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长寿区拥有发展旅游业的独特优势,建设休闲旅游胜地,是长寿区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目标。近年来,长寿区旅游业取得长足发展,但同时也存在文旅结合程度不够紧密、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快建设重庆休闲旅游胜地,长寿区还需在突出“寿”文化特、发展以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的工业旅游、提升旅游配套服务质量以及加强旅游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下功夫。
2003年,重庆市长寿区提出建设休闲旅游胜地这一战略目标,经过十余年来的不懈努力,天赐长寿湖、菩提长寿山、滨江长寿谷三大百亿级景区开发深入推进,休闲旅游胜地建设全面提速。同时,当地政府也清晰地认识到,在建设休闲旅游胜地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克难奋进、抢抓机遇,深入破解影响和制约长寿区旅游业发展的难题障碍,深度挖掘发挥旅游资源的优势和潜力,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努力把长寿区尽快打造成为“人人向往长寿”的休闲旅游胜地。
长寿区旅游业发展面临良好的机遇
在新常态下,旅游业发展面临着重大历史机遇。就重庆市长寿区而言,各类旅游资源禀赋、旅游配套设施日趋完善、旅游景点影响力持续扩大,加之国内居民旅游消费需求持续攀升,长寿旅游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1、居民旅游消费需求旺盛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众的生活由生存型、温饱型向小康型、享受型转变,消费升级催收新的“消费革命”,旅游消费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消费模式,旅游消费占消费总量的比重将逐年提升。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人数30.26亿人次,同比增长10.9%;国内旅游消费2.56万亿元,同比增长15.1%,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4.3个百分点。根据重庆市长寿区旅游局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长寿区各景区景点接待游客人数、旅游收入实现翻两番。由此可见,加快发展旅游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无疑是实现长寿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正确选择。
2、长寿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长寿区旅游资源禀赋,各类旅游资源极具开发利用价值。在自然资源方面,拥有长江、龙溪河、桃花河、长寿湖、大洪湖等江河湖泊旅游资源,菩提山、五华山、明月山、黄草山等地貌旅游资源,三洞沟城市大峡谷旅游资源。在人文景观方面,拥有东林寺、天台寺、文峰塔等庙祠资源,《红岩》创造地、领袖人物视察雕等红旅游资源,长寿(菩提)古镇、三道拐、缆车站等建筑文化资源,巴寡妇清、谯定、还珠楼主等历史名人资源。同时,还拥有长寿经开区、江南十里钢城等工业旅游资源,以及现代农业园区、邻封万亩柚林等乡村旅游资源。
3、长寿区休闲旅游异军突起
以三大百亿级景区开发为抓手,有力拓展长寿旅游的深度和广度,“长寿·人人向往”旅游品牌唱响全国。长寿湖、长寿古镇先后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长寿湖-长寿(菩提)古镇旅游度假区获评全市首批十大旅游度假区,长寿菩提山文化旅游景区深受游客好评。长寿滨江谷开发启动,长寿湖五星级酒店项目有序推进,长寿湖高铁站至景区专用道路一期完工,长寿(菩提)古镇一、二期开街。乡村旅游开发渐入佳境,以“十里柚香”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欣欣向荣。长寿湖国际铁人三项赛影响力日趋扩大,长寿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显著提升。
长寿区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重庆市长寿区旅游业取得长足发展,但同时也存在文旅结合程度不够紧密、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旅游配套服务尚待完善、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1、长寿区文旅结合程度还有待提升
近年来,重庆市长寿区围绕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大力挖掘长寿特文化,基本形成了以“寿”文化为核心,涵盖历史人文文化、佛教文化、红文化、工业文化的文化体系,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取得突破性成效。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比如,对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认识还不够充分,缺乏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整体思路和规划,文化、旅游等管理部门沟通协调配合还不够紧密、顺畅,现有旅游产品缺乏文化内涵和地方特,尚未打造出具有参与性、娱乐性、体验性的创意文化旅游项目。
2、长寿区工业旅游开发力度不够
我国旅游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工业旅游将会蓬勃发展。而目前长寿区的旅游产品基本上属于观光旅游,初步形成了以天赐长寿湖、滨江长寿谷为主的
风光自然游,以长寿菩提山、长寿菩提古镇为主的文化体验游,以十里柚乡为主的特乡村游的旅游发展新格局。但工业旅游方面尚未起步,长寿经开区、江南十里钢城等工业旅游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由于受旅游产品种类相对单一、与主城距离较近等多种因素影响,目前长寿区旅游存在外来游客数量少、停留时间短、旅游消费力不强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长寿区旅游业的发展。
3、旅游配套服务还需要改进
