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软土地基事故
1、事故现象
最常见的事故现象:
①产生过量沉降
(1) 杭州花园新村4号住宅(四层)下沉1.23m,基础为筏板基础,稳定后顶起。
(2) 武进芙蓉西周村三间三层农宅,下沉18cm,地基均为淤质土,稳定后重做地坪。
②产生严重不均匀沉降
武进农机公司仓库,二层,底层为框架结构,二楼为砖混住宅,走廊有外立柱。在原河塘填土上,一年后下沉,致使二楼住宅墙体产生45°大裂缝,宽16mm。
③房屋倾斜,严重者失稳倒塌。
2、事故原因
绝大多数为承载力在80KN/m2以下的淤泥质软土引起的。
3、软土的特性
①软土的形成:在静水或缓慢流水环境中沉积而成的饱和粘性土,型式有:
(1) 滨海沉积——盐城外黄海滨,古时每年有上百平方公里湿地(长江黄河泥砂)沉积。
(2) 湖泊沉积——
房屋结构改造加固(3) 河滩沉积——常武地区是长江下游冲积平原,软土多。
(4) 谷地沉积——
②软土的外观:
灰或深灰
③软土的特性及变形特点:
特性:(1) 含水量大,甚至饱和达流限;
(2) 强度低,一般≤120KN/m2;
(3) 压缩变形大。
变形特点:(1) 沉降量大;
(2) 初始沉降速度快,延续时间性长(10年~数十年);
(3) 沉降量与含水量成正比。
4、事故实例
事例1:
①常州冶炼厂,三层框架结构,库房柱倾斜。
(1) 一层砼柱浇筑完,拆模后,有6根柱上端偏离80mm多。
(2) 原因:地基下边有多个小块软卧层(地质钻探与设计不协同)。
(3) 处理:
a、将砼柱吊移;
b、挖去软卧层,浇筑C10砼至基底标高;
c、重新把柱吊装就位。
② 翠竹111号房(住宅)房屋纵向出现竖向裂缝,基础圈梁下产生水平裂缝。a 、 地基:表层有2~3m 的140KN/m 2的土层,3m 以下是20多米厚的淤泥质土;b 、 基础为筏板基础,上部为6层砖混结构的住宅;c 、 居住三年后,在距山墙外10多米处筑路、架桥,路、桥和住宅下边的地质概况是一样的。在打桥桩及路基填土碾压干扰下,使111号住宅东端产生二次沉降,而中、西部未沉。导致房屋中部出现竖向裂缝,东端基础出现水平裂缝。d 、加固——在基础圈梁外侧,浇注钢筋砼承台,按设计要求留孔。——将预制200*200砼方桩,从留孔中压入到砂土地基中,桩长23m ,以阻止沉降,
防止事故恶化,至今10年多未见异常。事例2:① 建房概况(武进芙蓉镇):按规划每六间三层半为一幢(1) 1#楼先建五间,一年后接建东端的一间,虽未见异常,但连接处整体性总会差一些。(2) 二年
后东边建2#楼,2#楼均匀下沉160mm ,致使1#楼东端接建房山墙发生二次沉降。② 事故现象:(1) 1#楼东山墙下沉40mm ;(2) 屋顶柃条向东外移30mm ;(3) 纵墙门窗无法开关;(4) 墙体在门窗角薄弱位置多处裂缝,宽12~16mm 。③ 事故原因:(1) 地质,经钻探为60KN/m 2,厚3.8m,下层为80 KN/m 2;(2) 经验算基础承载力不足96KN/m 2<132KN/m 2的线荷载;(3) 2#楼沉降大,给1#楼东山墙墙基造成应力叠加,使1#房东山墙基础产生二次沉降。④ 事故处理(1) 加固原则——限制沉降,扩大基础承载能力;(2) 加固方法——打杉木桩,桩自身有承载力(19.5KN/m 2),挤密土可增加承载力;浇砼地梁扩大承载力(36KN/m 2);
总承载力:96(基础原有承载力)+19.5+36=151.5KN/m 2>132.2KN/m 2 (满足
)
(3) 传力方式,见软土地基基础加固简图。
