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删减片段
《苹果落地》教学片段与反思
〖教学片段〗
有时候,我们成年人一个想当然的问题就会在孩子的内心产生许多好奇和思考,这样的思考常常发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确切地说它是课内知识与孩子已有知识经验相碰撞的结果,是孩子渴求知识的表现,是孩子好奇天性的展现。保护孩子的这种好奇心、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恰是新一轮课改追求的目标。在教学《苹果落地》这一课时,正是由于孩子内心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出现了下面的情景。
情景一:突然发问
我精心准备了教学方案,想通过对从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及其贡献的介绍,直插本单元主题,启发孩子的好奇心,从而激发我班孩子今后在遇到问题时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动动脑筋。我当时想照此思路进行教学应该不会出现什么出乎意料的事情。但事实恰恰相反,在课堂上学生们知道了苹果落地是因为地球有吸引力时,我内心正为圆满地上好了这堂课,培养了学生的好奇意识而得意,班里的一名男同学举手站起来说:“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什么问题?”我问。“既然地球有吸引力能让苹果落到地上,那为什么飞机飞在天上不会被地球的吸引力吸下来呢?”他说。我一听心里“咯噔”一下:“都怪我只注意让学生口头空谈好奇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学生的好奇会用实实在在的问题展现出来。”这下怎么办,没有做学生可能因好奇所提
问题的准备,我只能尴尬地站在讲台上搜寻脑海中对这一问题所能提供的全部知识。
情景二:急中生智
正在我不知所措,准备蜻蜓点水般搪塞过去时,几只小手在我面前举了起来,我灵机一动,何不让学生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既可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又能增强生生互动。于是我
请那几个跃跃欲试的同学站起来说说理由,但他们又都讲得不是太清楚,有的说是因为飞机有翅膀,有的说是飞机内部有发动机,还有的说是螺旋桨在起作用。因为这些回答,又引起班里另一位男孩的质疑:“申老师,他们说飞机能飞起来是因为有发动机,可滑翔机没有发动机怎么也能飞起来呢?”这时又有几个学生举手想解答,我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让孩子们畅所欲言,而且对他们的解释不置可否,我这样做的目的是想弥补刚才的不足,制造悬念,刺激其他孩子的好奇心理,让每一位学生回家去查阅资料到正确答案。
情景三:查资料
第二天一大早,我刚走进教室准备让学生早读,就有三个孩子主动来对我说:“我查到了飞机和滑翔机能在天空飞翔而不会被地球吸引力吸下来的原因了!”“那好,一会儿上课时讲给大家听!”我说。上课了,同学们纷纷把自己查的资料展示出来,有从网上查的资料,有从《十万个为什么》上查的资料,
有自己摘抄配以插图的资料,这一次我毫不吝惜地把一枚枚收集资料、积累知识章(自制的)奖励给这些同学,同时,我还让部分同学把收集的资料念给全班同学听,让全班同学都知道了问题的答案。
〖教学反思〗
教完这篇课文,我感到无比轻松和愉悦,虽然课堂是有令我尴尬的时刻,但我认为这是课程改革所鼓励的方向,教师不是全知全能的,老师是和学生一起进步的。
〖案例点评〗
学生能在课堂上主动地发问,是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给了学生质疑的权利,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出问题的精神,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难能可贵的是:老师不仅让学生提出了问题,还引领学生去解决问题,课堂解决不了的时候,又引导学生课外查资料,教会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
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活力无限,因此我们应当从关注生命的高度,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而非静止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因此,课堂上出现教师预料不到的地方很正常,教师要用正确的心态来对待,自己解决不了问题时,把权利还给学生,虚心请教学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