景区景点本身的品质固然重要,但是,景区景点所提供的配套服务也不容忽视。目前,重庆市长寿区旅游服务质量和景区管理水平还不够高,“吃、住、行、游、购、娱”等六大要素没有得到充分保障,难以适应旅游市场散客化、休闲化的需求,尚未形成让游客“愿意来、行得畅、留得住、玩得好、能消费”的格局。比如,在“住”方面,长寿城区只有两家三星级(含三星级)以上酒店;在“行”方面,长寿湖与长寿古镇、长寿菩提山之间尚未开通旅游班车;在“购”方面,具有长寿地方特的旅游商品种类还不够丰富;在“娱”方面,长寿古镇、长寿湖等景区景点缺乏独具地方特的文艺演出,等等。
4、旅游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人才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长寿区与市内其他旅游优势区县相比,区旅游局、区旅游发展中心等旅游职能部门人员编制较少,缺乏旅游专业技术职称的中、高级人员。由于受地理位置、人才结构等因素影响,长寿区旅游企业较为缺乏中高级管理人才,特别是缺乏产品开发、市场营销、旅游服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此外,在对现有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方面力度不够。
加快建设重庆休闲旅游胜地的对策举措
针对当前重庆市长寿区旅游业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可在推动文旅结合、发展工业旅游、提升配套服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下功夫,进而不断提升长寿旅游的竞争力。
1、着力推动“寿”文化特的文旅融合发展
建立文化、旅游职能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机制,对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划、项目建设、扶持政策、宣传推广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协同指导,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衔接,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注重为景区注入文化之魂,提升景区核心竞争力。在
长寿湖景区开发建设中注重融入“长寿文化、水电文化、红文化”。在菩提山文化旅游区开发建设中注重融入“佛教文化、长寿文化”,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创意园建设。在滨江长寿谷开发建设中注重保护好三倒拐明清街市建筑等历史文物。深入挖掘“长寿三贤”文化,充分发挥巴寡妇清、谯定、还珠楼主等“我国十大旅游胜地长寿三贤”旅游名片的文化魅力。同时,精心打造具有长寿地方特的创意文化旅游项目,如创建长寿抛沙画、长寿鱼面等体验区,把文化资源转变为游客喜闻乐见、愿意体验消费的旅游产品。
2、着力发展以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的工业旅游
从战略角度出发,长寿区委、区政府应将工业旅游作为长寿区未来旅游业发展新的增长点,纳入长寿经济和社会“十三五”规划纲要,尽快制定工业旅游开发战略步骤和中长期发展目标任务,渐进推进工业旅游综合开发。旅游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严格按照国家旅游局《工业旅游发展指导规范》标准,加强对工业企业开展工业旅游活动的业务指导,加强企业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不断提升工业旅游发展水平。将长寿经开区作为发展工业旅游的主平台,充分利用重钢、川维、巴斯夫等大型企业现有资源,并选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或同类型企业联合开展工业旅游,如打造化工工业旅游线路、钢铁工业旅游线路、装备
制造工业旅游线路,让游客充分感知工业产品的生产流程、质量、价格等,满足游客个性化的旅游需求。同时,应注重把工业旅游景点与休闲观光旅游景区有效整合起来,可将长寿湖、菩提山、长寿古镇、长寿经开区等串联起来,打造精品工业旅游线路,发挥联动效应,从而实现长寿旅游的差异化发展,增强旅游吸引力。
3、着力提升旅游配套服务质量
持续抓好旅游“六要素”建设,尤其要提升“住、购、娱”等方面的配套能力。“吃”上要重点打造清明上河坊、长寿古镇、黄桷湾美食街,重点推介长寿鱼面、长寿血豆腐、长寿湖有机鱼等具有地方特的美食。“住”上要形成高、中、低档并存供选的发展模式,重点加快长寿城区、长寿湖景区三星级以上酒店建设,同步建设好长寿湖露营营地。“行”上要尽快开通长寿古镇、长寿菩提山、长寿湖、邻封镇等景区景点之间的旅游班车。“游”上要进一步提升各景区景点服务管理水平,坚决杜绝宰客行为,为游客提供更安全、更优美、更舒适的游览环境。“购”上要重点开发长寿血豆腐、长寿鱼面、长寿沙田柚、长寿薄脆、长寿抛沙画等本地特产品。“娱”上要重视培育地方特旅游文化演艺作品,让游客既能观赏到自然风光,又能感受到长寿本土文化。
4、加强旅游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出台相关引才办法,大力引进规划、策划、营销等高层次专门技术人才,鼓励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到长寿从事旅游工作。借鉴旅游职业教育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依托重庆化工职业学院、长寿区行知学校,结合长寿旅游实际,科学合理设置旅游专业和教学内容,为长寿旅游培养专门人才。借助市内高等院校和行业培训机构,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特别是加强对导游员、司乘人员等一线员工的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安全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人力社保、旅游部门要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旅游从业人员参与技术职称评定。定期选派从事旅游工作的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国内外旅游业发达地区学习考察旅游工作,开拓视野、更新理念、助推工作,确保长寿旅游提档升级,早日打造成为“人人向往长寿”的休闲旅游胜地。
作者简介
中共重庆市长寿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