武进市XX镇XX居民房屋地基基础下沉的鉴定及加固
一、建房概况:
按镇规划每六间三层半为一幢,房顶高12.6M,开间为4.0M,前后进深为15M。前店面房及后房间均为4X6M,中间楼梯间为4X3M。基础埋深为-1.4M,基底宽为1.6M,基础由二层石块及220砖砌筑而成。
底层墙体为实砌,二、三层墙体为空斗墙,楼层为多孔板,屋面为混凝土檩条上浇注40钢筋混凝土板,板上盖小青瓦。X居民房屋建在1#房东端第一间,比其他五间晚建一年,接建后
未见明显异常,两年后在1#房以东建成2#房。两幢房山墙轴线间2.0M,基础大方脚外边缘相距为0.3M。2#房建成一年均匀下沉160MM,致使1#房X居民房屋东山墙发生二次沉降。
二、事故现象:
1、1#房X居民房屋东山墙附加沉降量为40MM,开间4M之间,沉降差为35MM>允许沉降差
20MM(危房鉴定标准);
2、三层楼板及屋面混凝土檩条外移30MM;
3、纵墙壁上所有门窗无法开关;
4、纵墙上门窗的角部发生裂缝:有竖直的、有45º的,裂缝宽度在12~15MM之间,大于允许值10MM,每道纵墙均有2~3条这样的裂缝;
5、楼板西端高、东端低,高差为40MM。
三、事故原因:
1、沿山墙对地基补充钻探,钻三个孔。由钻探资料表明:1#、2#房地基为软土层,-5.2M以上的地基承载力为60KN/m2,-5.2M及以下承载力为80 KN/m2。土的含水率达50%,压缩变形较大。
2、经验算,山墙基础上部线荷载为132.2KN/M,而地基基础承载力为96KN/M<132.2KN/M,原基础承载力不足。原来有点沉降,但不影响使用,未引起注意;
3、因2#房地基基础沉降量较大,与1#房靠得近,对1#房地基有附加的影响,使1#房发生二次沉降。沉降差超过允许值,墙壁体裂缝宽度也超过鉴定标准,使X居民房屋处于危险状态。
四、事故处理:
1、本工程地基基础事故加固的指导原则——限制沉降;扩大地基基础的承载能力以满足上部荷载需求;
2、为了有效地阻止1#房基础继续沉降,决定采用打桩。由于险情紧迫,用预制桩怕耽误时机,就用当地市场上立即可买到的杉木,长:4000MM,直径:大头130MM,小头70MM。桩顶打至与基底一样平,基底埋深-1.4M,桩下端打入承载力为80KN/m2的中土200MM。打入土中木桩体积达5m3以上,可使地基土有所挤密,地耐力会略有提高,同时可减少2#房基础下沉的影响。
3、为扩大基础的承载力,在基础大方脚的两边,也即在木桩的顶部浇注300X400混凝土地梁。两边的地梁合起来宽度为0.6M,则基础每米长度内可扩大承载力36KN/M。每根木桩承载力3.9KN,每米基础长度内有5根木桩,可得19.5KN/M的承载力。这样加固后,每米基础理论长度内的承载力为96KN+36KN+19.5KN=151.5KN>132.2KN,地基基础的承载力得到了满足;
4、木桩、地梁与原基础的连接:
①在木桩顶部竖直钉Ф10钢筋,长度为500,打入木桩内150,还有350锚在混凝土地梁中。
②在原基础的块石缝隙中,用细石混凝土栽Φ16的螺纹钢筋,水平放置,长度为400,栽入石缝中150,还有250锚入混凝土地梁中。
③每根地梁用4Φ12作主筋,箍筋为Φ6@200。
④沿原基础两侧的斜坡上绑扎Φ10螺纹钢筋@150,此筋从基础圈梁下面穿过,分布筋为Ф6@250,浇注厚度不小于120MM的钢筋混凝土板。
⑤将基础圈梁下的砖基础每隔450打一个150×150的洞,用混凝土塞满。
⑥基础加固所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形成了桩抬地梁,地梁、斜板抬原基础的有效传力系统。(详见软土地基基础加固简图)。
