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汉字简化的含义
汉字简化有两种含义,一是把汉字加以简化的工作,一是指被简化了的汉字。后一含义一般多称为简化字。简化字,一般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现代中文的法定标准写法,是与繁体字(台湾当局认为繁体字的称谓有所谓矮化及贬低含义,加上自视正统的政治因素,岛内部分人称为正体字)相对而言的。简化字以1964年公告,1986年修订的《简化字总表》为国家标准。此外,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国亦在传统繁体汉字的基础上实行简化字。简化程度与中国内地基本一致,但不完全相同,例如新加坡简化字的简化力度更明显。
二.汉字简化的历程
简化汉字由来已久,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为篆书,再变为隶书、楷书。楷书在魏晋时开始出现,而简体字已见于南北朝(4--6世纪)的碑刻,到隋唐时代简化字逐渐增多,在民间相当普遍,被称为“俗体字”。
汉字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中,简化一直是主要倾向,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都有简体字。现在见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是殷商武丁时期(公元前1250年开始)的甲骨文,距今3259年。此前陶文符号
只认出了个别符号,还读不出一句话来,因而还不能证明已经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或者文字。战国和秦汉时期是汉字形体大变动的时代,篆书变为隶书,再到楷书,都是在这段时间里完成的。由古代篆书到近代汉字隶书的隶变是质的飞跃。东汉后期出现楷书,从此字体才稳定下来,汉字形体是汉朝定型的,一直用到今天,这样我们的文字才称为“汉字”,到现在为止总共使用了约1849年。
简化的原则是约定俗成。1956年以来正式推行的简体字大多数古已有之,有颜元孙的《干禄字书》、刘复和李家瑞的《宋元以来俗字谱》(1930年)、钱玄同的《简体字谱》(1935年)等为证。《简化字总表》第一表350个字、第二表132个字,共482个字。有人考察其中388个字的来源,发现汉代和以前出现的有111个字(占28.61%),三国唐代出现的有55个字(占14.17%),唐代和以前的合计有166个字(占42.78%),宋代至清代出现的有175个字(占45.1%),清代和以前的合计有341个字(占87.88%),民国时期出现的有46个字(占11.86%),民国和以前的合计有387个字(占99.74%),1949年以后出现的仅有1个字(占0.26%)。
三.简化的方法
简化字通常被等同于中国大陆现在的中文用字系统(规范汉字),不过其实此系统和台湾地区,香港特区的用字系统的差异除了简繁汉字本身的分别外,也有很大部份源于不同的异体字选择和字形的分别,所以“简体中文”的笔划不一定较少;例如台港地区用的“强”字(右上部为撇折、点),
大陆用的是“强”(右上部为竖、横折、横),笔划还比较多。
现行的规范汉字,并不完全依照六书这传统的汉字造字法则产生出来现。而是采用了以下的方法:
描写清明的诗句(1)以简单符号替换原来的偏旁:例:对(对)、邓(邓)、观(观)、欢(欢)、叹(叹)、难(难)、鸡(鸡)、聂(聂)、凤(凤)、冈(冈)、岗(岗)、风(风)
(2)省去字形的一部分:例:广(广)、灭(灭)、习(习)、宁(宁)、伫(伫)
(3)省去字形的一部分后,再加以变形:例:妇(妇)、丽(丽)、归(归)、显(显)、务(务)、宽(宽)
(4)采用繁体字的轮廓特征:例:飞(广)、龟(龟)、齿(齿)、夺(夺)、门(门)
