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做好文意辨析题
(原卷版)
〖考情分析〗
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设误类型是曲解文意、以偏概全、扩大范围等
2.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错误,且该错误选项也非全错,而是某一点错。
3. 选项常见的设误手段主要有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时空有误、混淆关系等。
4得关注的是2021年新高考卷从题干到选项的变化,尤其是选项不再分为“概括”与“分析”两部分,而是采用直接概述的方式。
〖失分原因〗
1.没有从人物性格事迹角度比对。
2.没有从关键词语角度进行比对。
3.没有从时间地点角度进行比对。
4.没有从分句之间关系进行比对。
5.没有从人事所涉范围进行比对。
〖通法通则〗
1通读全文,弄清文本内容
整体快速阅读,扫清文中障碍,弄清文章的体裁及大致内容,总观总览。
2.审清题干,明确锁定区域
四个选项基本按照行文顺序设置,选项内容大多是对原文的概括、转述或分析。按照行文顺序设置,有利于快速到信息区间,进行文题比对。
3.结合语境,仔细分析比对
在理解与分析选文内容的过程中,先读选项,然后将选项中的每句话在锁定的原文区域中一一比对。要特别注意难懂字词的理解,还要注意判断各选项中的有关细节,看是否存在人物的张冠李戴,事件的前后倒置、杂糅、层次混乱、强加因果,内容的归纳不完整、故意曲解,中心概括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错误。要把选项中诸如事情的发展、因果,人物行为的程度、实效等内容,细细从原文词句中查出核对,分析选项叙述与文中用词造句的细微差别,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4.回文检验,整体考虑作答
做出初步判断后,考生应回看题目和内容,检查判断是否有误;再从文章内容的整体上排除错误选项,特别是隐性干扰;最后正确作答。
〖真题演练〗
(2023新高考I卷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襄子①围于晋阳中,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吾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臣不敢失礼。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襄子有君臣亲之泽,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也。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则赏。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失赏也。故曰:仲尼不知善赏。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
材料二:
陈人有武臣,谓子鲋②曰:“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也。枢怎么读”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愚而度其说也。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
其信否焉。”武臣曰:“诺。”子鲋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韩非子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此先后甚远,而韩非公称之,曾无怍意。是则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诸子久矣。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测渊,矇大道而不悟,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
(节选自《孔丛子·答问》)
【注】①襄子:赵襄子。春秋末年,知、赵、韩、魏四家把持晋国国政,称“晋四卿”。晋阳之战,知氏(荀瑶)联合韩、魏攻赵,反被赵襄子联合韩、魏灭杀。②子鲋:即孔鲋,孔子八世孙。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主上设置有关法令,令行禁止,臣不敢越职侵权,也没有了奸诈之心,他们履职行事,有了功劳就能得到赏赐,韩非认为这样才叫“善赏罚”。
B.在武臣看来,韩非与孔子观点不同的地方很多,在遏奸劝善等方面,韩非不一定就不对,孔子也不一定就合理,韩非也可以称得上是当世圣人。
C.世人说到高必定会以上天作比,说到低必定会以深渊作比,他们常通过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
D.子鲋对韩非之类的诸子学说闭口不言,充耳不闻,而武臣却深信不疑,进而怀疑圣人,子鲋对此深感失望,认为武臣是见识短浅,不明大道。
第一步,先审题:出题干中的关键词。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二步,通读全文,弄清文本内容,明确选项内容,锁定区域。
A项的相关信息来自材料一,对应语句是:“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臣不敢失礼。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
B项的相关信息来自材料二,对应语句是:“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也。”
C项的相关信息来自材料二,对应语句是:“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愚而度其说也。”
D项的相关信息来自材料二,对应语句是:“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诸子久矣。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测渊,曚大道而不悟,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
第三步,结合语境,仔细分析比对。
选项A中的“主上设置有关法令,令行禁止,臣不敢越职侵权,也没有了奸诈之心”均来于此。韩非所谓“善赏罚”实际是强调“法”的重要性。有令行禁止之法而下犹有骄侮之意就应该罚,臣下履职行事,有了功劳就应该赏,是对前述“善赏罚”的补充。因此A项正确。
原文韩非树立法制,与孔子言论不同的地方很多。我探究他们言论的含义,考校他们的区别,发现在遏制奸邪、鼓励行善方面,韩非未必是错误的,而孔子也未必完全合理。因此像韩非这样的人,同样是当代圣人。B项的概述与原文一致,是正确的。
原文中,世人说到高一定指称苍天,说到低必然会指称深渊。那些好事之徒、穿凿附会之辈,必定从经书中寻章摘句为自己提供依据,援引圣贤来显示自己的高明,他们想借此让愚
昧民众相信自己的话,从而使自己的学说有所依托。C项的概述与原文明显不同。主要错误点在于“自辅”“自贤”。“自辅”是指帮助自己、辅佐自己,即通过引经据典来佐证自己的观点;“自贤”是通过攀附圣贤、援用圣贤来彰显自己的贤能。C项表述为“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贤能”,是错误的。其余“以上天作比”“以深渊作比”“争取民众的信任”等表述也不准确。将“好事而穿凿者”等同于“世人”,也有范围扩大之嫌。因此C项表述错误,为答案项。
“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诸子”中“小道”“诸子”互文见义,故D项“韩非之类的诸子学说”,符合原文意思。“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测渊”与现在常说的“以管窥天、以蠡测海”意思相同,都用来形容见识短浅。“大道而不悟”在选项中表述为“见识短浅,不明大道”,也与原文意思相符。因此D项正确。
第四步,回文检验,整体考虑作答。
ABD项正确,C项错误
第五步,确定答案。
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作答步骤
第一步,先审题:出题干中的关键词。
第二步,通读全文,弄清文本内容,明确选项内容,锁定区域.。
第三步,结合语境,仔细分析比对。
第四步,回文检验,整体考虑作答。
第五步,确定答案。
〖专项训练〗
一.说说下列“选项”对“原文”的分析错在何处。
原文: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嘉祐二年进士第。
选项:曾巩机敏强识,年少有才。数百字的文章,他读完就能脱口成诵;十二岁试着写成《
六论》,言辞奇伟,由此声名闻于四方。
二、说说下列“选项”对“原文”的分析错在何处。
原文:(2023新课标 II 卷)靖曰:"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吴汉讨公孙述,与副将刘尚分屯,相去二十里,述来攻汉,尚出合击,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太宗曰:"然。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