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及教育对策
   在教学中,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学生学习专心致志,从不受任何干扰。不过有些学生常随便说话、做小动作;有的上课看似认真,实际上心已飞出教室。以致老师叫他回答问题,他才如梦初醒;有的学生做作业、看书总是静不下心来;还有的学生做功课时,总要弄一些“玩”的小插曲,作业漫不经心,边做边玩,结果作业时间长,差错许多。这种现象在低年级尤为严重,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察与调查,我发现原因有四:
1.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自控水平差,有意注意不断时间短,他们的注意力最长只能坚持10-15分钟左右。,还没有获得倾听的技巧和水平,良好的注意力尚在形成之中。
2.班额人数太多,造成教室拥挤,互相影响,尤其是孩子们在家娇生惯养,生活在集体还是要以自我为中心。
3.独立水平差。在调查问卷我发现有90%的学生在家学习要家长陪;50%的学生写作业是在家长的再三催促下才开始的,还有个别学生边玩边写,其中30%的学生在写作业时还和家长讨
价还价;有95%的学生写完没有检查作业的习惯,有45%的学生写完没有自己整理书包的习惯。
4.自主学习意识差。有65%的学生不会学习,不明白上课是干啥,不会听课,不会思考,总是只是限于老师布置的写字,这就是上课。
低年级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很难维持20分钟,自己曾经用过卡片、游戏、儿歌、鼓掌等激励形式,但效果都是只能不断一周左右,学生就没有了兴趣,上课时精神状态不佳,注意力又不集中,不积极思维,又是乱糟糟的。正在我忧心如焚的时候,我看到《语文课程标准》中说:“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使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这使我意识到要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光治标不行,还需治本,课堂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要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对课文深加工,激起学生的表现欲,是语文课深刻、厚重,让学生有事可做,从而取得实效。以《秋天的图画》一文为例:
1、说变化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练说,秋天来了,你发现有什么变化?
学生A:秋天到了,天气逐步凉了,我们再也不能穿短衣短裤了,衣服都逐步加厚了。
学生B:秋天到了,天都黑得早了。
学生C: 秋天到了,枫叶红了,绝绝大部分树叶黄了,有的树叶开始落了,就像黄蝴蝶在风中飞舞。
学生D:秋天到了,许多花儿都不开了,只有菊花不怕冷,开得可好看了,有白的、红的、紫的、淡绿的,五颜六,迎来许多观赏的人。
学生E:秋天到了,大雁一排排往南飞,一会儿排成 “人”字,一会儿排成 “一”字,可壮观了。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纷纷举手,都想把自己平时看到的告诉老师和同学们,由此可见,生活是最好的语文教材,是一本本活的教科书,学生的注意力不用多言,早已集中于课堂。
2、善想象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这个段主要讲了天空白云的变化,我就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说出
自己眼中的白云,并仿照句式“几朵白云有时像……有时像……”,又一次掀起课堂的妙语连珠。
学生G:几朵白云有时像一匹飞奔的骏马,有时像一条张牙舞爪的长龙。
学生H:几朵白云有时像一团大大的棉花糖,有时像一座高大的雪山。
学生I:几朵白云有时像一头威武的大象,有时像一凶猛的狮子在追逐。
学生争先恐后形容自己脑中白云的形象,积极展示自己的口语才华,都不甘示弱,此时,谁还会东瞅西看呢?
3、会仿写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指导男生读,女生想想农田有什么变化?学生很自然知道“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我随机发问:“菜园里、果园里有什么变化呢?”
学生J:菜园里,辣椒红了,茄子紫了,萝卜长大了。
学生K:果园里,苹果红了,香蕉黄了,葡萄紫了。
交流之后,我让学生把自己的发现用铅笔记录下来,此时个个学生专心致志,都在用心表述自己眼中的菜园或果园。
4、议生活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指两名学生比赛读,让其他学生讨论:“本段写什么?怎么写的?”学生很快发现本段主要写人的活动,是用三个“有的”连起来,我趁机发问,你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吗?
学生L:下课了,同学们有的跳绳,有的打乒乓球,有的捉迷藏,玩得可开心了。
学生M:我有几条小蜡鱼,有的是红的,有的是黑的,有的是带花纹的,可漂亮了!
学生N:上课了,同学们有的读课外书,有的练习写铅笔字,有的做练习题,可认真了!
学生O:秋天里,我家的菊花开了,有的像龙爪,有的像圆球,有的像圆盘,千姿百态!