(5)草书楷化:例:书(书)、长(长)、乐(乐)、车(车)、头(头)、兴(兴)、发(发)
(6)同音或近音代替,以普通话为准:例:后(後)、干(亁、干、榦)
(7)新造会意字:例:灶(竃)、岩(巖)
(8)采用笔画较少的古字:例:泪(泪)、从(从)、云(云)、网(网)、与(与)、杰(洁)
(9)采用笔画较少的古字,再加以变形:例:异(异)张国强主演的电视剧
(10)采用笔画较少的异体字:例:猫(猫)、狸(貍)、狮(狮)
(11)改换形声字的声旁:例:毙(毙)、蜡(蜡)、钟(锺)、洁(洁)、邻(邻)
(12)新造形声字:例:护(护)、惊(惊)、肤(肤)、舰(舰)、艺(艺)、响(响)、华(华)
(13偏旁类推字使用简化的偏旁重新构造
页(页):颜(颜)、颌(颌)、顺(顺)、额(额)
专(专):传(传)、转(转)、砖(砖)
学(学):觉(觉)
择(择):译(译)、泽(泽)
四.简体字实施现状
目前,简体字主要在中国大陆、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华人社区中使用。过去简体字
与繁体字并存于联合国各式文件中,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目前联合国中无成员国家使用繁体中文字体。联合国的汉字体系标准与大陆的简体字体保持一致。对外发布的汉字正式文本以简体汉字为准。2008年后,联合国将不再同时发行两种汉字文本,只保留简体文本。近年来,随着世界其他地区来自中国大陆移民的不断增加,简体中文正逐渐取代以往海外华人所主要使用的汉字的地位。
新加坡:1969年公布第一批简体字502个,除了67字(称为“异体简化字”),均与中国公布的简化字相同。1974年,又公布《简体字总表》,收简体字2248个,包括了中国公布的所有简化字,以及10个中国尚未简化的,如“要”、“窗”。1976年5月,颁布《简体字总表》,删除这10个简化字和异体简体字,从而与中国的《简化字总表》完全一致。
马来西亚:1972年成立“马来西亚简化汉字委员会”,1981年出版《简化汉字总表》,与中国的《简化字总表》完全一致。
泰国:早期规定华文学校一律不准用简体字教学,在联合国以简体字为汉字标准后,宣布取消原来的限制,于1983年底同意所有的华文学校都可教学简体字,发行简繁对照表手册,并在小学课本上附加简繁对照表。
陈浩南日本:日本使用汉字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民间也长期流行一些简体字。1946年日本内阁公布《当
用汉字表》,收字1850个,其中有131个是简体字,与中国简体字相同的有53个,差不多相同的有9个。
五.简化字优势
简化字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第一,减少了汉字的笔画数目,原来的繁体字平均笔画是16画,简化后平均笔画是10.3画;
第二,提高了阅读的清晰度;
第三,减少了通用汉字的字数;
第四,简化后产生了一些新形声字表音比繁体字准确;
第五,有些简化字便于分解和称说。
适合老年人吃的补品六.简化字缺点
1、部分简化字使用了符号代替,打乱了字族的严整性。如汉、权、鸡、仅等字,“又”作为简化偏旁替换了本身完全不同的四个繁体字偏旁,同时既不能表音,也不能表意,属于难以理解的密码文字。
2、同音代替合并了一些汉字,例如干、乾、干(擀的右部偏旁),面、面,只、只,经常会导致表意混乱(特别是在文言文中),引起歧义。例如“船只靠在北港”,用简化字书写可以有两种解释。
3、简化字扰乱了汉字系统的一致性,使中、日、韩、越等本身使用一致的传统汉字的国家逐渐开始产生汉字文化裂隙。
黄奕的前夫4、破坏了汉字本身可以超越方言的特性,例如“舰”字本为“舰(左舟右监)”,监,舰,读音相同,而见与舰“在粤语、客家等方言中读音完全不同。这种简化方式只适用于普通话。
