作用
C.批判了隋炀帝的暴虐统治 D.描述了隋王朝的经济繁盛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和材料“……其为利也博哉”可知,这体现了大运河的巨大作用,故B符合题意;隋朝开通运河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是说大运河的作用,并没有批判了隋炀帝的暴虐统治,也没有描述隋王朝的经济繁盛,故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选择题
如图的行政系统简表呈现的是
A.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西汉强化监察制度
C.隋唐时期创新中央官制 D.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分析可知,该行政系统下丞相权利被一分为三,分成了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门下下设六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隋朝时期首创的三省六部制,唐朝时期对该制度进行了改进。C正确;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表现为中央为丞相、太尉、 御史大夫三公,地方上实行郡县制。A错误;西汉监察制度表现为中央司隶校尉和地方刺史的设置,B错误;明朝废除丞相,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D错误。综上故选C。
选择题
孟德斯鸠在评价中国某一制度时指出:“皇帝通过考试等途径选拔官吏。凡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论出身如何,都有经过考试成为官吏的机会。”该制度在隋唐时期的作用不包括
A.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B.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C.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D.使专制集权统治极度膨胀
【答案】D
【解析】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皇帝通过考试等途径选拔官吏。凡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论出身如何,都有经过考试成为官吏的机会”可知,该制度是科举制。专制集权统治极度膨胀是在我国明清时期,D符合题意;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A不合题意;科举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B不合题意;科举制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C不合题意。 综上故选D。
选择题
曾说:“唐明皇(唐玄宗)不会,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说“后半辈不会做”是基于他统治后期出现的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安史之乱 D.藩镇割据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最终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C正确;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时期的封建盛世,A错误;开元盛世是唐玄宗“前半辈会做” 的表现,B错误。藩镇割据是安史之乱的恶果之一。D错误。综上故选C。
选择题
“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首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上述史料介绍的物品是
A.翻车 B.筒车 C.步辇 D.纺车
【答案】B
【解析】
据题干“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首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歌谣介绍的农用工具是筒车,利用水力自行灌溉。B正确;翻车又名龙骨水车,旧时中国民间灌溉农田用的龙骨水车。为世界上出现最早、流传最久远的农用水车。但是造型不类似于纺车。A错误;步辇是代步工具,C错误;纺车是纺织工具。D错误。综上故选B。
选择题
描述与下图人物最适合的是
A.出使西域,抗击匈奴 B.西行天竺,求取佛经
C.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D.敢于创新,铸造石桥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玄奘的相关知识,唐太宗时期,玄奘从长安出发,西游天竺,并且在天竺的最高学府求学,回到长安后,将自己的经历和见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A项所述与张骞有关,C项所述与鉴真有关,D项所述与李春有关,所以只有答案B项与图相符。
选择题
利用下而两幅地图可以进行研究的主题是
A.西北少数民族内迁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两宋民族政权并立 D.元朝拓展疆域
【答案】C
【解析】
图一反映了北宋、辽和西夏的政权并立。图二反映了南宋、西夏、金朝政权并立,因此两幅图共同反映的主题是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C正确;西北少数民族内迁主要集中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A错误;经济重心南移在图片中没有反映。B错误;图一的北宋时期,蒙古尚未崛起。D错误。综上故选C。
选择题
有一部史书可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该史书是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资治通鉴》
【答案】D
【解析】
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书名来源于“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D符合题意;《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编著,排除A;《汉书》是断代史史书,不符合题意,排除B;后汉书》是一部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排除C。故选D。隋朝皇帝列表
选择题
“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下列选项与诗歌
所描述的场景有关的是
A. 唐都长安
B. 北宋东京
C. 元朝大都
D. 明朝北京
【答案】B
【解析】
依据此题的关键“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瓦子”是北宋东京城内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此句描述的是北宋东京城娱乐场所瓦舍内讲评书的情景,体现了北宋东京城市繁荣的特点,所以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选择题
北宋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
A. 知州
B. 通判
C. 转运使
D. 刺史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了转运使。宋太祖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C符合题意。宋以朝臣充任各州长官,称“权知某军州事”简称知州,A不符合题意。通判在州府的长官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B不符合题意。刺史,西汉时设置,是部(州)监察长官,后又转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D不符合题意。所
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选择题
“一个极其富强的王朝,突然崩盘……徽宗和钦宗这两个皇帝,还有他们的皇后、嫔妃、皇子、公子等宗室贵族、大臣等人,都被押送到了北方。”上述材料描述的是
A. 金灭辽
B. 金灭北宋
C. 岳飞抗金
D. 宋金和议
【答案】B
【解析】
“一个极其富强的王朝,突然崩盘……徽宗和钦宗这两个皇帝,还有他们的皇后、嫔妃、皇子
、公主等宗室贵戚、大臣等人,都被押送到了北方。”上述材料描述的是金灭北宋。1126年,金军乘大雪攻破北宋都城汴京,第二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宗宝后妃等三千多人北去,北宋灭亡。历史上把这次事件称为“靖康之变”,B符合题意。ACD项内容与题干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选择题
“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別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为中国的商业革命”。这里将宋代的商业发展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主要是基于
A.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B.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
C.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D.江南的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
【答案】A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在北宋,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也体现了货币向纸币发展的趋势,故A符合题意;在唐代,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故B不符合题意;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这体现了宋代农业的发展,故C不符合题意;江南的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这体现了手工业的发展,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选择题
以下图片可以确立的研究主题是
A.宋代商业繁荣 B.交通运输业发达
C.宋代印刷水平高 D.造船业闻名世界
【答案】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针铺商标反映了宋代商业发展推动广告和商标的出现。《清明上河图》展现了北宋都城汴京繁荣的城市风貌。交子是商业发达、交易额扩大的产物。南宋海船则反映了宋朝造船技术发达,海外贸易繁荣。因此四张图片综合反映了宋朝商业繁荣。A正确;BCD概括都不全面。BCD错误。综上故选A。
选择题
某王朝在行政区划方面实行“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这个王朝应是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統治,元朝元世祖忽必烈开创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并直接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由中央委派官员拿管省内军政大权。C正确;唐朝采用“都督州县”三级制,A错误;宋朝行政区划实行州、县二级制。B错误;明朝废除行省制,实行三司制。D错误。综上故选C。
选择题
“一代天骄”与下列哪一人物搭配在一起最合适?
A.秦始皇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成吉思汗
【答案】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大蒙古国,他南征北战,建立不世功勋,被称为“一代天骄”,故D符合题意;秦始皇开创了皇帝制度,唐太宗创立贞观之治,宋太祖建立北宋,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选择题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诗句中戚继光表明的志向是( )
A. 荡平倭寇 B. 赶走荷兰殖民者
C. 击退沙俄侵略者 D.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明朝戚继光的名言,戚继光是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选项B赶走荷兰殖民者是郑成功;选项C击退沙俄侵略者是康熙皇帝;选项D.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是乾隆皇帝;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
选择题
有人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八股之害等于焚书”是说二者从根本上都
A.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B.不利于文化教育的发展
C.对人民实行暴政 D.引发了
【答案】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实行焚书坑儒不利于社会发展,钳制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残暴的手段引起人民的不满,加快了秦朝的灭亡。明清实行八股取士,科举只考四书五经且不能自由发挥,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二者从根本上上都是思想专制措施,都钳制了人们的思想。A正确;B是表象。B错误;八股取士不是暴政。C错误;焚书坑儒没有引发。D错误。综上故选A。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