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课程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与研究
作者:***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22年第08期
        【摘要】作为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专业教学中课程思政的融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的融合以及恰当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道德品德。教师在无机化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现实状态,巧妙地根据各个知识点单元,恰当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真正贯彻以课程为载体,发挥高校课程体系的育人功能。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唯物主义精神以及科学价值观。
        【关键词】无机化学 课程思政 因材施教 情景教学
        【基金项目】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无机化学》在线开放课程(项目编号: ZXKF202108)。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2)08-0058-03
        无机化学课程是一门重要的课程,不仅是材料、生物、医药、农学、水利、环境、食品等专业的基础,同时也是应用化学和化学工程与技术的核心必修课,通常情况下大学一年级开设无机化学课程,由于开设时间相对较早,因此对于大学生入学后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有着重要影响,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也非常关键。无机化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内容,是在专业理论课的基础上与人文素养的教育知识进行合理结合,通过课程思政环节的导入,促进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对于科学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及实际内容的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1.无机化学课程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现状
        1.1教育形式单一
        纵观当前的高等院校,教育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党的方针教育所采取的依然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思政教学中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仅教学途径单一,而且很难和学生的化学专业学习内容进行结合,特别是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以及分析化学等,从某种程度上很难确保学生的思想政治知识能够妥善地运用。
        1.2缺乏體验式教学
        目前虽然有一些教师试图在专业的理论课程中融入一些课程思政的内容,但是教学期间往往以讲授的方式进行,这种以文字的形式,在课堂前5分钟诵读的教学方法,尽管学生也能够聆听教师的讲解,但是所理解的只是内容中的一些概念性问题,对其所传递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没有深刻的认知,学生本身也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因此在课程思政的讲授形式上应该更加活泼。
        1.3思政内容与专业理论课程相分离
        高等院校在课程内容和课程设置安排上,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的讲解内容中,而化学专业只负责对专业理论化学知识进行讲解,因此专业理论和思想政治之间没有在内部构建起良好的关系,这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两者出现分离,学生自己在大学期间,虽然对思政和专业理论课程都进行了学习,但是两者进行紧密的联系也比较困难。
        2.无机化学课程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路径
张艺谋简介        2.1提高教师自身思政教育能力
        2.1.1推进加强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学习
        课程思政要求高校教师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能力,牢固掌握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明察国家政策走向。专业教师对思政相关的这些要求以及能力存在知识“短板”,因此,加强对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层面要通过开展多种培训形式,量化培养效果,多方面多形式地强化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使教师在掌握好最新的国家政策精神和思想政治动态后能够在实际教学中体现出来。
        2.1.2在思想上加强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意识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在传统的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授课老师要学会挖掘出“思政元素”,抓住无机化学的学科特点,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旨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认知、观察、创新能力。组织备课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站在学生角度,了解当今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要加强思政教育意识,下足功夫,在教学中采用的思政元素,让学生感同身受,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提升精神道德价值,从而达到较好的课程思政效果。
        2.2思政元素多方面融入无机化学情景教学
        2.2.1讲好绪论课,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中华民族拥有数千年的民族文化,古代诗人的文化成果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它不仅在人类文明进步的道路上做出了卓越贡献,同时也是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的最佳教材。
        作为大学生步入校园后的第1节专业课程,无机化学课要承担起思政教学的目标,在授课时可以通过几分钟的时间与学生分享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视频,在这场开幕式上,总导演张艺谋用艺术的方式将中国古老的四大发明呈现给世界,事实上早在14世纪以前,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就已经被传播到了欧洲,对于欧洲文化思想、航海及政治上的进步起到重大推动作用。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为全世界留下的保贵财富,这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而言是非常典型的事例,当然我国古人在社会上的贡献绝不仅限于此,除了四大发明以外,金属冶炼、瓷器、酿造等更是在全世界都名列前茅,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课外资料的阅读,对我国古代化学上的伟大成就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在学习无机化学的同时更能够秉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起民族自豪感与使命感。