五、地基基础加固施工及注意事项:
1、施工前在1#房的纵、横墙与楼层交叉处跟2#房山墙之间,架设临时横向支撑,以保证1#房地基打桩时山墙的安全。
2、把1#房东山墙基础两侧上部的覆盖层挖开,准备打桩,要求桩身顺直,下端为平面。从山墙的前、后端向中间打,以保证地基土不外移。
3、用0.5KN重的铁制夯由人工抬举适度夯击,严防剧震而带动地基下沉。
4、基础两侧打桩交叉同步,先打外边桩后打室内桩。边打桩边埋设Φ16螺纹锚筋、Ф10钉筋,在基础圈梁下每隔450打一个150×150的洞口。然后清理基础,但严禁冲水,穿斜板Φ10螺纹钢筋。打完桩立即把地梁4Φ12及斜板钢筋扎好,支模、浇注C30混凝土,注意洞口应用混凝土塞实。机拌机振,盖草帘湿式养护,验收合格后复土。
5、施工完毕后,必须在东山墙室外地坪以上500处设立三个沉降观测点,场外30M左右设立一个固定水准点,用以沉降比较。施工完毕时测一次,以后每隔30天测一次。当连续两个月沉降量均不大于2MM/月时,就认为地基已经稳定;
6、待地基基础稳定之后,才允许室内墙裂缝修补,重整门窗,及装饰装璜。
六、加固效果
此工程事故在1999年9月14日加固完毕,经10月、11月及12月三次沉降观测,其沉降量分别为0.8MM、0.4MM、0MM,说明这样的地基基础事故,采取打木桩及扩大基础,以限制沉降,增大基础承载力是很有效的。
二、改进型体外预应力筋加固砼梁
1、传统体外预应力筋加固
①传统型体外预应力筋型式
②优点:
(1) 承载力提高较大(1.35~2.1倍);
(2) 应力、应变不滞后;
(3) 施工方便(无湿作业);
(4) 不影响结构使用空间;
(5) 可不停产进行加固。
③缺点:
(1) 预应力筋不随梁的挠度变形而变形;
(2) 当砼梁破坏时预应力筋强度未达极限状态;
(3) 梁受力系统复杂,设计计算麻烦;
(4) 预应力筋在转向块处,是点接触,此处预应力筋截面内的应力不均,会影响预
应力筋极限强度值。
2、改进型体外预应力筋加固① 改进型体外预应力筋型式
② 改进:(1) 转向块加焊钢瓦,由钢管割成,加热成型,焊于转向块端,内抹黄油;(2) 预应力水平段加支垫块,跨中必放一个,其余间距≤500mm;(3) 无论是传统型或改进型,无论是普通钢筋或无粘结预应力筋,都是无粘结预应
力筋,因为,体外预应力筋没有砼包裹。(4) 改进后的优势a 、转向块增设钢瓦,致使其预应力筋工作状态与体内无粘结预应力筋类同,避免了点接触状态;b 、预应力筋水平段增设支垫块后,可使预应力筋能随梁体的变形而变形,这点也与体内无粘结预应力筋十分类同(常州体育训练中心,为体内无粘结预应力结构);
c 、设计计算可以简化:与采用体内无粘结预应力设计计算相同。③ 计算方法:以矩形简支梁为例的弯矩计算
(1) 设加固后梁的总弯矩设计值:M
原梁能承担的弯矩值:M 0
加固弯矩值ΔM=m(M-M 0) 令m=1.1(适当富余一点)
(2) 预应力筋对梁产生的等效荷载Ap fpe sinQ
A P ——预应力截面面积
f Pe ——有效预应力
由等效荷载产生的反弯矩:ΔM ′=L 1 Apfpe sinQ
L 1——转向点到梁端距离;
f Pe =бcon -бL бcon ——控制应力
бcon =0.65~0.75f Ptk (钢铰线)
f Ptk ——预应力筋强度标准值
бL ——预应力损失
бL =бL1+бL2
бL1——锚具及预应力筋回缩损失
бL2——转向点摩擦损失
бL1=a/L×Es
a——锚具变形和内缩值(mm)
L——张拉端~固定端距离(mm )(预应力筋长度)
发布评论