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公文类》精选专项试题训
练【2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文言文阅读
〖甲〗 岳阳楼记(节选)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小石潭记(节选)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1】下面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②微斯人
③以其境过清
A.探求 稍微 冷清B.探求 没有 冷清
C.请教 没有 清白D.请求 一点点 冷清
【小题2】下面划线字,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其境过清
B.是 是进亦忧,退亦忧 问今是何世
C.去 乃记之而去 游人去而禽鸟乐
D.异 或异二者之为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这句话朗读节奏的划分是“予/
尝求古仁/人之心”。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运用了对偶、排比的修辞手
法。
C.甲文中关于“先忧后乐”的名句常常被今人用来抒发
自己伟大的政治抱负。
D.〖甲〗、〖乙〗两文的作者范仲淹、柳宗元都是“
唐宋八大家”之一。
【小题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分)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2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1)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2)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便离开了。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可先从例句中辨别比较容易判断的某一词,然后再看选项,用排除法,依次判断,选出答案。
考点:文言字词解释
点评:本题不难,句意清楚,便于理解词义,选择题的形式,易于比较判断。古文好考到的字词,一般是课文注释中提到的词,句子中关键意义的词,难于辨识理解的词,学习要对这些字词多下功夫记忆。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中“以”皆为“因”,C项中“去”皆为“离开”,D项中“异”皆为“不同”,C项中“是”一为“这样”,一为判断词“是”。
考点:古文一词多义
点评:本题不难,几个词是常见字词,比较容易判断。古文字词一词多义是很多的,变化比较复杂,要掌握一词多义,必须在学习里仔细了解字词在不同语言中的用法,归纳特点,加强记忆。
【小题3】
试题分析:A错,“古仁人”是一个短语,节奏不能划开;B错,排比必须是三句,两句不能是排比,此句是对偶和互文;D错,范仲淹不属于“唐宋八大家”之一,宋朝的“三苏”,王安石、欧阳修、曾巩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考点:古文知识
点评:本题不难,错误容易判断。本题涉及到很多古文知识,有常识,有修辞、有朗读,可见学习古文要多方面掌握知识,打能打下良好的古文功底。
【小题4】
试题分析:第一句是“互文”,前后句意要相互渗透,翻译时两句不能隔开。第二句“以”“清”“居”“去”几个字词要准确,分别是“因”“清冷”“停留”“离开”。
考点:文言翻译
点评:本题不难,学生所学课文,有过翻译的练习,比较熟悉。互文,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它的特点是,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
2.王武恭公德用①善抚士,虽里儿巷妇,外至夷狄,皆知其名氏。御史中丞孔道辅等,因事以为言②,乃罢枢密③,出镇④。又贬官,知随州。士皆为之惧,公举止言如平时,唯不接宾客而已。久之,道辅卒,客有谓公曰:“此害公者也。”愀然曰:“孔公以职言事,岂害我者?可惜朝廷一直臣!”于是,言者终身以为愧,而士大夫服公为有量。
【注释】①
王德用,北宋名将,谥武恭。②以为言:意思是弹劾王德用。③枢密:宋朝中央政府高官。④出镇:出朝廷,镇守外地。
【小题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2分)
(1)王武恭公德用善抚士()
(2)久之,道辅卒()
【小题2】对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枢怎么读A.孔道辅在工作的时候谈论其他事情,难道妨碍我了
吗?
B.孔道辅在自己的职位上说职责内的事,怎么是害我
呢?
C.孔道辅在自己的官职上说相关事情,莫非他是想害
我?
D.孔道辅在安排职务的时候说到其他事情,难道要害
我?
【小题3】王德用被贬之后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小题4】本文主要表现了王武恭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2分)
【答案】
【小题1】(1)善于,擅长(1分)(2)死,去世(1分)
【小题2】B
【小题3】(公)举止言如平时,唯不接宾客而已。
【小题4】不计较个人得失(或:有度量)(1分)忠心为国(1分)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1)“善”根据语境是“善于”的意思,不能理解为“好”的意思;(2)“卒”根据语境是“去世”的意思,不能理解为“名词”或“终于”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字词的理解的理解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在理解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此句时,注意“以是因为的意思,言是说的意思,岂是怎么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点评:文言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初中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3】试题分析:王德用被贬之后的表现根据“又贬官,知随州。士皆为之惧,公举止言如平时,唯不接宾客而已”这几句话来概括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概括文章的内容,首先要了解文章的大意,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如本道题,根据贬官后的文字描写来概括即可。
【小题4】试题分析:根据“客有谓公曰:“此害公者也。”愀然曰:“孔公以职言事,岂害我者?可惜朝廷一直臣”这句话分析出“王德用”是一个“有度量”的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点评:分析人物形象,根据文中对其具体描写来分析即可。有“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也有对其进行细节描写,还有运用侧面描写,总之,多角度的分析人物,人物的形象才会饱满。
3.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佛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
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小题1】填空。(3分)
本文选自《》,是(朝代)的(编者)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
【小题2】解释加下划线的字词。(4分)
故不错意也人谕矣轻寡人与秦王不说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2分)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小题4】从选文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对我们有何启发?(3分)
【答案】
【小题1】战国策西汉刘向
【小题2】通“措”,置(安排或放置)明白轻视通“悦”,高兴
【小题3】老百姓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走路,把头拼命地往地上撞罢了。
【小题4】略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标题为后人所加,又名《唐雎为安陵君劫秦王》。《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基本常识的把握。
点评:文学常识,顾名思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常识,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文学常识能提升人的文学素养,改善一个人的文化形象,而掌握更多的文学常识对于我们成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很有意义。所以,多多储备积累,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引用和运用文学常识,使得这些宝贵的民族文学精华融进自己的血液之中,成为自
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部分。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对文学作品的作者、体裁、主人公等可以进行分类,以防混淆。对著名篇章的内容熟读并熟记
【小题2】试题分析:错:通假字,通“措”,放置或安排。谕:一词多义,明白。轻:一词多义,轻视。说:通假字,通“悦”,高兴。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
【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把“布衣”(老百姓)、“免冠徒跣”(
摘掉帽子,光着脚走路)、“抢”(撞)等字词翻译准确。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小题4】试题分析:面对秦王的盛气淫威,唐雎则寸步不让,据理力争:“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一个委婉的反诘句,既驳斥了秦王的无理要求,也表示了对秦王强烈的轻蔑。这使本来就很尖锐的矛盾更加激化了,文章至此陡起波澜,读者顿生焦虑之情,为冲突的后果而担忧。秦王自以为无人敢摸老虎屁股,而唐雎居然敢在老虎头上猛击一掌。秦王被激怒,于是以“天子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