5、文字在发展过程不断通过增加笔画、偏旁实现类化,增加表意的明确性,人为地简化汉字、复用古字是一种倒退的行为,必然导致表意混乱。汉字从小篆到隶书再到今日通行文字发展的过程中,简化的书写形式,而笔画数却是趋于增加。因此汉字笔画简化不符合文字的一般发展规律。
6、汉字简化后,不利于对中国五千年来传统文化的继承,推广汉字简化之后,很多现代中国人无法再直接阅读古代的典籍。即使把古书以简化字重印,亦往往会出现歧义,使读者误解。
7、不利于中国大陆、台湾、港澳等地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日本等外国使用的汉字也进一步脱节,做成人为的“书不同文”。而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主要是考虑到大陆地区在世界的地位日渐重要,故随之采用简体,所谓大势所趋,追究其根源,仍是来自中国政府的政治力。
8、简化字违反了六书造字原则,但又不是另行建立一套完整的造字系统,大大削弱了汉字的科学性与逻辑性。许多汉字失去表义的结构,使学习汉文的过程中失去以表义结构推测字义的学习途径。现行简化字类推系统混乱,常有例外的或类推不一致情况,而且什么字依从类推、什么字不依从的随机性很高。结果使汉字系统更繁杂,增加学习者的负担。
9、汉字的发展并非只是简化。像“又、有、右、手、佑、佑”等字,甲骨文都只写作“又”,繁化过程亦一直在汉字中进行,并且在汉字发展中占了不少比重。这主要是为了辨义的实际需要,自然而然发展而成的,并非用政治力去强行改造。而自楷书大致定型至今,时间已接近两千年。把“简化”说成是汉字的主要发展途径,是粗疏和太“想当然”的。
10、从书法美观的角度出发,很多简化字的设计不够严谨,同时对于篆书、隶书等书体,简化之后失去原先书体的特殊美感。
11、一字多义,简化后产生的许多类似字形,以及缺乏音义结构等,都造成阅读上辨识的困难。
12、很多媒体如报纸、网站等被迫同时设立繁体和简体两种不同的版本和/或相关的繁简转换工具,花费了不少人力和物力。
13、在电脑处理汉字中,不论繁体还是简体,输入速度均相若。并不见得简体字较有效率。但简化字一字兼代数字的设计,增加了用电脑转换时的难度,使转换结果不太理想。
14、简化字与扫除文盲没有直接关系,在香港、台湾等使用繁体字的地区,文盲人口比例远远低于中国内地,可见扫盲工作重点在教育的资源投放及教育政策上,而非简化字。
15、以形声方法创制出来的简体字,未必能兼照各种方言或古音,使部分地区的人难以理解这些简化字。如“舰”字以“监”作声旁,兼顾古音系统和各地许多方言,简化字写作“舰”,以“见”作声旁,只照顾了普通话,切断了声旁与方言和古音的关系。研究古音或方言的谐声系统时,简化汉字往往不可信。
(二)汉字的繁化
一.汉字的繁化
汉字的繁化是与简化相对而言的。汉字简化有利于减小汉字的笔画,减小书写量,提高工作量,更有利于推广汉字的书写与利用。而汉字的繁化在很多情况下也是必要的。在很多情况下,汉字都能准确地无误书写,但有一些字形还需要繁化手段达到区别的目的。在汉字发展史中,繁化突出地表现在形声字当中。
二.汉字繁化表现
1.原来是象形字,在演变中最见底变成形声字,加形符或声符,这就出现了繁化。如:齿
2.有些字形相近,容易相混的字,为了区别它们,就在其中的一个字上分别加上形符或声符,这就出现了繁化。如:从——従
3.假借写词法,借用同音字来表示要写的词,大多是加形符,这种方法也出现了繁化。如:其——箕,何——荷
4.词义的引申发展形成,一词多义,原来用一个字来表示。后来为了区别它们,使用率高的占有原来的字形,使用率低的另造一个字。比如:包。胞
5.类化造成的繁化,有的时候,字繁化不止一次,有时繁化了还再繁化,这就累增字。
三.汉字繁化优点
由于我国的汉字量非常大,而且容易混淆,所以有些字还要繁化,这样才能使人们正确的使用汉字。也有利于汉字的推广以及普通话的推广。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