        2.2.2讲述化学家生平,厚植爱国情怀
        为了对学生的爱国热情进行激发,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化学家
的生平进行重点讲述,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爱国主义情怀的影响下将强国志、报国行与学习理想进行融合。
        例如,在讲解“碱”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重点向学生介绍中国化工之父侯德榜先生,与学生分享侯德榜先生的生平事迹。侯先生拥有远大的抱负,渴望工业救国,于是便放弃美国的优越生活与条件,怀着赤诚的爱国之心,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因为当时的条件极其艰苦,他仍然发明了侯氏联合制碱法,冲破欧美70年的技术封锁,为中华民族争取了无上荣誉。再如,在讲述溶胶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介绍傅鹰院士的生平,为了探索科教报国之路,傅先生曾两度奔赴美国,即便受到美方的种种干扰,依旧回归祖国,投身于科学与教育事业,在化学基础理论以及化学人才的培养上做出了杰出贡献,这些科学家的感人事迹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让学生体会到在艰难岁月中有人负重前行,为了奉献祖国不顾一切投身于化学事业,让学生厚植爱国情怀。
        2.2.3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
        科学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科学家们的不懈追求与努力,近些年来我国在化学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研究成果对社会与世界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这背后凝练了科学家们的
汗水与智慧,在科学家们身上能够看到大胆探索、坚持不懈、追求真理、不畏挫折、爱岗敬业、淡泊名利、独立思考等优秀的科学品质,而这种科学精神能够使学生产生不畏困难的勇气,让学生具备锲而不舍的毅力,激发学生勇攀高峰的创新意念,助力学生的未来长远发展。因此,无机化学教师应结合科学家的真实事迹对学生开展课程思政,不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让学生学习科学家们的先进品质。例如,在教授重水与稳定同位素相关内容时,可结合张青莲院士在抗战期间不畏艰苦环境,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最终取得突破性成就,并为我国稳定同位素学科的开展奠定基础的故事;在教授配位场理论相关内容时,可引入孙家钟院士坚持理论化学教学与科研50年并完善了配位场理论的故事;在教授配位化合物相关内容时,可联系游效曾院士爱岗敬业、尊重科学、投身研究,最终开阔了新领域——光电功能配合物的故事。结合真人事迹可以为学生带来更深刻的感触,也能让科学家们成为学生的榜样,督促学生形成高尚的科学精神。
        2.2.4准确解读教材,渗透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是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理念,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无机化学教学是渗透唯物辩证法的绝佳途径。著名化学家肖莱马认为化学根据辩证法规律而发展,
而在无机化学中无处不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其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与唯物辩证过程不谋而合。例如,电解质的电离与水解、化学反应旧键断裂与新键的形成、共轭酸碱对、热量的吸收与释放等无机化学理念中都体现了化学元素的统一与斗争,诸多化学反应多为双方的相互转化。而化学反应中由量变演变为质变的过程也明确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量质互变规律,这与大部分事物发展的形态高度重合。另外,无机化学中的酸碱理论、原子学说、价键理论、配合物理论等学科的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彰显了事物的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结合无机化学教材有效渗透唯物辩证法,有助于学生形成辩证的思维,更客观理性地理解化学原理及反应,并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在无机化学课堂中利用提问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结合唯物辩证法进行化学知识探究,例如在难溶强电解质溶解相关内容教学中,教师可通过“难溶强电解质在不断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何种改变?”“这一溶解现象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何种规律?”等问题,带领学生进行思考。
        2.2.5结合环境污染事件,树立绿环保理念
        生态环保建设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点与核心,而对环境污染的防控与解决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直接影响美丽中国建设的速度与
成果。而化学学科与环境污染问题息息相关,不仅化学污染是我国重要的环境污染源之一,同时污染的防控与治理也依赖化学原理与技术,因此,借助化学知识防治污染是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而无机化学教学中,教师也应重视环保理念的普及,结合化学环境污染事件,帮助学生树立绿环保意识,建立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责任理念。例如,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等相关内容的教学,教师可结合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展开思政教育,与学生分析环境污染与公害事件的因果关系,重视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又如,过渡金属元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探讨金属铅及化合物的毒性机理与危害性,分析正确处理化学实验室铅废液的方法。然后结合四川内江铅事件等案例的图片与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展开问题的探究与分析,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是每个人的责任,将绿环保理念扎根于学生的心中。
        2.3直观实验环节,强化安全意识与规范操作
        作为自然学科的一种,在无机化学教学中包含诸多课程实验内容,需要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才能验证与掌握其中的概念与原理,但受教学时长与条件的限制,并非所有实验都可以讓学生实践操作,此时,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地展现实验环节,通过仿真实验软件提高学生的实验参与感和体验感,带领学生更真切地理解抽象的实验概念与过程,从而优化学生
的学科素养。而在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时,教师必须做好安全教育,为学生敲响安全的警钟。对于化学实验而言,任何一处细节的忽视都容易导致严重的后果与事故,尤其是在实验中需要应用腐蚀性强、易燃易爆的化学物品时,若不能规范操作则会产生诸多隐患。现实中化学物品所导致的惨剧不胜枚举,例如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日本的“水俣灾难”、云南曲靖重金属污染水库事件等,教师可结合真实事件为学生普及安全意识,警醒学生严格遵守实验规定与流程,正视化学污染的危害性,督促学生正确处理实验废液与废物,做好安全保护与环境保护工作,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与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