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昼出耘田夜绩麻( )
A.在田间除草。 B.收割庄稼。 C.耕地。
(2)稚子金盆脱晓冰( )
A.使人知道。 B.早晨。 C.知道。
(3)短笛无腔信口吹( )
A.说胡话。 B.随口。 C.有信心地说。
2.下列诗句中与乡村田园景无关的一项是( )。
A.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B.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D.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3.与“山衔落日浸寒漪”使用了相同的修辞方法的诗句是( )。
A.飞流直下三千尺 B.露似真珠月似弓
C.梅雪争春未肯降 D.横看成岭侧成峰
4.对人物的描写和其他诗句不同的一项是( )。
A.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B.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C.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D.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5.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写出了农村生活的繁忙景象,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到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稚子用彩丝穿冰当银钲的做法新颖有趣,充满智慧。
C.“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体现出一种晚归的悠然闲适。
D.范成大、杨万里、雷震都是宋代的诗人。
6.“敲成玉馨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描写声音为主,表现出“玉磐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
B.这两句诗表现出儿童以冰为磬、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C.这两句诗描绘了孩子从金的盆子里取出冰,用彩的丝线穿上,用手提着,颜艳丽,充满情趣的情景。
D.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远远地看着孩子们戏耍、听着孩子们呼喊,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的景象。
7.下列说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农村夏日里的一个场景,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
B.《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早晨景的诗,这首诗达到了“诗中有画”的境界。
C.《月是故乡明》一文中,作者借月亮来寄托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D.《梅花魂》一文通过写外祖父对梅花的挚爱,表现了这位身处异国的老华侨对祖国的热爱、眷恋和梅花一样坚贞不移。
二、诗歌鉴赏
阅读回答问题
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首诗是( )代诗人( )写的。
9.把古诗补充完整并说说补充诗句的意思。
10.解释下列词语。
杂兴: 耘田:
11.本诗前两句写出了夏收前后农村的繁忙景象和农民的辛苦。后两句中表现了儿童的什么形象?
对比阅读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一)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二)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2.这两首诗都描写了 的形象。
13.对《村晚》这首诗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抒发了作者热爱山村自然风光,对闲适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的喜爱之情。
B.一、二句描写“池塘”“落日”等静景,三、四句描写“牧童信口吹笛”的动景,由远及近,景物层次分明,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
C.“短笛无腔信口吹”表现了作者对乡村儿童因为生活艰辛不得不从事劳动,不能接受教育的感慨和惋惜。
14.与“笛弄晚风三四声”使用了相同的修辞方法的诗句是( )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C.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15.“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表现了牧童 、 的生活。
16.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村晚》的前两句诗描绘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牧童归去横牛背”一句中“横”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是牧童横躺在牛背上,展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一种认为是牧童骑在牛背上,信口无腔地吹着短笛。你同意哪种解释?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描写儿童的古诗名句有很多,请你根据自己的积累,再写出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默写古诗,回答问题。
稚子弄冰
(1)默写古诗。
(2)这首诗是 代诗人 写的。
(3)在这首诗中,清晨取冰的人是( )。
A.诗人自己 B.儿童 C.老人 D.儿童的父亲
(4)写出前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题
20.请发挥想象,把《四时田园杂兴》改写成一篇短文(自由发挥)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A
(2)B
(3)B
【解析】【分析】要求学生结合诗句理解字词。
(1)昼出耘田夜绩麻: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耘田:在田间除草。选A。
(2)稚子金盆脱晓冰: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晓:早晨。 选B。
(3)短笛无腔信口吹:这个孩子拿着一支短笛,在随口吹着。信口:随口。 选B。
故答案为:(1)A
(2)B
(3)B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结合诗句理解字词的能力。平时要注意理解和识记。
2.【答案】C
【解析】【分析】此题要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解答。
A:“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出自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意思是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中。
B:“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出自宋代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 其七》,意思: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D:“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意思: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子,村子城墙外面青山连绵不断;
由此可见,ABD 写的是乡村田园景,C写的是重阳佳节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名言、古诗句的理解。分析时要结合名言、诗词表达的含义,总体把握,将它放在整个诗句中进行揣摩。
3.【答案】C
【解析】【分析】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
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山衔落日浸寒漪”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山拟人化了,将落日西沉的景象形容成山在吞吃落日一样,形容生动地描绘出一幅乡村晚景图,富有童趣和乡间趣味,从而营造出一种恬静悠远的美好氛围。
A:“飞流直下三千尺”这句诗运用夸张手法描写瀑布的纵横之势。
B:“露似真珠月似弓”把露珠比作珍珠,把弯月比作弓是比喻。
C:“梅雪争春未肯降”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其中的争字、降字都是人的特质,运用到梅雪就是拟人句。
D:“横看成岭侧成峰”这句诗运用夸张手法描写山的纵横之势。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答案】D
草长莺飞二月天【解析】【分析】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A: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靠近桑树的下面学着种瓜。是动作描写。
B: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清晨,儿童将铜盆里冻的冰剜下来,用带来的丝线穿起当铮。是动作描写。
C: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是动作描写。
D: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村里孩子不认识我,笑着问我何处来。是语言描写。
故答案为:D
【点评】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5.【答案】A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A错误。“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写出了农村生活的繁忙景象,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到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6.【答案】B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理解诗句的意思,结合选项判断正误。A、C、D正确。B:错误。这两句诗表现出既顽皮,又聪明精灵。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7.【答案】B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