学生一节课下来,思维积极,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知识,完成了四十分钟的教学任务,注意力也都集中在学习内容。正如一位特级教师所说:“好的课堂理应是情智共生的课堂,要以情
促智,以智生情,让学生情感的闸门不断开启,让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点燃。”
二、策略方法
注意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的智力发展和对知识的吸收。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注意是心灵的天窗,只有打开这扇天窗,才能让智慧的阳光撒满心田。我想最关键的还是要我们教师从课堂入手,调动学生上课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采取多种方法来培养他们的注意力,从而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我在研究过程中,采用如下策略:
1、利用兴趣,激发注意力。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是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谁都会很投入,很专心,小学生更是如此。在教拼音时,我把字母和音节写在卡片上,卡片设计成花朵、水果、房子、乒乓球拍等各种形状,再用水彩笔寥寥数笔勾勒出美丽的图案,奖给那些专心听讲、举手发言的学生,这样既巩固了知识,又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好动的孩子其实是非常聪明、善于思考的,仅仅老师墨守成规下的讲解令他们不感兴趣,习以为常。例如我在教“高”这个生字时,告诉他们这个字能够用
一个谜语来表述:“一点一横长,口字站中央,大口张着嘴,小口里面藏”;教“照”时,我说这个字有一个故事,同学们个个竖起耳朵,我故作悲伤地说:“在六十多年前的一天,一个日本人,拿了一把刀,杀了一口人流了四滴血”;教“跳”字时,教室有点乱,我装作神秘的样子说:“‘跳’字有三个同胞兄弟,聪明的同学才知道它是谁?”平时爱说话的孔玉鑫第一个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挑,挑水的挑,桃,桃子的桃,还有眺,远眺的眺。”我非常惊讶,因为“眺”字还没学过,仅仅在前面的课文里见过一次,我即时地在全班实行了表扬。从此,我在教生字时,同学们都积极动脑用编谜语、讲故事、形近字等方法来学习生字,他们的兴趣极浓,注意力持久,接受知识轻松,处于主动学习状态。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唤醒学生的注意力,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有机结合起来。
2、利用故事,唤醒注意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以前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讲故事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专心学习的好习惯。
一天,我一进教室,看见乱哄哄的,说说笑笑,你戳我,我拉你,又使我想起前两天,课堂上总是不能顺利实行的事,我灵机一动,给学生讲了一则故事——《小麻雀上学》。讲完后,我让学生讨论:小麻雀为什么没学好?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我趁机说:“那课堂应该怎么做?”学生回答:坐姿端正、认真听讲、举手发言、动手动脑。学生边说我边板书,之后让学生齐读两遍,并让学生想想,自己今后在课堂上应该怎么做?只有仅仅的三分钟,那节课的效果却十分的好,学生异常专注。
3、教给方法,养成注意力。
枢怎么读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的。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必须变“教学生学会”为“指导学生会学”。在唤起学生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同时,刺激大脑兴奋中枢,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迅速进入角,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平时,我在课堂上总发现指名读书时,有人总是东瞅西看,认为与自己无关,还有的同学总是读得磕磕绊绊,不流畅,有时读完竟不知文中写了什么。一次在早读前,我让学生讨论:怎样把书读好?经过学生讨论,归纳为:①口念心记,②边读边想,③专心,④不加字、不
减字、不读错字、⑤不拖腔调,⑥声音洪亮。他们的表述虽然很稚嫩,没有逻辑性,没有华丽的词句,却是他们的亲自感悟,不是老师告诉他们所能达到的。那个早读,我让学生背诵一篇两百字左右的课文,没想到不到15分钟,41名同学全都背过。此时,我才真正明白了“磨刀不误砍柴功”的真正意义所在。
4、利用多媒体,吸引注意力。
多媒体是集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的音乐背景,妙趣横生的益智游戏的一种教学手段。如果我们在课堂使用适宜,恰到好处,就会把学生带入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快乐中获得知识,提升注意力。例如在教《乌鸦喝水》一文,那天刚好是第三节课,第二节是体育课,虽然第三节的上课铃声已响,但学生的思绪还不能从操场一下子回到教室里来。我就按照提前的预设马上播放了《小毛炉》的音乐,让学生打着节拍跟着一起唱,学生一下子静下来,跟着歌声进入课堂。大约二十分钟左右,学生的大脑有些疲劳,情绪有些低落,我又安排播放了《乌鸦喝水》的录音,又一次为学生的大脑“充氧”,同时又提升了学生的注意力、专注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与训练,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已经养成,就连我们班最调皮捣蛋的田斌贺
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了。一天,我让同学们给“扁”字朋友,没想到他一下子说了七个——篇、编、骗、遍、偏、翩、蝙,直说得其他同学目瞪口呆。在教生字的课堂上,他总是把小手举得高高,“老师,我有提醒”“老师,我会给这字编一个谜语”“老师,我会给这个字组词并说话”,他上课总是坐得端端的,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发言。
总来说之,低年级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还需要教师长期观察,需要教师持续创新,需要教师方法多样,需要教师坚持不懈,更需要教师的教学机智,学生的注意力才能逐步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